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科院博士健康说原创美文第1966期
大家好,应粉丝后天私信留言分享中医经验方有效治疗尿酸高、痛风、痛风肾的方法和案例。
尿酸高除了能导致痛风性肾病,还能沉积在肾络,导致痛风肾。
现在人们饮食不节、久坐不动的多,痛风发病率越来越高,紧跟着痛风肾也多了起来。
有研究证实,长期高尿酸血症患者中有显著肾损伤占 41%,而有 25%的最后要死于肾衰竭,而对于患有痛风的人尸检发现所有人都有肾损伤。
这些都说明尿酸高对肾的损伤,从未停止过,且会越来越严重。
痛风肾在中医属于什么疾病?
按照中医观点,根据痛风肾的临床表现和发病特点,可归属于中医痛风病,历节病、水肿、痹症等疾病,现代中医多认为痛风肾的病机为脾肾亏虚为本,湿热瘀血为标,治疗则应立足于“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采用清热利湿的方法,兼顾健脾、不嗨森、益气、升阳的方法,疗效显著。
如何治,举个例子——

75岁老邹,他的痛风已经有 20 多年,长期以来反复发作肿痛不已,近期关节症状加重,痛风关节症状主要表现为双脚第一跖趾关节、踝关节红肿热痛,疼痛严重难忍,触之皮温高,关节不能正常行走。而且在双脚部位有多个痛风石。
伴有口干口渴不欲饮,便秘,小便黄,咽部疼痛不适,精神欠佳,饮食上课,睡觉不好。舌红苔黄,脉滑数。
相关检查,尿酸601,C-反应蛋白200,肌酐259,血红蛋白86.
根据症状,和相关检查,西医诊断为痛风肾病4期,痛风关节炎,高血压。中医辨证为湿热蕴毒证痛风性肾病4期。
治疗呢,就施以清热祛湿、通络止痛的方法,调理方组方(应平台科普审核规则不标详方):
苍术、白马骨、萆薢、泽泻、茯苓、炙甘草、山慈姑、丹参、车前草、白术、甘草、仙鹤草、北沙参、银柴胡。
上方常法水煎两次,早晚温服。
然后可以加用中药灌肠的辅助治疗。
果然,治疗十多天后,双脚第一跖趾关节、踝关节的痛风关节症状大减,头晕、头痛、饮食转好,夜里睡觉转好,大小便正常,舌淡苔薄黄。
尿酸降到527,肌酐降到157,C-反应蛋白也降低了不少。
效不更方,上方继续调理,痛风关节症状消失后进入缓解期,改为其他方法以健脾益肾为主,兼以清热祛湿化瘀的方法调节代谢降尿酸,预防痛风发作。

上面这个案例,患者为老年人,本就体虚,加上已经有 20 多年的痛风史,多处痛风石,脾肾亏虚,大破之湿热蕴结于体内,日久化热生瘀,灼伤经络,导致痛风发作,疼痛难忍、热练津液,日久成石,所以双下肢有多出痛风石,大便干,小便黄,市委阴邪,所以口干但不想喝水。
既然湿热重,治疗就以清热利湿、通络止痛的方法。
方中苍术、白术、茯苓可健脾利湿。萆薢、泽泻利水渗湿泄浊,让湿热二邪从小便而出。
山慈姑、仙鹤草、银柴胡可清热除湿。丹参、北沙参能滋阴补血,可阴中求阳。黄芪能益气升阳、利水消肿。甘草可补脾益肺,缓解止痛,调和诸药。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在下面的评论区留言讨论。
本文参考文献(图文来源于网络,侵删):2018年第8期《 亚太传统医药杂志》温鲜花等文章《喻建平教授清热利湿法配合中药灌肠治疗 痛风性肾病经验举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