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保定古莲花池:北方园林的璀璨明珠,莲池书院的兴起

龍族趣谈 2025-01-27 15:49:41

在河北保定的繁华市中心,隐匿着一处宛如明珠般的古典园林 —— 古莲花池 。它不仅是保定的文化瑰宝,更是中国北方古典园林的杰出代表,承载着近八百年的历史沧桑与文化底蕴。这座融合了自然景观与人文胜迹的园林,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寻它的美丽与故事。

二、历史渊源

(一)始建与初期发展

古莲花池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金元之交的公元 1227 年 ,由元代汝南王张柔开凿,最初名为雪香园。张柔不仅是一位战功赫赫的军事将领,对园林建造也颇有造诣。他将保州城西的一亩泉、鸡矩泉引入城内,在流水经处修建了四座园林,雪香园便是其中之一 。园中以临漪亭为中心,亭台楼阁、小桥流水相互映衬,布局精巧,独具匠心。

元太宗八年(1236 年),雪香园的正门建成,进一步完善了园林的格局。此后,贾辅在雪香园北邻的宅地里修建万卷楼,珍藏从各地收集的遗书,为雪香园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然而,至元二十六年(1289 年),保定发生了一场严重的地震,“雪香园” 等园囿建筑 “尽皆废毁”。幸运的是,雪香园池水深而不涸,莲花依旧年年盛开,为这片土地保留了一抹生机 。

(二)明清时期的变迁

明朝时期,古莲花池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 年),保定知府张烈文出官费对古莲花池进行修复,池中养鱼植莲,环池种植柳树,并重建了临漪亭,使古莲花池初步恢复了往日的风貌 。明万历十五年(1587 年),保定知府查志隆又对古莲花池进行了大规模的整修和扩建,收买民房,改建为连接府署大街与池岸的甬道,夹岸新建了堂、榭、廊、庑等园林建筑,使古莲花池基本恢复了初建时的潇湘情趣,并以 “莲漪夏艳” 的称号列为保定古城八景之一 。

明朝后期,知府查志隆将莲池作为 “水鉴”,增建一门,上悬 “水鉴公署” 四字横匾,寓意官员应以碧水苍天为鉴,公正廉洁。此后,莲池成为达官贵人云集的场所,其声名也逐渐远扬 。

到了清代,古莲花池的发展达到了顶峰。雍正十一年(1733 年),直隶总督李卫奉旨在莲池西北部修建莲池书院,这一举措为古莲花池注入了新的活力。莲池书院吸引了众多学子前来求学,一时间人才济济,成为当时中国北方的学术中心 。

乾隆十年(1745 年),为满足皇帝西巡驻跸的需要,直隶总督那苏图将古莲花池内的保定使馆改建为行宫,称莲池行宫。此后,乾隆皇帝多次驾临莲池行宫,并对莲池书院进行视察,赋诗勉励书院师生。乾隆十四年(1749 年),直隶总督方观承增建亭台楼阁,建成了著名的莲池行宫 “十二景”,包括春午坡、万卷楼、花南研北草堂、高芬阁、宛虹亭、鹤柴、蕊幢精舍、藻泳楼、绎堂、寒绿轩、篇留洞、含沧亭,使古莲花池的园林景观达到了极致,被誉为 “城市蓬莱” 。

(三)莲池书院的兴起

莲池书院的创立,无疑是古莲花池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雍正十一年(1733 年),朝廷发布上谕,命令各省建立书院,李卫闻风而动,经过精心选址,最终决定把书院建在莲池。他认为莲池 “林泉幽邃,云物苍然,于士子读书为宜” 。

莲池书院自创立以来,便汇聚了众多名师大家。首任院长张鳞甲,在他的主持下,各地学生纷纷负书担囊而来,两年间人数将近百人,在雍正十三年乡试中,中举者多达 10 人 。此后,汪师韩、章学诚、祁韵士、黄彭年、何秋涛、张裕钊、吴汝纶等众多学冠天下的宗师大家先后在此执掌教鞭,他们不仅传授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才能,倡导经世致用的学风 。

