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昭通市,古称乌蒙,云南下辖地级市, 位于云南东北部, 东与贵州接壤,西北与四川为邻,南与曲靖市会泽县接界。

来源
乌蒙军民府,东至乌撒军民府界二十五里,西至建昌卫界四百九十里,南至东川军民府界百五十里,东北至叙州府界六百三十里。自府治至布政司千三百里,至江南江宁府六千六百三十五里,至京师九千八百二里 。
《禹贡》梁州荒裔,历代为蛮獠所据,后为乌蒙部(《志》云:故名窦地甸,唐时乌蛮仲牟由之裔,有阿统者始居此,其十一世孙乌蒙始强,因号乌蒙部。宋封阿杓为乌蒙王。元初归附)。元至元间,置乌蒙路,隶乌撒乌蒙等处宣慰司。明初,改为乌蒙府(以土酋阿普效顺,使世其职。地东西广五百十五里,南北袤七百六十里)。洪武十六年,改乌蒙军民府(编户一里) ,隶四川布政司。府今省。
府下临滇、黔,俯视巴、蜀,地高山险,屹然屏障,亦西南要地也。
来源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

来源民国云南地图
1915年,袁世凯称帝,云南首倡讨袁义举,蔡锷将军统率镇军北进护国,击溃了北洋军阀,立下了赫赫战功,不幸蔡锷将军突染喉疾,就日本医治无效逝世,驻川的滇军将领中,要算顾品珍的战绩最大,威望最高,实力雄厚,且又深得民心。

民国昭通县全图
护国战争胜利后,1923年,顾品珍率领凯旋之师返滇,发动了驱逐唐继尧的政变,驻昭守备司令第七混成旅长蒋光亮是拥顾反唐的。唐的嫡系胡若愚旅这时驻防四川宜宾,奉唐电令回滇增援,胡旅途经昭通时,蒋光亮派兵去钻沟阻击,发生了一次小规模的战争,胡旅不得进城,由郊外绕道而去。顾驱唐取得政权后,1925年,昭通大旱,粮食减产,一般地主家虽有粮不愿出售,持观望态度,企图粮价暴涨获取高利,一般劳苦贫民因饥饿而死于街道路旁者每天都有发现,(据调查饿死的约有300多人)因此盗贼遍地,民不聊生。1926年,唐继尧率其第二军胡若愚第五军龙云反滇,顾调驻昭蒋旅去作战,蒋旅全部调走后,昭通城内没有正规部队驻防,只有团防局的几十名老弱残兵。

顾品珍
这时长期隐匿在昭通——威宁边境抢劫的刘毛二探知昭通城内空虚,乃带领他的绿林弟兄200多人来到昭通,声称是来维持秩序,保护人民的,刘进城后,还走访一些机关和官绅,也没有发现他有掳掠的迹象,窥其企图似乎想借此机会归正招安,得到一个官衔,(刘进城时所带这些人都称他"大队长"他大约想获得这个名誉。)但因他过去隐匿在昭,威边境,一贯有抢劫商旅行为,蒋光亮驻昭时,曾几次派兵搜剿,所以刘进城后,士绅、商号、行政人员均极恐慌,联合电省告急,请求派兵来昭驻防。

唐继尧
这时唐顾之战已经结束,顾在前方督战阵亡,唐已进人昆明取得政权,顾所属部队已离开云南前往广东去了,唐接到昭通的告愈电时,即派支队长景士奎率部来昭驻防,景到昭后,即于次日晨乘刘外出时亲去刘的大队部(陕西庙)拜访,留下名片,刘返部见景去拜访的名片,次日即去辕门口支队部回拜,景将刘请进支队部,立即逮捕,并即时领兵前去陕西庙解决刘的部队,但刘部已闻风逃窜出城去了,次日即将刘绑赴北门外枪决,刘在被绑赴刑场的途中还唱了一段空城计斩马稷的剧以示他视死如归的气慨。

景支队在昭驻防只有几月,即奉令调走,唐继尧正式委任陈铎为昭通的镇守副使,陈即率部来昭驻防。
陈铎,别号载光,盐津县牛皮寨人,是顾系金汉鼎所属的营长,在唐顾之战中,陈担任昆明城防,因献城迎唐人城有功,唐破格升他为旅长兼昭通镇守副使之职,又委他弟弟陈香甫为牛街厘金总办。陈铎来昭不久,买了毡匠街一块公地修建公馆,忙着回盐津祭祖,公馆修好后,又忙着做他的五句大寿,对其官兵之饷入拖不发,因此发生一次兵变,变兵向空鸣枪数十响泄愤,声称已经八个月没有发饷了,变兵携抢出走时,幸未抢劫骚扰。

