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丘,这座位于河北省中部的城市,宛如一颗镶嵌在华北平原上的璀璨明珠。它地处京津冀经济圈的核心地带,是国务院确定的对外开放市,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北距北京仅 151 公里,东北距天津也不过 135 公里 ,这样的区位优势,让任丘轻松融入京津冀 “一小时经济圈”,尽享区域协同发展带来的红利。
任丘的版图形状独特,如一片棉叶,铺展在冀中平原之上,总面积达 1012 平方公里。其地势较为平坦,整体呈现出西南向东北缓缓倾斜的态势,境内平均海拔在 5 - 10 米之间,最高点位于惠伯口一带,海拔 15 米;最低点则是军庄村西,海拔 5 米 。多条带状缓岗自南向北贯穿其中,将这片土地巧妙地划分为不同的地貌单元。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任丘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更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商贸中心。岁月的沉淀,赋予了这座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魅力。如今,它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战略下,正焕发出勃勃生机,不断书写着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二、历史长河中的任丘
任丘的历史源远流长,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晚期 。那时,这片土地上便已有人类繁衍生息,开启了文明的曙光。1986 年发掘的哑叭庄龙山文化遗址,面积达 6 万平方米,出土了众多陶器、石器、骨器等遗物,生动展现了当时人类的生活场景与智慧结晶。
春秋时期,任丘境内建有虢邑,成为燕国的附庸 。岁月流转,战国时代来临,鄚邑和狸邑在这片土地上相继崛起。鄚邑先属赵国,后归燕国;狸邑则先为燕国领地,后被赵国纳入版图。
公元前 221 年,秦始皇统一六国,任丘境域划归钜鹿郡。西汉时期,这里先后设置了阿陵侯国、鄚县、高郭侯国、鄚侯国,均隶属于涿郡。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 2 年),中郎将任丘为抵御海寇,在此筑城,这座城便以他的名字命名,“任丘” 之名由此而来,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
东汉时期,高郭侯国并入鄚侯国 。和帝永元二年(公元 90 年),鄚侯国改制为鄚县,归属河间国。此后,阿陵国撤销,其地并入鄚县。三国时期,鄚县属河间郡;两晋时期,又归河间国管辖。
北齐年间,任丘县正式设立,县治位于今市区南刘庄村北,与鄚县同属河间郡 。隋朝初年,任丘县曾被并入鄚县,开皇十六年(公元 596 年)复置,大业元年(公元 605 年)再度并入高阳县、鄚县。
唐朝建立后,武德五年(公元 622 年),任丘县再次设立,属瀛州 。景云二年(公元 711 年),鄚州设立,任丘县归其管辖。开元十年(公元 722 年),任丘、文安两县各划出一部分,置利丰县(后改长丰县),属鄚州。开元十三年(公元 725 年),鄚州、鄚县改称莫州、莫县。天宝元年(公元 742 年),莫州改为文安郡,乾元元年(公元 758 年),又恢复为莫州,任丘县始终在此行政区划变动中延续着自身的发展脉络。
五代时期,莫县、任丘、长丰三县均属莫州 。后晋天福元年(公元 936 年),莫州被契丹占据,至后周显德六年(公元 959 年),世宗柴荣率军收复。北宋时期,莫州属河北东路,熙宁六年(公元 1073 年),莫县、长丰县并入任丘县,莫州治所迁至任丘。
金朝贞祐二年(公元 1214 年),在莫县故城改置莫亭县,与任丘县同属河北东路莫州 。元朝建立后,元世祖至元二年(公元 1265 年),任丘、莫亭二县曾被撤销并入河间县,不久后恢复原建制。元惠宗至元年间,莫州治所移至莫亭县。
明代洪武七年(公元 1374 年),莫州被撤销,莫亭县并入任丘县,任丘县隶属河间府 。清朝沿袭明制,任丘县仍属河间府。雍正二年(公元 1724 年),为避孔子讳,任丘县改名为任邱县。
中华民国时期,任邱县的行政区划历经多次调整 。1913 年,属直隶渤海观察使;1914 年,改为津海道;1928 年,直隶省改为河北省,任邱县属河北省;1937 年 “七七事变” 后,任邱县属晋察冀边区冀中区三专区;1940 年 8 月,改属十专区,并析东部与河间县部分地区组成任河县,属九专区;1945 年 10 月,任邱、任河同属九专区,次年 2 月撤销任河县;1947 年 5 月,复设任河县,属八专区;1946 - 1949 年,任邱县属冀中行署八专区。
