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吃妈妈做的红烧排骨,嘴里总会发出啧啧的声音,排骨上裹着厚厚的酱汁,肉烂得一碰就掉,带着浓浓的酱香味道钻入鼻子里面,那种感觉让人特别舒服。
妈妈做红烧排骨的时候总会把排骨放在案板上面用刀背敲打好几下,她说这样能让肉变得更加松软,排骨上面的筋膜被敲打得稀碎,汤汁也能更好地渗透进去,让排骨变得更加入味。
锅里炒糖色的时候,我经常站在旁边看着糖一点点变成褐色,妈妈总是说要掌握好火候,糖色炒太久了就会变苦,但是不够的话又显不出红烧排骨应有的颜色。
焯水的时候,排骨上面飘着的白沫子看起来特别恶心,妈妈说这些都是血水和杂质,一定要把它们都去掉,这样做出来的排骨才不会有腥味。
加调料的时候,妈妈总是很随意,一会儿放点生抽,一会儿放点老抽,有时候还会放一点料酒和醋,但是每次做出来的味道都很好。
炖排骨的过程特别考验耐心,火候要保持在一个合适的温度,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让排骨慢慢地炖煮,直到肉变得松软可口。
每次做完红烧排骨,厨房里都会飘满香味,那种香味能让人立刻感觉到饿,而且特别想马上吃一口。
红烧排骨的营养价值其实很高,里面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钙质,特别适合长身体的小孩子和需要补充营养的老人。
吃红烧排骨的时候,骨头上的肉总是特别容易掉下来,用牙齿轻轻一咬就能咬下一大块,而且骨头缝里的肉特别鲜美。
妈妈说做红烧排骨最重要的是要用心,因为只有用心才能做出好吃的菜,这样吃的人才会感受到那份温暖和爱意。
有时候妈妈会把红烧排骨做得特别多,然后分给邻居家一些,邻居阿姨总是说我们家的红烧排骨特别好吃。
现在自己学着做红烧排骨,虽然按照妈妈教的方法去做,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味道,可能是因为少了那份家的温暖。
有时候会想,为什么小时候吃的红烧排骨那么香那么好吃,现在自己做的却总是差那么一点味道。
妈妈说可能是因为现在的生活节奏太快了,做菜的时候总是想着快点做完,没有以前那种慢慢熬制的耐心。
红烧排骨其实并不难做,但是要做好却需要很多耐心和细心,就像生活中的很多事情一样。
每次回家的时候,妈妈总会问我想吃什么,我经常会说想吃红烧排骨,因为那是我最喜欢的一道菜。
妈妈做的红烧排骨总是能让我想起小时候的味道,那种温暖的感觉一直留在心里,成为最珍贵的回忆。
现在自己也学会了做红烧排骨,虽然味道可能没有妈妈做的好,但是那份心意和温暖是一样的。
红烧排骨不仅仅是一道菜,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是对家的思念和对亲情的牵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