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一生一共有八个儿子,除了嫡长子刘盈和四子刘恒外,其他儿子被杀的杀,除的除,命运大多凄惨。
然而,刘邦的第八个儿子刘长却格外幸运。他自幼由吕后抚养长大,避过了吕后的清算,生活一直顺风顺水。
在诸吕被除,哥哥刘恒即位后,刘长也得到了极为优厚的待遇,地位、财富、权势样样不缺。
但即便如此,刘长最终仍未能逃脱悲惨的结局,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刘长的身世有点儿复杂,他的母亲是赵国国君的妾室,并非刘邦明媒正娶的妻子。
当年刘邦攻打匈奴,被围困在白登山,好不容易突围出来后,跑到了赵国歇息。
赵国的国君张敖是刘邦的女婿,鲁元公主的老公,见皇帝兼老丈人大驾光临,张敖自然不敢怠慢。
考虑到老丈人刚刚吃了败仗,心情郁闷憋屈,张敖主动献上了自己妾室团中的一位颜值、情商均过关的美人(没留下名字,姑且称之为赵国美人吧)去侍奉。
本来嘛,这也就是露水夫妻,刘邦走后桥归桥路归路,没什么情意可言。谁曾想这个美人居然很快怀孕了,生下的孩子也就是刘长。
皇帝的儿子,肯定不能流落在外啊,张敖计划着把小皇子送到长安去。
可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却发生了赵国臣子贯高等人谋刺皇帝的案子。
这件事导致赵王张敖被连累,全家老小被押送长安,赵国美人也在其中。
赵国美人这个气啊,本来就要抱着孩子风风火火地进宫了,现在被抓过去算怎么回事儿?她跟押解自己的士兵说了自身的情况,希望能得到区别对待。
士兵不敢怠慢,赶紧层层上报给了刘邦。刘邦此时正为赵国的事情生着气,根本没时间和精力怜香惜玉,就回了句:该怎么处理怎么处理!
赵国美人没想到刘邦这么无情,她在气怒攻心的情况下,委托自己的弟弟赵兼就去求辟阳侯审食其, 希望通过他向吕后求情。
审食其这么多年一直负责照顾刘邦一家老小,跟吕后关系非常好,两人还屡有绯闻传出,确实有求情的资本。
只可惜,吕后一听说自己老公打败仗回来路上还能找美人生儿子,顿时就气不打一处来,一甩手就把审食其赶走了。
赵国美人得知求情失败,一时间悲观、绝望和愤怒等多种情绪涌上心头,她直接选择舍下还在襁褓中的孩子,在狱中自尽了。
而她的死,也为孩子赢来了生机。

