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十六章解析

杨章林文化 2025-02-22 17:12:35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老子的这篇文章,以植物喻人。大家都知道,无论树木的干多么的挺拔,也无论枝叶多么地绰约多姿,都是源于根平静地付出,所以,都不能忘掉根本。内心的平静,是一切生命的根。 一、开门见山,首先提出谈论的对象——根:“致虚极,守静笃”:向深置大地中的根表达崇高的敬意,它默默无闻心无旁骛矢志不渝地,为树干的挺拔,枝叶的繁茂输送营养。 为什么这样说呢? 二、“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我经过反复的观察,所有的植物都生活在大地上,它们的形状虽然千姿百态,但是,都是由根平静地滋养着。 议论:警醒人们,无论生活多么地丰富多彩,内心深处都要随时保持平静。 三、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在“根”平平静静的付出中,生命得以循环往复,平静是生命的根,这就是永恒不变的定律,认识到这一定律就是聪明。议论:平静淡定是生命的源头,这是永恒的定律。四、不知常,妄作凶:不认识这一定律,违背这一定律胡作非为,就会带来灾难。议论:社会是“五味杂陈”,充满着各种各样的诱惑。一旦忘掉做人的根本,离开滋润生命的源头——平静,灾难就登门造访。五、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认识这一定律,都遵循这一定律,都在这一定律中按部就班有节制的生活,这就是自然赋予所有生命的成活方式。自然就是生命的源头,它是永恒的,就是地面的躯干没有了,“根”也不会消亡。议论:平静淡定是一切生命的根本。
1 阅读:8

杨章林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