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段历史都是当代史,我们关注历史首先是为了未来。
关注头条@不负人生优雅,为您讲述别开生面的历史军事故事。
全文约7000字,阅读时间约10分钟。
“像疾风那样穿越山岭”
战役爆发前,斯利姆一直在思考一个难题:在人数有限的情况下,他到底要怎么做,才能让一直靠得住的军队跨过钦敦江,只依靠身后脆弱的陆地补给线和空投,深入缅甸并且击败防线上的日军呢?
现在日本人帮他解决了这个难题,他们自己找上门来了。英国人已经在英帕尔构筑了坚固的工事,还可以充分发挥飞机、装甲部队和火炮的全部优势,而他们的敌人劳师远征,后勤和补给还都不给力。只有在英帕尔平原这个斯利姆自己选择的地盘上战斗,他才有信心用巨大的人数和装备优势战胜牟田口廉也。
计划看起来很周全,但日本人可不会按照斯利姆的指挥棒来调兵遣将——在英帕尔战役的第一个月里,英军犯下了好些足以颠覆战局的低级错误,忽视了科希马的东部地域的防御就是其中之一。
仅有一半实力的日军第15师团“像疾风那样”穿越了山区,在3月18日晚上就抵达了乌克鲁尔,这里距离英帕尔只有80公里远,英国人完全没有想到这里会遭到大规模攻击,起初防守这里的第49英印旅已经被调往南方去解救17师了。
由两个营组成的印度伞兵旅和从第23英印师抽调的一个营奉命进行防御,三个营临时挖掘了战壕,然后就开始了在如浪潮般冲过来的日军攻击下的绝望战斗。
这些包着头巾的黑皮肤战士们在日军两个师团的猛攻下坚持了两天,随后防线被突破的他们被迫后撤到了8公里,在南面的桑萨重组并再次构筑了一条防线。
的印度伞兵旅实力在前两天战斗中已经被严重削弱了,他们在汤姆森上校的指挥下,把阵地构建在了一个死火山的山口里,从3月21日到26日,日军持续发动了猛烈攻击,双方的交战距离十分接近,日本兵的山炮中队几乎是将炮口放平在直射目标。英印军则以猛烈的迫击炮予以回击。
每天晚上,日军都会发动夜袭,而四周的山丘和密林也给日本狙击手提供了良好的掩护,和日军一起的印度国民军士兵(基夫Jiffs—英印军这么称呼他们)并没有被允许参加战斗,日军只让他们在防线周围乱喊乱叫,开展心理攻势,试图瓦解守军的斗志。
皇家空军一直在进行近距离空中支援和空投补给,这也是守军能够坚守数天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有一天空投给养时,飞行员混淆了双方阵线,把大部分的食品和弹药投到了日军阵地上。日军就此破译了英军空投的颜色代码:蓝色烟雾弹是食物、白色是水、红色是弹药。
日军发起了针对性的猛攻,抢占了四周绝大部分适合空投的场地,然后在26日发动了猪突冲锋。这次攻击持续了整整一个白天,日军一度攻入了印度伞兵旅的阵地,双方挥舞着刺刀、步枪、匕首、左轮枪在泥泞里展开了白刃战。
双方都伤亡惨重,但是英印军成功地守住了主阵地,但是守军已经无法坚持下去了——在白天的进攻中,他们最关键的供水点被日军占领了。天黑以后,这些英印军的士兵奉命撤往英帕尔。
在桑萨的战斗,英国和印度士兵用自己的巨大伤亡,赢得了至关重要的5天。就是依靠这5天的时间,英国人及时增强了科希马的防守力量,尽管不多,但已经足够这个要塞坚持到最后了。
当日本人最后占领这个火山口时,一向悍不畏死的日本官兵也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
“这座山是一片骇人听闻的景象。烧成废墟的传教士教堂俯视着烧毁的草地和零星几棵树木。到处都是遗弃的武器,弹片散落一地。英国士兵的白色尸体混杂在死去的印度人的褐黑色身体之中,暴露在阳光下,或者成批地躺在散兵坑里。这些尸体要么露出了五脏六腑,要么没有脑袋,骡子的尸体混在其中,都在因为腐烂而膨胀、鼓起。。。”
这血腥的场面和后面发生在科希马的可怕战斗相比,只能算是序幕,这也预示着,未来的漫长战斗,注定残酷而血腥。
掐死牟田口廉也的最后获胜机会
日军猛攻科希马,完全出乎斯利姆的意料,因为在他看来,“根本不用占领科希马,就可以给我们造成可怕的伤害”。如果不是为了攻占最重要的迪马普尔铁路站,日军有什么必要去死磕科希马呢?
