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新住区”时代|“碳中和”下的自然城市与城市生活

构筑空间 2021-11-10 19:11:05

当下城市社区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文化资源的构建以及文化氛围塑造,同样,文化底板的优势也将作为一种无形资产,成为了当代生活的必要前提,中国的城市名片是北京,而北京的城市名片是海淀,在这张“名片”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在这个地域的文化要素与城市性格。

从属绿色,从属人文,从属自然

在时间里探索当代生活,在自然中还生活一抹绿色

碳中和,意味着我们需要更多的“绿色”,不仅是环境保护与生态平衡,也是城市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新方式,以及我们的健康的住房体系和可持续建筑新导向。新时代的社区构建,关乎超低能耗;关乎高标准的住宅体系;装配式的高标准实现;绿色社区的生态塑造;以及社区在自然层面上的人文生活意象实现......

城市的形成,最开始是与自然地理环境紧密相连,城市的发展总是依托于优越的自然环境。而社区作为一个供人们日常生活交流的场所,与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密切相关。如何使城市,自然,与社区三者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成为我们本次需要探讨的话题。一个好的社区的形成,不仅仅是简单地拥有完备的城市配套,更要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的各个视角去多方面考虑,才能做到人与自然的持续和谐共处,并给人带来美好生活的体验。

一个城市的文化、个性与品位,决定了这个城市的生活方式,同样,一个有着文化底蕴的城市也可以给生活在这个城市里居民更饱满的生存状态。学府壹号院此次关于新时代社区的价值论证,指向了新时代下的超低能耗生态社区构建策略。新时代的社区思考,将落位于对自然城市中的超低能耗建筑研究,以及住区层面绿色建筑的高标准、高质量实现。

人文城市的图底关系

人文基础之上的城市生活,园林融入自然的生活律动

学府壹号院从城市设计视角介入当代生活,社区遵守上位规划,尊重环境与文脉之间的关系粘合,充分考虑并分区在城市规划中的色彩基调、高度与尺度、视廊与空间与城市天际线的整体城市状态。从街区层面进行功能与空间层面的把控及融合,与既有和规划中的建筑物呼应和协调,生成错落有致建筑群像。

北京海淀,浓郁的学府气韵与厚重的文化氛围,是北京独树一帜的文化坐标。项目紧邻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体育大学等高校生活圈,以海淀百年深厚学府底蕴为坐标;众所周知,融创壹号院系是融创为城市塑造的高端生活产品序列,学府壹号院以融创壹号院系品牌为样本,从基于“区位核心价值标签+品牌样本”的结合方式,从而得名“学府壹号院”。

海淀属于北京西北上风上水的西山板块,依托于三山五园的生态底板,以及这块土地上皇家园林的文化气韵。学府壹号院择址于西山脚下,与圆明园、颐和园相融相生,在郊野公园环绕之间,打造一个拥有当代皇家园林精神构造的当代城市社区。

存于自然,生于人文。长期历史文化积淀和城市人文精神培育,社区应生长于时间之中,也应纳藏一种属于这个地域的土地精神,学府壹号院以诗意对话园林,构建着北京第六个“壹号院”,以自然为生活做底,以文化为生活背书,以“壹号院”书写更加美好的北京生活。

社区生态里的自然语序

空间价值内核的重塑,写意当代园区的生活

学府壹号院,重塑自然与城市可持续发展。设计最大限度的尊重城市的自然生态基底。在“自然”与“建筑”之间建立一个桥梁,发挥了社区生态系统积极性作用,让景观成为了生活空间的重要内容。

从园林设计开始,项目就开始探讨高知、科技精英生活方式的多元化实现,从其“空间生活安全度”、“多维度社交诉求”、“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及“精致美好的生活质量”的追求入手,回应人们对活力生活、智慧生活、艺术生活、自然生活层面的多样化需求。

园林以现代、简约之美缓缓展开自然生活序列,同时,在其中融入了都市生态的自然与人文气息。将自然山水与建筑中的几何气韵顺理成章地融入到社区景观之中。利用现代主义的设计手法充分演绎东方生活美学,南北区分别打造了一馆、一厅、九园的精致现代园林,同时,南北地块主要环路及归家漫步道,把所有精致而优雅的景观串联起来,形成了虚实相间、步步异景的园林生活体验。

全龄化设计关注全年龄层的居住体验。园区内的儿童花园设置了婴儿车停放、家长看护、安全无障碍等人性化功能,舒适的园区步道系统,使得全区实现了无障碍通行。通过庄重带有强烈礼序感的门堂、精致的绿篱、静谧的水景馈赠给生活以美好与品质。全区景观系统极好的结合适老化、全龄化设计,从而关注不同人群的行为需求,营造出适应全年龄段需求的社区户外空间,融合内外全体系景观功能的场景化营建,让社区景观与周边城市空间与环境相得益彰。

