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排将军陈招娣葬礼:曾助王治郅归国,郎平、孙晋芳郑海霞悼念

爱吃凉历史 2024-12-12 03:58:32

陈招娣的传奇生涯

1981年,随着中国女排在日本的赛场上备受瞩目,每一场比赛都显得格外关键。尤其是陈招娣,即使身体状况不佳,依然决定参与这次世界级的较量。赛前,她已感到腰部不适,医疗团队对她进行了紧急处理和包扎,以减轻痛感和防止伤势恶化。

在比赛中,陈招娣的表现令人钦佩。比赛节奏非常快,对抗激烈,每次落地都可能加剧她的伤痛。尽管如此,她始终坚守在球场上,与队友们一起拼搏。

在决赛中,中国女排面对强敌,压力山大。陈招娣不仅要管自己的伤痛,还要不断调整战术,应对对手的挑战。比赛中的每一个得分,她几乎都参与其中,无论是发球、接应还是防守,她的身影活跃在每一个角落。随着比赛进入高潮,她的腰伤显然更加严重。

最终,当哨声响起,宣告中国女排获得胜利的那一刻,全队爆发出了难以抑制的欢呼。陈招娣此时已经筋疲力尽,几乎无法自己站立。但当领奖仪式开始时,她拒绝了轮椅,选择由两位队友搀扶着,缓缓走上领奖台。

从运动员到教练

1982年,中国女排迎来了新的挑战。陈招娣在网前的表现极具压迫力,她的拦网精准有力,给对手制造了不少麻烦。在与欧洲强队的关键战中,陈招娣数次成功封堵对手的强攻,成为比赛转折的关键点。场边的教练频频点头示意,队友们在每次暂停时围在一起,简单调整后继续投入比赛。

亚运会上,中国女排再次以顽强的斗志迎战强敌。陈招娣和队友们全力以赴,在小组赛阶段就确立了优势。在半决赛中,对手的发球带来极大威胁,陈招娣迅速调整位置,协助后排队友稳住局面,最终帮助球队拿下关键胜利。在决赛中,她和主攻手配合默契,数次突破对手防线,为球队锁定胜局。

1983年,随着腰伤和其他身体问题日益加重,陈招娣开始感到力不从心。在医疗团队和教练组的建议下,她选择退役。尽管退役,她仍然选择留在排球事业中,担任八一女排副政委和队长,继续发挥自己的经验和作用。在训练场上,她时常亲自示范技术动作,与年轻队员交流,纠正她们的细节问题。在比赛前,她与教练组一同分析对手特点,制定战术方案。每次比赛结束后,她总是与队员们复盘,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并鼓励她们不断提升自己。

1984年,她的角色变得更加重要。在辅助国家队主教练的过程中,陈招娣频繁往返于八一队和国家队之间,既要完成八一队的任务,又要为国家队输送战术建议。奥运会期间,她与教练团队密切合作,制定了针对各个对手的应对策略。在比赛中,她的建议多次被证明是有效的。最终,中国女排在洛杉矶奥运会上夺得冠军,实现了世界杯、世锦赛和奥运会的“三连冠”。

在管理层的新角色

1993年,陈招娣的身份发生了重大转变,她正式成为中国排协的副主席与顾问。排协的工作事务繁忙且复杂,涉及全国排球赛事的组织、青少年人才的选拔与培养以及与国际排联的沟通交流。

在总政文化体育局工作期间,她的职责更加广泛。无论是协调军队系统的体育活动,还是支持各类军事体育项目的发展,陈招娣都能迅速上手并理顺各类工作流程。在一次军队排球锦标赛的筹备会上,陈招娣亲自查看场馆设施,与工作人员确认每一个细节,确保比赛的顺利进行。比赛期间,她几次来到现场观看,并与裁判组、教练组探讨规则执行和场上突发情况的处理方式。

与此同时,陈招娣还兼任总政直工部副政委和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承担更高层面的管理任务。她常年奔波于各类会议和活动之间,却始终保持对排球工作的关注。在一次与国际排联的交流活动中,她参与接待了来自多个国家的排球代表团,耐心向外方介绍中国排球的现状和发展规划。