而且更离谱的是,日军居然动用了整整两个师团(就番号而言的确如此),而不是一个联队。为了防止日军直扑毫无防御的迪马普尔,斯利姆紧急从若开前线将久经战阵的英印第5师空运到了英帕尔。为了保证空运的及时,蒙巴顿利用自己的职权,从“驼峰”航线抽调了一部分飞机来支援这次行动。
这次行动完全称得上是当时的一次空中运输的奇迹:整支部队,包括大炮、骡子和吉普车,11天之内就全部转移完毕。利用桑萨防守战所抢下来的时间间隙,第5师的一些部队走下飞机就奔向了战场。
这批生力军赶到的时间就比日军快了一点点,他们和印度伞兵旅的残部一起,在乌克鲁尔西南方向的利坦死死挡住了希望从这个方向冲向英帕尔的日军。
牟田做梦也不会想到,盟军的飞行部队具备将整个师从一个战区运往另外一个战区的实力,随着英印第5师抵达英帕尔和迪马普尔,日本人现在得用2个半师团来进攻英国人的4个师了。
虽然日军从乌克鲁尔直指英帕尔的强力攻击被抵挡住了,但是山内正文中将指挥的第15师团却表现的极为耀眼,这支部队穿越了在英国人看来无法穿越的丛林,在3月30日炸掉了英帕尔以北50公里处的一座桥梁,并且在公路上建起一些坚固的路障。
英帕尔的陆上交通被切断了。
日军在突进,英国人的援军也在争分夺秒地向战场开进,这是一场时间的赛跑。斯利姆在挣扎着试图弥补先前犯下的错误,而一切都依赖于现在在战场上的部队能否坚定地扛过日军最初也是最猛烈的攻击。
由佐藤幸德指挥的日军第31师团在4月4日晚向科希马发动了猛攻,挡在他们面前的是一群“乌合之众”——新编成的阿萨姆团的一个营,还有一支来自当地武装警察部队组成的阿萨姆步枪团的分遣队。
这也是这些印度士兵的第一次战斗,支撑他们的,只有保卫家乡的信念和勇气。尽管来犯的日军占据压倒性的优势,这些阿萨姆土兵承受了严重的伤亡,被迫在24小时内两次收缩外围阵地,每个连最后都在各自为战,从一个阵地转移到另外一个阵地,可是但是他们仍旧完成了一次伟大的抵抗,并且一直保持着斗志。
在这道脆弱却又无比坚韧的屏障后面,英国人竭力将科希马打造成一个通向迪马普尔的巨型路障。所有的非战斗人员和病人被紧急疏散,撤往迪马普尔。科希马的守军指挥官理查兹上校向康复营的500名士兵下发了武器,混编为战斗部队,并填进了防线。后勤部队的每一个能够抽调出来的人都被送进了战斗部队;其余的人连夜挖掘掩体,准备武器弹药,打算死守到底。
进攻的第31师团此时的补给线已经断了,在翻山越岭的行军途中,日军携带的全部牲畜和托马已经损失殆尽;进攻的日军完全是依靠自己携带的弹药和物资在保持攻势,他们的势头仍旧无比凶猛。
第二天拂晓时分,英印军第161旅从北边赶过来增援,但是此时科希马的防线已经急剧收缩了,最终只有一个营赶在被完全封锁前进入了科希马。剩下的部队只好占据了距离科希马大约4公里的一个阵地,在那里,英国士兵架起大炮,向被围攻的科希马“要塞”提供不间断的火力支援。
到了中午时分,佐藤幸德分派出一批部队,绕到了161旅后面,切断了他们身后通往迪马普尔的公路,这下子,不仅科希马被围得水泄不通,从迪马普尔方向的支援也被彻底切断了。
一个不曾预料到的胜利契机突然出现在了佐藤幸德面前——毫无防备的迪马普尔就在西北方向的75公里处,公路上毫无阻碍,只要留下部分兵力围困和牵制英军,剩下的第31师团主力就可以轻松占领迪马普尔,切断正在缅北苦战的史迪威和他的中国军队的补给,从而赢得比原来设想的更大的决定性胜利。
