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妖》深度解读(2):《红楼梦》能够破译《花妖》歌词里的诸多意象

朱弓卞 2024-10-30 12:20:26

本人埋头于寻找《花妖》原型故事,间或以《红楼梦》的方式打开《花妖》,原本高深难明的一些关节,竟然接上了卯榫,有豁然贯通、拨云见日的感觉。《花妖》中许多意象原本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拿《红楼梦》来解释竟然是另一番光景!《红楼梦》究竟与《花妖》有什么联系?

《红楼梦》第1回提到绛珠仙草(可理解为花妖),原文如下:

只因西方灵河岸边,三生石畔,有绛珠草(后世是林黛玉)一株,时有赤霞宫神瑛侍者(后世是贾宝玉)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始得久延岁月。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乃脱去草木之胎,修成女体。后因神瑛侍者下凡造历幻缘,触动它五内郁结着的一段缠绵不尽之情,乃决意随同下世为人,用一生所有泪水还他,以报答神瑛侍者灌溉之恩。

(留意关键词:三生石、泪水、报恩)

△《红楼梦》能够破译《花妖》歌词里的诸多意象

先上《花妖》歌词:

我是那年轮上流浪的眼泪,你仍然能闻到风中的胭脂味。

我若是将诺言刻在那江畔上,一江水冷月光满城的汪洋。

我在时间的树下等了你很久,尘凡儿缠我谤我笑我白了头。

你看那天边追逐落日的纸鸢,像一盏回首道别夤夜的风灯。

我的心似流沙放逐在车辙旁,他日你若再返必颠沛在世上。

若遇那秋夜雨倦鸟也淋淋,那却是花墙下弥留的枯黄。

君住在钱塘东,妾在临安北。

君去时褐衣红,小奴家腰上黄。

寻差了罗盘经,错投在泉亭。

奴辗转到杭城,君又生余杭。

说点题外话,《花妖》的歌词可以当成是诗歌一样阅读,而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通常有“赋、比、兴”,赋即平铺直叙,比即类比、比喻,兴即言物咏叹、激发联想、增强意蕴。

网上许多学者达人从诗歌表现手法的角度去评论刀郎《花妖》的歌词,说刀郎这歌词先“比兴”后“赋”,非常特别。前半部分都是各种意象和抒发感情,当中也有比喻,后半部分自“君住在钱塘东”到“君又生余杭”才是叙事的。而一般的古诗词都是夹叙夹议的,举个例子,李白的《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床前明月光,举头望明月”是赋,“地上霜/举、低”是比,“疑是,思故乡”是兴。

言归正传,下面看看《红楼梦》如何破译《花妖》的意象。

一,年轮上流浪的眼泪,风中的胭脂味

年轮的基本含义是树木横断面上的环纹,可以用来推断树木的生长年数。引申含义是时间的流转和岁月的变迁。

众多朋友对这一句歌词,都是从引申义即情感抒发方面去理解的:“我在时空轮回中寻找你,流尽了眼泪。相信你经过我曾经走过的地方,仍然能够闻到我飘散在风中的胭脂味。”

然而从《红楼梦》的角度去解读却另有风貌:

年轮-指代绛珠仙草的茎干(一些草本植物例如竹子的茎,也有类似于树木一样的年轮,绛珠仙草茎干处也可能本身就有年轮),也指代林黛玉去世后回归本原重新变成绛珠仙草的一个轮回。

流浪-指代绛珠仙草的还泪之旅。

眼泪-指代植物的脂液,也指代绛珠仙草用作报恩的(林黛玉)一生的泪水。

胭脂味-指代绛珠仙草刚从红尘中回归,还带着尘世的胭脂味。

《红楼梦》第116回贾宝玉游太虚幻境,见一青草,仙女说这里是管理仙草的地方,不许逗留。宝玉询问这草有何好处,那仙女道:“那草本在灵河岸上,名曰‘绛珠草’。因那时萎败,幸得一个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得以长生。”此处讲述林黛玉死后,贾宝玉入梦重见绛珠仙草......《红楼梦》最后没有明写宝黛二人的归处,但学界许多观点认为,林黛玉泪尽而亡,完成了她对神瑛侍者(贾宝玉)的还泪之旅,便回归到了她的本原绛珠仙草。贾宝玉死后也会回归本原重任神瑛侍者。(在这过程中,绛珠仙草知道贾宝玉便是神瑛侍者,但神瑛侍者不知道林黛玉乃是绛珠仙草。)

