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传统的中国姓氏,从来不是百分之百的个人财产,而是祖先的记忆

维达说 2024-02-08 12:49:52

在中国,历来十分重视自己的姓氏,往往没有迫不得已的原因是不会改变它的。所以相沿数千年的姓氏,是用文字记录的“血缘密码”,是寻根问祖的“活化石”,也是民族与文化认同的符号,国与家的见证。但观察现在中国的姓氏分布,可以发现每种姓氏的人口数量各不相同,人口少的姓氏往往只存在某些地域,而人口多的姓氏往往遍布全国,甚至是海外,那么姓氏是怎么来的,又是形成如此格局的呢?

中国源远流长的姓氏文化

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拥有姓氏的国家,从上古的伏羲氏时代开始中国人就有了姓氏,至今已超过五千多年,可谓源远流长。而在别的国家,大多直到公元1000年后才有姓氏,如英国,其姓氏出现在17世纪,而日本则在1875年才出现。漫长的姓氏历史,让中国至今拥有超过3500个姓氏。

河南濮阳戚城遗址中华第一龙贝壳化石

姓氏作为一个人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和符号,最初来源可以追溯到基于“天道”的原始宗教崇拜、图腾崇拜与祖先崇拜。所谓“天道”,即一切事物皆有的规则。早期的华夏先民由于血缘关系的不同而自然形成一个个部落,各个部落为了相互区别而用不同的标志表示自己,这种标志无疑就是姓氏的雏形。

中华姓氏图腾(部分)

所以我国上古的八大姓氏,如姬、姜、妘、嬴、妫、姚、姒、妊,在写法上都从女旁,说明它们是原始社会母权制时代的产物。它的作用主要是辨别部落中不同氏族的后代,便于不同氏族之间的通婚。因此姓氏的产生,标志着从群婚制到以血缘关系的婚姻制的转变,是华夏文明进步的重要里程碑。

中华姓氏图腾(部分)

不过姓氏刚形成时,一姓一氏只限于具有共同血缘关系的宗族之间,分布范围也不是很广。在河南安阳殷墟的百家姓墙上,讲述了华夏先人对于“姓”和“氏”的图解。姓,代表着氏族的血统,最早起源于母系氏族社会,即一个氏族名下的成员都出自同一个母系祖先。“姓”的造字属于会意,由两个象形字“女”和“生”组成,意为女子所生,生而有姓。

氏则是姓衍生的分支,是古代贵族标志的宗族系统称号,应当起源于父系氏族的原始社会。“氏”的造字方法是象形,早在甲骨文中就有,可解释为木本,即植物之根;后来转变为姓氏的氏,即取水之源头、木之根本的意义。

中华姓氏图腾(部分)

如黄帝,住姬水之滨,以姬为姓,据司马迁所著的《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三语》中胥臣解释说:“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僖、姞、儇、衣是也。惟青阳与夷鼓同己姓。”后来五帝的少昊、颛顼、帝喾、尧、舜以及夏禹、商族的先祖契、周族的先祖农神后稷、秦族的先祖伯益等,都是黄帝的后代。

中华姓氏图腾(部分)

其中后稷承继姬姓,其后代建立了周朝。周朝初年周天子姬发分封诸侯,王族贵族子弟封土建国,诸侯可建立自己的宗庙,其中姬姓国53个,其余从原族姓集团中分化出去的诸侯,需要单独立氏。因此,周代是中国姓氏发展的重要阶段。如今姬姓虽然仅位于《百家姓》第297位,但由姬姓演支出411个姓,占《百家姓》总姓504姓的82%。

中华姓氏图腾(部分)

炎帝居姜水之旁,以姜为姓,祝融为炎帝之子,祝融之后,为己、董、彭、秃、妘、曹、斟、芈等八姓,史称祝融八姓。姜姓还是许多姓氏如吕、谢、齐、高、卢、崔等姓氏的重要起源之一。至于妘姓则起源于帝喾高辛氏、妊姓起源于太昊伏羲氏风姓、嬴姓起源于少昊金天氏、姚姓与妫姓均起源于帝舜、姒姓起源于大禹。