刘邦这边,听说之前对自己千娇百媚的赵国美人轻生了,也有点后悔,再加上经过彻查后,赵王张敖被证明确实与谋反案无关,心里就更不是滋味了。
作为补偿,他命人将孩子接入后宫,取名刘长,由吕后亲自抚养。
要说这赵国美人也是,事情还没有尘埃落定,你就再等等能咋地?偏偏要走那条绝路,自毁前程。
当然,凭这位美人的刚烈和冲动程度,即便被刘邦接入后宫,也很难和吕后处理好关系,搞不好还会得到和戚夫人一样的结局,这是后话了。
在吕后的抚养下,刘长茁壮地成长起来了。吕后对他还算是不错,毕竟吕后只有刘盈一个儿子,手上多一个儿子,也算是多了一张牌。
而且刘长的生母已死,对刘长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视若己出也算是人之常情。
刘邦呢,面对刘长时总有那么点儿愧疚心理,所以也老想着用其他东西去补偿刘长。比如刘邦三岁这年,他就将其封为了淮南王。
刘邦死后,吕后为了保住权势地位,对刘邦的几个儿子痛下杀手,却没有动刘长一根汗毛,毕竟这个孩子是自己养大的,有感情基础。
吕后死后,诸吕势力被刘姓皇室和老臣集团清除,西汉朝局大变,万事重新洗牌。
由于刘邦的其他几个儿子已悉数被害,幸存下来的只有第四子刘恒和小儿子刘长,年纪较长的刘恒便被推上皇位,成为了汉文帝。
刘恒为人厚道,对这个一生下来就没了妈的弟弟十分疼惜,不仅给了他优厚的待遇,还能容忍他的坏脾气。
据说,刘长和刘恒在一起时,根本不喊“皇上”或者“陛下”,他就像老百姓家里的兄弟一样,直接喊“哥哥”。
这当然是不合礼数的,有臣子看不过去,请求惩治他的不敬行为,刘恒却摆摆手,表示刘长还小,不必介怀。
刘恒的纵容给了刘长底气,接下来,他竟然将当年帮母亲求过情,但是没有求情成功的审食其给杀了,理由是:
审食其当年明明有能力求情成功,但没有尽力,后来还帮吕后做了很多危害刘家人的坏事,所以该死。
好家伙,这审食其当年接了个单,说了几句好话,竟然埋下了这么大的祸根,真不知道这家伙到了阴曹地府找谁说理去。
这件事给世人的教训是,以后有人求帮忙时一定不能轻易答应,搞不好多年以后还能被贯一个“没尽力”的罪名,真真无奈。
刘长杀了人,怎么处理呢?千万别信“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那套说辞,刘恒怎么可能因为一个早就失了势的“吕后同党”处置自己的弟弟?最后当然是大棒高高举起,又轻轻放下了。
众所周知,当一个人做了错事不用付出任何代价时,膨胀就是唯一的出路。
回到淮南封地之后,刘长吃的用的穿的拿的,样样对标哥哥汉文帝的标准,主打一个你在京城做皇帝,我在淮南做帝皇。
这事儿传到刘恒耳朵里后,饶是他再怎么宽容大度重视手足之情,心里也不太舒服。
在刘恒的授意下,当朝国舅,薄太后的弟弟薄昭特意给刘长写了一封训诫信,警告他不要仗着自己是皇帝的弟弟就胡作非为,否则没他什么好果子吃。
结果这封信反倒惹怒了刘长,他一不做二不休,勾结起闽越、匈奴,准备造反。
不过他哪里有什么造反的实力呦,最终结局是:凑了几十个人,还没起兵就被摁下,以谋逆的罪名,押送京师。

谋逆大罪,在古代是要诛九族的,就算是皇帝的弟弟,也不可能不被赐死。
但是谁叫汉文帝刘恒仁义呢,案件审理之后,在证据确凿,无可争辩的前提下,刘恒仍然免除了刘长的死罪,只废掉了他淮南王的封号。
这样的处理意见连大臣们都看不过去,大家纷纷上书,说不能这么便宜了刘长,否则无法以儆效尤,皇亲国戚将有恃无恐,有样学样。
刘恒一合计,也对,我这边宽恕了刘长,未来再发生类似事件,就没有权威性了。于是,改将刘长流放蜀郡。
刘长呢,从小到大没受过这种气,在流放路上居然闹起了绝食,没过多久就饿死了。
刘长这一死不要紧,连押送他的官差们,以及刘长沿路经过,没有接待他的地方官们都受到连累,统统被砍了脑袋。真的是,谁沾上这个刘长,谁倒霉啊。

刘长的一生,堪称是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的典范。
虽然他一出生就没了母亲,好像非常可怜,但他有父亲刘邦的看重,嫡母吕后的宠爱,还有哥哥汉文帝的怜惜,比起那些莫名其妙就被吕后害死了的哥哥们,幸运了不知多少倍。
只要他不作妖,想混一个善终,根本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只可惜,刘长太过贪得无厌,不知天高地厚,这样的性格,绝对不可能不碰壁。
常有人说,人的命天注定。
其实,一个人的命运不单是由天意决定的,性格才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刘长也好,他的母亲赵国美人也罢,都是那种性格万分刚烈,受不了一点委屈的类型,所以才会双双选择走上绝路。
而像汉文帝刘恒和母亲薄姬那种,能忍辱负重,经受得住残酷命运考验的人,才有望笑到最后啊!
你怎么看?欢迎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