1949 年 8 月,任河县被撤销,任邱县恢复原建制,属河北省沧县专区管辖 。1952 年,改属天津专区;1958 年,文安县、大城县部分地区并入任邱县,先属天津专区,后属河北省天津市;1961 年 5 月,设沧州专区,任邱县属之,同年 7 月析任邱县复设文安县(含大城县部分地区),任邱县恢复原建制,仍属沧州专区;1970 年后,属沧州地区。1981 年,全县地名普查时,“任邱” 恢复为 “任丘”。1986 年 3 月,经国务院批准,撤任丘县,设立任丘市(县级),仍属沧州地区 。此后,任丘市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不断发展壮大,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三、独特的地理与气候
任丘市地处太行山东麓山前平原和渤海西岸海滨平原之间的河流冲积平原与湖泊淤积平原交错地带,地势呈现出从西南向东北缓慢倾斜的态势 。其海拔高度从 11 米逐渐下降至 4.5 米,平均斜面下降比例为 1/5800 。全域呈现出岗高、斜面、洼、淀相间分布的典型低平原地形,洼地分散其中,细长带状的岗地穿插交错,构成了独特的地貌景观。
在漫长的岁月里,任丘历经了众多河流的冲刷与淤积,这对其地形塑造产生了深远影响。古有老赵王河、夏河、滱水、古镜河、淤泥河、黄龙港河等,这些古老的河流在历史的长河中奔腾不息,它们的水流携带大量泥沙,在任丘境内不断沉积,逐渐堆积形成了如今的地形地貌 。建国后,赵王河(即大清河南支,作为白洋淀的唯一泄水道)、大清河(北支)、古洋河等继续发挥作用,进一步塑造和改变着任丘的地表形态 。
任丘的地形对当地农业生产有着显著影响。地势平坦开阔的区域,有利于大规模开展种植业,为农作物的规模化种植和机械化作业提供了便利条件 。而那些分布在缓岗之间的洼地,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耕种,但却可以因地制宜发展水产养殖等产业 。例如,一些低洼地区被改造成鱼塘,养殖各类鱼类,不仅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还丰富了当地的农业产业结构 。
任丘属温带亚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大陆性气候特征较为显著,大陆度达 65.2,干燥度为 1.33 ,四季分明,不同季节的气候特点对当地居民的生活和农业生产等方面带来了诸多影响 。
春季,任丘雨水相对较少,且风力较大 。这种多风少雨的气候条件,一方面使得土壤水分蒸发较快,容易导致春旱现象,影响农作物的播种和出苗 。农民们需要提前做好灌溉准备,通过引水灌溉等方式,确保土壤墒情适宜农作物生长 。另一方面,较大的风力也为风能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条件 。如今,在任丘的一些区域,已经建立起了风力发电设施,将风能转化为电能,为当地的经济发展贡献绿色能源 。
夏季,气温较高,降水充沛,高温多雨的气候特点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热量和水分 。此时,各类农作物进入快速生长阶段,田野里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然而,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天气,这也容易引发洪涝灾害 。每当暴雨来临,河流的水位迅速上涨,低洼地区可能会出现积水现象,给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带来威胁 。为了应对这一情况,任丘市加强了水利设施建设,修建了众多防洪堤坝、排水渠道等,以提高城市的防洪排涝能力 。同时,当地政府也加强了气象监测和预警,及时向居民发布灾害预警信息,提前做好防范措施,减少洪涝灾害带来的损失 。
秋季,天气高爽,气温逐渐降低,是农作物收获的季节 。晴朗的天气有利于农作物的晾晒和储存 。农民们忙着收割庄稼,将辛勤劳作一年的成果收获回家 。此时,干燥少雨的气候条件也使得火灾风险相对增加 。因此,任丘市加强了森林防火和秸秆禁烧等工作的宣传和监管力度,通过多种方式向居民普及防火知识,提高大家的防火意识,确保秋季的生产生活安全 。
冬季,寒冷干燥,气温较低,平均气温在 - 3.9℃左右,极端最低气温可达 - 23.8℃ 。寒冷的天气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人们需要做好保暖措施 。同时,冬季也是一些病虫害蛰伏的时期,低温天气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病虫害的滋生和传播,为来年的农业生产减少了病虫害隐患 。但对于一些越冬农作物来说,低温可能会对其造成冻害 。为了保护农作物安全越冬,农民们会采取覆盖地膜、秸秆还田等措施,为农作物保暖,增强其抗寒能力 。
四、丰富的经济业态
