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初,乌克兰政局暗流涌动,前乌军总司令、现任驻英国大使扎卢日内以72%的惊人支持率在民调中遥遥领先,而泽连斯基仅以49%的支持率跌至第四名。可以看出,乌克兰民众对战时领导层是很失望的,而且如果扎卢日内上位,泽连斯基恐难逃被清算的命运,乌克兰是否真要“变天”了?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c6c645d6e1138de3967eb23db48258e.png)
扎卢日内的崛起并没有什么奇怪的,这位出身军事世家的将领,凭借2022年基辅保卫战、哈尔科夫反攻等战役中的出色指挥,一度被民众视为“国家救星”。他的支持率在2023年底飙升至90%,远超泽连斯基的77%。不过,怕就怕的是“功高震主”,2024年2月,泽连斯基以“军事决策分歧”为由将其解职,转任驻英大使。表面看是“明升暗降”,实则是权力博弈,泽连斯基担忧扎卢日内的政治野心,而且西方又视其为制衡泽连斯基的棋子。
可好巧不巧,扎卢日内虽被边缘化,民意却逆势上涨。一方面,乌军在其卸任后节节败退,民众将“能打”的标签牢牢贴在他身上;另一方面,作为驻英大使,他频繁亮相国际场合,既保持曝光度,又巧妙规避国内的政治泥潭。更重要的是,他在军队中的威望并没有怎么减少,从基层士兵到高级将领,扎卢日内被视作“自己人”,其熟人关系可以说是遍布乌军。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a8ce864e99d6e761f0d77698a2248dd4.png)
泽连斯基的民意滑坡也并非偶然。俄乌冲突初期,他能够以“战时总统”形象凝聚民心,支持率一度高达77%,然而随着战事陷入僵局、反攻成果不及预期,民众对政府的失望情绪逐渐累积。更致命的是,泽连斯基以“战时状态”为由多次推迟选举,导致宪法任期合法性遭受质疑。尽管美俄均施压要求举行大选,但泽连斯基的拖延战术已难以为继,况且民众也没有耐心了。再加上2024年阿夫杰耶夫卡战役期间,他强行解职扎卢日内,这一操作虽暂时巩固了权力,却彻底激化了两人矛盾,也为扎卢日内贴上“被迫害者”标签,反而是让他收获了大批民意同情。因此,泽连斯基的“演员式领导”在持久战中逐渐失效,民众对空洞口号与战场失利的不满,最终变成了对扎卢日内的“怀念”。
若扎卢日内上台,泽连斯基的处境将极为凶险。从个人恩怨看,两人关系早已破裂。扎卢日内被解职时遭剥夺军籍、强制“流放”,况且泽连斯基作为战时最高决策者,自然是西方和国内反对派眼中最合适的战败“背锅侠”,而扎卢日内凭借“被排挤的实干派”人设,既能迎合民众求变心理,又可充当西方代理人。
更关键的是,扎卢日内若要稳固政权,清算泽连斯基或成为必要手段。一方面,泽连斯基执政期间提拔的亲信仍盘踞政府要职,如果不彻底清除旧势力,新政府难免被掣肘;另一方面,要是将战败的责任归咎于前任,既能转移民众不满,又可借“反腐”“追责”之名重塑政治权威。此外,西方为维护自身在乌利益,也可能默许甚至推动这一进程,毕竟一个“听话”的扎卢日内,比“难以预测”的泽连斯基更符合其战略需求。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8924e3b660beeb1cce2de0ebfaedd73.png)
有趣的是,五年前泽连斯基以“政治素人”身份横扫大选,信誓旦旦地承诺终结腐败、带来和平,可五年后,他却可能沦为西方的“弃子”。无论最终结局如何,泽连斯基要是不能妥善布局退路,等待他的或许不仅是黯然下台,更是一场政治清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