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和田玉的开采与使用状况——王建泉

王哥评文化收藏 2024-03-23 04:54:49

宋代时期,和田玉的开采和使用规模超过了唐代,玉器行业辉煌灿烂,成为中国历史上玉器的又一辉煌时代。

龟游玉饰

这一时期的玉料来源充足,玉料来源仍然以籽料捡拾为主要方式。我们今天还能欣赏到许多宋代及金代的精美玉器。

01、山料开采时间论述

对于山料的开采时间,有人认为宋代已有,持这种观点的人多引用《意林·尸子二十卷》中的“玉者,色不如雪,泽不如雨,润不如膏,光不如烛。取玉甚难,越三江五湖至昆仑之山,千人往,百人反,百人往,十人至。中国覆十万之师,解三千之围。”这段话的含义实际上是指新疆和田玉从和田(和田古称于阗)运往内地的途中,由于路途遥远、条件艰苦,加之劫掠、战乱等因素,导致在运输、贸易过程中有大量人员伤亡,并非指和田玉山料以开采或开采的难度。宋代时期,和田玉山料不具备开采条件。

玉龙喀什河

02、宋代玉石贸易

宋代时期和田玉作为普通物资源源不断地输入中原,以求厚利。经过和田到内地的丝绸之路南道,原本是中西交通的要道,自从唐代时丝绸之路北道的兴起,南道有些衰落,商旅人数虽不及汉晋时期之多,但来往仍旧不断。

公元9世纪和田国(古称于阗国)独立以后,和田与中原之间的通道沿途常遭劫掠,其中以吐蕃势力为主,使得商旅队伍频频受阻,难以安全通过。

这一时期的玉石贸易,首先满足的是政治需求。据《宋史·于阗传》和《宋会要辑稿·蕃夷四》的记载,和田国不仅经常向宋贡玉,而且玉在贡品中常列首位。宋人张世南《游宦纪闻》卷五就谈到,国朝礼器及乘舆服饰多是和田玉,说明宋朝的统治者在用和田玉制作国朝礼器。宋徽宗为制作玉玺,要求于阗进贡美玉。由此可知和田玉在当时是何等珍贵。

宋代 松鹤龟鹿纹玉佩

同时,在这一时期,民间和田玉贸易利润也是高得惊人。《太平广记》记载了一则关于于和田石的故事,住在长安崇贤里的粟特人米亮,是个长期经营珠宝的商人,他曾劝说朋友窦义买下一座房子,米亮说:我劝你买下这所房子,是因看到宅内有块奇石,是真正的和田玉。窦义买下宅子后找玉工来看,果然是块和田玉,可做三十副玉錡,每副可卖三千贯钱。这块玉石经雕琢后可卖九万贯钱。除去加工费用,至少也挣得四万五千贯。可见当时贩卖和田玉的商人所获利润实在惊人。

正是这种政治需要和高额利润,驱使和田玉的贸易在充满血腥的道路上继续进行,造成了“千人往,百人反,百人往,十人至”的局面,可见和田玉的高贵是千万人用生命造就的,值得珍惜!

03、作者简介

作者:王建泉

职 业:珠宝鉴定师、钻石分级师 、资深珠宝投资顾问。

资 质:NGTC 宝石学家、中级贵金属首饰与宝玉石检测员。

社会职务:黑龙江省玉文化研究会宝玉石专业委员会主任、哈尔滨商业大学管理学院宝石及 材料工艺学专业客座教授。

研究方向:中国玉文化进程与珠宝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作者:王建泉

著作有《玉璇玑的探讨与研究》一文,详细阐述了从古至今学者对玉璇玑用 途的探讨,提出了新的观点并加以论证。发表于国家级期刊《科学与生活》2021 年 28 期上;论文《探讨桃山玉的发展前景》,从材料学,矿物学和工艺学等角 度对桃山玉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提出了一些新观点与认识;并以此 为基础对桃山玉作了全面的介绍。该篇论文发表在国家级期刊《科学家》2022 年 第 6 期上。

在宝石学家王建泉的头条号和个人图书馆上推出了《彩色宝石的鉴定方法》、《田玉的鉴定与质量评价》、《八大产地玉料在古代玉器中的使用状况》、《古代玉器特征解析》、《仿古玉器研究》、《新石器时代泛红山文化发展历程》、《吉林与黑龙江地区新石器时期玉器的研究》、《黑龙江小南山遗址出土玉器研究》等文章 450 多篇,300 多万字。阅读量 100 多万人次,深受广大宝友喜爱,因发布内容优质,被头条号认证为优质文化领域创作者。

注:部分文字和图片来源于《中国新疆和田玉》、《新疆和田玉的开采状况》和《系统宝石学》以及网络软文等。欢迎广大玉友提出宝贵意见。如转载需标注来源。

0 阅读:1

王哥评文化收藏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