牟田口廉也的心中其实一直有这个打算,他当即命令佐藤幸德派出部队进攻迪马普尔,同时向自己的上司——日本驻缅甸方面军司令官河边正三将军提出建议,极力主张占领这一极为重要的铁道线终点。
河边正三一副英美讽刺漫画中日本鬼子的标准模样:三角脑袋,留着夸张的八字胡,还戴着一副圆框眼镜。他在第一时间就否决了牟田的建议,因为他怀疑,牟田这家伙一直没有放弃入侵印度的企图。在这一点上,河边总司令难得的猜对了。
但是他否决的原因肯定不能是因为这种没有根据的怀疑。他告诉牟田口廉也,起初,你们向东京“极力推销”乌号作战的理由是,发起先发制人的攻击,让英国的第14集团军无力入侵缅甸。这就是一次积极防御的作战计划,进攻科希马还可以算在“防御性进攻”的允许范围内;但是攻占迪马普尔就是针对阿萨姆邦和印度的真正进攻了。
“在任何情况下,夺取迪马普尔不在第十五军的战略目标之内”。面对老长官的刻板和僵硬,牟田哑口无言地败下阵来,他只能不甘心地放弃计划,命令佐藤幸德专心围攻科希马。(注:1)
最后一个能够让日军改变命运的决定性机会就这样被掐死了——战争结束后许多年,已经改行当料理店老板的牟田,还喋喋不休地逢人就说,如果河边允许他向迪马普尔进攻的话,缅甸的战况将会被完全改写。
佐藤的部队开始全力围攻科希马,当地的英国守军顿时压力大增,斯利姆对于佐藤的行动大惑不解,他很纳闷,为什么这名日军指挥官不利用这次机会进军迪马普尔,却把所有的部队留在科希马,并付出极大的代价来进攻科希马的守军。
当皇家空军指挥部告诉斯利姆,他们打算轰炸佐藤的司令部时,斯利姆建议他们放弃这一行 动——他希望让这样一个十足的白 痴继续作为他的对手,并且“把这些故意牺牲士兵性命的日本军官看成是我最有用的将领之一。”
科希马山脊的传奇之战
为期两周的著名“科希马攻防战”是从4月4日开始的,这里位于驮道纵横的崇山峻岭之中,海拔高度约1500米。村子座落在一道山脊的顶峰,连通阿萨姆和缅甸的道路正好经过此处的一道隘口,公路的一个直角拐弯处是英国副专员过去使用过的平方,院子里面有一个网球场。村子南端的小山包上建满了仓库和牲畜栏。
这个弹丸之地,注定要成为“像历史上有过任何记录的那种拼命战斗的场地”。
科希马的守军一共只有3000人,其中还有1000人并非战斗人员,英军无法做到全面防御,只能够在沿着山脉的合适地点挖掘工事。而一直认为日军的主攻目标“应该”是迪马普尔的斯利姆,再次犯了个错误,他告诉指挥着迪马普尔基地和阿萨姆后方地区的兰金少将,尽一切可能保卫迪马普尔的安全。
兰金心领神会,他很快就把奉命增援科希马的第161旅调了回去。日军当即从侧翼攻击并包围那些外尾的掩护部队,伤亡惨重的阿萨姆营被分成两半,大约200人浴血杀出重围,筋疲力尽地跑进了科希马;另外一半人在丛林里大兜圈子,最后居然成功地跑到了161旅后方的主公路上面。
两名战斗中的锡克族士兵
佐藤指挥着日本士兵一次又一次地对科希马山脊发动了坚决的进攻,起初是在白天,但是遭到守军的和皇家空军的猛烈打击后,日军改为夜晚进攻。
科希马山脊陡峭、林木密布,这都成为了攻击者成群结队攀爬的最好掩护。日军的攻击一般从黄昏开始,日军早已将山炮拉到了附近制高点,他们可以对着下方山脊线上的英印部队狂轰滥炸。匆忙挖出来的英军掩体全都是露天开放的,躲在其中的守军根本无法抵御来自上方的炮弹。