那么以《红楼梦》来理解“我是那年轮上流浪的眼泪,你仍然能闻到风中的胭脂味”这句歌词,呈现的画面就是——回归本原的绛珠仙草,望着站在身前的神瑛侍者(或者是入梦的贾宝玉),回首往事,(心中)说道:“我从红尘中的还泪之旅刚回归,脂液还像泪水一样流淌在我的茎干,曾在尘世脂粉堆中打滚的你,应该能够闻到我飘散在风中的,从俗世带回的胭脂味,从而知道我是谁。”

这样一解析下来,原本引人无穷遐思无尽联想的托物言情的一句歌词,忽然变得写实风了,配合故事场景似乎更为熨帖于情节。不同的引证产生迥异的效果。

二,将诺言刻在江畔上

如果关联上《红楼梦》,“诺言”就不一定是“相约来生再续前缘”的男女双方的旦旦信誓了,极有可能只是女方“用所有泪水还他,以报答灌溉之恩”的自我承诺。其中“泪水”还跟下一句“满城的汪洋”能接得上。

那为什么要将诺言刻在江畔上?大多数读者都会从渲染氛围和意境的层面去理解:江水常用来烘托一种凄冷、哀愁的氛围。月光照在江面上,水影衬着字迹,更增添了一种空灵、悠远的感觉,突显出这份诺言的凄美、坚定。

然而《红楼梦》却告知,“江畔”是真有所指!第1回便这样说“西方灵河岸边有三生石”。而古代神话传说有“忘川河畔全是泪,三生石上全是悔”之说,意思是冥界黄泉路上有条忘川河,亡魂经过这里都往河里留下泪水(又接上“满城的汪洋”了);忘川河畔有三生石,上面刻录着人的前世、今生和来世,亡魂在三生石上看到自己的过往,对所犯的错误和遗憾感到深深悔恨......无论是西方的灵河,还是黄泉的忘川河,岸边都有三生石,“将诺言刻在江畔上”的“江畔”明显是指向“三生石”此物!

而现实中杭州(又是杭州!)灵隐寺外也有三生石,是一个与爱情、缘分相关的著名遗迹。苏东坡描述隔世友情的《僧圆泽传》就题刻在三生石上。《太平广记》也对这个三生石的传说故事有记载:

传说唐代大历末年,洛阳惠林寺有个叫圆观(也作圆泽)的高僧与李源交好。两人相约去蜀川游玩,在路线选择上产生分歧,最后依了李源走水路。行至南洎时,他们看到一个怀孕三年的孕妇,圆观告知李源,这孕妇腹中的胎儿便是自己的转世之身。他与李源约定十二年后在杭州天竺寺外相见。当晚圆观圆寂,孕妇顺利产子。十二年后,李源如约前往,听到一个牧童唱着“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不要论。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长存”。李源知是圆观,上前相认,牧童却说尘缘未了,不能久留,唱完“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因缘恐断肠。吴越江山游已遍,却回烟棹上瞿塘” 便飘然离去。

三生石的神话传说由来(见百科):相传女娲在补天之后,开始用泥造人,每造一人,取一粒沙作计,终而成一硕石,女娲将其立于西天灵河畔。此石因其始于天地初开,受日月精华,灵性渐通。不知过了几载春秋,只听天际一声巨响,一石直插云霄,顶于天洞,似有破天而出之意。女娲放眼望去,大惊失色,只见此石吸收日月精华以后,头重脚轻,直立不倒,大可顶天,长相奇幻,竟生出两条神纹,将石隔成三段,纵有吞噬天、地、人三界之意。女娲急施魄灵符,将石封住,心想自造人后,独缺姻缘轮回神位,便封它为三生石,赐它法力三生诀,将其三段命名为前世、今生、来世,并在其身添上一笔姻缘线,从今生一直延续到来世。为了更好的约束其魔性,女娲思虑再三,最终将其放于鬼门关忘川河边,掌管三世姻缘轮回。当此石直立后,神力大照天下,跪求姻缘轮回者更是络绎不绝。

神话传说中的三生石由造人之沙聚汇而成,吸收日月精华,具了灵性,生出两条神纹,被女娲赐予法力三生诀。按合理的逻辑推断,也有可能此石后来于两条神纹处断裂成三块,一块置于西天灵河岸畔,一块置于黄泉忘川河边,一块置于人间杭州灵隐寺,刚好在天、地、人三界各立其一,司掌世人姻缘轮回。刀郎创作的《花妖》讲述千年轮回三生相守的凄美爱情故事,又怎会与见证爱情、缘分、轮回的三生石无关?