在推广国内排球事业的过程中,陈招娣特别关注青少年训练体系的完善。她多次前往地方排球训练基地,观察年轻运动员的训练情况。一次在地方队的选拔赛中,她亲自与基层教练交流,了解训练中存在的困难,并向排协建议增加对地方队的资金支持和技术指导。

王治郅事件

在负责排球和其他体育活动的同时,陈招娣始终关注中国体育整体的发展。在2000年代初,王治郅事件成为她管理工作中的一个棘手难题。王治郅是中国男篮的重要球员,也是首位登陆NBA的中国球员。然而,他因个人原因长期滞留美国,并以各种理由拒绝回国参加国家队集训。

陈招娣在得知情况后,立即开始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她通过相关部门调取资料,全面掌握王治郅的职业背景、目前状况以及家庭情况。随后,她亲自联系了王治郅的家人,尤其是他的父母,耐心听取他们的看法和诉求。她并没有急于批评,而是详细了解家属的顾虑,同时解释国家对于运动员的归队规定和要求。在与家属的几次交流中,陈招娣的态度始终坚定且温和,这让王治郅的父母感受到了诚意。

随后,陈招娣决定直接与王治郅取得联系。她通过信件和电话的方式多次沟通,在信中表达了对他的期待,并着重强调国家队对于每一名球员的重要性。陈招娣还明确告诉王治郅,他可以放心归国,不会因此事受到任何处罚。

然而,事情并未因此轻松解决。在与王治郅的初步联系中,双方对一些问题的看法仍有分歧。面对这种情况,陈招娣没有选择施加压力,而是一步步建立信任。她不仅与相关部门保持密切沟通,还借助各种渠道持续传递对他的支持和关心。

最终,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王治郅决定返回中国。回国当天,他抵达北京机场时,陈招娣亲自安排人接机,并确保一切顺利。她还专门与他见面,再次确认他的未来安排,为他消除不必要的疑虑。王治郅随后重返国家队,继续为中国篮球贡献力量。

人生的最后岁月与遗产

2006年7月14日,陈招娣的名字被正式载入了历史。中央军委的晋升令使她成为第一位获得少将军衔的运动员。在晋升仪式上,陈招娣身着军装,肩上首次闪耀着少将军衔的金星。现场的人们肃穆而自豪,掌声经久不息。她感谢国家对体育事业的重视,并表示自己将在新的岗位上继续努力。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陈招娣与著名解说员宋世雄一同担任中国女排比赛的解说工作。这是她第一次以解说员的身份参与奥运赛事,但她凭借对排球的深入理解和多年赛场经验,为比赛注入了更多专业的剖析和战术解读。在解说中,陈招娣时常结合自己的比赛经历,向观众解释战术布置和选手心理,令解说内容丰富而生动。

奥运会的热潮渐渐退去后,陈招娣开始注意到身体的一些异常。在一次日常活动中,她突然感到肝区隐隐作痛。最初,她以为是疲劳引起的小问题,但疼痛持续数日后,她决定到北京肿瘤医院检查。检查结果令人意外,医生告知她患上了神经内分泌瘤。

不久之后,她前往解放军301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医生的诊断更加严重——癌症已经发展到晚期。检查显示,癌细胞不仅存在于肝脏,还已扩散至其他部位,包括直肠。

她的丈夫和女儿默默承担着这份痛苦。在陈招娣面前,他们从不流露悲伤的情绪,尽量让她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支持。然而,每当父女俩独处时,他们无法抑制内心的情感,经常抱头痛哭。

2013年2月的一天,曾与陈招娣并肩作战的老队友们前往医院探望。尽管病情加重,她仍尽力用温和的语气与大家交流,还询问了近期女排的发展情况。队友们与她回忆起过去的比赛和训练,那些激烈对抗和欢笑时光,房间里气氛一度轻松了许多。然而,病情恶化并没有停止的迹象。

2013年4月1日下午,医院的抢救室传来噩耗。她的生命走到了终点,享年58岁。陈招娣的追悼会上,来自各界的亲友、同事、运动员以及军队代表齐聚一堂,向这位无私奉献的传奇致以最后的告别。她的灵柩覆盖着国旗,代表她为国家做出的贡献。

参考资料:[1]朝阳.陈招娣:激励一个时代[J].当代劳模,2013(5):20-21

0 阅读: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