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夏大地的广袤版图上,邯郸市广府古城宛如一颗历经岁月雕琢的明珠,散发着独特而迷人的光芒。这座拥有 2600 多年历史的古城,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融合了历史、自然与人文景观的精华,不仅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瑰宝,更是一座活着的古城,至今仍保留着原汁原味的生活气息。它以其独特的 “古城、水城、太极城” 三位一体的风貌,吸引着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让人们在踏入这片土地的瞬间,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时代。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邯郸市广府古城,揭开它神秘的面纱,领略其无与伦比的魅力 。
二、历史脉络:岁月沉淀的辉煌
广府古城的历史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至春秋时期。彼时,这里是曲梁侯国的所在地,最初的城池为土城,虽质朴无华,却已开启了广府古城漫长的历史征程。历经秦汉,这里先后成为平干国、广平国的国都,以及曲梁县和广年县的县衙驻地 ,见证了诸多朝代的更迭与变迁。
到了南北朝时期,北齐文宣帝天保四年,广平郡改置为洺州,七年后曲梁县并入广年县,广年县治所改驻曲梁城,即现今的广府古城。隋仁寿元年,为避隋炀帝杨广的名讳,广年县改名为永年县,此城也随之被称为永年城。
隋末唐初,这里迎来了重要的历史时刻。农民起义军首领窦建德在此建都,称夏王,国号大夏。窦建德对城池进行了大规模的修整与建设,使其初具规模,也为这座古城增添了一抹传奇色彩。
岁月流转,广府古城在历史的长河中持续发展。从唐代到清末,这里一直是二级或者三级政府治所的驻地。唐代至宋金时期,广府为洺州、永年县;元代时,为广平路、洺州、永年县;明清时期,这里成为直隶省广平府的所在地,作为冀南三府之一,广平府下辖永年、邯郸等九县 ,广府古城迎来了其发展的鼎盛时期。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位时,将原来的广平路改为广平府,治所就设在今天的广府古城。明朝嘉靖二十一年,广平府知府调集九县民工,耗时十三年,将原本的土城砌为砖城,还修筑了城楼、角楼、垛墙,并在四门之外增建了瓮城,使得城池固若金汤。此时的广府古城,不仅在军事防御上更加完备,其城市规模和建筑格局也基本定型。
清朝时期,广平府的行政区划有所调整,辖一个州九个县,包括永年、鸡泽、磁州、肥乡、广平、成安、曲周、威县、邯郸和清河县,广府古城作为冀南地域的中心城市,依然发挥着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作用。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到了近代,由于 1906 年卢汉铁路(京汉铁路)的竣工,有铁路线经过的邯郸地位逐渐上升,广府古城的发展开始面临挑战,进入衰落期。1913 年中华民国建立后,袁世凯等人对区划进行改革,撤州府而存道,在河北南部设置了冀南道,道尹驻地设在大名,广府古城的行政地位有所下降。
在战争年代,广府古城因其四面环水、城墙坚固的地理优势,成为易守难攻的战略要地。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悍匪许铁英等人在此经营驻军,给解放工作带来了极大困难。直到 1947 年夏秋之交,冀南的部队在军区副司令员王光华、政治部主任崔田民的带领下,经过艰苦奋战,最终攻克了这座古城。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1958 年,永年县城从广府古城迁到了地处铁路沿线、交通更为便利的临洺关镇,广府古城的地位逐渐转变为一个镇。尽管如此,数百年的府城历史还是给广府古城留下了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使其成为河北省保存较好的古代城池之一,对于研究古代城防营建历史、城市发展以及区域文化等方面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 。