在民间传说中,三生石有以下作用:

①记忆载体。三生石像一个巨大的记忆库,记录着每个人在不同生命轮回中的故事和情感。当一个人来到三生石前,可能会看到自己前世的经历、爱过的人、犯下的错误以及未完成的心愿。《花妖》女主将诺言刻在江畔的三生石上,是希望男主偶或看到,从而唤起爱人的前世记忆吗?这是不是暗示此“诺言”只是女主的单方面承诺,男主毫不知情?

②缘分见证。三生石被视为前世、今生和来世缘分的见证者。传说中,两个人如果在三生石前相遇(例如绛珠仙草与神瑛侍者),就意味着他们有着深厚的缘分,这种缘分可能跨越了前世、今生和来世。它象征着命运的安排,让人们相信缘分是天定的,无论经历多少轮回,命中注定的人终会相遇。这也就是《花妖》女主要将诺言刻在江畔的三生石上的原因,她相信无论经历多少轮回,她与命中注定的人终会相遇。

三,一江水冷月光满城的汪洋

此处描写“江.月”的孤寂、凄冷意境,显然刀郎是借鉴了唐代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片段):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无独有偶,在《红楼梦》第45回,一个秋日傍晚,秋雨连绵(秋夜雨?),林黛玉孤独、哀愁之感更甚。她拿起一本《乐府杂稿》,看到其中的《秋闺怨》《别离怨》之类的诗,心有所感,于是摹拟唐代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的格调写成《代别离》一首,名之为《秋窗风雨夕》(片段):

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

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绿。

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移泪烛。

两处皆借鉴了唐代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无形之中作了一个呼应。

“满城的汪洋”许多朋友理解为“(女主说)我怕我的眼泪会彻底地失控,整个城市都会被我的眼泪淹没!” ,非常贴切且极具意境。

然继而参考《红楼梦》可以更具体的解析为:女主(将“还泪”的承诺刻在忘川河畔三生石上之后)说,这江河已经满载了所有亡魂留下的泪水,现在再加上我用作报恩的一生的眼泪,它如何能承载得起?江水必将满溢而出浸没这酆都城!(酆都指地府)

女主说忘川河承载不起她的眼泪,可以理解为她下了大决心的一种委婉说法:“如果借助三生石的力量,还找不到他,我便将一生的泪水留在这里,不再回去灵河岸边。”这样的解析显得更写实、更具体、更深刻、更有画面感。

四,纸鸢

纸鸢即风筝,古代放风筝有放走晦气的说法,《红楼梦》第70回有描写放风筝的片段,作者通过这段描写,暗示了众人的命运。

黛玉的命运:黛玉的风筝飞走,紫鹃剪断风筝线说把病根儿带了去,这既暗示黛玉身体孱弱,希望通过放风筝放掉晦气,去除病根,也隐喻着黛玉如这风筝一般,在世间孤独飘零,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最终香消玉殒。

宝玉的命运:宝玉的美人风筝一开始没有放起来,转而想要大鱼风筝,又被晴雯放走,大螃蟹风筝被袭人给了贾环,最后还是放起了美人风筝。这体现出他对放风筝这件事的期待和喜爱。而美人风筝象征着黛玉,一开始没有放起来,象征着两人的爱情终究无法圆满。

“天边追逐落日的纸鸢”写的会不会就是黛玉那断了线的,飘零无依的风筝?

