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老照片承载着贵阳的历史记忆,下面9张贵阳老照片承载着贵阳的历史和浓浓的乡愁。

贵阳梯田
1939年, 贵阳郊外随处可见的梯田。梯田是治理陡坡耕地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它的蓄水、保土、增产作用十分显著。梯田的通风透光条件较好,有利于作物生长和营养物质的积累。

贵阳甲秀楼
图为1939年贵阳著名风景区——甲秀楼。甲秀楼在贵州省贵阳市城南的南明河上,以河中一块巨石为基而建。始建于明,后楼毁重建,改名“来凤阁”。清代甲秀楼多次重修,并恢复原名。现存建筑是宣统元年(1909年)重建的。楼上下三层,白石为栏,层层收进,由桥面至楼顶高约20米。南明河从楼前流过,汇为涵碧潭。楼侧由石拱“浮玉桥”连接两岸,桥上原有小亭一座叫“涵碧亭”。甲秀楼朱梁碧瓦,四周水光山色,名实相符,堪称甲秀。

贵阳中山门
1939年,贵阳中山门近景。民国时期贵阳城内的大西门、威清门、六广门城门上的谯楼被拆除。在大西门侧另辟一门叫中山门,它以孙中山之名命名。抗日战争期间,日寇飞机多次轰炸和袭扰贵阳,为方便市民疏散拆除所有城门。

日机轰炸贵阳
图为1939年2月4日,日机轰炸贵阳,城内火光冲天。

吴铁城等人在贵阳合影
图为1939年久不露面的前广东省政府主席吴铁城与众人在贵阳郊外合影。1939年,蒋介石调吴铁城到重庆,任国民党中央海外部部长。同年秋奉命赴南洋各国联络和争取华侨捐款资助抗战。他经香港到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缅甸等国,为争取海外华侨支援中国的抗战作了艰巨的努力。

贵阳县长李厚安与苗族民众合影
图为1936年贵州省贵阳新生活运动大会上,贵阳县长李厚安(中立抱幼子者)与参加大会苗族民众的合影。

群众欢迎解放军进入贵阳市
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五兵团于1949年11月15日解放贵阳,拦腰切断了敌之所谓西南防线,分割了白崇禧和胡宗南两集团的联系。这是第17军部队进入贵阳市,受到市民夹道欢迎。

解放军军某部通过龙里浮桥逼近贵阳
图为西南战役中,解放军军某部通过龙里浮桥逼近贵阳。

1941年6月,侵华日军连续轰炸连接昆明贵阳和重庆的公路上的北盘江吊桥
1941年6月1日至3日,侵华日军连续轰炸连接昆明贵阳和重庆的公路上的北盘江吊桥,导致交通中断。8日,再次轰炸。此照拍摄于8日北盘江吊桥被炸毁之时。
【说明】
1、本文纯属个人整理的学习资料和史料,仅供参考;
2、图片主要来源网络、个人收藏,传承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中华文化精神;
3、欢迎多多交流,难免有疏漏之处,还请多多指正交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