三、地理风貌:北方水乡的绮梦
广府古城坐落于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东南广府镇,在河北三大洼地之一的永年洼中央,宛如一颗明珠镶嵌在这片广袤的洼淀之上。它距区政府所在地临洺关镇东偏南约 25 千米,西南距邯郸市区约 20 千米 ,地理位置十分独特。
这里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宛如大自然精心编排的四季乐章。冬季,寒冷干燥的气息弥漫,仿佛时间都被冻住了一般;夏季,炎热多雨,充沛的雨水滋润着大地,带来蓬勃的生机;春秋两季,则像是过渡的桥梁,气候宜人,景色如画。全年降水量的 70% 集中在 6 - 9 月,这几个月里,雨水如注,为永年洼带来了丰富的水源,也让古城的水乡风貌更加迷人。而在其他月份,降水相对较少,使得天气更加干爽宜人。多年平均气温保持在 13.0℃,最热月是 7 月,极端最高气温可达 42.1℃,炽热的阳光洒在大地上,让整个古城都充满了活力;最冷月为 1 月,极端最低气温可低至 - 21.6℃,银装素裹的古城别有一番韵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 2463.8 小时,日照百分率为 56%,充足的阳光为这里的万物生长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能量。
从地形地貌来看,广府古城处于太行山脉东麓、华北台地南部,四周被永年洼环绕,形成了典型的平原湿地景观。永年洼是滏阳河与输元河交会的冲积扇末端与冲积平原交接过渡性地貌类型,犹如大自然鬼斧神工雕琢出的一块瑰宝。洼地面积达 14.5 平方千米,常年积水区面积有 4.5 平方千米,海拔 40.3 米,是永年区海拔最低点。这里常年积水,水域面积广阔,水质优良,宛如一面巨大的镜子,倒映着蓝天白云和古城的倩影。
古城四周环绕着长达 5 千米的护城河,宽近 100 米,河深达 2.5 米。护城河宛如一条灵动的丝带,紧紧围绕着古城,不仅为古城增添了一份灵动之美,更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的防御作用。护城河外,便是广袤无垠的永年洼湿地,这里芦苇茂盛,随风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鱼虾共生,在水中欢快地穿梭嬉戏,为这片湿地带来了无限生机;荷花绽放,粉色的花瓣在绿叶的衬托下显得格外娇艳,散发着阵阵清香,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赏。每当夏日清晨,阳光洒在湖面上,波光粼粼,与古城的青砖灰瓦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如诗如画的美景,让人仿佛置身于江南水乡,因此广府古城也被誉为 “北国小江南” 和 “第二白洋淀” 。
四、名胜古迹:凝固历史的画卷
(一)广府古城墙
广府古城墙宛如一条蜿蜒的巨龙,横卧在永年洼之上,守护着这座古老的城池。它周长 4.5 千米,犹如一道坚固的屏障,将古城紧紧环绕。城墙高 12 米,巍峨耸立,仿佛在向世人诉说着往昔的辉煌与沧桑。其宽度达 8 米,坚实厚重,足以承载历史的厚重与岁月的沉淀。
这座城墙始建于隋末,后在明朝嘉靖年间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与扩建,由原来的土城改为砖城,历经数百年的风雨洗礼,依然保存完好,成为中国北方现存最为完整的古城墙之一。城墙上设有众多的城楼、角楼、垛口和敌楼,这些建筑不仅具有重要的军事防御功能,更是古代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城楼气势恢宏,飞檐斗拱,雕梁画栋,展现出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角楼造型独特,屹立在城墙的转角处,为城墙增添了一份威严与庄重;垛口整齐排列,犹如士兵们严阵以待,时刻准备抵御外敌的入侵;敌楼则是瞭望和攻击敌人的重要据点,其设计巧妙,布局合理,充分体现了古代军事防御的智慧 。