五,秋夜雨

《红楼梦》第45回描写了秋夜雨的情景:不想日未落时,天就变了,淅淅沥沥下起雨来。秋霖霢霢,阴晴不定。那天渐渐的黄昏,且阴的沉黑,兼着那雨滴竹梢,更觉凄凉。林黛玉孤独、哀愁之感更甚。她拿起一本《乐府杂稿》,看到其中的《秋闺怨》《别离怨》之类的诗,心有所感,于是摹拟唐代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的格调写成《代别离》一首,名之为《秋窗风雨夕》。

《花妖》中的“秋夜雨”不止是渲染氛围,有可能描写的正是《红楼梦》中这段场景。

六,花墙下弥留的枯黄

《红楼梦》中有写到真实的“花墙”,不是意象!大观园的园林建筑中,存在着与花卉植物相结合,用作分隔空间、营造景观层次的花墙,原文描述:“那周瑞家的......遂越西花墙,出西角门进入凤姐院中”;“院中点衬几块山石,一边种着数本芭蕉;那一边乃是一颗西府海棠,其势若伞,丝垂翠缕,葩吐丹砂”。

“弥留的枯黄”表达的是花朵凋零的意象,《红楼梦》中却有具象描写:林黛玉去世时,“方圆几里寒鸦宿鸟一起哀鸣不止直到天亮,潇湘馆翠竹一夜枯黄,大观园内百花凋零。”营造出一种极其凄凉、悲伤的氛围,暗示着大观园的衰落以及众多人物命运的悲惨走向。

本人大胆假设“那却是花墙下弥留的枯黄”这一句歌词,没有太深奥的以景托情,它纯粹而直接地指向一个事件:林黛玉去世。

△《花妖》歌词里意象部分的故事逻辑推测

《花妖》歌词里的意象部分自“我是那年轮上流浪的眼泪”,至“那却是花墙下弥留的枯黄”,之前浏览网上的诸般解读,意境充盈,而幽渺亦然。自切入《红楼梦》故事分析之后,觉得情节趋向据实而书,“赋”“兴”参半,很多关节接榫且契合,如果《花妖》真有出处典故的话,(本人自我感觉)这种解析更贴近原意。上文讨论的,以《红楼梦》破译《花妖》的词中众多意象已逾半,还有若许尚未能参透,正在引证揣摩中。余尝试系统化地捋一捋这上半段歌词的故事逻辑,如下:

林黛玉回报贾宝玉以一生的泪水。尘缘了却后重生为绛珠仙草,不曾料到贾宝玉去世后也回归本原,重回到灵河岸边,再任神瑛侍者。绛珠仙草望着站在自己面前的神瑛侍者,百感交集。她希望神瑛侍者能够认得出,眼前的仙草就是曾经的林黛玉,奈何不能人言,她唯有心内自语,回首前尘往事,将下凡造历幻缘的种种经历,从头至尾娓娓道出。歌词全部为绛珠仙草的内心独白、自语过往,从第一句的向神瑛侍者表明身份,之后如何在莽莽轮回中苦苦寻觅,说到最后一句的林黛玉泪尽而亡,刚好把这“还泪之旅”整个轮回中经历的凡尘俗事说个通透。

第一句:我是那年轮上流浪的眼泪,你仍然能闻到风中的胭脂味。

绛珠仙草欲向神瑛侍者表明身份:我从红尘中的还泪之旅刚回来,我的茎干年轮上还流淌着俗世时的眼泪(脂液),曾在尘世脂粉堆中打滚的你,应该能够闻到我飘散在风中的,从俗世带回的胭脂味,从而知道我是谁。

第二句:我若是将诺言刻在那江畔上,一江水冷月光满城的汪洋。

绛珠仙草继续回述:自受灌溉之恩后,决意下世为人,寻找神瑛侍者以泪报恩。她首先去往地府投胎转世,经过黄泉路忘川河,见河畔有三生石。她担心日后寻到神瑛侍者时,双方相遇而不相识,便决意将“还泪”的承诺刻在三生石上,以便神瑛侍者在某一时机轮回经过此处时,看到石头上的字迹能唤起他的前世记忆。刻字的时候,她的泪水禁不住掉下来,她暗忖:如果不能找到他,我便将眼泪悉数留在这儿了,这忘川河还能载得下我一生的眼泪吗?

