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郎的《颠倒歌》营造了一个莽莽苍苍的颠倒世界,歌词看起来没有《花妖》、《镜听》、《路南柯》那么的晦涩难懂,词意好像浅白了很多,隐喻的部分也不感觉藏得很深,大多的比喻都是明面上的,一看就懂。但是充盈密集的嘲讽式的比喻,是别具一格的编排,基本上每一句歌词都有一种比喻,相对来说叙事的篇幅倒接近于零,这是刀郎用大量的观想、感触、嘲讽、独白等等情感抒发来驱动情节发展的别样手法。《颠倒歌》是刀郎倾吐情感履历的歌,也是刀郎阐述独特社会观的歌,更是刀郎托物言志的歌。倘再细析,还会发现一件有趣的事情:歌词里“俗”的喻体,包括牲畜动物的“鳖”、“驴”、“狗”、“螃蟹”、“王八”、“苍蝇”,污秽之物的“便盆”、“粑粑”等等,统统是用来嘲讽外界的谬误偏颇的人性及繁杂混乱的社会;而存在于唯二的雅句中的“雅”的喻体,“薜荔”、“芙蓉花”、“野菊花”等,都是用来自喻的,泾渭自分立场鲜明,分水岭明明白白,颇有自许“清高”的意味!
刀郎的《颠倒歌》揭露和讽刺了社会乱象,歌词言之有物贴合现实,可谓放之四海而皆准,歌中所传达的信息,格局要大于恩怨,听者实没有必要对号入座。但是话又说回来,《颠倒歌》所抒发的社会情感绝对是刀郎有感而发,细味歌意多多少少能感觉到与作者一段曾经的过往有关,或者说,一段倍受阻压的经历给了刀郎创作灵感,从而谱写出了讽喻交集的《颠倒歌》。
下文是《颠倒歌》歌词大意的分析。(以下解读纯属个人见解,不代表刀郎先生的创作本意。)
一,社会乱象
1,贵贱的颠倒
把一只鳖扔进黄色的便盆它会自觉高贵
骑一头驴参加宫廷的舞会它能自比王妃
黄色通常是“尊贵”的象征颜色,例如黄色的龙袍、诏书,以“黄”命名的黄金、黄道吉日等等。
鳖这种动物最突出的习性特点是“怂”,遇到危险时总会把头和四肢缩进壳里,这种自我保护行为常被与“胆小怕事”联系起来。鳖的怂导致了它的目光短浅,它在水域中关注的,主要是赖以存活的食物、以及对天敌的时刻提防。从这个角度看,鳖就像一些短见薄识、只关注眼前利益,缺乏长远眼光和广阔视野的人。它对于“高贵”这种复杂概念的认知,仅止步于黄色是高贵的代名词,而无从分辨黄色的来源优劣。
便盆是用来装载排泄物的容器,环境污秽不堪,而它呈现出来的,偏偏是某些乐在其中的动物趋之若鹜的“黄色”。
驴这种动物最突出的习性特点是“犟”,当它对某件事情有抵触情绪时,会表现得比较执拗,很难被强迫。人们常用“驴脾气”来形容一个人性格固执、不听劝告。驴在传统观念中被视为低贱的家畜,在一些偏远地区,它是被用来耕地、拉车、驮运货物的役畜。驴的倔强,其实是缺乏自知之明的一种表现,只会令自己陷入困境。有一个寓言故事,一头驴驮着盐过河,不小心滑了一跤,盐在水中溶化了一部分,它感到身上的负担减轻了。后来,它驮货物过河时,总要习惯性地滑一跤。有一次驮着海绵过河,驴又故意滑了一跤,结果海绵吸饱了水,它被压得站不起来。
宫廷舞会是一个非常正式、高贵且充满贵族气息的场合,王妃更是高贵身份的象征,与驴的低贱地位形成一个反差。
这两句话是表达个体因认知局限,误判了自身价值的一种夸张、荒诞的比喻,讽刺那些地位低微、素质普通,却缺乏自知之明的人,既无从分辨环境的品质优劣,也无法估量环境与自身的适配性,而总是自命不凡、盲目自抬身价的人。例如,在一个毫无艺术价值,充斥着粗制滥造作品的艺术圈子里,一些职业水平低、作品产/质量低的人,以为踏进了高雅的殿堂,总喜欢把自己和高成就者相提并论,烘衬自身如何的了不起,就像“自觉高贵的鳖”、“自比王妃的驴”一样的无知,追求不切实际的虚荣。