莲池书院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也独具特色。除了传统的儒家经典,还开设了西文、东文学堂,引进西方先进的知识和思想,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同时,书院注重实践教学,鼓励学生参与社会事务,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经世致用的人才 。

在莲池书院存在的 170 多年间,培养出了许多杰出的人物,如乾隆年间的状元毕沅,他对经史、文字、金石、地理等学科无所不通,主持编写了《续资治通鉴》等重要著作;末代状元刘春霖,自幼酷爱书法,尤以小楷著称于世,其书法作品笔力清秀刚劲,气韵不凡 。这些学子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为古莲花池和莲池书院增添了光彩。

三、建筑特色

(一)融合南北风格

古莲花池巧妙地汇集了中国南北古建筑园林风格的精华 。从布局上看,既有北方园林的开阔大气,又不失南方园林的精巧细腻。园内建筑形态丰富多样,亭台楼阁、轩榭廊坊,各具特色。亭的轻盈灵动,楼的巍峨壮观,榭的精巧别致,在园林中相互映衬,相得益彰。

建筑的屋顶造型,既有北方建筑常见的硬山顶、悬山顶,展现出质朴刚健的气质;又融入了南方园林中常见的歇山顶、攒尖顶,增添了几分灵动与秀丽 。而在建筑装饰方面,木雕、石雕、砖雕等工艺精湛绝伦,图案精美细腻,无论是花鸟鱼虫、人物故事,还是吉祥纹样,都栩栩如生,体现了南北文化的交融。

(二)环水置景之美

古莲花池以水为胜,因荷得名,水景是其园林景观的核心。园内以中心岛为界,将水面分为南北两塘,蜿蜒曲折的东西二渠又将两塘沟通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水系布局 。南塘呈半月形,外围峭壁环峙,松柏滴翠,仿佛一幅宁静的山水画卷;北塘呈不规则矩形,四周玉石堆岸,杨柳垂丝,充满了诗意与柔情 。

夏日,满池荷花竞相绽放,红的似火,粉的如霞,白的像雪,清香四溢,令人陶醉。“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的美景在这里得到了生动的诠释 。池塘中,游鱼穿梭于荷叶之间,时而跃出水面,溅起层层涟漪,为宁静的池塘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

沿着池塘漫步,只见曲桥、宛虹桥和元代建的白玉桥参差在假山奇石、林木荷塘间,构成了一幅 “湖中有景、景中含诗” 的优美画卷 。站在桥上,凭栏远眺,湖光山色尽收眼底,仿佛置身于人间仙境。

(三)精巧景观布局

古莲花池的园内布局严谨而不失灵动,运用集锦式、不对称的布局方法,以水池为中心,将各个景点错落有序地分布在园林的各个角落 。从园林的入口春午坡开始,便给人一种曲径通幽的感觉。春午坡是一座由太湖石堆砌而成的假山,山上石磴增幽,松柏耸翠,起到了很好的障景作用,避免了院内景色一览无余 。穿过春午坡,一座宏伟的牌楼映入眼帘,坐南朝北,三门四柱,朱漆彩绘,门上悬挂着民国大总统徐世昌手书的 “古莲花池” 大字横匾,两侧栏额的题词 “涤翠” 与 “摇红”,充满了诗意与韵味 。

绕过牌楼,西侧的濯锦亭是夏日观赏荷景的绝佳之处。红柱擎托、四角重檐攒尖顶、飞檐微翘的古亭,周围柳荫浓蔽,南面临水,坐在亭中,可尽情欣赏满池荷花的娇艳风姿 。东侧的直隶图书馆,是长江以北地区最早建立的公共图书馆,两层西式楼房,色彩素雅,却与中式园林巧妙融合,毫无违和感 。

再往园内深入,春午坡、绿野梯桥等景点各具特色。春午坡前的庭院开阔,阳光洒在地面上,给人一种温暖而惬意的感觉;绿野梯桥横跨在水面上,造型古朴典雅,仿佛一条通往仙境的天梯 。这些景点与周围的山水、建筑、花木相互融合,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让人在游览过程中不断感受到惊喜与赞叹 。

