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的知识与理科完全不同,语文教师才误尽苍生

宁拙说 2024-09-13 22:20:36

语文教材是一篇篇课文,也就是独立的作品,丰富的知识蕴含在课文里。把知识从课文里提炼出来,再讲授给学生,知识就成为教条,毫无意义。唯有学生从课文里发现知识,知识才是思想,才可能升华为信仰,成为创新行动的伟大力量。

理科教材就是知识陈述,跟教师讲的一样是纯粹的知识。理科教材也以自学为上策,可是教师往往用讲授的方式,认为讲来容易听懂,学生不易读懂教材。

尽管讲也有问题,可到底跟读教材相近,虽然也听不出能力,却听懂了知识,为练题海做铺垫。

阅读的本质是以文本为路径,对自我经验的寻觅和发现。唯有课文感染学生,学生的经验才觉醒。只要教师把文本里的知识讲出来,学生就不可能受到课文的感染,也就不可能启蒙情感,唤醒沉睡的经验,发生共鸣。

懂得学习心理的常识就清楚,教师讲的只能是知识,学生只能学到知识,却无法形成能力。有的数学教师认为,只要学生听懂了讲的题,再遇到这类题,学生就会解了。这是可怕的错误认知。

有的语文教师讲知识声情并茂,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就认为学生受到感染,跟课文的感染一样,听出了情感素养。这也是可怕的错误认知。听出感染跟读出自我,受到感染,真是千差万别。

我们看到这样的情境,教师讲得很煽情,学生听得很感动,可是学生的心灵很枯寂,有的学生显出无聊的表情,哪有唤醒经验的丰盈的感染?

问题在于教师讲的是知识,跟阅读的文本全然不同,随便怎么感染都不过是说教,跟作品感染天壤之别。

不过,学生要受到感染,唤醒经验,却是非常艰难的阅读探索历程。我照看学生阅读《红楼梦》,可多少学生进入人物角色,受到感染?

教师的意义就诞生,那就是教学生如何读的方法,并督促学生按正确方法阅读,并养成习惯,最终才形成对文字的敏感性,很容易进入文本描写的生活,受到感染。

不过,到底怎么读才能读出自我,唤醒经验,激活想象,发生共鸣,绝不是容易解决的问题。教一辈子书,这个问题也不一定弄清楚。

令人奇怪的是,对于语文研究,我们有那么多专家学者,出版了那么多专著,可似乎并没有系统讲解阅读方法的专著,至少没有一部专著用来作为教师的精读书目,教会教师怎么教方法,缩短年轻教师研究方法的路程。

新课标提出语文核心素养的概念,也提出群文阅读、任务群等新理念,可是到底怎么阅读,仍很困惑。

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这就把教师教学的终极目标说得很准确,可到底怎么阅读,他尽管写了许多文章,试图阐述这个问题,但仍没有系统的理论。

如果阅读方法分为普遍规律和具体方法两大范畴,阅读到底有哪些规律,仍没有系统的理论。至于具体方法,那是根据文本特点来研究确定,更是没有专著了。

因此,年轻教师要走向优秀,必须研究读法,研究学法,才能真正从没有意义的课文讲授中挣脱出来。

0 阅读:13

宁拙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