△这两句概括来说,讽刺了“贱物却踏华堂”的现象。
2,偏全的颠倒
阳光照不亮夜里的鬼 六畜难懂人间味
它以为总是它以为 扁桃肿得比脑肥
“阳光照不亮夜里的鬼”这句话既形容了人性阴暗面的顽固性,也揭露了社会黑暗现象的隐秘性。阳光代表着外界的积极影响,如道德、规范、公平、正义等;夜里的鬼则表示人的劣根性,也表示由劣根性纠合起来的社会不良势力。这句话意味着对于骨子里充满恶意的人,外界的积极力量很难真正触及他们的内心,改变他们的本性;也表示社会黑暗现象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会在公众监管的缝隙中持续生存,不会轻易因为正义的力量而完全消失。这类影子般的人和势力总会悄然地、偏颇地影响着大众的认知。
“六畜”即马、牛、羊、猪、狗、鸡这六种常见的家畜家禽。《三字经·训诂》中对六畜有精辟的评述:“牛能耕田,马能负重致远,羊能供备祭器,鸡能司晨报晓,犬能守夜防患,猪能宴飨速宾”,六畜各有所长,在农业社会里,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基本保障。
“人间味”象征着人类世界复杂的情感、欲望、道德观念和文化内涵,与动物的简单本能相对应。
“六畜难懂人间味”这句话讽刺一些混迹圈子的自诩精英,因为公众的包容而曾经一展所长,便放大了自我价值,妄图以一己的价值观来引领、取代大众的精神追求;而实际所作所为非常局限、囿于一隅,只不过如“六畜”一样,由自然本性驱动的觅食、争抢、摈斥行为,实质上完全不懂得人们文化生活中的细微蕴味,全然不晓得自己还没有融入大众的价值体系。
“它以为总是它以为”强调的是一种过度以自我为中心的认知状态。“它以为” 代表着个体的主观想法;“总是它以为”,代表固执己见,纵使这种“以为”的内容是片面的、不准确的、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它都不考虑客观事实和别人的意见。
扁桃体是位于喉咙两侧的淋巴组织,是人体的免疫器官。扁桃肿大通常是由于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它代表身体受到了外界有害物质的侵袭,自身的免疫系统正在与之对抗。
大脑代表着智慧、理性思考,是人体的指挥中心,维持着正常的认知秩序。
“扁桃肿得比脑肥”这种夸张的表述,隐喻着局部瑕疵(炎症)严重到盖过了正常状态(理性思考),也引申为某个小问题被无限放大,影响到了整体的平衡,正常的认知被一种无序和混乱所主宰。
△这两句概括来说,谴责了“以偏妄图概全”的现象。
3,表里的颠倒
当一条狗叼着骨头趴下会看见它的尾巴
当踩扁一只螃蟹再看它就发现一只王八
狗很多时候象征着忠诚,有些时候也会被用来形容一些谄媚、讨好他人的行为,如“哈巴狗”。
骨头是狗的喜好,代表“利益”。
摇尾巴是狗表达情绪的方式。尾巴象征着它隐藏的部分,比如它的本能、情绪或者一些不为人知的小特点。
“当一条狗叼着骨头趴下会看见它的尾巴”这句话比喻一个人常态下的忠厚与讨好,只是在掩盖自己的真实意图、情绪或者背景的假面具;当他专注于获取利益,沉浸在自我满足中时,他原本隐藏的一些本质特征或者弱点就会暴露出来。
螃蟹有着坚硬的外壳和钳子,以及横向行走的习性,所以给人的印象是张牙舞爪、横行霸道的姿态。