四、文化瑰宝

(一)珍贵碑刻展示

古莲花池不仅拥有迷人的自然景观和精巧的建筑,还珍藏着众多珍贵的碑刻,这些碑刻犹如一部部无言的史书,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

进入古莲花池,春午坡假山两侧的东西碑廊格外引人注目。西侧碑廊中,嵌有清嘉庆十八年(1813 年)直隶总督那彦成镌刻的《莲池书院法帖》,共计 38 方 。这些法帖集褚遂良、颜真卿、怀素、米芾、赵孟頫、董其昌等书法大家的真迹和旧帖于一体,堪称书法艺术的瑰宝。漫步碑廊,仿佛穿越时空,与历代书法大师进行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欣赏着那或飘逸灵动、或雄浑大气、或刚劲有力的书法作品,不禁让人感叹中国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 。

东侧碑廊则展示着清康熙帝御笔刻石和直隶总督方观承歌咏莲池的刻石等,共 28 方 。其中,康熙御笔 “龙飞” 刻石最为醒目。此石长 114 厘米,宽 60 厘米,上方正中钤有 “康熙御笔之宝” 篆文方玺 。“龙飞” 二字笔力苍劲,气势不凡。据专家考证,这是康熙 16 岁时所书。当时,康熙虽已登基,但朝政大权被鳌拜独揽。16 岁的康熙巧妙设计铲除鳌拜,真正掌握国家大权,心情欢快之下,信手写下 “龙飞” 二字,寓意自己如真龙般可以自由腾飞,施展宏图大略 。清乾隆十一年(1746 年),乾隆皇帝为庆贺保定莲池行宫的建成,将祖父康熙的这一 “圣迹” 带到莲池行宫供奉,当年曾悬挂在行宫奎画楼上 。如今,这方刻石成为古莲花池的 “镇园之宝”,吸引着无数游客驻足观赏,感受康熙皇帝当年的壮志豪情 。

(二)历史名人印记

古莲花池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众多历史名人的目光,他们或在此留下足迹,或吟诗赋词,为古莲花池增添了浓厚的人文气息 。

乾隆皇帝一生七次驾临古莲花池,四次视察莲池书院 。每次到访,乾隆都被莲池的美景所陶醉,留下了许多赞美之诗。乾隆十年(1745 年),他首次驾临古莲花池,为莲池书院赋诗:“西巡近翠罕,东道驻樊舆。莲池旧名迹,停辔览斯须…… 勖哉占毕流,学为君子儒。” 诗中既描绘了莲池的美景,又勉励书院师生要努力学习,成为君子式的儒者 。此后,乾隆多次为莲池书院和园内景点题诗,如为临漪亭题诗:“日色上檐多,初冬风物和。绿筠静不籁,银水潋犹波……” 这些诗作不仅展现了乾隆皇帝对古莲花池的喜爱,也从侧面反映了当时莲池的繁荣景象 。

除乾隆皇帝外,众多文人墨客也与古莲花池结下了不解之缘。莲池书院培养出的末代状元刘春霖,自幼酷爱书法,他曾在古莲花池留下 “我生性僻爱林泉,天赐名区级胜缘。学古堂前莲似海,临漪亭畔树如烟” 的诗句,生动地描绘了古莲花池夏季的美丽景色 。此外,还有许多文人雅士在这里留下了墨宝和佳话,他们的作品和故事,成为古莲花池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这些历史名人的印记,如同璀璨的星光,照亮了古莲花池的历史天空,使这座古老的园林不仅拥有美丽的自然风光,更蕴含着深厚的人文底蕴,成为人们探寻历史文化、感受艺术魅力的绝佳去处 。

