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方领导的陪伴下,毛主席走访了黄河边的好多水利设施。
瞧着这些项目一个个都安排得有条不紊,主席直夸好。
办完正事之后,有人就提议说:“要不咱们带毛主席去逛逛安阳那些有名的老地方吧?”毛主席一听,很高兴地就答应了。
【旧日遗迹】
接着,大家就顺着安阳的路,一路边走边看风景,最后抵达了安葬袁世凯的地方——“袁林”。
那时候,为了给袁世凯办丧事,他家里人可是花了大把的银子,据说得好几万呢,把墓地建得那叫一个气派,精致得很。
袁世凯干了一系列对不起国家的事儿,结果让自己背负了千古骂名。
但是,他那块墓地因为周围环境特别漂亮,反倒变成了一个挺有名的观光地。
毛主席望着园子里那些精美的梁柱和彩绘,忍不住感叹起来:“这些都是咱们劳动人民用心血和智慧换来的宝贝啊!”
跟着毛主席一起来的干部们,都纷纷开口聊了起来,聊的都是关于袁世凯的那些事儿。
袁世凯这辈子做的好事真没几个,大家一提到他,通常就用四个字来形容——“国家贼子”。
虽说袁世凯早就不在人世,但他当年给咱国家带来的伤害,那真是没法让人释怀。
因此,不少人在聊着聊着,就情绪激动起来了。
不一会儿,人群里头有人嚷道:“袁世凯这家伙干了那么多坏事,咱得把他的坟给铲平了!”
这话一说出来,立马周围好多人都点头称赞。
这些朋友心里琢磨,眼前这景色确实挺迷人,可都是袁世凯那家人当年压榨老百姓的血汗换来的。
像袁世凯这种坏事做尽的家伙,怎么能有资格葬在这儿呢?
毛主席听了这话,笑了笑,跟大伙儿说:“这事儿,咱可不能就这么算了!”
大家伙儿都摸不着头脑,毛主席见状,就让大伙儿都坐下,然后跟大伙儿聊起了他对袁世凯的一些想法。
毛主席其实没跟袁世凯见过面,你想啊,袁世凯在政坛上兴风作浪那会儿,毛主席还只是个年轻小伙子,在上学呢。
不过,由于袁世凯在近代史上留下了好多大动静,毛主席对他可是挺有研究的。
再说了,从某个角度看,袁世凯的那些举动,其实也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了毛主席的人生轨迹。
很久以前,当广州黄花岗起义的消息传到学校时,还在念书的毛主席别提多激动了。
没过多久,武昌起义大获成功,毛主席心里头那个期盼也就成真了。
随着老封建王朝的倒塌,毛主席心里头燃起了创建新社会的火苗。
那时候,年轻的毛主席哪里想得到,仅仅过了半年光景,革命的胜利就被袁世凯给抢走了,中国这下子又陷入了动荡不安的境地。
这事儿对毛主席来说,真的是个不小的打击。他当初参军时,满心都是热情,就想着为国家出一份力。
不过,这半年来,革命似乎没啥大动静,他在部队里看到的全是阴暗和欺压。
现在,好不容易取得的那点革命胜利,又被袁世凯给搞砸了。
毛主席这时候才真真切切地感觉到,中国革命的这条路走得真是太不容易了,充满了各种坎坷。
扳倒清王朝,也就算是愚公刚开始搬那块大山的一角。今天蹦出个袁世凯,保不准明天又冒出更多的反动家伙。咱们中国的真正好日子啊,还早得很呢。
【利欲熏心】
毛主席仔细琢磨了一番,感觉自己在军队再待下去也没啥大用,干脆决定回去继续深造,好好读书算了。
于是,毛主席放下了军装,又回到了学校里头。
那时候,袁世凯压根儿没想过,在遥远的地方,有个年轻学生的前程会因他而发生改变。他呢,还在那儿美滋滋地做着当中国老大的美梦。
袁世凯那把国家大权偷偷抓到手的事儿,真是让大伙儿都惊呆了。
说到底,民国都已经成立了,老百姓们都巴巴地盼着新气象呢,可袁世凯这家伙偏偏要跟大伙儿唱反调。他这么干,不出意料地会惹恼全天下的人,遭到大家的声讨。
袁世凯被权势和财富迷了心窍,尽管心里清楚这样做会遭到天下人的反对,但他还是不顾一切,用尽各种办法,就为了能够坐上那至高无上的位置,满足自己的私心。
毛主席觉得,袁世凯这家伙从一开始就心思挺重的。
聊到袁世凯时,他这样说道:“那家伙最擅长的就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一开始,他在天津小站练新军起家,然后混进了维新派,还骗取了光绪皇帝的信任。戊戌变法那会儿,他表面上慷慨激昂,支持兵谏,说要杀掉荣禄,软禁慈禧,拥护光绪;可私下里呢,他却向荣禄告密,背叛了维新派,换来了直隶总督兼外务部尚书的官位。”