“王八”这个称谓来源之一,是乌龟腹甲上的纹理,被人们想象成“王”字和“八”字的组合;来源之二,是古代道德观念中,有“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种品德准则,称之为“八端”。如果一个人被认为是没有品德、行为不端,会被骂作“忘八端”。久而久之,“忘八端”逐渐被简化、谐音成“王八”。“王八”这个词通常指代鳖和乌龟这两种动物,因为它们遇到危险时会把头缩进壳里,这种行为被视为胆小、懦弱,所以人们常用“王八”来骂那些胆小怕事、没有担当的人。
“当踩扁一只螃蟹再看它就发现一只王八”这句话比喻一个表面上嚣张跋扈、横行霸道的人或势力受到打击或挫折后,原本外在的强势形象被破坏,暴露出了其懦弱、退缩的本质。
△这两句概括来说,抨击了“表象掩饰本质”的现象。
二,自身经历
1,纯杂的颠倒
这世间众生多么的繁杂 话也瞎来心也瞎
路也滑来人也滑 一不小心就踩粑粑
“众生”的差异表现在:A.个体的区别,每个人有自己的性格、价值观、信仰、经历和追求。B.社会角色的分化,各种各样的职业都有特定的职责和社会功能,不同的社会阶层也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需求。C.文化的多元性,世界上每种文化都有其独特的语言、习俗、宗教信仰和艺术形式......这种种差异决定了,社会不可避免地会呈现出繁杂的状态。
“瞎”有盲目、胡乱的意思。“话也瞎来”表示一个人说话不经过思考,没有事实依据,信口胡诌,言语带有伤害性或误导性。“心也瞎”指一个人的内心世界糊涂,无法正确地分辨是非对错;或内心存在不良的意图,怀着嫉妒、怨恨等负面情绪搞小动作。
“话也瞎来心也瞎”是批评人的言语和内心,都缺乏理性思考和正确的价值观,所言所行盲目、混乱,甚至带有一定的恶意。
“路也滑”是“光滑”之“滑”,象征着外部环境存在诸多困难和陷阱。“人也滑”是“圆滑”之“滑”,强调在复杂环境下,人变得精明、世故,难以真诚相待。
“粑粑”是污秽之物。“一不小心就踩粑粑”比喻单纯的人在复杂的社会,很容易陷入一些棘手的状况、碰上倒霉的事、遭遇不愉快的挫折。
△这两句概括来说,表达了“纯粹困于复杂”的感慨。
2,虚实的颠倒
采薜荔呀水呀来呀 树梢搴那芙蓉花
苞谷地呀里一棵葱 装得比那棒槌大
“采薜荔呀水呀来呀 树梢搴那芙蓉花”这句话引用自屈原的《九歌・湘君》中的“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薜荔”是一种攀附于树木生长的植物。“搴”是拔取、采摘的意思。“芙蓉花”是指生长于水中的荷花。在水中采摘薜荔和在树梢上拔取芙蓉花,都是违背自然常理的举动、不可能实现的行为。
《九歌・湘君》的典故是关于民间流传的配偶神,湘君和湘夫人的故事。传说相约了湘君于湖中见面的湘夫人,苦等不见湘君踪影,她漫无目的地泛舟水中,觉得此前的追求不过是徒劳,便用“水中摘采薜荔、树上拔取芙蓉”的比喻,来形容自己的失望之情,并对湘君发出了“心不同”“恩不甚”“交不忠”“期不信”等一连串斥责和埋怨,爱之深责之切,将一个大胆追求爱情的女子内心的痛苦与哀怨表现得淋漓尽致。
刀郎引用“水中采薜荔、树梢搴芙蓉”的典故,至少有三层含义:A.表达自己对某种崇高精神境界的渴望,即使在现实中很难获得,在主观上仍然明知不可为而为之。B.宣泄一种求而不得、事与愿违、徒劳无功的无奈之感。C.反讥自己竟想在完全没有艺术氛围和资源的环境里苦心孤诣,或者试图从水平有限的人群中获取专业的艺术共鸣,这全都是自己一厢情愿、不可实现的。