第三句:我在时间的树下等了你很久,尘凡儿缠我谤我笑我白了头。

时间树可以是岁月流转的象征,也可以是直接指一种树木。余尝考虑会不会与号称“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的胡杨树有关,后查证胡杨树多生长在干旱的沙漠地区,不会长在杭州。然杭州灵隐寺内有出名的银杏树,银杏树是著名的长寿树,有的可以存活数百年甚至上千年,同时银杏树与佛教有极深的渊源,佛教称银杏树为“圣树”,自东汉开始,各大寺院内便栽种银杏树以代替菩提树。时间树当指银杏树!那么这句歌词大概说的是绛珠仙草转生到这一世,在杭州灵隐寺内银杏树下等待,从青丝到白发,没有等到神瑛侍者的出现,期间被男子追求纠缠(青年时期)、被闲言碎语诽谤大龄剩女(中年时期)、被嘲笑为爱白头不值得(老年时期)。

第四句:你看那天边追逐落日的纸鸢,像一盏回首道别夤夜的风灯。

(这句尚未参透)大概是绛珠仙草回忆宝黛放风筝的情景,风灯除了表示有罩的灯,也比喻生命短促,世事无常。也有可能这句是绛珠仙草再一次的转世场景,依然找不到神瑛侍者。更有可能这句只是托物言情,通过纸鸢、风灯的意象,来隐喻苦思难寻、此志不移的情感。

第五句:我的心似流沙放逐在车辙旁,他日你若再返必颠沛在世上。

(这句尚未参透)这句有躺平、放弃的意思,将心意放逐于流沙,失望、绝望的感觉极浓,大概是说不愿再去轮回中追踪,宁愿驻守于车印旁的流沙(重生为一植物)等你,寄希望你再次轮回到此,在颠沛的路上重遇。也有可能只是借景抒情,表达飘萍无依、忠贞不渝之意。

第六句,若遇那秋夜雨倦鸟也淋淋,那却是花墙下弥留的枯黄。

绛珠仙草终于转生为红楼梦里的林黛玉,找着了贾宝玉,将一生的眼泪还他。然后秋花惨淡秋草黄,那堪风雨助凄凉!随着大观园的衰落,孤独无依的林黛玉香消玉殒,百花也随之凋零。还泪之旅完结。

以上假设是本人基于寻找《花妖》的原型故事,而作出的有一定文学依据的假想,并不代表刀郎先生的创作本意。或许有些朋友认为不需要什么具体故事,歌词里面的诸般古典意象,便足以让人浮想联翩、回味无穷,和陶醉于那绵绵不断的、缠绵悱恻的、凄美浪漫的情事之中。确实,刀郎先生以天才般的伟大构思,从时空错失的角度去描绘出这一段如此深刻的、令人动容的中国式爱情,这首饱含深厚文化、历史、地理、传统底蕴的传世经典《花妖》,用“精彩”两字实不足以形容其万一。然则解读的乐趣是放飞思维,从不同角度提供想象空间。对于伟大的作品,本人抱着审慎和严谨的态度,旁征博引,力求找到贴近刀郎先生创作初衷的《花妖》的原型故事,皆因本人始终相信,如此博大精深的《花妖》,必定是有出处典故的。

如果以上《红楼梦-花妖》故事的假设成立的话,将颠覆早前全网对《花妖》歌词的解读。刀郎放出了个大烟幕,令所有学者达人大跌眼镜——当他们在大肆盛赞刀郎如何开诗歌之先河,以先“比兴”后“赋”的独特手法去创作这首《花妖》,前段歌词用意境深远的意象抒情,而后段才加以叙事时,真相竟是-歌词根本就是夹叙夹议的!刀郎躲在暗处托了托眼镜,微微一笑道:“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解读出来的内容孰对孰错、孰好孰坏已经不重要,本人只晓得,因为解读刀郎的作品,重新拾掇起闲置经年的书本;因为解读刀郎的作品,鉴赏歌曲/诗歌的能力提高了;因为解读刀郎的作品,脑海中的知识储备量增加了;因为刀郎,整个人的文化修养拔高了一个层次,这是真实的正在发生的事情!《花妖》的文字运用实在太巧妙了!如幻似真,波橘云诡。本人已经深深被刀郎先生的文字魅力吸引,光《花妖》一歌便有解不完的文学、史学、地理、传统、神话知识。本人敢断言,继红学、金学之后,必将出现刀学(或许现在已经形成了)。本人很乐意,成为研究刀学的一份子。

至于《花妖》歌词的后半段叙事部分,将另文讨论,敬请关注本人下一篇文章“《花妖》深度解读(3):《花妖》为何选址在杭州”。

1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