两区入口的门堂前各设有约1000平米街区广场,构建了在人文家园之中的归家仪式感,退让出城市公共空间,让建筑与城市道路得以自然过渡。整体景观基底运用了海绵城市理念,综合利用地面海绵景观与地下网管,新型生态排水系统与传统管网结合设计,打造了一个复合型社区排水系统,让小区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创造了良好的韧性与弹性。依据空间和功能设置渗透性较好的雨水花园,结合植物塑造社区天然生态,营造层次分明的花园景观,同时也采用一定比例的生态透水砖,提高渗透速率,打造属于当代的可持续人居景观。

简而能远,浅韵至味

西方美学与东方居礼一体,书写现代生活科技之美

学府壹号院地处于北京·上地核心板块,以地域人文气质为需求导向,从产品研发到规划设计,采用了中西结合的建筑设计手法,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国际标准相融合,传承并实现一种具有现代东方精神的建筑文化意象。

以中国传统建筑形制为蓝本,运用了最具中国传统官派建筑的九脊殿(歇山顶)的建筑规制,结合直线和斜线棱角分明的勾勒方式,使传统建筑形制得以全新的书写与演绎,重新定义“具有科技感”新中式文化社区,展开了一面恢弘尺度里的北京气度。

“中魂西技”的现代简约风格,集西方美学与东方居礼于一体,“简而能远,浅韵至味”,灰瓦、玻璃、铝板有机结合,以此生成的立面简洁而干练。立面层面上的极致精工,以建筑语言,传释科技之美。标志性的坡屋顶取自传统歇山式屋顶,结合现代材料及建造工艺,使传统合理融入现代建筑意象之中。

大面积玻璃与石材的深度融合,使得设计简约、大气,打破了自然与建筑之间的隔阂,带来居住上的极致舒适感受。让住户能最大尺度的享受阳光,为人们打造了一个绿色、静谧、科技感十足人文的建筑底色,以此塑就出真正懂得生活的建筑。

碳中和的社会责任与城市生活

高标准建筑反哺高质量的生活空间,装配式在具体层面的实践与应用

【对话钱嘉宏】:

碳中和的责任与愿景

“高标准”遇见“装配式”,社区何以可持续?

钱嘉宏

北京市第十三届政协委员

北京市住宅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总经理/院总建筑师

问:高标准住宅指的什么?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高标准方案从住宅建筑品质和规划建筑设计两大方向针对社区提出了高要求。在学府壹号院,建筑品质层面的实现包含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超能耗建筑、健康建筑、宜居技术和管理模式六大部分。强调高标准商品住宅技术的多样性和全面性以及各项技术的融合,实现技术创新和管理模式创新相结合的路径,从而全方位提升住房品质和性能;在规划建筑设计层面,对城市设计及总图规划、建筑单体、交通流线设计、景观与公共环境提出细致的要求,从设计方面更加重视城市设计,更加关注百姓住房的舒适性、小区居住的便利性和宜居性等品质,体现了项目在建筑层面的人文关怀属性。

问:高标准住宅对居住者来说有哪些层面的提升?

答:高标准更注重高品质和先进性技术应用,高舒适度和低能耗是高标准住宅的两大特点。综合考虑室内居住空间以及小区室外环境,从空气、水、舒适、健身、人文、服务六大方面,系统性地打造宜居生活场景。项目运用了高效的外保温系统、节能门窗和热回收新风系统、极佳的气密性、无热桥设计、节能器具,以及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实现了建筑的低能耗标准。

问:学府壹号院践行高标准的意义是什么呢?

答:近年北京市对于新建住宅建筑质量和品质的要求逐年严格。北京作为首都,充分发挥首善之区的带头作用,在推进城市建设过程中,也在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超低能耗建筑等新技术应用,从大规模粗放型建设转向提倡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力度逐渐增强。学府壹号院通过高标准商品住宅在先进技术和先进模式的示范引领作用,使建筑节能、低碳新技术、新材料技术,以及新能源技术在高标准商品住宅这个载体中得到融合,减少建筑在建设和运行阶段的碳排量,为我国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贡献力量。

【对话刘敏敏】

高质量的装配式建筑践行之道

以更高效的方式构建整体建筑形态

刘敏敏

北京市装配式专家委员会委员

北京市工程勘察设计行业专家

问:现阶段装配式建筑在建造成本上是否比传统工艺建造成本更高?那为什么还会有开发商愿意去做高标准高质量的装配式建筑?

