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宁元年(561年),北齐长广王高湛奉孝昭帝高演遗诏,登基称帝,是为北齐第四位皇帝,即武成帝。至此,娄太后五子中的前四个儿子,高澄(追封为文襄帝)、高洋、高演、高湛先后为帝,第五子高济则为博陵王。
高湛即位之初,十分信任宗室,而恩宠最盛的是四位宗王:
平秦王高归彦,宗室疏属,神武帝高欢的族弟。这是高演、高湛两兄弟“乾明政变”的大功臣。本来他作为文宣帝高洋的宠臣,被委以辅政重任,辅佐小皇帝高殷,却因为与杨愔等人争权而叛变。高归彦久领禁军,政变当天,要不是他斥退了小皇帝高殷的禁军,就凭贺拔仁、斛律金等武勋派的几十人,政变未必会成功。高湛登基后再次感谢他的功劳,将其晋升为太傅。
赵郡王高睿,旁支宗室,其父高琛是神武帝高欢的亲弟弟。这是一位有能力的宗王,十七岁就出镇地方,在高洋、高演两朝都历任要职。高湛登基后,令其担任实权尚书令,主导政事。
上洛王高元海,宗室疏属,神武帝高欢从孙。本是孝昭帝高演的心腹,长期主持邺城政事。当初因为孝昭帝高演登基后食言,没有让高湛当皇太弟,遭至高湛怨恨。后来孝昭帝高演出巡晋阳,高湛留守邺城,想要发动政变,与在邺城主政的高元海商议。就是这个时候,高元海转换门庭,成了高湛的心腹,也为其换来了后来的富贵。高湛登基后,高元海官拜侍中、开府仪同三司。
河南王高孝瑜,近支宗室,文襄帝高澄的庶长子。高孝瑜与九叔高湛同岁,一起在高欢的霸府中长大,关系极好。乾明政变的时候,高孝瑜也参与其中,是仅有的参与政变的近支宗室。这对同岁的叔侄关系亲密到了什么程度呢?高湛登基后巡视晋阳,途中十分想念高孝瑜,给高孝瑜写信道:“我饮汾河的清水二杯,劝你在邺城也酌饮两杯”。
北齐武成帝 高湛
而这四王之中,最嚣张的就是自认两朝功臣的平秦王高归彦。他仗着大功,骄横无比,对贵戚高官肆意辱骂,目中无人。而在派系林立的北齐朝廷中,高调的高归彦自然就引起了多方不满与嫉妒。上洛王高元海想取代高归彦的位置,就联合御史中丞毕义云、黄门郎高乾和率先发难。他们利用职务之便,多次在高湛面前进言,说高归彦权力太大,将震撼天子权威,必是祸乱之源。高湛想到高归彦历仕三朝,多次转换门庭,当年还害死了叔父清河王高岳,是反复无常的小人,于是就疏远了他。终于,在这几位不停地谏言下,高湛令魏收起草诏书,将高归彦外放为冀州刺史,并下令高归彦从此不得再入宫。
高归彦丝毫没有感觉到危险的到来,依旧在府上饮酒作乐,结果第二天上朝的时候才发现连宫门都进不去了。高归彦无奈向皇帝谢罪,启程上任。高湛虽然贬了高归彦,但并没有做绝,不仅赏赐了他很多钱帛,又下令群臣为其送行。当时送行的群臣没人敢和他说话,唯有赵郡王高睿同他讲了许久,但是无人知道二人说了什么。高归彦到了冀州后,内心很不安,暗中决定造反。结果被手下告发,武成帝高湛很重视久掌禁军的高归彦,直接派出了大司马太原王段韶、外戚司空娄睿去讨伐他。
高归彦拥兵四万,自称大丞相,可是高湛派来的不仅是段韶、娄睿的大军,还有新任冀州刺史封子绘。封氏是河北大族,封子绘以上祖父两代都任冀州刺史。其父封隆之更是与高欢一同“建议信都”的功勋元从。冀州官吏百姓看到封子绘来了,纷纷出城投降。高归彦被逼得没办法,站在城头上大呼道:“孝昭皇帝(高演)刚驾崩的时候,我手握六路百万人马,却去邺城迎陛下即位(高湛)。当初我都没有造反,现在怎么会造反?我是恨高元海、毕义云、高乾和欺骗皇帝,只要杀了这三人,我立即自刎以谢天下!”
