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一个金黄满地的季节,树叶渐黄,凉风习习,总是能勾起人们无限的遐想。
但,有这么一对子母的对话,却让秋天的意境变得有点“歪”,让人忍俊不禁。
妈妈问:“秋天到了,什么黄了?”孩子天真地回答:“妈妈黄了。”这回答,让妈妈一时语塞,哭笑不得。
在我们嚼思帮,这样的趣事可不少。家长们常常发现,孩子们的小脑袋里装着的,都是些让人意想不到的想法。
有时候,这些“童言无忌”不仅让大人们捧腹大笑,更在背后透露出孩子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成长中的小秘密。

首先,我们来解读一下这个让人啼笑皆非的回答。
孩子为什么会把“秋天到了”和“妈妈黄了”联系在一起呢?
其实,这背后反映了孩子几个重要的认知特点:
1. 联想思维:孩子的思维往往更加跳跃,他们善于把看似不相关的事物联系在一起。在孩子的世界里,秋天黄了的是树叶,但也可能是妈妈,因为他们还没有形成固定的逻辑框架去区分这些。
2. 模仿学习:孩子很可能是在日常生活中听到了“某某黄了”这样的表达,比如“叶子黄了”、“事情黄了”(指事情没办成),然后就自然而然地用在了妈妈身上。
3. 求关注:有时候,孩子说出一些奇怪的话,其实是为了吸引大人的注意。在这个对话中,孩子可能觉得这样的回答会让妈妈有不一样的反应,从而得到更多的关注。

在嚼思帮,有这样一个家庭,孩子特别喜欢在吃饭的时候说些“怪话”。
有一次,爸爸问:“宝贝,你今天在学校学了什么?”孩子一本正经地回答:“我学会了让老师‘黄’!”
爸爸一听,心里咯噔一下,以为孩子在学校闯祸了。
结果孩子接着说:“就是老师说的‘黄灯停’,我学会了让老师说黄灯!”
原来,孩子是把交通规则里的“黄灯”和“让老师黄”联系在了一起,让爸爸虚惊一场。
还有另一个孩子,看到妈妈在用黄*色的面膜,就问:“妈妈,你是不是要变黄了?”
妈妈一开始还没反应过来,后来才明白孩子是把面膜的颜色和自己的肤色联系在了一起。

1. 保持耐心:当孩子说出一些让人哭笑不得的话时,家长首先要保持耐心,不要急于纠正或责备。这是孩子成长的一部分,也是他们探索世界的方式。
2. 积极引导:可以顺着孩子的话,引导他们进行更多的联想和思考。比如,可以问孩子:“那你觉得妈妈为什么会‘黄’呢?”这样既能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又能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3. 鼓励表达:鼓励孩子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哪怕这些想法在大人看来有些“离谱”。这样不仅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还能让他们学会如何用自己的语言去描述这个世界。
4. 适时教育:在一些关键的时刻,可以适时地给孩子进行一些基本的知识教育。比如,在秋天的时候,可以告诉孩子树叶为什么会变黄,让他们了解自然界的规律。

孩子的“童言无忌”虽然有时候会让大人感到尴尬或困惑,但这其实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一种宝贵财富。
这些看似“离谱”的话,其实反映了孩子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观察世界的角度。作为家长,我们应该珍惜这些时刻,用耐心和智慧去引导和教育孩子,让他们在快乐中成长。
就像那个说“妈妈黄了”的孩子一样,他的回答虽然让人哭笑不得,但也让我们看到了他天真无邪的一面和无限的想象力。
这样的孩子,难道不是更值得我们去呵护和培养吗?

在这个金秋时节,嚼思帮与你一同品味孩子们的“童言无忌”,用爱的智慧带领成长之路。
嚼思帮,这个卡片式训练社群,正以提问的形式,激发着每一位家长对亲子教育的深入思考。
我们深信,只有先嚼后思,才能授人以渔。在嚼思帮的卡片式训练中,每一句短小的童言,都是引发深思的契机。让我们在亲子教育的旅程中,共同践行“嚼思行导,教创点亮人生”的价值观。
现在,吴一钶给家长你一个思考:在孩子的“童言无忌”中,你收获了哪些成长的启示?
快来分享你的故事,别犹豫了,快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足迹,一起交互式深入思考,共创亲子教育的美好未来。
【PS1】如何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和内驱力,点我头像——书信——“圈”,一起探讨更多家庭教育、亲子沟通等话题
【PS2】如果你关注孩子专注力如何提升的问题,欢迎转发,点我头像——书信——“专注”,得《如何在不经意间提升孩子专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