每天晚上,日军有时候吹着军号喊着口号发动进攻,有时候则是悄无声息地渗入英军的防线。日军的狙击手大白天就躲在英军无法控制的阵线内偷袭。有时候,英军和日军占据的战壕相隔不到5米,任何响动都会招来对方的猛烈射击。
雪上加霜的是,在4月5日的晚上,日军占领了守军唯一的供水点,还在后面的战斗中把英军的水箱打得千疮百孔。白天酷热潮湿的天气让缺水的守军苦不堪言,皇家空军只好不顾来自地面上的炮火,掠过树梢飞行,空投下一些装满水的汽车内胎。
幸运的是,英国人在防线内发现了一眼小小的泉水,但是只能在天黑后偷偷去取水,而负责运送饮水的人员一直要冒着被发现就死定了的生命危险。最后,所有守军一天的饮用水定量降到了不到0.6升(一品脱,约568毫升)。
谁也没有办法精确地描述4月4日-20日科希马战场的恐怖景象,它根本不同于任何一场常规战,而是由数十上百次的遭遇战,冲锋和肉搏,伏击和空袭组成。在这条山脊的每寸土地,几乎都爆发了最血腥和最猛烈的近身战斗。双方士兵为了一个个默默无名的土丘和山脊线厮杀得血流成河。
许多英国官兵展现出了极大的勇气。战前是一名矿工的威廉斯,在和日军的白刃战中失去了步枪,于是他挥舞着工兵铲打满了全场;少校海恩斯头部负伤失明,但是他拒绝留在救护站,而是命令部下带着他返回前线,站在树荫下鼓舞自己的士兵,直到最后被日军的狙击手打死。
一等兵哈曼举着步枪和刺刀,单枪匹马对日军一个在小山上的机关枪阵地发起了攻击。他杀死了所有的无名日军士兵后,将缴获的机枪举过头顶,冲着下面的战友挥动。在英军的欢呼声中,下山途中的哈曼被日军击中了脊柱,躺在前来接应的战友怀里,哈曼说出了最后一句话:“我尽了我的一份力——死了也值了。”
他后来被追授维多利亚十字勋章。
形同废墟的英军阵地
进攻的日军同样悍不畏死,他们凭借人数优势,一点一点地粉碎了英军的防线,一步一步地压缩英军的防御圈。4月9日,佐藤的第31师团缴获了一大批他们最需要的战利品——足够他们用上3个月的大米和食盐——要知道,自从鬼子渡过钦敦江以后,他们可从来没有得到过任何补给品。
吃饱了的日军战斗力猛增,他们进一步压缩了英军的阵地,大约200米宽,330米长的一片区域。日军也同时获得了足够的空地来部署他们的山炮,英国人应该感到幸运的是,敌人剩下的炮弹已经不多了。
英军的医生们现在不得不在没有遮盖的防空壕内进行手术,伤病员们就都躺在敞开的战壕中,好些人被横飞的弹片再次击中。
科希马最惨烈的战斗发生在英国副专员官邸的网球场,从4月8日开始,双方在这里昏天黑地地连续打了五天五夜,这场战斗也成为了流传至今的科希马之战的传奇之一:
日军一波接一波地进攻,试图攻占这里,英军就在网球场的另外一头挖掘战壕,用雨点般的机枪子弹迎击日军。日军随即在另外一头建立了阵地,双方的距离就和现在网球比赛的球员之间的距离一样,挖掘战壕的泥土用点力气就会抛洒到对手的头上。
在网球场中线上飞来飞去的不是网球,而是双方投掷的冒着烟的手雷和手榴弹,手快的士兵会冒险在空中或地上捡起手榴弹再扔回去。双方的距离实在是太近了,而且科希马山脊的地形也让日军无法发挥出他们的人数优势,每天晚上日军的进攻总会被对面的英军察觉,一轮轮大炮和迫击炮暴烈的火力就会劈头盖脸地砸在日军头上,那些侥幸躲过了弹幕射击的日军,也会被密集的布伦式轻机枪和手榴弹的致命火力网干掉。