这么个人,后来当上了皇帝,其实大家也不觉得奇怪。
那时候,革命党人也把袁世凯当成了他们的救星,寄托了不少期望在他身上。
袁世凯掌握了军权,还能在两大阵营间灵活周旋,立马就成了那会儿全国上下都盯着的大红人。
最后,袁世凯想办法让清帝退了位,这个结果两边都能接受。
结果,那时候好多人都把袁世凯看作是共和的领头人。
可袁世凯心里打的算盘可不是支持共和,他老早就盯上了大总统那把交椅。
为了让国家安稳下来,孙中山先生愿意把总统的位子让给袁世凯。他这么做,就是为了整个国家的局势能够平稳。孙中山先生觉得,把总统的位置交给袁世凯,是个能让国家安定的好办法。
但是呢,孙中山那时候还是给袁世凯设了两个要求。
第一个要求就是,等袁世凯当上临时大总统后,民国的首都还是得放在南京不变。
第二个要求就是,袁世凯这个大总统得亲自跑到南京去上任。
因此,孙中山提出的这两个要求,就是为了不让袁世凯在背后搞小动作。
可袁世凯看到这两个条件后,死活都不同意。他竟厚着脸皮提出,首都的选址应该通过投票来决定,还搬出民主这套说法来压人,说什么得遵循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孙中山无奈之下答应了,接着,参议院就开始投票决定首都选在哪儿。
孙中山心里琢磨着,大多数人应该会给南京投上一票。
真没想到,袁世凯竟然提前动手脚,把投票结果给控制了,最后北京那边的票数最多,孙中山也只能接受这个事实了。
说到第二个要求,袁世凯那可是动了不少心思,玩起了花样。
他打死也不肯离开北京,毕竟北京是他的大本营,手下兵马全都在那儿呢。
不过,对于这事儿,孙中山同样不肯妥协,他还特地派蔡元培他们跑到北京,去请袁世凯出山。
可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北洋军竟然闹起了兵变。
这下子,袁世凯可算是找到了个借口。
他跟孙中山讲:“我这个重要角色可得留下,我要是走了,北洋军就得乱套,北京那边可就管不住了。”
到时候,全国要是乱了套,谁也别想推卸责任。
【窃国大盗】
这番话听起来挺高大上,但不少人心里都明镜似的,觉得这次军队哗变啊,就是袁世凯在背后使的劲儿,他就是想方设法地想留在北京。
袁世凯现在底气十足,为啥呢?他在全国上下有不少铁杆支持者,而且最重要的军权也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这时候,革命党人对于民国接下来该怎么建设,还没个明确的主意,未来的路看起来模糊不清。
因此,在这场较量里,袁世凯可以说是占尽了上风。
所以,到头来大家没办法,只能按袁世凯说的办。唯一让孙中山心里好受点的是,袁世凯答应要建内阁。
但其实,孙中山可能过于乐观了。像袁世凯这种喜欢独揽大权的人,区区一个内阁又怎能管住他呢?
刚上任没多久,也就大约三个月吧,袁世凯二话不说,直接把内阁给撤了。
后来,不少革命党人莫名其妙地被人暗杀,大家普遍猜测这是袁世凯为了清除反对他的人搞的鬼。
总而言之,袁世凯搞的那一套独裁,惹毛了不少人。
1913年的时候,全国各地都开始反对袁世凯,结果就引发了二次革命。
不过,这次变革在袁世凯的铁腕镇压下,没多久就夭折了。
同时,这事儿也让袁世凯变得骄傲自大起来。
他琢磨过来,那些革命党人的势力其实挺弱的,根本没法跟自己抗衡。
再者,他趁这个机会,硬是把搅乱和平的黑锅甩给了革命党。
袁世凯手握大权后,心里头当皇帝的念头是越来越强烈了。
1915年5月份,日本逼着袁世凯去签那个超丢人的《二十一条》。
日本放出话来说,只要袁世凯肯让步,等以后他想当皇帝那会儿,他们会站在袁世凯这边,给他撑腰。
袁世凯这时候已经完全被想当皇帝的想法迷了心窍,结果,他还真就答应了日本人的要求。
一听到那消息,全国上下都火了。
那时候,毛主席正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读书。同学们知道了袁世凯背叛国家的事儿后,一块儿把反对那些让国家丢脸的行为和言论整理成册,起了个名儿叫《明耻集》,然后在城里到处分发。
毛主席接过册子,心里头满是悲愤,他直接在封皮上用力写下这么一句话:“五月七号,民国的大耻辱啊!咱们怎么报仇呢?就得靠咱们这些学生!”