广府古城墙不仅是一道军事防线,更是一部活着的历史教科书。它见证了广府古城的兴衰荣辱,承载着无数的历史记忆。漫步在城墙上,抚摸着古老的砖石,仿佛能够感受到当年的金戈铁马和战火纷飞。每一块砖石都铭刻着岁月的痕迹,每一道裂缝都诉说着历史的沧桑。在这里,你可以俯瞰古城的全貌,欣赏到古城内外的壮丽景色,感受历史与现实的交融。
(二)弘济桥
在广府古城东 2.5 千米的东桥村,滏阳河之上,横卧着一座古老而美丽的桥梁 —— 弘济桥。它宛如一道绚丽的彩虹,连接着两岸的土地,见证了无数的岁月变迁。这座桥始建于隋代,距今已有 1400 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古代桥梁建筑的杰出代表之一,与赵州桥并称 “姊妹桥”,在古代桥梁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弘济桥是一座单孔双敞肩式石拱桥,整座桥全部由青石砌筑而成,东西长 48.9 米,宽 6.82 米,大券跨度 24.8 米 。其建筑结构精巧,造型美观大方,充分展现了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和智慧。桥的大券两侧各有两个小券,这种敞肩式的设计,不仅减轻了桥身的自重,节省了建筑材料,还增强了桥梁的稳定性和泄洪能力,是中国古代桥梁建筑技术的一大创新 。
弘济桥的雕刻艺术更是令人叹为观止。桥的栏板和望柱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栩栩如生的狮子、猴子、石榴、桃子等动物和植物形象,还有富有寓意的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如 “武松打虎”“八仙过海” 等。这些雕刻线条流畅,刀法细腻,形象逼真,生动地展现了古代民间艺术的魅力。桥的大券和小券两面中间刻有龙头,大券两边对刻的二龙戏珠、飞龙、飞凤,以及两边尽端小券刻的缠枝花,更是精美绝伦,让人不禁为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所折服 。
除了精美的雕刻,弘济桥还有许多神奇之处。据说,桥面上有一个天然形成的小孔,每当洪水来临,水流通过小孔时会发出悦耳的声音,仿佛在演奏一首美妙的乐曲,因此这个小孔被称为 “潮音孔” 。此外,桥的石块之间采用了独特的榫卯结构和铁束腰连接,使得整座桥浑然一体,坚如磐石。历经千年的风雨侵蚀和洪水冲击,弘济桥依然屹立不倒,充分展示了中国古代桥梁建筑的卓越品质和耐久性 。
(三)名人故居
广府古城作为太极拳的发源地,孕育了众多杰出的太极拳大师,其中杨露禅和武禹襄更是声名远扬。他们的故居不仅是两座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更是传承和弘扬太极文化的重要场所。
杨露禅故居位于广府古城南关,始建于晚清时期,总占地面积 980 平方米 。故居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是生活起居的地方,有瓦房 9 间,房屋布局紧凑,古朴典雅,展现了晚清时期的建筑风格。南部是店房,有房 10 间,厂棚 4 间,曾经用于商业经营和存放物品。走进故居,仿佛能够感受到当年杨露禅在此生活和授拳的场景。故居内设有杨式太极宗师雕像,雕像栩栩如生,生动地展现了杨露禅的风采和神韵。此外,还有纪念馆,馆内陈列着大量关于杨露禅的生平事迹、太极拳的发展历程以及相关的文物资料,让人们能够深入了解杨露禅对太极拳的贡献和太极拳的博大精深 。
武禹襄故居位于广府古城迎春街,是一处具有典型晚清建筑风格的院落,占地面积 9000 平方米 。故居原有房屋 75 间,现存 42 间,分东、中、西三条南北轴线排列,中轴线的建筑保存最为完好,沿中轴线有三进院落。走进故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宽敞的大门,门两侧设有耳房,显得庄重而威严。进入大门,穿过垂花门,便来到了轿房,这里曾经停放着武家的轿子,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轿房的北部是故居的主体建筑,包括客厅、过厅、居室等。客厅宽敞明亮,是武禹襄会客的地方,厅内陈设典雅,体现了主人的高雅品味。过厅连接着各个院落,布局合理,方便人们通行。居室则布置得温馨舒适,展现了当年武家的生活场景 。
