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皇帝身后事:从地宫到实验室的遗骸之旅

书兰聊历史 2025-03-11 05:24:32

前言:古代皇帝即使生前坐拥天下,尽享荣华富贵,都还不满足,他们为了死后也如生前一般无上尊荣,秉持“事死如事生”的理念,动辄花费上十年、数十年的时间去给自己修建陵寝,比如汉武帝刘彻的茂陵,前后修建了50余年,耗费的人力、物力可谓是不计其数,正所谓“天下贡赋三分之一......一充山陵”。

这种生死同构的做法仿佛在具象天命,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依托于九嵕山(位于今陕西礼泉县),将自然的山体转化为皇权永恒的象征。明孝陵神道两侧的各式石像,就像守在皇宫御道两侧的锦衣卫,构建出了穿越时空的朝仪空间。然而他们所做的这一切最后又得到了什么呢?诸多皇陵难逃后世翻检的命运,里面的遗骸也成为深埋地宫的沉默见证者。至于那些重见天日的皇帝遗骸,又会经历怎样的归宿?

唐昭陵航拍

一、乱死动荡的非常规处置

1、王朝覆灭的牺牲品

天下大势,分分合合,王朝一旦发生更迭,前朝皇陵的命运就成了未知数,其中有跟着其王朝一起成为陪葬品的,也有未被侵扰的,比如秦始皇陵和唐高宗乾陵,他们的遗骸仍完整封存于数十米深的地宫。当然还有像秦二世那样的特例,秦朝覆亡前夕,他被赵高逼着自尽了,并且“葬以黔首”,连个像样的地宫都没有,实在让人提不起掘墓的兴趣。

两汉交替之际,赤眉军攻入关中,几乎将西汉的皇陵给掘了个干净,“发掘诸陵,取其宝货,遂污辱吕后尸”,“宗庙园陵皆发掘,唯霸陵、杜陵完”。这倒不是因为赤眉军对汉景帝和汉宣帝另眼相待,而是因为他们两人的陵墓和其他9座皇陵不在一个地方。另外9座都集中在渭北的泾河西岸,而汉文帝的霸陵和汉宣帝的杜陵却在渭南,前者在汉长安城的东南边,后者在南边。

西汉皇陵分布情况

无独有偶,东汉末年,董卓在面对各路诸侯纷纷起兵反董时,仓皇西逃长安,走之前将位于洛阳北邙山一带和洛阳城南一带的东汉皇陵洗劫了个干净,“焚烧洛阳宫室,悉发掘陵墓,取宝物”。后来曹操也是有样学样,对东汉皇陵进行了二次破坏,不过他晓得给自己弄个遮羞布,生动地创造出了“摸金校尉”,还有“发丘中郎将”这样的尴尬军职。

有鉴于此,篡魏立晋的司马氏压根就不敢建造太好的皇陵,以防死后不得安宁,未曾想其家族罪过太大,天不佑之,晋武帝司马炎的峻阳陵和晋惠帝司马衷的太阳陵均被汉赵刘曜大肆毁坏,等到后世寻到峻阳陵时,里面就剩点儿器物,地宫已经不成样子,连封土都没了。此后的隋唐交替、唐末五代、两宋交替,皇陵的结局都差不多,像宋哲宗遗骸被金兵掘出后曝晒荒野的惨象不是个例。

集中在邙山的众多古墓

2、复仇般的践踏

兴衰更替本是规律使然,然而穿插其中的往往还会有同情或仇恨等情感。春秋时期,楚平王因误信谗言而灭了大臣伍奢一家,伍奢之子伍子胥逃到吴国后助吴破楚,相传伍子胥攻入楚国后,将已经死去的楚平王刨出来,并亲自鞭打其遗骸。十六国时期,前燕景昭帝慕容儁在灭了冉魏(篡后赵而来)后,特地让人找到后赵武帝石虎的遗骸,将其鞭完尸后直接扔到河里喂鱼。

作为翻版石虎的后燕皇帝慕容详生前被自己人给除掉了,死后被北魏道武帝拓跋珪下令掘墓,并将对其遗骸肆意侮辱,一来给曾经那些被慕容详欺凌的臣民报仇,二来给自己堂弟拓跋觚(奉命出使后燕时被扣为人质,后被慕容详所害)报仇。像拓跋珪这种行为,看似残忍,其实还挺得人心的,毕竟他本身不是一个残暴的人,针对那些被俘虏的后燕宗室,他都是宽大处理的。

楚平王遗骸被鞭打

南陈武帝陈霸先英略大度,治政有方,向来是好评如潮,可他死后的结局却着实令人唏嘘不已。早前陈霸先和王僧辩相争,陈灭了王,导致王僧辩之子王颁加入北周阵营,立志报仇。最后南陈覆灭,他还真如愿以偿,史载他将陈武帝的遗骸烧成了灰,就这,还不解恨,他还将其中一部分当冲剂加水直接喝进了肚子里,不得不说这是个狠人。