任丘,作为我国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其经济发展与石油产业紧密相连。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公司、中国石油华北石化公司坐落于此,为这座城市注入了强大的发展动力 。1985 年,任丘探明石油储量高达 9.3 亿吨,天然气储量达 16 亿立方米 。自 1976 年油田开发建设以来,这里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最高单井日产原油达 5400 吨,最高年产量达 1733 万吨,为全国原油产量形成第四次增长高峰以及年产量突破亿吨大关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
石油化工产业在任丘的经济版图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多年来,任丘围绕石油化工产业,不断延伸产业链条,积极发展上下游相关产业 。在炼油环节,通过技术升级和设备改造,提高原油加工能力和产品质量 。如今,任丘能够生产多种高品质的油品,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在化工领域,以石油为原料,发展了众多化工产品生产企业,涵盖塑料、橡胶、化纤等多个行业 。这些化工产品不仅供应国内市场,还远销海外,为任丘赢得了可观的经济收益 。
除了石油化工这一主导产业,任丘的特色产业同样精彩纷呈。铝型材产业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任丘是中国北方最大的铝型材生产制造基地,年产值高达 66 亿元,在同行业中的市场占有率达 70% 以上 。走进任丘的铝型材生产企业,现代化的生产设备有序运转,工人们熟练地操作着机械,一根根优质的铝型材从生产线上源源不断地产出 。这些铝型材产品种类丰富,涵盖建筑型材、工业型材等多个领域,广泛应用于建筑、机械制造、交通运输等行业 。凭借着优良的品质和丰富的产品种类,任丘的铝型材产品畅销全国,甚至走出国门,远销到欧美、亚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
摩托车链轮产业也是任丘的一张亮丽名片。任丘是全国最大的摩托车链轮生产基地,年产值达 20 亿元,该行业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达 95% 以上 。众多专业的摩托车链轮生产企业汇聚于此,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 。从原材料采购、零部件加工到成品组装,每一个环节都有着严格的质量把控 。任丘生产的摩托车链轮,采用优质的钢材,经过先进的加工工艺和精密的检测流程,确保产品具有高强度、耐磨性强等特点,能够满足摩托车在各种复杂路况下的使用需求 。产品不仅供应给国内各大摩托车生产厂家,还大量出口到北美、南美、中东、东南亚、非洲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 ,在国际市场上享有较高的声誉 。
此外,任丘还在不断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如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 。在新材料领域,引进了一批先进的企业和科研机构,致力于研发和生产高性能的新材料产品,为电子、航空航天等高端制造业提供支撑 。在新能源方面,积极探索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建设了一批新能源项目,推动能源结构的优化升级 。在节能环保产业,加大技术研发和创新力度,发展资源回收利用、污染治理等相关产业,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 。通过产业的多元化发展,任丘正逐步构建起更加稳固、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格局,向着更高质量的发展目标迈进 。
五、灿烂的文化瑰宝
任丘,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宛如一座文化的宝库,珍藏着无数熠熠生辉的瑰宝。在众多的文化珍宝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无疑是最为璀璨的明珠之一。任丘拥有 58 个非遗保护项目,其中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 1 项,省级非遗保护项目 6 项,市级非遗保护项目 9 项,县市级非遗项目 42 项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任丘人民的智慧与情感,是这座城市独特的文化标识。
国家级非遗项目辛安庄民间音乐会,堪称传统音乐的瑰宝。音乐会起源于唐宋时期,历经数百年的传承与发展,至今仍保持着原汁原味的古风雅韵。其演奏的曲目丰富多样,涵盖了《泣颜回》《关公辞曹》《山坡羊》等经典之作 。演奏时,管、笙、曲笛、云锣等 9 种吹打乐器相互配合,交织出古朴雅致、幽静舒缓、意韵悠扬的美妙旋律 。据说,乾隆皇帝曾敕封其演奏的《关公辞曹》为每年鄚州庙会的 “开光第一曲”,足见其在历史上的崇高地位和独特魅力。
