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48岁女子长期用谷维素片营养神经,一年后身体发生变化了吗?

严医科普羊生 2025-03-16 18:12:47

资料来源:

[1]张近近,吴晓睿,丰明悦,等.谷维素片的质量分析与评价[J]W

[2]李洁,牟娜,宋永祯,等.右佐匹克隆联合谷维素片治疗围绝经期女性焦虑性失眠的疗效及对相关神经递质的影响

[3]闵国庆,林丽红.神交汤联合谷维素片治疗神经衰弱症临床研究[J].新中医

35岁的刘然,是某知名培训机构的金牌补课老师,每天白天给学生上课,晚上批改作业、备课到凌晨,一边翻阅学生的错题一边在教案上密密麻麻地标注讲解思路。她的手机里塞满了学生家长的消息,凌晨一点还能收到家长咨询孩子成绩的语音,长期熬夜让她的眼圈发黑,渐渐地,刘然的身体亮起了红灯......

2020年1月7号凌晨1点,刘然关了电脑拖着沉重的步伐走向床边,可一躺下脑海里就像放映机一样,学生的错题、课堂上的讲解、家长的微信消息轮番播放。她的眼睛紧闭试图强迫自己睡着,可脑中的思绪却越理越乱,像密密麻麻的数学符号无序地堆叠在一起。她叹气烦躁地翻了个身,,可心跳却不受控制地加快,仿佛有只无形的手在胸口按住让她喘不过气。

刘然终于在凌晨两点多迷迷糊糊地睡了过去,但才过了一个小时她猛地惊醒,胸口一阵剧烈的跳动,像被人从高处狠狠推了一把,整个人从梦境里跌落。她手掌下意识地按住心口,能清晰地感觉到里面的狂跳,一下一下像是要冲破肋骨跳出来。她靠着床头喘息了好一会儿,等心跳稍微平稳些才重新躺下。可再闭上眼睛焦虑感却如影随形,她甚至害怕入睡,刘然告诉自己不要胡思乱想,可身体的反应却不是她能控制的。

凌晨四点,刘然仍睁着眼睛,这让她的头晕感更加强烈,突然胃里像被人狠狠攥住痛得她忍不住弓起身子,手指无力地扣着床单。她咬着牙等着这阵疼痛过去,可却越等越剧烈,胃里像有灼热的液体在翻腾,胸口泛起一阵阵恶心感。她终于撑不住了,额头布满冷汗勉强的从床头柜里摸出胃药吞下,几分钟后,疼痛稍稍缓和,可头痛随之袭来,太阳穴突突直跳,耳鸣声嗡嗡作响,她紧紧闭上眼睛,却感觉整个房间都在旋转。终于,她受不了了“不行,我不能再等下去了,我要去医院。”她咬着牙出门打车去了医院。

刘然在医生的建议下接受了一系列睡眠相关检查。多导睡眠监测结果显示她的睡眠潜伏期长达52分钟,夜间觉醒次数达到9次,其中一次持续时间超过20分钟。总睡眠时间仅4小时12分钟,睡眠效率仅54%(正常应大于85%)。脑电图显示慢波睡眠比例仅占6%(正常应在15%-25%),快速眼动睡眠(REM)比例降低至10%(正常应在20%-25%)。结合这些数据,确诊刘然为慢性失眠障碍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慢性失眠障碍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是一种长期的睡眠障碍,患者常表现为入睡困难、易醒、浅眠、夜间心悸,即使疲惫也难以进入深度睡眠。由于交感神经持续兴奋,夜间心率偏高,迷走神经功能下降,导致身体难以放松。长期失眠会影响大脑认知功能,增加焦虑、抑郁风险,并可能引发高血压、胃肠功能紊乱、免疫力下降等问题。

医生语重心长地看着刘然,叮嘱道:“你的身体已经亮起了红灯,必须调整作息。如果失眠持续,建议进行专业的认知行为治疗(CBT-I)。睡眠不是浪费时间,而是你健康的基石,只有休息好了才能真正高效工作。”随机给她开了谷维素片进行治疗。

回到家后刘然意识到自己必须做出改变。她收起了长期放在床头的电脑,设定闹钟提醒自己晚上十点准时放下工作。睡前不再盯着手机回复家长消息,而是用温水泡脚,听舒缓的轻音乐。还调整了饮食,下午三点后也不再喝咖啡了。

一开始调整很难,她仍然会在凌晨醒来,但比之前少了心悸和胸闷。她坚持每天同一时间入睡和起床,慢慢地,她发现自己的睡眠时间从4小时增加到了6小时,夜间惊醒次数也减少了。3月17号,刘然再次复查,结果显示睡眠效率提高到了76%,深度睡眠时间增加到了13%,自主神经系统也开始恢复平衡。医生表示有哦所哦好转,刘然也开心的不是一星半点,决定以后继续坚持。

2021年4月19号,上午刘然正站在讲台前,一阵钝痛从左侧太阳穴蔓延开来,像是一根紧绷的橡皮筋突然被拉扯,隐隐作痛。她伸手按住太阳穴试图缓解那股不适,可手指触碰到的皮肤却微微发麻,像是失去了知觉。她微微皱眉,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专注于讲解,可握住粉笔的右手竟然有些不听使唤,粉笔滑了一下险些掉落,缓了一会儿好像好转不少,就没放在心上。