唐朝末年,梁晋争霸,朱温胜而有了后梁,李克用败而有了临终三箭。老李给他儿子李存勖的这三支箭里面就有一支是代表找老朱家复仇。超级能打的李存勖最后不负所望,成功报仇。他令人找到老朱的宣陵,毁其遗骸,以告慰老李的在天之灵。南宋联蒙灭金时,金哀宗完颜守绪有感无力回天而选择自尽,其遗骸则被宋蒙两军强行分成两半,南宋当时算是体验了一下报仇雪恨的快感。

陈霸先雕像

二、考古介入后的科学化转型

1、遗骸成为历史密码本

不同于盗墓等恶意行为,考古性的发掘皇陵是为了探究历史真相、延续民族传承性。例如70年代对西夏王陵的考古挖掘,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提供了很好的更多的支撑,也让人们得以更加了解西夏王朝的面貌。另外,很多时候对古代皇陵的考古发掘是带有一种抢救性的,目的是为了及时保护好相关文物,这也是对历史的尊重。

受保存技术和盗墓破坏等因素影响,大多数古墓中的皇帝遗骸在发现时已经完全腐烂,乃至尸骨无存,能够留下少量的骨骼碎片都是幸事。鉴于遗骸有重要研究价值,一经发现,大多会被送到相关机构的实验室进行相关研究和DNA检测,以通过科学手段了解到更多的信息,在完成研究后,大多会保存在相关机构,也有部分会选择送回原址掩埋。

西夏王陵

西汉废帝刘贺上位仅27天就被霍光给废为海昏侯,因此他的陵寝规制是按列侯之礼来的。2011年~2016年,考古工作者对其墓进行了深度考古调查,期间发现了刘贺比较完整的牙齿和部分骨骸,其处理方式便是送往社科院等机构进行DNA检测和体质人类学的检测。对于这样一位2000多年前的人物,研究是很有必要的。同样是牙齿,考古工作者于2013年在扬州曹庄的一处古墓中发现了2颗牙齿。

经研究确认其为隋炀帝杨广的牙齿,而其旁边发现的女性遗骸则为萧后,由此破除了诸多关于萧后的谣言。明神宗朱翊钧的定陵在50年代被考古挖掘,期间工作人员发现他的遗骸没受到啥破坏。这里科普一下,其遗骸呈现出的姿态并不像人们想象中的仰卧状,而是头向右偏、四肢都有特定的姿势,神似北斗七星状,只可惜后面被毁掉了。

定陵地宫

2、博物馆化的身份重构

作为历史与文化的守护者,博物馆以文物为媒介,见证着历史,展陈着现实,滋养着历史文化。有鉴于此,古墓中发掘出的遗骸有时也会放到博物馆保存,比如长沙马王堆汉墓的辛追夫人和新疆小河遗址的楼兰美女,像这种堪比国宝级文物的遗骸便分别放在了湖南博物馆和新疆博物馆,偶有保护性展出。

明朝嘉靖时期的两位大臣,徐藩(曾任工部侍郎)和顾从礼(曾任中书舍人)的遗骸现分别保存于泰州博物馆和上海自然博物馆,这些都是比较典型的案例。不过放到古代皇帝身上,相关信息太少,或因皇陵更易遭人惦记,大多遗骸都不见踪影,亦或是有一些作为研究样本保存了,并未公开展示。

辛追夫人还原图

国外的君主遗骸被公开展览的事情倒是多些,尤以埃及为多,都知道古埃及热衷于制作木乃伊,其很多法老的遗骸由此得以保存较好。单2021年的“黄金法老”游街活动就公开了18位法老的遗骸,其中有被誉为“古代世界之拿破仑”的图特摩斯三世,喜欢戴假胡须、身着男装的女王哈特谢普苏特和古埃及最伟大的法老拉美西斯二世等著名人物。

当这些法老真身出现在眼前,参观者如同穿越历史般奇妙,想想,如果夏朝、商超的国君遗骸也能如此般呈现在我们面前,我们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情绪?同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们古代也不是没有古埃及这种技术,只是我们讲究一个“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愿意这么去做而已。

黄金法老游街活动

结语

综上所述,古代皇帝无论生前有多豪横,死后就由不得自己了,有觊觎他们墓中陪葬品的,有找他们遗骸泄恨的,有需要做考古研究的,他们的遗骸或化为尘埃、或陈陈列于博物馆。对于他们遗骸的归宿,他们生前或许也有些预感,毕竟有那么多不好的事情。人都死了,遗骸会怎么样,想管也管不了啊,可能正因为这样,古人对灵魂超脱和身后名的概念更深刻。

换个角度来说,在如此浩瀚的宇宙中,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是多么渺小?我们人类又是多么渺小?确实也没有必要过于在意死后遗骸的归宿,与其在意遗骸,不如在意生前身后名,无关功利,只为给自己的人生一个好的交代,对于那些青史留名的明君,纵使他们的遗骸有个什么,他们不还活在人们心中吗?

参考文献:

《文献通考》

《资治通鉴》

《历代陵寝备考》

0 阅读: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