故居内的建筑错落有致,左右对称,崇脊飞檐,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房屋的木雕、砖雕、石雕精美绝伦,题材丰富多样,有花鸟鱼虫、人物故事等,每一处雕刻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展示了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此外,故居内还种植着许多花草树木,环境清幽宜人,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宁静祥和的氛围 。
杨露禅和武禹襄的故居不仅是他们生活和传承太极拳的地方,更是太极文化的重要载体。在这里,人们可以亲身感受到太极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领略到太极拳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每年都有众多的太极拳爱好者和游客慕名前来参观学习,他们在这里追寻太极宗师的足迹,感受太极文化的魅力,让太极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
五、太极文化:刚柔并济的传承
广府古城,作为举世闻名的太极拳发源地,犹如一座熠熠生辉的灯塔,照亮了太极拳发展的漫漫长路。在这里,杨式太极拳与武式太极拳两大流派相继诞生,它们如同一对孪生兄弟,在岁月的长河中茁壮成长,共同构筑起了广府古城辉煌灿烂的太极文化。
杨式太极拳由杨露禅所创。杨露禅,这位出身贫寒却怀揣着武术梦想的传奇人物,自幼对武术展现出浓厚的兴趣。约 10 岁时,他前往河南温县陈家沟陈德瑚家为僮,从此开启了与太极拳的不解之缘。在那里,他有幸遇到了著名武师陈长兴,每晚陈长兴在前厅教授族中弟子时,杨露禅总是殷勤伺候,凭借着对武术的热爱和超乎常人的毅力,他偷偷窥习拳艺,功力大进。一次,陈家师兄弟多人与他较量,皆败于他的手下,陈长兴见其敏慧,正式收其为徒,倾囊相授。
数年后,杨露禅学成返乡,以教拳为生。其拳术以能避而制强硬之力见长,“柔中寓刚,绵里藏针”,故而有 “沾绵拳”“软拳”“化拳” 之美誉。后经人举荐,杨露禅前往北京教拳,因其武功高强,击败众多来访者和各路拳师,获得 “杨无敌” 的美誉,所传拳术深受清代王公、贝勒的喜爱,后任旗营武术教师。
在北京授拳期间,杨露禅考虑到弟子多为王公大臣之子,生活奢侈且体弱多病,不耐艰苦,便将自己所学太极拳中的一些高难度动作简化,使其更为简单易练,既适合特殊人群练习,又有益于健身。后经其子杨班侯、杨健侯,其孙杨澄甫等子孙三代的反复演练、修改,最终定型为如今流传广泛的杨式太极拳。杨式太极拳拳架舒展大方,动作匀缓柔和,如行云流水般自然流畅,注重以意导气,以气运身,刚柔相济,具有极高的健身和技击价值,深受广大群众喜爱。
武式太极拳则由武禹襄所创。武禹襄出身书香门第,长兄武澄清为进士,官河南舞阳县知县;次兄武汝清为进士,官刑部四川司员外郎。兄弟三人因受家教,早期均习武,后对太极拳产生浓厚兴趣并深入研究。武禹襄初学太极拳于杨露禅,得其大概。约 1850 年,他从学赵堡太极拳。1852 年,武禹襄亲赴河南赵堡镇,向太极拳宗师陈清平学习赵堡太极拳小架,四十天尽得其精妙,并获赠《太极拳谱》。
