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是一块神秘的土地,让人向往却又望而却步。对伊朗最初的印象来自一本名为《伊朗印象》的书,其第一章便名为“比历史还要古老”。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国度,伊朗身处中东,却与中东的阿拉伯世界有很大不同,就拿宗教信仰来说,伊朗人皈依了伊斯兰教,却信仰的是什叶派,而不是在伊斯兰世界占主流的逊尼派。这种信仰差别的背后又存在着什么隐匿呢?
德黑兰自由塔
中东地区的两大高地之一
伊朗,古称波斯,是一个高原和山地相间的国家,其国土大部均在伊朗高原之上。而伊朗高原之所以称为高原,是基于它整体的海拔高度(1000~1500米),作为一个由阿拉伯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之后形成的多折山脉带地形,伊朗高原是中东地区的两大高地之一,另外一处便是土耳其所在的安纳托利亚高原。
作为一处高地,伊朗高原四周环山,北边是厄尔布尔士山脉与科佩特山脉,南边是莫克兰山脉,西缘是扎格罗斯山脉,东缘则是基尔塔尔山脉与苏莱曼山脉,东西长2500公里,南北宽1500公里,面积达270万平方公里。不过从相对高度来看,伊朗高原更像是一个盆地。这种封闭地形很好地保护了波斯人的安全,使他们能历尽千年而不倒。
但伊朗高原虽然封闭但并不闭塞,它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又适时的留出了四个山口,能够实现与南亚、中亚、西亚进行交流。特别是南边的阿巴斯港,为波斯人的海上商业帝国奠定了基础。而且伊朗高原虽然是高地,但并非是像青藏高原那样的生存极限之地,所以山间总舵的盆地为波斯人的自我发展留下了足够大的空间,而这种优势在东西方交通要冲地位的加持下,便诞生了独立起源的古波斯文明。
伊朗古波斯文明的代表——波斯波利斯遗址
要知道伊朗高原正是处在西亚的心脏地带,素有“欧亚陆桥”和“东西方空中走廊”之称,在古代,一直是众多文化中心环抱,比如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文明、印度河流域的古印度文明以及图兰低地的河中绿洲文明,甚至是更远的东方华夏文明和西方希腊罗马文明。比如东方文明就通过这一通道传过来了胡椒、胡麻(芝麻)、胡瓜(黄瓜)、胡桃(核桃)、胡豆、胡葱(大葱)、胡蒜(大蒜)、胡荽(香菜)、胡萝卜等果蔬,还有胡琴、胡笳这些乐器。
当然交流是相互的,东方文明也将四大发明传播到了西方,对欧洲文明的发展提供异乎寻常的推动力。从长远看,文明的发展壮大正是得益于这种交流,沟通避免了本土文明因缺乏外来新事物带来的创新而衰落,其反面例子便是几乎完全封闭的美洲印第安文明。而波斯人正是得益于伊朗高原的特殊地缘位置,早在公元前550年就建立了地跨亚欧非三大洲的大帝国,其融会贯通的波斯文明也以波斯帝国的名号出现在世界舞台。
期间波斯帝国与同样强大的罗马帝国持续交战了无数年,无休止的战争不断削弱了帝国的实力,也为这两个原本实力强劲的文明敲响了丧钟,于是崛起于阿拉伯半岛的穆斯林军团来了,他们相继在卡迪西亚战役、尼哈旺德战役、法尔斯战役大胜了波斯萨珊帝国,于是伊朗高原沦陷,有着4000多年文明的历史的波斯人被征服。
生死存亡之际,波斯人选择了什叶派
但人在屋檐下,波斯萨珊帝国灭亡后,伊朗高原上的波斯人不断受到南边阿拉伯人和北边中亚突厥人两大族群的挤压,二者都建立过强大的帝国,同化能力都很强。不同的是,阿拉伯人靠的是宗教扩张(伊斯兰教),而突厥人则是靠语言融合(有一入突厥,永为突厥之说)。而且伊斯兰化在早期常常伴随着地区的阿拉伯化,不仅仅在是信仰上,还有生活方式和习惯上。
最终阿拉伯人那强大而又适用于游牧民族的宗教,成功教化了波斯人。但波斯人对自己几千年的古老文明有着固执的骄傲,即便不得不低头,也要尽可能保持民族独立性,于是便选择了伊斯兰教中特立独行的“什叶派”,以区别于大多数阿拉伯人所信奉的“逊尼派”,这点跟俄罗斯人选择信仰东正教而非西欧诸国信仰的天主教有异曲同工之处。
同时这种选择也尽可能规避了因宗教对抗造成的力量消耗,毕竟波斯人的传统宗教是琐罗亚斯德教,也就是中国人所称的拜火教、明教。直到如今,作为金庸著作《倚天屠龙记》中的波斯明教总坛的原型——亚兹德,依然还有一小部分教徒,明教的圣火依然在亚兹德的圣祠里燃烧不息。
拜火教的图腾