5月23号那天,毛主席的一位老同学因为生病去世了。在快走的时候,他心里还一直挂着国家的大仇和家里的小怨呢。
在他的告别仪式上,毛主席深情地题了一首这样的诗:“我心里头憋着闷气,想唱首歌靠着那连绵的山峦。那些山啊,又绿又鲜艳,多想拿着长剑去试试锋。东边海上藏着敌寇,北边山头满是冤家。要扫清这些坏蛋,哪能嫌自己出身卑微呢!”
那时候,好多有识之士都看出来,袁世凯心里头想当皇帝,于是大家伙儿都使出了浑身解数,拼命阻止这事儿,不让历史开倒车。
不过,袁世凯这家伙,啥也听不进去,还瞎折腾,居然觉得自己当皇帝是大家都盼着的事儿。
对于那些使劲儿劝他称帝的人,袁世凯给了不少好处作为奖赏。
袁世凯的家里人,为了让他当上皇帝,就在报纸上瞎编了些新闻,弄得好像全天下的人都支持他一样,都是假象。
袁世凯压根儿没把那些反对的话放心上,说到底,他就是一心想着当皇上呢。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啥都不顾,连把别人都踩在脚下这事儿都干得出来。
因此,到了1915年10月,大家伙儿对《二十一条》被签署的那股子怒气还没消呢,袁世凯就搞了个离谱的投票,问大家是想要恢复当皇帝的老制度,还是接着维持共和制?
说起来是民主投票,可当事人回想起来,投票那会儿,袁世凯特地让卫兵拿着刺刀站在门口守着。这样一来,谁还敢跟他唱反调啊,都顺着袁世凯的意思来了。
1915年年底,袁世凯说,他打算恢复帝制这事儿,已经得到了所有代表的点头支持。
【警钟长鸣】
1915年12月13号那天,袁世凯自个儿搞了个称帝的大仪式。
但可以料到,他这皇帝宝座怕是坐不久。
1920年的时候,毛主席给朋友写了封信,里面这样讲:“那些专制啊、帝国啊、军国主义的家伙们,没有一个会自己主动退场的,都得等到别人来把他们推翻。”
这话虽说不是直接讲袁世凯,但却正好戳中了袁世凯最后为啥会栽跟头的原因。
袁世凯称帝还没坐热乎一个月,护国大战就打响了。
1916年3月份,因为全国上下反对声浪太大,袁世凯没办法,只好宣布不再搞皇帝那一套了。
他只当了83天的皇帝,好梦就彻底醒了。
过了三个月左右,袁世凯就因尿毒症离世了。
尽管袁世凯最后是在老百姓的一片骂声中丢了官,但他的家族势力还是挺大的。
甚至还通知说,全国要降半旗志哀,所有的娱乐活动都得停一天,学校也放假一天,大家一起缅怀这位曾经的大总统和皇帝。
袁世凯的人生旅程就这样画上了句号,他那壮观的坟墓,算是给他的一生做了个闪亮的收尾。
毛主席谈到袁世凯的结局时说:“他做了些违背常理、损害国家和民族利益的事,结果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只当了83天皇帝就下台了。这足以说明,跟历史大势对着干,是长久不了的。”
听到毛主席那么说,大伙儿都乐呵起来,心里头也开始琢磨起来。
袁世凯一走,对中国来说可真是走运了。但话说回来,这世上哪止一个袁世凯这种人呢?
在权欲的驱使下,不少人会像袁世凯那样,不顾一切地丢掉原则,不顾民族的脸面,只想着自己的好处,把国家利益抛在脑后。
毛主席望着袁世凯的墓,跟大家伙儿说:“别给铲平了,得好好保护着,就当个反面例子,给后人看看。”
因此,到现在为止,袁世凯的坟墓还保存得挺好,每年都有很多游客不断前来参观。
这座奢华的墓地,总在不停告诫大伙儿,那段受尽屈辱、让人心痛的历史可不能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