省级非遗项目任丘大鼓,更是闻名遐迩。它起源于明代万历年间,最初是受宋代 “梁红玉击鼓抗金兵” 的启示而孕育而生,用于抵御外敌、鼓舞士气 。任丘大鼓以其个儿大、鼓重、音厚而著称,鼓身直径多在 2.3 米左右,用整张黄牛皮缝制,需铁钉 1600 余枚固定 。擂动时,鼓声犹如狮吼龙吟,万马奔腾,气势磅礴,令人热血沸腾 。其鼓队配置齐全,除了大鼓,还有大镲、铙、小钹、小云锣等乐器与之配合,演奏出丰富多彩的节奏和韵律 。任丘大鼓的套路多达 108 种,风格独特,充分展现了力与美的完美结合,是协作精神的生动体现 。如今,任丘大鼓已成为任丘人民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逢重大节日或庆典,都会有精彩的大鼓表演,吸引着众多市民和游客前来观赏。
任丘的民间艺术形式丰富多彩,除了上述非遗项目,还有独具特色的民间舞蹈和杂技。任丘市大活(片刻),是一项融合了歌唱、舞蹈、杂技等多种艺术形式的表演活动,拥有悠久的历史 。表演时,演员们身着鲜艳的服饰,通过精彩绝伦的舞蹈动作、幽默风趣的歌唱和惊险刺激的杂技表演,展现当地的风俗和故事,给观众带来一场场视觉和听觉的盛宴 。在重要节日或庆典中,任丘市大活(片刻)常常成为活动的焦点,现场气氛热烈非凡,观众们沉浸在欢乐的氛围中,感受着浓厚的地方文化特色 。
任丘的民间美术同样令人赞叹不已。剪纸艺术在任丘源远流长,辛中驿镇更是远近闻名的剪纸之乡 。民间剪纸艺人以其精湛的技艺,将一张张普通的纸张变成了精美的艺术品。他们的作品题材广泛,涵盖了人物、动物、花卉、吉祥图案等多个方面,造型生动,线条流畅,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在任丘市纪委的推动下,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王合冰老人为代表的民间剪纸艺人,创作了一系列廉政剪纸作品,如扁鹊(任丘人)“治未病” 等,将廉洁文化与传统剪纸艺术巧妙融合,赋予了剪纸艺术新的时代内涵 。
面塑艺术也是任丘民间美术的一朵奇葩。何秀萍,这位 37 岁的面塑艺人,潜心制作面塑 10 余年,用她灵巧的双手,将一块块普通的面团变成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形象 。敦煌飞天、八仙过海、贵妃醉酒、公子吹箫等经典人物在她的手中跃然眼前,其作品不仅造型精美,而且色彩鲜艳,充满了艺术感染力 。面塑制作需要经过选面、和面、构思、揉捏、精雕、上色等十几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凝聚着艺人的心血和智慧 。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间艺术,是任丘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它们不仅见证了任丘的历史变迁,也传承着任丘人民的文化基因和精神特质。如今,任丘市高度重视文化保护传承工作,通过举办各类非遗活动、开展非遗培训、加强非遗宣传等多种方式,让这些文化瑰宝得以更好地传承和发展,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
六、诱人的特色美食
任丘的美食文化犹如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每一道佳肴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让人垂涎欲滴。
火烧夹驴肉堪称任丘美食的代表之作。它起源于清末,在民国初年便声名远扬。最初是任丘长丰镇的传统食品,每逢长丰镇四月庙会,成千上万的人汇聚于此,赶庙会的人们饥肠辘辘时,总会买上一个外焦里嫩的热火烧,夹上鲜嫩的驴肉,那滋味,脆香可口,油而不腻,令人回味无穷 。随着时间的推移,“长丰大火烧夹驴肉” 的名气越来越大,如今,任丘市区的长丰驴肉火烧店遍布各街区,常常顾客盈门 。制作长丰火烧颇为讲究,先和好硬面,垫好油后折叠成茶碗大小的扁圆形,其芯是较薄的多层面皮 。有的外皮还会印上圆形图案,成型后用饼锅烙熟外皮,再放在炭火炉上炙烤 。最后,用刀将火烧劈开,夹上切成碎薄片的驴肉、板肠、焖子,咬上一口,酥脆清香在口中散开,让人欲罢不能 。
白洋淀红心鸭蛋也是任丘的一大特产。任丘毗邻白洋淀,这里的芦鸭在淀中觅食鱼、虾、贝等水生动物,所产的蛋个头大且无污染 。其蛋白澄清无色,蛋黄鲜艳红润 。选用这样的鲜蛋,采用传统工艺加上科学配方精心腌制,便制成了独具特色的红心咸鸭蛋 。煮熟后的红心鸭蛋,香味纯正,咸淡可口,色泽更是美观 。表皮呈淡清或白色,切开后,橘红色的蛋黄如同晶莹透亮的红玛瑙镶嵌在椭圆玉盘之中,蛋黄分层且有沙性,油脂外溢 。不仅口感清香,而且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微量元素,是高级营养保健食品 。无论是作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还是馈赠亲友的佳品,白洋淀红心鸭蛋都备受青睐 。