答:在现阶段,装配式的建造成本普遍上稍高于传统工艺的建造成本。在当前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战略背景下,装配式建筑作为新型建筑工业化的代表,有利于提升建造水平和建筑品质,以此也可带动建筑业转型升级,也是建筑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开发企业愿意做高标准高质量的装配式建筑,一是优秀开发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二就是越早参与、越早实施,越能积累丰富的开发运营经验,那未来就强者恒强。

问:住宅装配式建筑在安全方面是否有大家担心的风险?

答:国内最早的装配式建筑就是从住宅建筑开始实践的,已经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国家、地方或行业的设计和验收标准、规程、图集等都是相对完善的,同时也积累的丰富的工程实施经验,可以不用有安全方面的顾虑。

问:装配式建筑大家总说是“搭积木”,这种形容对吗?那这种“积木”是怎么连接的呢?

答:“搭积木”是一种形象的易于理解的描述方式,装配式建筑并不是简单的组装堆砌,而是一部分的建筑部品部件在工厂生产完成,在工程现场通过安全、有效的方式连接形成建筑整体。以剪力墙住宅建筑为例,预制墙体之间有连接用的现浇混凝土节点,楼板在预制板的上部也有现浇混凝土层,保证建筑的整体性。

【对话王国建】:

从属于绿色建筑的社区营造要旨

可持续发展的社区生态生长体系

王国建

北京人工智能学会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二级分会副秘书长

低碳社区的生活营造,充分实现开发者的城市价值。一切都归于对城市生活的创造,绿色的城市,人文的城市,也是我们正在生活着的城市。为迎接绿色居住时代的来临,并解决绿色居住时代的需求,从建筑选材、潮流、智能等多个方面为高端人群居住带来改变。

问:学府壹号院荣获绿建三星在运营方面是基于哪些层面的思考?

答:我国首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2006)颁布实施以来,已经历经15年的时间,新版国标《《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2019)和地标《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11/T 825-2021,已经取消设计标识。之前有大量项目只做设计标识,不做运行标识,也就是设计了绿色建筑,具体到运行阶段是不是绿色建筑,我们并不知道。而新版标准体系,更加注重绿色建筑运行实效方向发展,学府壹号院是在竣工后进行评价体系的测评,使项目更加重视绿色三星在运行层面的可持续发展层面的具体工作。

项目充分考虑了住宅项目特点,结合绿色建筑、健康建筑、超低能耗建筑的综合因素,充分利用远程控制、智慧城市等科技技术配备智能家电控制、照明控制、安全报警、环境监测、生活服务等智能设施,提升项目品质及居住智能化水平。

进入园区后,学府壹号院通过4S云智能平台,四大模块,十一大科技保障系统,为人们营造无忧为安、无忧为金的智慧社区。融创打造以黑科技和管家服务相融合的物业服务体系,在智能服务层面配置了智慧安防、智慧车行、智慧人行、智慧服务、智慧健康、智能家居等智能社区生活系统,给住区人们提供更好的居住体验和私密保障。

问:绿色建筑和健康建筑有什么区别呢?

答:如今,绿色建筑是从“以人为本”的建筑性能出发,转变视角为“使用者”视角,从居住者的视角来设计,增进了建筑使用者对于绿色建筑的体验感和获得感。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关注的内容和指标相对较广,包括“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环境宜居”五大指标体系和“提高与创新”加分项。而健康建筑的宗旨是建筑服务于人,更加强调人的感受,在人的感受和健康的评价方面是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深化和发展。健康建筑评价指标包括“空气、水、舒适、健身、人文、服务”六大指标体系和“提高与创新”一大加分项,本质上是在促进人在生活中的身心健康。

问:此次在这个项目上对健康建筑的实践,会给大家带来哪些实际的生活感受呢?

答:空气更“好”;水更“净”;人更“舒适”:

【空气更“好”】:从室内的PM2.5、PM10浓度、室内空气中放射性物质和CO2的浓度、室内有害物质的浓度以及质量监测系统等方面整体进行把控。通过采用新风系统,控制室内颗粒物浓度。

【水更“净”】:水方面从直饮水系统、生活饮用水系统、排水系统以及中水等系统进行整体把控。建筑内设置分散式直饮水系统,通过直饮水系统强大的过滤性能,从而保证了每一位住户的饮水品质;通过“常规系统+智能手段”保证用水健康,依托于生活饮用水系统设定在线监测系统,实时监控浊度、余氯等参数,随时掌握水质性能参数,方可保证用水健康;并对一些可能产生的错误操作进行规避,防止误接、误饮、误用。

【人更“舒适”】:若要人更舒适,就要对室内的温湿度环境、噪声环境、夜间照度等方面进行整体控制。室内热湿环境会直接影响到人体的热舒适,通过新风空调系统的设置,保证主要功能房间空气温湿度的适宜;噪声环境对人的健康影响较大,通过提升室内的隔声性能,保证睡眠功能房间良好的睡眠环境,光也是影响人体生理节律的重要因素,人体生理节律是指体力节律、情绪节律和智力节律,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生物钟”,人体生理节律的紊乱,将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