下课后刘然坐在办公室里低头批改作业,可眼前的数字却突然变得模糊,黑色的笔迹仿佛在纸上晃动,拼命眨眼也对不齐焦距。她皱起眉头,刚想起身去洗把脸,可就在站起的一瞬间,一阵天旋地转的眩晕袭来,像是整间屋子都在向左侧倾斜。她的心猛地一沉,右侧身体瞬间变得沉重而迟钝,她想抬手扶住桌沿,可手臂却像被灌了铅,根本抬不起来。张嘴想喊同事,可发出的声音却变得含糊不清,还好旁边同事发现了她的异样,连忙拨打了120。

到医院后,医生立即为他安排头颅CT检查、实验室检查等,头颅CT检查结果显示左侧基底节区出血,出血量约18ml,伴有轻度脑组织移位2.3mm。CTA提示未见明显动脉瘤或血管畸形,考虑高血压性脑出血。实验室检查显示血压飙升至182/108mmHg,血糖11.2mmol/L(轻度升高),凝血酶原时间(PT)16.5秒(正常为11-15秒),提示轻度凝血功能障碍。最后确诊为高血压性脑出血(轻中度)。

当医生拿着检查报告走进来,语气凝重地告诉刘然:“你的情况很严重,确诊为高血压性脑出血,需要立即住院治疗。”刘然愣住了,大脑一片空白仿佛被当头一棒敲得晕眩,脑出血?怎么可能?她才三十五岁,她下意识地摇头,嘴唇微微颤抖:“是不是弄错了?我就是有点头痛而已,怎么可能……怎么可能会脑出血?”

她的目光直勾勾地盯着医生,眼里透着不解和慌乱:“可是……我年纪不大,平时也没什么大病,而且我一直是清淡饮食、规律作息、适当运动,也没有抽烟喝酒等习惯啊......”她的声音带着些急促,仿佛想找到一个可以推翻诊断的理由。

医生看着刘然的检查报告眉头紧锁,他也觉得很奇怪,按道理来说高血压性脑出血通常发生在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患者身上,而刘然才三十五岁,怎么会突然脑出血?他翻阅了刘然近几年的体检报告,接着又继续仔细了解了她的日常情况,聊了接近半小时,终于找到了罪魁祸首......

医生听完她的描述,却是猛地一拍病历,脸色难看,语气沉重:“你确实调整了作息,但你忽略了2个致命的问题!偏偏就是这2个看似不起眼的小问题就是你脑出血的真正原因。难怪最近得脑出血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原来是大家都忽略了这个细节,哎,走到这一步也是为时晚矣啊!”

一、低盐≠低钠,

在意识到自己血压偏高后,刘然决定减少食盐的摄入,希望通过低盐饮食来控制血压。她不再吃咸菜、腌制食品,炒菜时几乎不再放盐,甚至连汤都选择清汤寡水。她坚信这样的饮食方式能有效预防高血压的进一步发展。然而她却忽略了一个致命的问题——“隐形高钠”摄入远超想象。

许多人在控盐的过程中,都会以为不加盐就等于低钠,事实上日常饮食中隐藏着大量的“隐形钠”,如果不加以控制血压仍然难以维持稳定。刘然为了“清淡饮食”开始频繁食用各种低脂、健康的代餐食品,比如即食燕麦、无糖全麦面包、低脂奶酪和蛋白饮品。可她并未意识到,这些食品在加工过程中往往会加入大量的钠来增强口感或延长保质期。例如,即食燕麦每100克可能含有400mg以上的钠,无糖全麦面包的膨化剂中也含有高钠,而奶酪、低脂加工肉类更是隐藏着惊人的钠含量。

长期摄入隐形高钠食物会让血压长期处于忽高忽低的状态,血管内壁不断受到冲击最终使血管壁变得脆弱。对于原本就有高血压风险的人来说,这种持续的血压波动无异于定时炸弹。

二、长期依赖褪黑素

在改善失眠后刘然仍然偶尔会有入睡困难的情况。为了保证睡眠质量她开始长期服用褪黑素,认为这种助眠方式更为“自然”,没有依赖性。然而褪黑素的作用不仅仅是调节睡眠,还会影响血压的昼夜波动最终成为血管的隐形杀手。

褪黑素的主要作用是帮助人体调整生物钟,使人在夜间更容易入睡。研究表明褪黑素在部分人群中可能会导致血管收缩,影响血压的正常调节。特别是在已经存在高血压风险的人群中,长期服用褪黑素可能会导致夜间血压过低而早晨血压飙升,这种大幅波动会增加脑血管破裂的风险。刘然长期使用褪黑素却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血压昼夜节律已经被打乱,这也是她脑出血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注:《20年,48岁女子长期用谷维素片营养神经,一年后身体发生变化了吗?》人名均为化名,部分图片为网图;文章禁止转载、抄袭)

0 阅读: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