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杀害太平天国叛将后,将其女嫁给外国人,生下一子祸国殃民

此刻尽是思念 2025-02-02 11:08:49

【前言】

1863 年的秋天,太平天国运动已然是每况愈下,清军在英法联军的助力之下,不断取得胜利。太平军里的各路军阀纷纷开始反叛,一个接一个地向清军投诚。在这样的情形之下,太平军苏州方面的一个领袖,也就是军师郜永宽,猛然背叛了自己多年的首领和同伴,把苏州城门打开,将李鸿章的淮军迎了进来。而作为报答,李鸿章把郜永宽的女儿许配给了英国医生马格里。

谁能想到呢,这女子和洋夫所生之子马继业,最后居然成了祸国殃民的大奸之臣,这和当年马格里协助镇压太平军的功劳那可是完全相反。一场貌似匆忙的政治退让,引出了一个家族三代人的兴衰变迁。诸多迹象都显示,在这一切的背后,呈现出的是晚清动荡时局中,两个文化群体纷繁复杂的纠葛状况的真实体现。

【背叛开启投降之门】

在 1860 年左右,太平天国运动进入了最为昌盛的阶段。由农民组成的起义军——太平军,将长江中下游的大片地区占据,一时间,清王朝的统治变得摇摇欲坠。

在 1863 年的秋天,太平天国已然是气数将尽,清军把苏州攻占了,打到天京那也是早晚的事儿。在这样的情形之下,太平军内部竟然产生了投降的想法。为能让自己保住性命,一部分太平军将领打算叛变,去讨好清军。

那会儿,在苏州镇守的太平军带头人李秀成,发现手下的将领心思已经不稳了。为了不让清军轻轻松松就把苏州给拿下,李秀成打算放弃苏州,带着精锐力量往西撤退。可他的得力爱将谭绍光,却坚决要和苏州同生共死,绝不退缩。

这会儿,身为苏州太平军军师的郜永宽,跟另外七个居心不良的太平军将领暗中商量,打算等李秀成走了以后,就把苏州城门打开,向李鸿章的淮军投降。

为了让李鸿章看到自己投降的真心,郜永宽干了一件极其残忍的事儿——亲手把多年的战友谭绍光给杀了,还把谭绍光手下一千多名士兵给屠杀了。紧接着,郜永宽按照约定把城门打开,迎淮军大批地进入城里。

早先,清廷花了大价钱悬赏,要把郜永宽等太平军的首领给生擒了。郜永宽呢,为了能让自己投降这事稳稳当当成功,竟然狠下心来亲手把多年的同胞给杀了。这般残忍地背叛自己的同僚,那最终得到的结果就能遂他的意吗?

【猜忌降将 确保大局】

淮军顺顺当当进了苏州城后,李鸿章对郜永宽的投降这事可不踏实。他心里记着,自己的弟弟李鹤章在太仓那地儿接收太平军投降的时候,让太平军的假投降给坑了。

这次苏州要开城了,李鸿章那可是丝毫都不敢掉以轻心呐。接着,他就对郜永宽的队伍展开了仔细的探查。一查才晓得,这些投降的士兵都已经整好装备,做好了准备,随时都有可能反过来攻击。

为了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李鸿章当机立断,将刚归降的太平军领袖郜永宽等 8 人统统处死,并且把这批降兵全部清理干净了。

原本打算在镇压叛军时立功的英国代表戈登,对李鸿章的擅自决定感到特别不满。李鸿章赶忙拿出重金堵住戈登的嘴,这才消除了这场外交麻烦。

李鸿章绞尽脑汁,就怕郜永宽等人玩的是诈降这一招。因而只要确定郜永宽等人的降兵还怀有敌意,他便毫不迟疑地顺水推舟,把潜在的危险消灭在初始阶段。

然而在对郜永宽家人的处置上,李鸿章做出了一个令人吃惊的安排。

【一段跨文化姻缘的开始】

马格里是个英国的军医。在1860年的时候,他跟着英军来到了中国,成为了英法联军中的一员,还参与到了镇压太平天国的战斗当中。

和其他英国军人不一样,马格里对在中国获取战功没啥兴趣。他心里想的是实实在在地帮清朝政府一把。正因如此,在好多次军事行动里,马格里都给李鸿章提供了关键的帮助,他俩的关系那是相当亲密。