返回家乡后,武禹襄在钻研赵堡太极拳架的基础上,结合《太极拳谱》之精华,通过自身练拳体会,融会贯通,创编出一套独具特色的新型拳术 —— 武式太极拳。武式太极拳拳架紧凑小巧,动作灵活敏捷,注重身法的中正和虚实的变换,强调 “以心行气,以气运身”,将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华武术完美融合,是晚清涌现出的哲理化拳派的典型代表。武禹襄还先后著有《十三式行功要解》《太极拳解》《太极拳论要解》等多部著作,为太极拳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自杨式、武式太极拳创立以来,广府古城便成为了太极文化的核心传播地。一代又一代的太极拳传人从这里走出,他们怀揣着对太极拳的热爱与执着,将太极文化传播到全国各地乃至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如今,太极拳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在全球范围内拥有数亿习练者,广府古城也因此被誉为 “中国太极拳之乡”。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太极文化,广府古城积极开展各类活动。每年都会举办国际太极拳联谊会,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太极拳爱好者齐聚一堂,他们在这里切磋技艺、交流心得,共同感受太极文化的博大精深。古城内还设有众多太极拳学校和培训机构,为广大太极拳爱好者提供了学习和交流的平台。无论是白发苍苍的老者,还是朝气蓬勃的少年,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太极天地。
漫步在广府古城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人们习练太极拳的身影。那一招一式,或刚劲有力,或轻柔舒缓,无不展现出太极文化的独特魅力。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太极文化已经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它不仅强身健体,更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让人们在喧嚣的现代社会中,寻找到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
六、美食诱惑:舌尖上的广府
当谈及广府古城,除了它那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迷人的自然风光,不得不提的便是令人垂涎欲滴的美食。这里的美食独具特色,每一道菜肴都承载着古城的历史记忆,散发着浓厚的地域风情,让人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这座古城的独特魅力。
广府古城的驴肉火烧堪称一绝。作为河北地区的经典美食,驴肉火烧在广府古城有着独特的风味。当地的驴肉火烧选用新鲜的驴肉,经过精心卤制,肉质鲜嫩多汁,香气扑鼻。卤制好的驴肉被切碎,夹在酥脆的火烧之中,火烧外皮金黄酥脆,咬上一口,“咔嚓” 作响,内里的驴肉则柔软鲜嫩,醇厚的肉香瞬间在口中散开,让人欲罢不能。驴肉的鲜美与火烧的酥脆完美结合,口感层次丰富,令人回味无穷。无论是作为早餐开启活力满满的一天,还是在游玩途中当作能量补充,驴肉火烧都是绝佳的选择 。
永年酥鱼同样是广府古城的代表性美食。这道美食历史悠久,起源已无从考证,但据记载至少已有百年历史。在清朝乾隆年间,永年酥鱼就因其鱼骨酥而形不散、味美肉嫩的特点成为宫廷贡品 。制作永年酥鱼的工艺十分考究,选用新鲜的鲫鱼、鲤鱼或草鱼等,先将鱼宰杀、清洗、腌制后,进行油炸至金黄酥脆。接着,将炸好的鱼放入特制砂锅中,加入葱、姜、蒜、醋、白糖等佐料,用文火慢炖数小时,小鱼一般需 4 - 5 小时,大鱼则约 12 小时。在炖煮过程中,鱼肉和鱼骨逐渐变得酥烂,但鱼形依然保持完整,真正做到了骨酥肉嫩,入口即化。永年酥鱼不仅味道鲜美,酸甜适中,而且富含高蛋白、低脂肪,还具有补钙、健脑、壮筋、强骨等多种功效,深受食客们的喜爱 。
漫步在广府古城的街头巷尾,你还能发现许多其他令人食指大动的美食。热气腾腾的羊汤,奶白色的汤汁鲜香醇厚,鲜嫩的羊肉入口即化,搭配上酥脆的饼丝,让人在寒冷的冬日里感受到满满的温暖;口感爽滑的广府缯肘,肉质紧实,肥而不腻,瘦而不柴,独特的卤制工艺使其味道浓郁,是餐桌上的一道佳肴;还有香甜可口的广府南糖,酥脆的外皮包裹着香甜的馅料,咬上一口,甜蜜的滋味在口中散开,让人仿佛回到了童年 。