不同强度和频率的光,对人体生理节律产生的影响不同。夜间室外照明环境中,若照明光源的显色性较差,会导致室外物体失真,造成视觉上的不舒适。通过采用防眩光灯具,保证室外公共区域的眩光值在健康范畴之内,从而营造一个舒适的室外照明光环境。

项目在健康建筑维度的评价,涵盖了生理、心理、社会三方面所需的要素,具有融合性和可感知性。融合性体现在,其关注点不只是建筑,而是与心理学、人体工程学等多种学科的交叉融合。可感知性体现在以落实效果为前提,努力令使用者切身的感受到健康建筑带来的直接效果。

【对话刘郁林】:

以超低能耗开启当代社区新价值

超低能耗住区时代,何以超低能耗?

刘郁林

北京市首批超低能耗专家

中国建筑节能协会-

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分会副主任

能源危机日益严峻,节能环保刻不容缓。随着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建筑能耗逐年大幅度上升,我们一面要主张资源节约,一面要创造友好的生活环境,超低能耗在关注人们基本生活的同时,也创造健康生态的宜居生活空间。

超低能耗建筑,指的是极少或不用主动的采暖和空调系统就可以维持舒适室内热环境的建筑,也是现代建筑顺应自然一种手段。虽然在国内外超低能耗有各种不同的称谓,但其共同特点一是顺应自然,二是超低能耗,三是高舒适度。良好保温系统的形成,主要是被动利用太阳能和自由得热、热回收新风系统,在很少能源投入的情况下,也可以满足采暖和制冷的能源需求。超低能耗建筑与传统建筑的区别在于“热源”与“能耗”,低能耗建筑与普通节能建筑具有决定性的优势。

问:超低能耗在学府壹号院中的应用有哪些具体层面的表现?

答:【墙体厚度】:墙体厚度上,运用三玻两腔双LOW-E膜充惰性气体的窗户系统,定制使用的外遮阳系统与超低能耗门,同时也增加了气密性、水密性的建造工艺、工法。墙体厚度比普通节能建筑10公分增加了15公分,达到25公分;屋顶是坡屋顶,比普通建筑15公分的保温厚度增加了15公分,也就是30公分的保温,同时还有闷顶混凝土楼板,确保顶层的保温隔热的居住舒适性。

【门窗】:门窗采取了断桥铝合金被动窗,三层玻璃双层LOW~E膜充氩气玻璃间隔采取暖边的高保温性门窗,气密性和水密性都达到了最高等级,完全没有冷风渗透的感觉,在主要朝向设置遮阳措施,也是为了夏季将太阳辐射热阻挡在室外,减少空调能耗,能够真正实现窗外飘着雪花,窗内温暖如春。

【采暖】:以往的超低能耗建筑,由于保温及气密性都做得很好,一般都不用地板采暖就能达到很好的舒适性,学府壹号院增加了地板采暖,在超低能耗的基础上又提高了舒适性,极端天气下也可使得生活得到最大保障。

问:为实现超低能耗,学府壹号院做了哪些迭代努力?

答: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对环境的要求不断提升,能源短缺日益严重,国家大力提倡绿色环保节能建筑,超低能耗技术在节能建筑中无疑是领军“人物”。要达到超低能耗建筑需要满足五大技术特征,也叫“五指”原则,即是超高效的非透明围护结构保温系统(外墙、屋顶、地面)、高节能性的保温门窗、高效热回收的新风系统、极佳的气密性和无热桥设计,以及超低能耗建筑的能源供应,还要尽可能考虑可再生能源的应用。

小结

城市,生于自然之中,也在学习着更好地改变、适应、融合自然。

社区形态的文化多样性、多层次性决定了社区的未来生活,给中国人造房子需要一种人文自然层面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在我们自由的生活习惯里创造一种充满人情味的现代城市生活。学府壹号院,在园林形态的样本之上,实现了从社区到城市空间的自然过渡,运用东方建筑意象将“自然”搬进到社区中来。

学府壹号院作为超低能耗社区的样本,从城市的自然生态出发,将自然城市、超低能耗住宅、健康建筑、绿色社区作为研究与实现方向,运用装配式住宅的高标准、高质量实现导则,充分践行以人文本的住区思想,以碳中和的生活愿景作为方向指引,构筑了一个属于我们的“新住区”时代,这一场关于学府壹号院的建筑品质技术革命重构了关于当代住区的多种可能性,关于“低碳社区生活营造”的书写方式正在不断更迭。

本文图片由融创学府壹号院提供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