除了这两种美食,任丘还有许多令人难以忘怀的特色小吃。罗圈烧饼是任丘独有的传统风味小吃,制作工艺十分考究 。先将上等白面和好,进行半发酵 。制作时,把面放在案板上加一点碱揉熟,再用擀面杖轧成厚 1 - 2 厘米、宽 18 - 20 厘米的长条形面片 ,在上面垫上油、盐、五香粉等调料,经过烘烤,外皮变得酥脆,内里却柔软可口 。咬上一口,香气四溢,无论是作为早餐开启活力满满的一天,还是在下午茶时光搭配一杯热茶,都别有一番风味 。
任丘老豆腐也别具特色,它选用严格筛选后的黄豆,经过精心加工制成 。其质地细腻,味道纯正,口感极佳 。老豆腐的吃法多样,既可以凉拌,清爽可口,适合在炎热的夏日食用;也可以热炒,香气扑鼻,为寒冷的冬日增添一份温暖 。无论是追求健康饮食的朋友,还是喜爱传统美食的食客,都对任丘老豆腐赞不绝口 。
在任丘的美食世界里,每一种美食都承载着这座城市的历史与文化,它们以独特的风味吸引着八方来客,让人们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任丘的独特魅力 。
七、任丘未来展望
站在时代的潮头,任丘正以坚定的步伐迈向充满希望的未来。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任丘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在交通领域,任丘全力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 。雄商高铁任丘特大桥的成功转体对接,标志着任丘铁路建设取得重大突破。预计 2026 年 9 月雄商高铁(任丘西站)建成后,任丘将更快融入京津雄 “半小时交通圈”,极大缩短与周边城市的时空距离,为人员往来、物资流通和经济交流提供强大支撑 。同时,大广高速、津石高速、京德高速、沧榆(沧保)高速等贯穿全境,城市主干路网和环线与高速、国道、省道紧密相连,省道 S327(新区至文安段)廊坊界至沧雄界段建设工程即将交工通车,国道 G106(新区东环)廊沧界至石门桥段改建工程也在稳步推进,未来雄沧港城际铁路还将途经任丘,这一系列交通项目的实施,将让任丘的交通网络更加密集、高效,使其成为区域交通枢纽的地位更加稳固 。
产业发展上,任丘坚持创新驱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一方面,传统的石油化工产业向绿色化、高端化迈进,绿色石化产业实现年加工原油千万吨,生产 30 余种产品,航煤直供大兴机场,为国家航空事业贡献力量 。另一方面,大力培育新兴产业,积极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了以石油化工为主导,新型建材、电力设备、交通设备、电子通讯、合金制品、橡胶塑料等特色产业协同发展的 “1+6” 产业体系 。众多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产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 。任丘还通过持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创新 “容缺受理 + 承诺制” 等机制,出台惠企政策 “加油包”,营造了一流的营商环境,吸引了大量企业和项目落地生根 。
生态建设方面,任丘以建设白洋淀畔水韵生态城市为目标,大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 。开展大规模的 “绿化任丘” 工程,对大广高速任丘南、北连接线以及胜利路、工业道、滨河路等道路进行景观改造,打造绿树成荫、景色宜人的城市道路景观 。建设了河北任丘石油国家矿山公园、张华绿色家园主题公园等 110 个特色公园游园,为市民提供了更多亲近自然、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推进村庄绿化,实现 “道路有绿带、街心有绿地、广场有绿荫、庭院有花果” 的 “四有标准”,让乡村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以任文干渠、小白河为轴,构建河湖渠塘相互贯通的大水系格局,提升城市的生态涵养能力 。上上巢水城项目、田园小镇、动物园等建设加快推进,文旅康养产业蓬勃发展,为城市增添了生态宜居的魅力 。
展望未来,任丘将继续秉持新发展理念,在经济、社会、生态等各方面协同发力,努力打造成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人民幸福的现代化城市。相信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舞台上,任丘必将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