这些美食不仅是广府古城的特色佳肴,更是当地人民生活的一部分,它们见证了古城的历史变迁,承载着人们的情感与记忆。来到广府古城,一定要亲自品尝这些美食,让味蕾沉浸在这独特的风味之中,感受这座古城带给你的舌尖上的惊喜 。
七、游玩攻略:畅游古城的指南
(一)交通方式
如果您选择自驾,从邯郸市区出发,可沿着邯临公路一路向东行驶,大约 30 公里后即可抵达广府古城。这条路线路况良好,沿途设有多个指示标志,方便您辨识方向 。您也可以通过京港澳高速公路在永年出口下高速,随后按照指示牌的引导前往广府古城。
若您偏好公共交通,在邯郸火车站或邯郸汽车西站均可乘坐 605 路广府旅游专线,公交车会直接将您送达广府古城景区 。605 路公交车为有人售票车,票价 1 元起价,间隔 10 - 15 分钟,全程最高 5 元。线路首班为早 6:00,末班为 19:00 。该线路途经浴新大街、人民路、广府旅游专线等站点,沿途设站 40 个,您可以提前了解站点信息,以便顺利乘车 。
(二)门票信息
广府古城免费对外开放,这使得游客能够自由地穿梭于古城的大街小巷,感受其古朴的氛围。不过,古城内的部分景点需要单独购票 。例如,广府古城墙门票成人票价格约为 19.9 元起;广平府署门票成人票约 29.9 元起;武禹襄故居门票成人票约 9.9 元起;杨露禅故居门票成人票约 9.9 元起;弘济桥门票成人票约 28 元起 。此外,景区还推出了多景点联票,如广平府署 + 古城墙 + 杨露禅故居 + 武禹襄故居 + 弘济桥的成人联票价格约 55 元起,购买联票可能会享受一定的优惠,具体价格和政策可在景区官方网站或售票窗口进行查询 。
需要注意的是,部分人群可享受门票优惠政策,如身高 1.2 米(含) - 1.5 米(含)的未成年人、60 周岁(含) - 69 周岁(含)的老人凭有效证件可购买半票;身高 1.2 米以下的儿童、70 周岁及以上老人凭有效证件,现役军人、退役军人、残疾人、消防救援人员凭有效证件可免票 。
(三)游玩路线
若是时间有限,只能安排一日游,以下这条路线可以让您充分领略广府古城的魅力。上午,从东门进入古城,首先登上雄伟的广府古城墙,沿着城墙漫步,俯瞰古城内外的壮丽景色,感受历史的厚重与沧桑。城墙周长 4.5 千米,您可以选择步行一段,也可以租赁自行车,更加轻松惬意地欣赏沿途风光。之后,前往武禹襄故居,深入了解武式太极拳的起源与发展,欣赏故居内精美的建筑和丰富的文化陈列。接着,参观武家大院,感受这座清代府邸的独特韵味和历史底蕴 。
中午时分,在古城内的餐馆品尝当地特色美食,如香气四溢的驴肉火烧、骨酥肉嫩的永年酥鱼,让味蕾沉浸在广府的独特风味之中 。
下午,前往杨露禅故居,探寻杨式太极拳的奥秘,了解杨露禅的传奇人生和他对太极拳发展的卓越贡献。随后,参观广府古城府衙,这里曾经是古代官员办公的场所,通过参观可以一窥古代官场的风貌和制度 。
晚上,在古城内的餐厅享用晚餐,品尝更多当地特色菜肴,如口感爽滑的广府缯肘、香甜可口的广府南糖等 。饭后,在古城内悠闲地散步,欣赏古城的夜景。此时的古城,在灯光的映照下别有一番韵味,古色古香的建筑与静谧的夜色相互交融,让您仿佛穿越回了古代 。
邯郸市广府古城,这座集 2600 多年历史沉淀、独特地理风貌、丰富名胜古迹、深厚太极文化和诱人美食于一身的古城,宛如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巨著,每一页都写满了故事与传奇。它不仅是一座城市的记忆,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
无论是漫步在古城墙的青砖之上,感受历史的厚重;还是在弘济桥边驻足,惊叹于古代工匠的巧夺天工;亦或是在名人故居中探寻太极文化的奥秘,体悟刚柔并济的智慧;又或是品尝一口地道的广府美食,让味蕾沉浸在独特的风味之中,广府古城都能给你带来独一无二的体验。
这里的每一处角落,都散发着迷人的魅力,吸引着我们去探索、去发现。它仿佛在轻声呼唤,期待着更多的人能够走进它,亲身感受历史与文化的交融之美,让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在岁月的长河中继续闪耀光芒。快来广府古城吧,开启一场穿越时空的奇妙之旅,相信你一定会被它深深打动,留下一段难忘的美好回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