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参考:
[1]李言,刘国政,陈力铭,等.基于“毒热损络”理论探讨胃溃疡的发病机制[J/OL].辽宁中医杂志,1-12[2025-03-17].http://kns.cnki.net/kcms/detail/21.1128.R.20250314.1404.011.html.
[2]陈力铭,刘国政,杨硕,等.胃溃疡中西医临床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分析[J/OL].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1-18[2025-03-17].http://kns.cnki.net/kcms/detail/21.1543.R.20250305.1550.026.html.
[3]陈艳,徐晓平.奥美拉唑联合中药汤剂治疗胃溃疡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5,23(03):132-134.
48 岁的李长义家住海南,他在菜市场门口经营早餐摊多年,每天凌晨 3 点就得起床准备食材。为了节省时间,他常常来不及吃早饭,饿了就随手抓个卖剩下的包子啃两口。平时中午和晚上,也多是就着自家摊位上的简单食物对付,饭菜凉了也不在意,就这么囫囵下肚。闲暇时,他还爱和周围的摊主一起打牌,一坐就是几个小时,烟不离手。

2005年4月5日,李长义像往常一样在摊位前忙碌着,给顾客盛着豆浆、递着油条。突然,他感觉胃部一阵胀满,好似塞了个沉甸甸的沙袋,连呼吸都有些不畅快。当时正是早餐高峰,他忙得脚不沾地,心想可能是早上那杯浓茶闹的,等过完这阵就好了,便强忍着继续招呼顾客。可这胀满感愈发强烈,一整天都缠着他,让他时不时就得停下手中的活儿,用拳头锤锤肚子。
一周后,李长义结束了上午的生意,和几个老主顾在附近的小饭馆吃饭。刚夹了几筷子菜,胃里突然一阵抽搐,紧接着,一股灼热感迅速蹿起,就像有一团明火在胃里 “呼呼” 地烧。这股热辣劲儿越来越猛,李长义感觉整个胃都像被放在火上炙烤。他眉头紧皱,放下筷子,额头上豆大的汗珠滚落下来。旁人问他怎么了,他勉强挤出一丝笑容,说可能是今天吃的菜太辣,胃有点受不了。
回到家后,灼热感不仅没退,还伴着阵阵刺痛,他在床上翻来覆去,一整夜都没睡踏实。实在撑不住了,第二天一大早他就去了社区诊所。医生听了他的描述,开了些胃药,还反复叮嘱他饮食要规律,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

然而,情况并没有好转。李长义依旧时常感觉胃部隐隐作痛,尤其是在饭后,那种胀满不适的感觉愈发明显,他怀疑是吃多了导致的,开始减少了饭量,可渐渐地,他发现自己的食欲大不如前,以前最爱的红烧肉,现在看到都没了胃口,还时不时地打嗝,泛上来的酸水让喉咙火烧火燎的。一天折腾下来整个人无精打采的。
2005年5月10日,李长义早上起来洗漱,刷牙时,一阵强烈的恶心感毫无征兆地袭来,他根本来不及反应,“哇” 地一声,直接吐出一口酸水。他下意识地定睛一看,这一看可把他吓了一跳,酸水里竟夹杂着一丝细细的、若隐若现的血丝。他瞬间就懵了,大脑一片空白,站在原地愣了好几秒。
等到走进卫生间。坐下没一会儿,不经意间低头,眼前的景象让他瞬间瞪大了眼睛,只见马桶里的大便乌黑发亮,黑得就跟打翻的墨汁似的,在水中慢慢晕染开来。异样的颜色让他心里 “咯噔” 一下,彻底慌了神,决定去大医院做个全面检查。
到了医院,医生详细询问了他的症状和生活习惯,随后安排了一系列检查。碳-13 呼气试验显示幽门螺杆菌阳性;胃镜检查发现胃窦部有一处直径约1.3c的溃疡,边缘呈锯齿状,底部覆盖着灰白色苔,周围黏膜充血肿胀得厉害;胃液分析结果显示胃酸分泌严重超标。综合各项检查,李长义被诊断为胃溃疡。

医生严肃地告诉他,胃溃疡和他长期不规律的饮食、过量饮用浓茶等不良习惯密切相关,建议他进行系统治疗。李长义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开始按时服药,努力调整饮食,多吃清淡蔬菜,也不再和那些老伙计聚在一起抽烟喝酒了,收摊之后就去公园里散散步。
坚持了一段时间后,李长义发现之前频繁发作的胃痛明显减轻,食欲也逐渐恢复。去医院复查时,各项指标都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医生也直夸他恢复得不错。
2006年3月8日,李长义早上吃饭的时候,看到桌上妻子精心准备的丰盛早餐,莫名提不起任何胃口,他勉强夹起一块面包放进嘴里,刚嚼了几下,就感觉喉咙发紧,吞咽困难。吃了几口后,感觉胃里像被塞了棉花,沉甸甸的,胀得难受。每咽下一口食物,胃部就传来一阵钝痛,他草草吃了几口就放下了筷子,以为是天气转凉,肠胃受了寒,想着挺一挺就过去了,便没放在心上。