科希马的早晚温差极大,白天酷热潮湿,夜晚冰冷刺骨。每天随着阳光驱散夜晚的湿冷空气后,数百万只苍蝇就会云集到布满腐烂膨胀尸体的网球场,开始享用一天的自助大餐。苍蝇的数量是如此之多,以至于远远看上去就如同一层厚厚的黑色地毯。
在这片狭窄的战场上,防御者们不得不在细长的战壕里吃喝拉撒睡,随时在睡梦中惊醒并跳起来参加战斗。从天而降的瓢泼大雨缓解了焦渴的同时,也让每个人浑身湿透,冷彻心扉。到处都是死尸,尸体、排泄物和刺鼻的火药味混合成一种让所有幸存者永世难忘的气味,对于他们来讲,地狱的味道应该就是如此了。
在经过了一个多星期的可怕近距离厮杀和拉锯战后,日军成功将英军的压缩到了极致,英军的饮水、弹药和医疗设备几乎都消耗完毕了。4月13日,士气已经落到了最低点。守卫科希马的英联邦士兵们都将其视为“黑色的13号”,如果没有增援和补给,他们撑不了两天了。
就在这一天,皇家空军和美国陆航的运输机对科希马进行了大规模的空投补给,但是空投本身的效果却及其令人失望:在陡峭的山脉之间,飞机根本没有回旋的空间,他们不得不承受日军从附近山脊上对他们射出的交叉火力。而英军大大收缩的防御圈导致绝大部分的物资掉到了日军阵地上,这些天上掉下来的馅饼让鬼子们大喜过望。
这次空投犯下的最大错误,莫过于投下的弹药完全搞错了对象。守军急需的迫击炮炮弹被投到了5公里外的第161旅阵地上,161旅急需的火炮炮弹却扔到了科希马防线里——科希马的守军连一门大炮都没有。
还有些迫击炮弹落到了日军阵地上,鬼子们马上架起迫击炮——都是从英军那里缴获的——用英国人送来的炮弹猛轰科希马。英军的战地医疗站被炸了个底朝天,三名军医有两人被炸死,还有40多名已经救治过的伤员被炸死炸伤。
4月15日,经过了一场激烈的拉锯战之后,日军占领了科希马西南方向一个极为重要的山脊。当天晚上,日军又占领了俯瞰科希马的另外一座小山——守军三角形阵地的三个方向都暴露在了敌军的直射火力之下了——看起来,佐藤幸德的胜利已经唾手可得了。
科希马战场上的交战双方谁都不会意识到,英国人的援军已经近在咫尺了。
4月11日,英军第2师就抵达了迪马普尔,第3师紧随其后,而刚刚赢得了若开战役的英印第7师正在日夜兼程地赶过来。
英军第2师第一时间就派出第5旅前往支援英印第161旅,在坦克和火炮的支援下,他们迅速突破了日军设在公路上的路障,于4月15日和第161旅会师。
英军第2师的第6旅接过了打通科希马方向公路的任务。4月18日,在坦克、火炮和空中支援下,英军第6旅横跨主干道,沿着右侧的山脊发动了攻击。
由于日军的猛烈抵抗,英军的进展十分缓慢,当科希马的那些精疲力尽的守军打算进行最后一次殊死抵抗时,滚滚硝烟中,161旅的一支旁遮普营穿过了日军阵地,和守军胜利会师,这些印度士兵马上接过了部分阵地的防卫。科希马得救了。
(待续。。。)
注1:牟田口廉也就是在卢沟桥事变中亲自下令开火的中国驻屯军步兵旅团第一联队的联队长,他也因为挑起了中日全面战争的行为从大佐升为了少将。而他当时的上级正是旅团长河边正三少将,河边当时不在北平,但是想必对牟田的胆大妄为留下了深刻印象。
祝各位读者朋友们端午节快乐!
本文为不负人生优雅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各位朋友们,都看到这里了,点个赞再转发一下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