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2月10日,英国BBC刊发长文,盛赞中国在绿色转型领域的成就,文章写道,中国城市的空气质量曾经非常糟糕,现在却比一些西方城市还要好。这话四舍五入,等于狂吹中国空气“更香甜”。从什么时候起,报道中国惯用“阴间滤镜”的BBC,也学会说点公道话了?
BBC总部大楼
一、中国空气真香甜
除了BBC,加入这轮“吹捧中国”行动的,还有美国彭博社、《华盛顿邮报》等西方权威媒体,尽管到报道的口风略有差异,但都肯定了中国正在展现绿色发展领域的全球领导力,在绿色能源转型方面,中国已经取代美国,成为了世界标杆。彭博社报道引述了法国外贸银行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艾丽西亚的一句话,中国,是全球绿色转型的最后救星。
2021年8月,中科院丁仲礼院士接受央视节目采访,有一句话曾在网络上爆火,主持人问他,《东京议定书》和《巴黎协定》有没有约束力,丁仲礼院士很直白地回答道:西方国家只会放空炮,只有中国才会踏踏实实地做事情。几年过去,事实证明了一切,当美国在绿色转型上开倒车,欧洲也止步不前时,中国切切实实地完成了节能减排的目标,并在今年发行了首个海外绿色主权债。
中国的绿色转型,正在引领全球
西方为什么做不到绿色转型?因为传统能源在西方,是一块巨大的利益蛋糕。加上西方政府几年一届,导致政策缺乏延续性,就会出现拜登政府推动新能源,特朗普上台后立刻全盘推翻这种奇葩事。按说欧洲作为绿色转型的倡导者,应该负起责任,可持续3年的俄乌冲突打得欧洲各国经济衰退,不得不重拾传统能源,种种因素影响下,环顾全球,确实只有中国能做到。
二、反华媒体唱赞歌
综上所述,BBC、彭博社等西方权威媒体,确实是极为罕见地,以事实为依据,对中国进行了正面报道。尤其是BBC,短短几天内,他们先后正面报道“中国制造2025”、“中国电影弘扬民族自豪感”,在对华态度上出现了180度的大转弯。很多中国网友这才明白,原来西方媒体,也会说人话啊。
而这一切,都要从美国总统特朗普推动的新政说起,也是在今天,负责管理政府大楼的美国总务管理局表示,已经终止美国国际开发署华盛顿总部大楼的租约,该建筑将改用于其他政府职能。美国国际开发署是一个什么样的机构呢?他们的宗旨是:在海外推进美国利益。翻译成人话,就是美国政府发放“狗粮”,用来抹黑他国的专用机构。
按我们的理解,如果一个国家要提升国际“软实力”,就得拿出真金白银,帮其他国家发展经济。不管是修路架桥,开展经贸合作,双方都能从中获益。但美国人不走寻常路,靠的是搞文化渗透、操纵舆论,让竞争对手变得比美国更差。在他国培养反对派,颠覆政权的部分不说了,单在舆论宣传这一块,美国政府每年就要花掉很多钱。
三、意识形态有高地
根据马斯克“政府效率部”公布的账单,自2021年以来,国际开发署每年都要给BBC、《纽约时报》、《美国政治网》,包括美联社等权威媒体数千万美元,还资助了大批专门散播反华言论的小媒体,他们的任务很简单,根据民主党政府的需求贬低中国,顺便也能抹黑一下共和党和特朗普。
这几年,这些被国内公知奉为“独立媒体”的新闻机构,就这样一边拿着美国的钱,一边造中国的谣,马斯克揭开这层黑幕之后,BBC还专门出来辟谣,说美国国际开发署给的钱不算多,只占BBC年收入的8%。这话说得,相当无耻,一家媒体是否独立、自由,难道不是一分钱都不该拿吗?
现在,来自美国的“狗粮”断了,BBC好像一瞬间就心明眼亮,能明辨是非了。尽管这事儿背后,可能是BBC等媒体向美国政府“示威”,用赞扬中国做筹码,要求美国政府续费。但即使是短暂的客观、中立,也是中国切切实实的进步逼出来的。我看网上有人评论,说我们要趁此机会,主动出击,占领意识形态的高地,这话有一定道理,但归根结底,还是要我们不断取得新的成功,等到越来越多的他国民众来中国“对完账”,美国国际开发署这类机构就算想重建,也不会有任何用了。
这是对美国断狗粮的报复行为,如果美国给狗粮,立马恢复对中国龇牙状态。这个BBC不会转性的。所以对待BBC,该怼就怼,该打就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