等到去菜市场出摊,忙活了一会后,突然腹部一阵针扎般的剧痛,他的身体猛地一僵。紧接着,胃部开始一阵阵地痉挛,每一次抽搐都仿佛要将他的内脏搅碎。豆大的汗珠不断从他额头滚落,他的嘴唇因痛苦而微微颤抖,双手紧紧捂住肚子,身体不由自主地蜷缩起来。周围的顾客和摊主们见状,赶紧拨打了120。
到医院后,医生紧急为他做了腹部 CT、胃镜以及肿瘤标志物检查。CT 显示胃部有一个不规则的肿块,已经深入到胃壁深层组织;胃镜下可见胃内肿瘤占据了大部分胃腔,表面坑坑洼洼,布满了出血和溃烂的痕迹;肿瘤标志物检查结果显示,癌胚抗原(CEA)高达150ng/mL,癌抗原 CA19-9为1000U/mL。结合病理活检,李长义被确诊为胃癌晚期。
听到这个诊断结果,李长义彻底傻眼了,他拿着检查报告看了又看,布满老茧的手不住地发抖,眼眶都微微湿润了,慌乱之下他一把抓住医生的手,声音中满是绝望:“医生,这不对啊!我自从上次查出胃溃疡之后,就一直按你说的坚持清淡饮食,戒烟戒酒,复查结果也没问题,咋会突然就得胃癌了呢?”

医生也同样觉得有些匪夷所思,翻了翻李长义之前的病例,眉头越皱越紧个,明明一直在向好的方向发展,怎么会突然演变成现在这副模样?他怀疑是因为李长义长期喝浓茶,刺激了胃酸分泌,可话说完就被李长义否认了,他早就戒了喝茶的习惯。既然如此,那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医生又将李长义这一年来的生活习惯方方面面问了个遍,这才找到了问题所在。医生无奈地叹了口气:“真是糊涂啊!虽然你积极地用药治疗了,也一直少食多餐,清淡饮食,可你偏偏疏漏了这一点,很多患者和你一样,有这么一个看似不起眼的习惯,但正是因为这个习惯,让胃黏膜长期受到刺激,这才一步步走向癌变……”
胃溃疡并非不治之症,很多患者在确诊后,经过规范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病情。然而,临床上仍有大量患者,在确诊胃溃疡后的几年内发展为胃癌,最终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医生指出,李长义在治疗胃病时,忽略了一个看似不起眼的不良习惯,而正是这个习惯,让他们的胃一步步走向癌变!
胃溃疡的病程演变
胃溃疡的本质是胃黏膜屏障受损,胃酸侵蚀深及肌层,形成慢性炎症性病变。在合理用药和饮食调整下,胃溃疡可以愈合,但如果胃黏膜长期受到刺激,慢性炎症会导致细胞变异,增加癌变风险。
研究表明,10年以上的慢性胃溃疡患者,胃癌的发病率比普通人高出6倍,而如果存在特定的不良生活习惯,癌变风险可飙升至15倍!那么,究竟是什么习惯,让胃癌一步步找上门?

罪魁祸首:长期吃隔夜饭菜,摄入过量亚硝酸盐
医生详细询问病史后,终于揭开了病情恶化的关键原因——他长期吃隔夜饭菜,即使胃溃疡确诊后,这个习惯依然没改!家里煮了一锅饭、炖了一大碗菜,吃不完就放进冰箱,第二天热一热继续吃,甚至有时放上两三天才吃完。他认为这样既方便又节约,却不知道,这样的饮食习惯正悄悄加速胃癌的发生。
为什么隔夜饭菜会诱发癌变?
隔夜食物富含亚硝酸盐,形成强致癌物
隔夜饭菜特别是绿叶蔬菜、肉类、汤类,在存放过程中,硝酸盐会转化为亚硝酸盐,而亚硝酸盐在胃部与胃酸作用后,会进一步形成亚硝胺类致癌物。长期摄入这些致癌物,会导致胃黏膜细胞癌变的概率大幅增加。

胃溃疡患者的胃黏膜更易受损
胃溃疡本就使胃黏膜处于炎症状态,抵抗力较低,而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会加剧胃黏膜损伤,使炎症持续加重,导致胃黏膜萎缩、肠化生,最终癌变。
长期吃剩饭菜,会破坏胃肠微生态
隔夜饭菜存放时间长,容易滋生幽门螺杆菌等致病菌,这些细菌会进一步破坏胃黏膜屏障,导致溃疡反复发作,甚至诱发胃黏膜不典型增生,增加胃癌风险。
医生痛心地表示,许多胃溃疡患者在确诊后,会注意少吃辛辣、油腻的食物,也会按时服药,但却忽视了长期吃隔夜饭菜的危害。他们以为只要把饭菜放进冰箱就没问题,却不知道,即使冷藏,亚硝酸盐的累积仍在持续,冰箱并不能阻止致癌物的生成。

医学研究表明:长期摄入高亚硝酸盐食物,胃癌的发病率会增加4.3倍。胃溃疡患者如果持续食用隔夜饭菜,癌变风险比普通人高6~15倍!
(注:《05年,海南一男子查出慢性胃炎,崩溃大哭:早有信号,当时没重视》人名均为化名,部分图片为网图;文章禁止转载、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