马格里居然曾提议李鸿章对一些不平等条约加以修改,从而让清朝能收回一部分在鸦片战争里丧失的领土。从这就能看出,马格里对待清朝的友善态度,可不是一般英国人能比的。而李鸿章呢,对他这个英国朋友马格里也是相当信任。

在处理郜永宽一家的事情时,李鸿章把郜永宽的女儿许配给了马格里。打那以后,马格里原本的汉名“马格里”,被以谐音的方式变成了“马继业”,而他跟郜氏还真就生了个儿子,也给起名为“马继业”。

一个来自英国的人,和一个太平军的女子,由于战乱政局的缘故,冲破了种族与文化的阻碍,成为了夫妻。那这会带来怎样的变化呢?

种种迹象显示,李鸿章打算借这桩政治联姻,培育出一位“中西文化融合”的典范之才。他盼望马继业在东西方文化的浸染中,变成一个融合中西的新式人物。不过呢,历史的走向往往让人始料未及。

【家国恩仇 殃及子孙】

马继业在8岁的时候跟着马格里去到英国生活。在中国时,他遭受着冷眼和排斥,而到了英国后,他总算有了家的感觉。也正因如此,他对中国人萌生了仇恨的情绪,极力掩盖自己的中国血统,一心想要塑造出一个“纯粹”的英国人模样。

凭借着父亲在英国政界的人脉及影响力,马继业得以进入实力强劲的英国东印度公司,负责殖民地经营相关工作。自那以后,他凭借自己的中国背景,开启了替英国争取在华利益的“征程”。

马继业担任过英国驻新疆的领事。在此期间,他特别卖力地帮着英国政府在新疆扩张势力,妄图把新疆从中国分裂出去。他在西藏、新疆等地方搬弄是非,蓄意制造分裂。而且,他还对当地的中国百姓进行疯狂地掠夺和欺压。

然而,英国政府对马继业这样一个血统混杂的边缘人并不是完全信任的。因此,英国政府从不肯正面认可他为英国殖民野心所做出的“贡献”。毕竟,一个并非纯粹血统的混血儿,是绝佳的替罪羊人选。

马继业之后的种种行径,跟马格里当初想要借助协助清军以维护中国统一的想法完全背道而驰。要是李鸿章了解马继业的这些所作所为,估计会对自己当年联姻的那个决定深感万分懊悔和遗憾。

【一个跨文化姻缘的反思】

在晚清那个时候,中西方文化狠狠地碰撞在一起,双方争来斗去。李鸿章想借助一场跨国婚姻,培养出一个“中西融合”的杰出人才,然而最终却酿成了祸国殃民的恶果。这就表明,仅仅凭借这种方式来协调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别和冲突,是很难起到作用的。

马继业最后竟然选择给英国西方殖民者干活,损害了中国的利益。这很大程度上表明,在那个时候的历史环境中,东西方文化有着很深的隔阂与误会。双方互不相让的态势极为紧张。

【结语】

在那段中国内忧外患、局势动荡的日子里,本能地对来自外界的文化存有戒备之心。而西方的殖民者呢,则是带着显著的优越感与偏见来审视中国。如此一来,中西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别变得极为难以协调。

那当然了,咱可不能就这么把文化交融的任何可能性都给否定喽。历史的发展常常让人意想不到,成功或者失败,可能就在那么一个念头的瞬间。要是我们可以从历史当中吸取些教训,用理解和尊重的眼光去对待各种不同的文化,说不定还能寻到不同文明之间能够和谐交流的好机会呢。

毕竟,这世界就像一个由各个文化团体共同搭建的大舞台。唯有打破那一道道藩篱,做到兼容并蓄,人类文明的美好未来才有望开创。

0 阅读:22

此刻尽是思念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