其中最典型的莫过于别具一格的清真寺,比如伊朗设拉子老城的莫克清真寺,又称粉红清真寺。设拉子是伊朗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它不仅是《一千零一夜》里的传奇都城,更是公元前6世纪时古波斯帝国的统治中心。莫克清真寺是波斯什叶派建筑的经典之作,它有着雕花石柱、彩色的马赛克瓷片以及彩色的玻璃,很多人都说它更像是欧洲的老教堂。
最突出的特色就是在外墙的彩砖上,有很多花朵和花瓶的图案,据说游牧民族的突厥人和阿拉伯人本身并没有建造清真寺的技术,他们攻下萨珊波斯后,便强迫波斯人为他们建造清真寺,而喷着圣火的花瓶正是古波斯“拜火教”的象征。波斯人在为阿拉伯人和突厥人建造清真寺的同时,为了维护自己的信仰不为外族人灭绝,把自己的信仰刻画在清真寺的墙面上,并且以花代火,所以在莫克清真寺看到的无数的花,其实是波斯人心中熊熊不灭的圣火。
这座色彩斑斓的“粉红清真寺”,就像一个蒙着面纱的波斯美女,只有在掀开其头巾的那一刹那,才为其倾国倾城的绝色容颜所深深折服,在这至高无上的殿堂里,用尘世间最华丽的光与影,歌颂真主无边的力量。这些只有只你亲身在墙边静静地感受着光影变幻时,才会在体会到这种神奇力量,令人陶醉。
除了设拉子的“粉红清真寺”,还有伊斯法罕的聚礼清真寺,伊斯法罕始建于公元前4世纪的阿契美尼德王朝时期(即波斯第一帝国),是一座近两千年的古城,名胜古迹自然也是数不胜数。城中的聚礼清真寺,又名“礼拜五清真寺”,是伊朗国内现存最大、最古老的一座复合清真寺,由四座不同时代的宗教建筑组成。
从东面入口进入庭院,西面建筑的伊万门有着萨法维风格的装饰,上面可以看到完美符合几何造型的马赛克图案;南面建筑的伊万门则有蒙古特色的马赛克花纹以及棱角分明的装饰线条;北面的伊万门则是典型的塞尔柱克风格,后面祈祷大厅内的石柱、穹顶和蜂窝状藻井均由泥砖建成,朴素无华。
值得一提的是,在西面伊万门旁的是蒙古帝国四大汗国之一的伊儿汗国第八位大汗完者都的房间,能看到精美的古兰经书法浮雕。聚礼清真寺同时具备了塞尔柱、蒙古和萨法维时代的特点,是800多年来伊斯兰宗教建筑演变的集大成者,这种特性在世界其他地方都看不到,更是其后整个中亚地区清真寺设计的原型。
伊朗亚兹德街头实拍,道路干净,民居齐整
皈依什叶派的“得与失”
什叶派信仰让给波斯人到了一种自我定位,他们既可以遵从伊斯兰教,又可以保持自己的自尊和民族特色,所以伊朗的城市与邻国巴基斯坦和伊拉克都不同,十分整洁,道路干净,民居齐整,保留着很多传统,虽然同属伊斯兰教国家,但所见之物,充满与外界不一样的波斯风韵,当遇到穿着长袍带着头巾,彬彬有礼的伊斯兰哲人时,有种回到中世纪的错觉。
这或许就是波斯人虽然信仰了伊斯兰教,却又皈依什叶派的重要根源,因为伊朗高原内部地形复杂,伊斯兰教这样的宗教力量能够团结高原上的各个部族,但却不愿因此丢掉自己辉煌了几千年的灿烂文化,毕竟周遭的埃及文明、两河文明和印度河文明早已湮灭无踪。
为了保持这种文化的独立性,即便11世纪塞尔柱突厥人在安纳托利亚高原上建立了横跨亚欧非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时,波斯人还是保有着伊朗高原,并与之在高加索地区持续对抗。尽管在近代的西方列强殖民浪潮中,波斯人丧失如阿富汗、土库曼斯坦、阿塞拜疆部分等地的大部分势力范围,但是作为核心区的伊朗高原还是基本完整地掌握在波斯人手中。
相比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被完全切割,波斯人的“损失”还是相对少很多的。如今,我们时常会看到伊朗以一己之力对抗大部分阿拉伯人所信奉的逊尼派,正是这种传统的延续。虽然在我们外人看来,这两派的教义并没有太大区别,但是当了解过这两个教派历史后就会发现,这种教派内部的争斗很多时候会比与异教徒之间的矛盾还要激烈。
或许,中国人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理念就是化解这种千年矛盾的良方,但那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上期回顾:新疆的地缘价值对中国有多重要?为何即便再贫弱也要保住伊犁河谷
备注:本文是《西亚中东合集》的第36章原创作品,仅为一家之言,转发请注明【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及出处】,抄袭必究。另文中配图部分引自网络,如有版权私联请删。
那是波斯文化影响下的伊斯兰教,经过了波斯的本土文化融合的先进思想
其实和基督教东西教会分裂一样就是出于对教权的争夺
没有萨法维教团的马刀的话,波斯人大部分还是信仰逊尼派的。
波斯人和阿拉伯人是世仇
标题很弱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