兵变的那天,陈去元宝山他所属刘正富营长那里赴宴去了,陈得知兵变消息,当晚返回城里,因担心怕省里派人来查,怕人民说话不慎暴露兵变之事,就在第二天贴出一张布告:"乱造谣言者斩"布告贴出的当天,大兴街一家裁缝店,裁缝名叫曾孝和者,中午还在做活,大约谈了兵变之事,被抓去,下午就被绑出北门枪毙了,接着第三天又抓了几个没有职业无家可归的单身汉,枪决示众恫吓人民,自此谁也不敢再提兵变之事。1926年顾系范石生由广东起道广西来夺云南,陈铎部调去作战,归龙云指挥,陈到了前方,畏缩、犹疑按兵不动,龙云被围月余,陈不去援救,后胡若愚的援军去改了围,龙云以陈临阵退缩将陈枪决,陈的职务由卢汉升任。
昭通自陈锋部调走后,没有正规部队驻防,1926年唐淮源率军来攻昭通,战争持续了一个多月。

唐淮源肖像
唐淮源,别号佛川,云南江川人,云南讲武堂毕业,护国战争期间,随蔡锷将军援川,在金汶鼎旅任团长,唐顾混战期间,金旅损失很大,部队不复存在,顾系滇军退出云南开往广东时,金汉鼎、唐淮源没有同去,一直住在四川重庆,依靠刘湘。当范石生率军由广西来争夺云南时,自称定滇军总司令,以金汉鼎为定滇军右翼总司令,由贵州向云南发展,任唐淮源为定滇军左翼总司令,由四川向云南发展,与范遥相呼应,牵制对方兵力。

金(汉鼎)唐(淮源)两人,此时赤手空拳,自己没有部队,又没有经费,只有游说川、黔军阀求其支持,金、刘谋划后,金住贵州活动,收容了马昆所部(马是威宁人后攀加抗日,任旅长)唐在重庆经刘湘同意,挂出定滇军左翼总司令的牌子,向重庆的云南帮商号筹借经费,许以定滇后加息归还,唐到宜宾向刘文辉借得川军一个营,又秘密联系昭通、盐津、宜宾这一条路的保商大队长肖息珍,命肖作为攻取昭通的内应,许以事成后保荐肖为昭通城防司令,唐肖二人商妥后,肖就将他的保商大队陆续分批调来昭通,住在城内的川主庙里待机行动。

唐在宜宾又收容了几股散匪来到盐津,这时盐津、大关都没有驻军,唐到了盐津,有陈铎之弟陈香甫和昭通人纪树轩前去投靠,陈香甫向唐哭诉,要求要替兄陈铎报仇,并将他当厘金总办所找的钱献出大部份补助军饷,唐委陈,纪二人旅长名誉,并令二人设法收揽土匪和散兵游勇,俟攻进昭通后就编归他二人统带,唐在盐津停留几天,就向大关、昭通出发,这时唐的一切行动省里早已知道了,但由于唐(继尧)部,龙(云)、胡(若愚)两军正在广西与范(石生)主力作战。

昆明附近抽不出多的部队,只得抽调杨占元的一个团来昭通防守,杨团到昭时只带了两个营,还有一个营一时不能赶到,杨到昭后对肖息珍有疑忌,因向肖提出划分任务:守城之责由杨负担,各大商号均在西街,商贸物资也都集中在西街,据此要肖迁出城住西岳庙内,肖没有理由拒绝只得迁出城去,他将士兵分成若干组,分住在商号和西岳庙里,这时昭通还有城墙、城门。

唐军到后,随即交火,守军兵力单薄,日夜强派人民协助守城,攻守两方均无炮兵,战斗持续了十几日。此时杨团的另一个营,由东川赶来,须经过西街由西门入城,肖息珍将他的保商队分散为几个人一组,隐于商号和居民住户的楼上下,作了战斗准备,杨团的这个营也有所警惕,实弹持枪入城,使肖无机可乘。几天后杨团部署既定,拂晓出击,唐部是临时拼凑的乌合之众,自己没有基本部队,虽有部份川军又都战斗力弱,而这时范攻滇的主力部队,已在广西被龙(云)、胡(子嘉)军击败了,所以杨团出击时,唐即率部向镇雄方面退去,肖息珍也同时向宜宾逃去。

唐淮源经镇雄到贵州与金汉鼎会合,率领马昆部取道湖南去江西投靠朱培德,这时朱任国民革命军第五路军总指挥兼江西省主席,经朱保荐收编,为国民革命军。金汉鼎编任军长,唐淮源任军部总参议,马昆任旅长。

1937年"七·七"事变,抗日战争爆发,时唐淮源任由滇军组建的国民党第三军军长,与日寇转战于河北、山西一带,1938年10月奉命守卫晋南之中条山,唐即归家葬其母,示无家念。归队后,号召全军保卫祖国神圣领土,坚决抗击日寇,誓与中条山共存亡。唐率军固守中条山抗击日寇两年多。1941年5月中条山大血战中,率部殊死抵抗,反复冲杀、壮烈殉国,以尽报国之志。旋经国民政府追赠为抗日烈士、陆军上将。西北人民为了纪念他的抗日功绩,曾在西安、兰州等地的忠烈祠内立了唐淮源将军之灵位。
【说明】
1、本文纯属个人整理的学习资料和史料,仅供参考,资料参考《昭通文史资料》、《读史方舆纪要》、网络;
2、图片主要来源网络、个人收藏,传承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中华文化精神;
3、欢迎多多交流,难免有疏漏之处,还请多多指正交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