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气温回暖、万物复苏,春季本该是充满生机的季节,但多位专家表示:每年2-3月是心衰患者发病高峰期,春季气温波动、呼吸道感染、活动量增加等因素都会导致心衰发病率显著升高,导致病情恶化甚至危及生命。春季隐藏着哪些威胁心脏健康的“隐形杀手”?我们又该如何在春光中守护好自己的心脏健康。

1.早晚温差大:血管反复收缩 心脏被迫“超负荷”
春季昼夜温差可达10℃以上,血管如同经历“冷热交替浴”。寒冷时,外周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心脏需更用力泵血;回暖时,血管突然扩张可能引发低血压,这种反复“折腾”让心脏不堪重负。
2.过敏:不只是打喷嚏那么简单
花粉、尘螨等过敏原在春季集中爆发。过敏反应释放的组胺不仅导致皮肤红肿,还会引发心肌毛细血管扩张,严重时可能诱发心律失常。
3.脱水:看不见的“血液增稠剂”
春季干燥多风,人体易丢失水分。当血液黏稠度升高,心脏泵血阻力增大,如同用“浓粥”代替“清水”在血管中流动,心衰风险悄然上升。
4.“冬眠”后的过度活跃
寒冷冬季人们活动减少,春季突然增加运动量,心脏如同“久停的汽车突然狂飙”,负荷骤增易引发急性心衰。
二、警惕潜伏在身边的“心衰推手”1.高盐饮食:心脏的“甜蜜毒药”
春季新鲜蔬菜上市,但若腌制后过量食用,钠盐摄入超标会导致水钠潴留,血容量增加直接加重心脏负担。
2.擅自停药:慢性心衰的“致命陷阱”
部分患者冬季严格服药,春季症状缓解后自行减药。殊不知,高血压、冠心病等基础病并未消失,停药如同“松开刹车”,心衰可能突然反扑。
3.呼吸道感染:心衰的“导火索”
春季流感、肺炎高发,感染带来的危害远超想象。流感病毒不仅攻击呼吸道,还会引发全身炎症反应,导致心肌细胞受损。《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一项研究显示,流感感染后7天内,心脏病发作风险是平时的6倍。
4.情绪过山车:心脏的“隐形杀手”
春季激素波动易引发焦虑、抑郁,情绪波动时肾上腺素飙升,心肌耗氧量增加,如同让心脏“超负荷运转”。
三、科学防护:阻断“隐形杀手”心衰患者应定期监测心脏功能,并遵循医嘱进行科学用药。规范并科学用药,可以有效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

近期,“中国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患者联用芪苈强心的成本效用分析”研究发表在由欧洲心脏病学会主办的期刊《ESC Heart Failure》(ESC心衰杂志),研究表明,在标准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芪苈强心不仅能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并延长生存期,而且具有良好的成本效用优势,联合芪苈强心的治疗方案更具临床和经济价值。
此外,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李新立教授也分享了关于芪苈强心治疗慢性心衰的研究成果。研究结果显示,标准化治疗西药联合芪苈强心能显著降低心衰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22%,包括降低心衰恶化再住院风险24%和心血管死亡风险17%,且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这一成果不仅发表在国际权威医学期刊《自然·医学》上,还得到了多部心衰权威指南的推荐,成为首个获得I/A类推荐改善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患者临床硬终点和中间终点的专利中药。

心脏是生命的“永动机”,但再精密的机器也需维护。对于心衰患者而言,早预防、细观察、快干预是平稳度春的关键。心脏不会突然崩溃,所有危险都有迹可循。做好健康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别让“隐形杀手”有机可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