姓氏的发展与命名

最初姓和氏有着不同的含义和社会职能,姓是决定能否通婚的依据,而氏则用来区别贵贱;先秦时女子称姓,男子称氏;直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姓、氏才开始混合;汉朝以后,从太史公开始,对姓和氏不再有严格的区分。

春秋时期各诸侯

于是中国人的姓氏便开始从最初的以姓为氏(如上古八大姓氏)、以国为姓氏(如齐、鲁、晋、宋、郑、吴、黄、越、秦、楚、卫、韩、赵、魏、燕、陈、蔡、曹、胡、许等)和以封邑为氏(如尹、魏、韩等近200个),发展到以乡亭为氏(如裴、陆、阎、郝等)、以居住地为姓(东郭、南郭、东门、西门等)、以先人的字为氏(此类多复姓,如宋戴公之子充石,字皇父,其孙以祖父字为氏,汉代时改皇父为皇甫)。

还有以官职为氏(如常见的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寇,还有如籍、谏、库、仓、军、厨等)、以职业为氏(如巫、卜、陶、匠、屠等)。当然也存在少数民族汉化后的改性,如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将拓跋氏改为元姓、叱卢氏改为祝姓、独孤氏改刘姓、丘穆棱氏改穆姓,后世还是瓜尔佳氏改关姓、佟佳氏改佟姓、钮祜禄氏改郎姓、叶赫纳拉氏改叶和那姓等。

当然,还有一些改姓则是因皇帝赐姓或避讳皇帝姓的缘故,如唐朝赏赐有功大臣李姓,明朝则赏赐朱姓等。而且当个人和宗族遭遇到灭顶之灾、古人也会千方百计改姓,隐藏并延续祖先的血脉。虽说“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姓和名不能随便更改,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古人改姓的“身段”实际上比想象得柔软许多。

额外一提的是,中国人的姓氏虽以单姓为主,但也存在不少复姓,甚至是多字姓。据《中国姓氏大辞典》显示,古今各民族用汉字记录的复姓9012个、三字姓4850个、四字姓2276个、五字姓541个、六字姓142个、七字姓39个、八字姓14个、九字姓7个、十字姓1个。最长的多字姓有17个字,名为“鲁纳娄于古母遮熟多吐母苦阿德补阿喜”。是不是有点非洲奥德彪名讳的意味?

中国姓氏父系传承与染色体遗传的巧合?

这其实也跟中国人口众多、民族众多有关。从中国历史的特殊性来看,与欧洲社会依靠城市作为主要经济社会活动单位不同的是,中国几千年来依靠的都是宗族,这意味着拥有共同姓氏和祖先的人尝尝会聚居在一起,所以也保证了中国的姓氏群体传承和稳定。而中国人的姓氏依照父系传承,即只是在男子中一代代地相传,也与遗传学中的Y染色体的传递方式相一致。

我们知道,人类有23对(46条)染色体,其中X和Y染色体控制性别。男人的精子含有一对XY染色体;女人的卵子含有一对XX染色体。当XX相结合便会生女孩,XY结合便会生男孩。当这个男孩再生男孩时,一定是这个Y染色体再一次地被选中。除极个别情况外,若一个家族一直有男孩诞生的话,那么这个家族的Y染色体就会一直流传,而且是同一条祖先染色体的复制品。

姓氏这种父系传承方式,一方面保证了群体延续的稳定,但另一方面也产生了“重男轻女”的陋习。因为如果说生女孩会断了姓氏传承,那改姓避祸岂不是也断了子承父姓的传统?所以姓氏之言,往大了说是中国人的血缘符号,往小了说就是一个人的名讳标签,毕竟同为刘姓,有开两汉四百多年法统的刘邦,也有贩夫走卒的无名之辈。

上期回顾: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600年前明朝大移民从这里出发

备注:本文是《华北山河四省》合集的第17章原创作品,仅为一家之言,转发请注明【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及出处】,抄袭必究。另文中配图部分引自网络,如有版权私联请删。

0 阅读: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