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吃不得白事的酒席,是为什么,民间有哪些说法?

依依聊文化 2024-12-31 08:47:19

村里有人家办丧事时,有一种奇怪的现象,有一些人在办丧事人的家里帮忙,可一到吃饭的时候,就说吃不得白事的酒席,回家里吃饭,吃饭后再来帮忙。

在农村,确实存在有些人不吃白事的酒席的现象,以及吃不得白事的酒席的说法。这里的情况比较复杂,有自身的原因,也有传统民俗方面的原因。

一、不喜欢吃白事的酒席

记得我们小时候的农村,村里人家的生活比较差,一个月,甚至数个月吃不到肉,是很正常的事。当时,村里不管是红事,还是白事,除了五服内和帮忙的人外,其他做人情随礼的人,去吃酒席一般要限定人数。

通常根据随礼的数额或数量(当是可用粮食随礼),分为“单人情”和“双人情”,“单人情”就是家里派一个人去吃酒席,“双人情”就是家里派两个人去吃酒席。

那时家里的兄弟姐妹多,当村里有红事酒席时,我们都争抢着去,可有白事酒席时,却没人愿意去,家里还需要做思想工作才去,去吃酒席的人还不情愿,只是去完成任务。

去吃白事酒席,气氛悲伤低沉,孝家哭哭啼啼的,哪还有心思吃饭,再好的饭菜也没味口。即使没有人哭泣,心里总是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这种感觉实在让人咽不下饭。每次吃这样的酒席,等于没吃饭,回家还要补吃两碗才饱。

有这种感觉的人,一般都有是一些年轻人,他们就像有洁癖,吃不习惯这种场合的饭菜,吃进去后心里极不舒服,有的还连作呕。很多人出于礼貌,到那里坐一下,端一下碗就离席了。

现在农村,有这种感觉的人,比过去更多了。年轻人愿意给办丧事的人家帮忙,也愿意去玩耍(到丧事人家玩耍也是一种农村礼节),就是不愿意吃丧事人家的饭。

然而,这种人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年轻人也就慢慢地适应这种酒席了,特别是人到中年以后,他们还吃得有滋有味。

通常来说,男子的转变是到了扶枢(抬棺)的年龄,也就是二十五六岁以后,女子的转变是在结婚以后。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年轻人都是这样,只是一小部分,大多数年轻人适应性强,经历过几次后,就什么事也没有了。

二、传统民俗方面的原因

吃白事的酒席,在农村有很多民俗方面的禁忌,有的是孝家的禁忌,有的是本人的禁忌。

1、孕妇。过去农村,孕妇不仅不可靠近办丧事的现场,也不能参加白事的酒席。

从表面上来说,民间以为孕妇“不洁”,到了现场对老去之人不好,也是对亡灵的不尊重。从深层次的原因来分析,民间是为了保护孕妇和腹中的胚儿。

过去科学不发达,不知亡者去世的病因,无法判断是否是传染病。再说,到这样的场所,容易使孕妇受到惊吓,又因这种场合人多,怕孕妇被挤压或挤倒,出现意外情况。

2、月婆子。月婆子也就是产后坐月子的女人。按照农村的传统习俗,民间有“月婆子不进别家门”之说,连所有人家的门都不能进,就别说进办白事人家的门,去吃白事的酒席。

虽然民间的说法是,月婆子也是“不洁”之人,但是,从保护月婆子的角度来说,月婆子产后身体虚弱,抵抗力差,接触的人越少越安全,月婆子身体健康,也有利于婴儿的健康成长。

3、病痛之人。民间认为,正在患病的人,或者长期有病痛之人,最好不要去吃白事的酒席。

一是他们身体虚弱,不适合去这种悲伤场合;二是到这种场合会影响他们的心情,产生悲观情绪,不利身体病痛于治疗,还有可能加重病情。

4、有其他一些特殊原因的人。旧时农村,由于那时科学知识没有普及,再加上文化水平低,迷信没有破除,一些农村民众比较迷信,喜欢信迷信,也就是信巫算命。

这种从事迷信活动的人告诉他们,在多长时间内,不能到病痛人家和办丧场所去,于是他们也就不去吃白事的酒席。

现在绝大多数农村已经没有这种说法,但在一些边远地区农村,还有少数人相信这种说法。看来破除这种迷信,还需要时间。

除了以上说法外,各地因当地的风俗不同,还有不同的说法,这里无法一一介绍。

最后,这里要说的是,能不能去吃白事的酒席,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考虑。

一是对操事的人家来说,我们要事先了解当地的习俗,遵循当地习俗,对去世老人要给予尊重,同时也要考虑家属的悲伤情绪。

二是对自己来说,首先要破除迷信,移风易俗,在别人家里的丧事期间,通过适当的方式表达哀思和慰问。

0 阅读:1

依依聊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