“苞谷地”就是玉米地。葱和玉米相比,植株较小。“棒槌”是指玉米棒子。
“苞谷地呀里一棵葱 装得比那棒槌大”,比喻一些没有什么真本事的人,总喜欢自我吹嘘,在强大的事物面前逞强、抬高自己的地位。结合上句,意指现实中竟是这样一些能力有限却靠“装”的人充斥着市场。
△这两句概括来说,抒发了“现实相悖梦想”的无奈。
3,雅俗的颠倒
苍蝇专叮那无缝的蛋
思想起来就采了一朵野菊花
“苍蝇专叮那无缝的蛋”原句是“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含义是如果人或事物本身没有弱点或漏洞,那么坏人坏事就无法找到可乘之机攻击或侵扰。刀郎把“不叮”改成“专叮”,句子意思就变成了说一个人被别人非议、污蔑或者骚扰,可能是这个人本身存在一些问题。这是一种反常规的描述,是反讽和批判那些将责任归咎于受害者的观念——人们舆论的焦点被偏颇的引向了遭受无妄之灾的蛋,而实际上出没于腐烂、垃圾、污秽的苍蝇才是祸患。
陶渊明《饮酒・其五》中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通过采菊的动作,展现了诗人向往远离尘世的喧嚣,回归宁静田园生活的情怀。
宋代诗人杨万里的《野菊》,更为透彻地描写了野菊花高洁的品质:
未与骚人当糗粮,况随流俗作重阳。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全诗意思是:野菊不给文人骚客做干粮,更不肯随流俗在重阳节被俗人赏识。正因为生长在野外,它有着清幽的姿态和颜色,哪肯因为无人欣赏就减掉自己的幽香。已是傍晚时分,在绿色的半山腰中与野菊相逢,即使匆忙也要折取一枝淡黄的野菊。野菊应该会冷笑那些生长在东篱下的家菊,它们还要向陶渊明那样的文人墨客去寻求恩宠。
“未与骚人”可见野菊的不攀附;“况随流俗”可见野菊的不媚俗;“无人减香”可见野菊的坚守初心;“冷笑东篱”可见野菊的不屑邀宠。全诗将野菊花的高雅脱俗和独立不羁品性描绘得淋漓尽致。
“思想起来就采了一朵野菊花”是刀郎自述情怀的结末撮要的句子。“思想起来”就是对前事的思考与回顾;“野菊花”是一种不慕虚荣、傲世清高、达人雅志的自比;“采了一朵野菊花”颇有佛祖“沾花一笑”的意味,展现“往事浮云何足问,洞悉世情自释然”的境界。
△这两句概括来说,阐明了“高雅超脱流俗”的立场。
三,(重复吟唱)自身经历
这世间众生多么的繁杂 话也瞎来心也瞎
路也滑来人也滑 一不小心就踩粑粑
采薜荔呀水呀来呀 树梢搴那芙蓉花
苞谷地呀里一棵葱 装得比那棒槌大
苍蝇专叮那无缝的蛋
思想起来就采了一朵野菊花
下阙描写个人经历的副歌重复吟唱,用通俗的话语翻译就是:
【众生繁杂】众生的差异已经令到社会如此的复杂,
【话瞎心瞎】更有甚者,有心之人信口胡诌,以言语去伤害别人和误导大众,
【路滑人滑】进一步使社交环境变得困难和坎坷,人际关系变得世故虚假,
【不慎踩粑】(如我)有纯粹追求的人在这样复杂的社会,一不小心就遭遇不愉快的挫折(被打压)。
【薜荔芙蓉】(如我)一心想追求崇高理想、有所作为的人,最后都徒劳无功。
【葱装棒槌】市场上尽是充斥着没有真才实学只靠“装”的人,
【苍蝇叮蛋】污蔑了别人,还把大众的认知带偏,将责任归咎于受害者。
【采野菊花】回想起来,(如我)有远大志向和高尚情操的人,何必去和平庸的世俗同流,不如远离尘嚣,特立独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