“国货一哥”突然暴跌,年内跌幅超70%,刚刚,李宁紧急回应

看财经 2023-12-12 15:50:15

万万没想到,一则消息竟然引爆了李宁的股价。

12月10日,李宁发布了一条公告,主要内容是这样的:

“李宁旗下子公司与恒基兆业地产签署协议,拟收购恒基地产旗下一家主要从事物业投资的公司,交易价格22.08亿港元。”

而且,公告还特别提到,该物业的评估价格是24.6亿港元。也就是说,李宁以低于市场价格买楼!

按道理说,这是一个中性的消息,但没成想,公司股价竟然大跌14.29%。注意,截至12月11日,李宁年内跌幅超70%;如果跟最高点比,跌幅则超过80%。

短短两年时间,市值蒸发2300亿港元,约合人民币2100亿元!

毫不客气地说,李宁的股价就如同脱缰的野马掉头向下,八匹马都拉不回来。而且,一有风吹草动就被解读为利空,广大投资者风声鹤唳。

于是,在12月12日早上,李宁紧急宣布回购公司股份,回购金额上限30亿港元。注意,根据该公告内容,最多可以回购10%的公司股份,力度可以说相当大。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市场对“国货一哥”的收购行为这么抵触?

第一,香港楼市不景气,收购标的业绩不佳。

今年下半年以来,香港楼市价格不断下跌,此时斥巨资投资房地产可能面临亏损、得不偿失。而且,虽然李宁账上有钱,但20亿港元也不是一个小数字,已经无限接近上半年的净利润,超过了上半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

重点是目标公司经营业绩。

2021年和2022年,目标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0.35亿港元和0.5亿港元,但是,净亏损分别为0.17亿港元和0.8亿港元。也就是说,李宁收购了是一家亏损且呈扩大趋势的资产。

第二,被质疑抄底楼市,属于不务正业,导致公司战略定力分散。

虽然说跨界做房地产被官方辟谣,但一个事实却是,打着迈向国际化战略布局的旗号,难道租楼就不行吗,为什么非得买?引发投资者对公司未来发展战略的担忧。

最主要的是,公司披露的经营业绩加剧了这种担忧。

今年上半年,虽然李宁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3%,但是净利润却下滑了3%,公司增收不增利。与此同时,公司存货超过了21亿港元,去库存压力巨大。

还有就是三季报。

据传,李宁管理层已经将今年收入指引由10%-20%下调至个位数,并预计全年毛利率同比改善也面临压力。除此之外,公司还存在电商渠道承压、串货等问题。

一句话,公司主营业务面临困境,此时再投资与主业无关的业务,引发市场担忧。

时间回到2018年。

彼时,“中国李宁”横空出世,并引爆市场,掀起了一股国潮风。在此背景下,李宁品牌初步转型成功,2018年营业收入首次突破百亿,到2022年增长至258亿元。股价方面,2018年李宁在5港元/股左右,到2021年一路飙升至106.7港元/股,涨幅近20倍。

注意,3年20倍!

但是,转型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不可能说一劳永逸。现在,一个极其糟糕的问题就是,李宁的销售价格越来越高,但是高端消费却越来越乏力,品牌正在与大众消费者脱节。

不过,关于李宁,我们还是持乐观态度。

尽管李宁正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就品牌本身来说,“李宁”跟5年前的“李宁”已不可同日而语,且公司盈利能力也早已上是一个大台阶。更重要的是,公司毛利率保持在50%左右,留给李宁的空间还很大。

至于说股价,仅11倍的市盈率,难道还不够便宜吗?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