五、游览攻略

(一)开放时间与门票

古莲花池的开放时间为每日 8:30 - 17:00 。游客可在此时段内入园,尽情领略园林的美景与文化魅力。关于门票价格,成人票为 30 元 / 人 。不过,景区也为特定人群提供了优惠政策,学生、非京津冀地区的老人等可享受 15 元 / 人的优待票 。此外,团队购票(30 人及以上)也有相应优惠,团队票价格为 24 元 / 人 。需要注意的是,夜游古莲花池的开放时间和购票方式有所不同。自 9 月 1 日起,古莲花池实施夜间开放试运营,平时每周五、周六 19:00 - 21:00 开放,20:30 停止售票,21:00 清园 。在 2023 年中秋、国庆期间,开放时间为 9 月 29 日至 10 月 5 日 。夜游门票全价票为 30 元 / 人,半价票为 15 元 / 人 。夜游需提前在微信乐享冀小程序上预约,到景区售票处核销后购票入园,且每日限流 1000 人次 。

(二)最佳游览季节

夏季无疑是游览古莲花池的最佳季节 。当夏日来临,满池荷花竞相绽放,红的、粉的、白的花朵点缀在碧绿的荷叶之间,形成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的壮丽景观 。此时,整个园林弥漫着荷花的清香,微风拂过,荷叶与荷花随风摇曳,美不胜收。游客可以在池边的茶社品一壶香茗,欣赏眼前的荷花美景,享受悠闲惬意的午后时光 。除了赏荷,夏季的古莲花池还有许多其他看点。园林中的绿树成荫,为游客提供了清凉的休憩之所;池塘中的游鱼穿梭,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 。此外,夏季的夜晚,古莲花池还会举办夜游活动,游客可以在灯光的映衬下,感受园林别样的韵味 。

不过,古莲花池在其他季节也各具特色。春季,园内万物复苏,花草树木逐渐焕发生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秋季,层林尽染,红色、黄色的树叶与园内的古建筑相互映衬,构成一幅美丽的秋日画卷;冬季,雪后的古莲花池银装素裹,宛如一座冰雪世界,别有一番韵味 。

(三)周边配套与交通

古莲花池周边的配套设施较为完善,为游客的出行提供了便利 。在餐饮方面,周边有众多餐厅可供选择,涵盖了各种美食风味,无论是当地特色的驴肉火烧,还是其他经典的中式菜肴,都能满足游客的味蕾需求 。若想品尝正宗的保定美食,不妨尝试一下当地的老字号餐厅,那里的菜品不仅口味地道,还能让你感受到浓厚的地方文化氛围 。

住宿方面,附近有多家酒店和民宿,从经济实惠的快捷酒店到高档舒适的星级酒店,应有尽有,能满足不同游客的住宿需求 。游客可以根据自己的预算和喜好进行选择,确保在游玩一天后能得到良好的休息 。

在交通方面,到达古莲花池也十分便捷 。如果选择公共交通,可乘坐市内公交前往,有多条公交线路在古莲花池附近设有站点 。若是自驾出行,导航至 “古莲花池” 即可,景区周边设有停车场,方便游客停车 。对于外地游客来说,保定交通便利,可先到达保定站或保定东站,再通过公交、出租车等方式前往古莲花池 。

六、结语

古莲花池,这座承载着近八百年历史的北方古典园林,宛如一部厚重的史书,每一页都写满了岁月的痕迹与文化的传承。它不仅是自然景观的杰作,更是历史文化的瑰宝,见证了朝代的更迭、文化的繁荣与变迁。漫步古莲花池,仿佛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感受那份宁静与优雅。无论是欣赏建筑的精巧,还是品味碑刻的韵味,亦或是沉醉于荷花的清香,都能让人流连忘返,收获心灵的滋养与愉悦。

如果你也对历史文化感兴趣,渴望探寻一处能让心灵得到慰藉的世外桃源,那么古莲花池绝对是你的不二之选 。不妨在闲暇时光,来这里开启一场穿越之旅,亲身感受古莲花池的独特魅力,相信你一定会被它深深吸引,留下一段难忘的美好回忆 。

0 阅读:0

龍族趣谈

简介:领略社会奇闻异事,博览世间百态,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