段韶怎么会理会高归彦,顷刻间攻下冀州。高归彦连同子孙十五人被斩首。武成帝高湛借此机会为清河王高岳平反,追赠太师,还将当年陷害他的高归彦府中主仆一百多人全都赐给高岳的后人为家奴。然而,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上洛王高元海并没有如愿取代高归彦的位置,因为北齐历史上一个新的势力“恩幸”集团即将粉墨登场。
二、高湛的“真爱”和士开遥想文襄高澄主政时期,邺城文治集团人才济济,陈元康、杨愔、崔暹、崔季舒、赵彦深,都有宰相之才。如若没有后来这些变故,未来天下还真不一定鹿死谁手。结果,陈元康死于高澄遇刺案。高洋登基后,博陵二崔被武勋派逼迫清算,仕途中落。随后一场乾明政变,几乎将以杨愔为代表的邺城文治集团一网打尽。面对气势汹汹,要求恢复高欢时期特权地位的武勋派,高演在其短暂的皇帝生涯内,只能尽量任用赵彦深这种老成持重之人主持政事,连自己的亲信王晞都不敢提拔。而更残酷的现实是,现任皇帝高湛的能力远不如其兄高演,并且十分沉迷于享乐,根本不是一位能够理顺武勋、文官、宗室各方复杂关系的有为之君。
雪上加霜的是,高湛的恣意妄为,让一个新的集团诞生了,“恩幸”集团。“恩幸”,私惠也,指受到皇帝宠幸,就绕过正常的晋升途径,一步登天的臣子。恩幸之臣,通常既无治世之能,也无军功,骤然就位列高位。颜之推在其著名的《颜氏家训》中曾记载道,北齐末期流行一股风气,士人子弟不好好研习学问,而是学习弹琵琶和鲜卑语,从而讨北齐上层鲜卑贵族的喜欢,谋求“上进”的捷径。而和士开,就是这方面的集大成者。
和士开,字彦通,祖上是西域商人,数代后定居河北清都临漳。其父和安做到了中书舍人和仪州刺史,所以和士开也是士人之后,并且进入国子监学习,得到了良好的教育。但是他不钻研学问,专于钻营。高湛特别喜欢玩一种叫握槊的赌博游戏,和士开精于握槊,还弹得一手好琵琶,立即被高湛相中。北齐刚建立的时候,高湛被封为长广王,开府,立刻征召和士开为行参军(代理参军)。和士开精于奉承,令高湛对其十分依赖。和士开曾对高湛说:“殿下不是天人,而是天帝!”高湛笑呵呵地回复道:“卿也不是世人,而是世神!”文宣帝高洋认为和士开过于浅薄,不想他和弟弟来往,于是将其放逐。但是高湛实在是离不开和士开,一登基就将其召回,立刻封为侍中、黄门侍郎,随侍左右。和士开母亲去世,高湛专门派兵护送其回家丁忧。丁忧期满,立刻将其接入宫中,二人双手紧握,寒暄许久。并且因为和士开的缘故,高湛将和士开因为守孝而失去官位的四个弟弟全部官复原职,加以宠信。高湛对和士开的“真爱”,让和士开瞬间成了武成帝一朝第一红人。
宠臣 和士开上洛王高元海、毕义云、高乾和三人组,前脚斗倒了高归彦,后脚就想将和士开这位新宠斗倒。高乾和这个人史上记载太少,这里简单介绍下毕义云这个人。毕义云粗犷,有豪侠之气,年轻的时候横行乡里,打劫路人,是恶霸少年,长大后收敛习性,弃武习文,但依旧严酷刚烈。后来东魏时期,高欢看重了他的“酷吏属性”,提拔任用他检查筛选百官。毕义云干得很出色,对一些靠贿赂得到官职的官员用车轴般的木棒严刑拷打。一句话,这是个“酷吏”,得罪了太多人,于是高洋一朝末期就被皇帝弃用了。毕义云和高洋留下的辅政大臣郑颐是亲戚,毕义云的姑母是郑颐的祖母,所以高殷刚登基的时候,毕义云又被重用,任度支尚书。结果乾明政变郑颐被杀后,毕义云再次被闲置。为了能够复起,他就投靠了上洛王高元海,唯高元海马首是瞻。
三人组商议好了之后,就准备向高湛状告和士开。和士开见状,反告高元海私结朋党,专权营私。要说和士开说的也不是毫无根据,另外,高湛怎么舍得对“真爱”下手?高湛从此疏远了高元海。毕义云知道了和士开的厉害,留在朝中将来可能会遭到迫害,于是向和士开行贿,外放为兖州刺史以避祸。
高湛越来越讨厌高元海,觉得高元海鄙陋无能,想任命已经是太子少傅的魏收为尚书右仆射,代替高元海。但是魏收不敢挑战高元海,反被高元海安了个阿谀放纵的罪名,给革职了。毕义云虽然被贬到兖州,却依旧经常给高云海写信,议论时局。结果高元海进宫的时候,竟然把信遗失了,被给事中李孝贞捡到,并交给了高湛。李孝贞,出自赵郡李氏,是文宣皇后李祖娥的堂弟。当时高湛和嫂子李祖娥保持着不正当关系,所以就任用李孝贞兼任中书舍人,以中书舍人的身份参与机密,代替侍中高元海,并召回毕义云。和士开看到李孝贞得到了任用,知道高元海彻底被疏远了,于是再次在高湛面前诋毁高元海。高湛于是将高元海打了六十马鞭,边打边斥责道:“你从前唆使我反叛,让我以弟弟身份反哥哥,是为不义。又要我以邺城的兵马对抗并州晋阳的兵马,多么愚蠢!”之后将其贬黜为兖州刺史。要说高元海也真是冤枉,当初邺城奏对,高元海劝高湛不要造反,明明是高湛求着高元海给出造反的上中下三策。这时候倒又怪罪起高元海了,只能说,帝王无情,高元海,你终究不是高湛的菜。
高元海出局后,高湛愈发离不开和士开,外出巡视或者宫中宴请,都要召见和士开,有时一天召见好几次,留宿宫中好几天,和士开刚出宫很快又会被召回。二人毫无君臣之礼,言谈动作极其下流。和士开对高湛说:“自古帝王都成了灰土,尧舜和桀纣,有什么区别!陛下趁着春秋鼎盛,应该恣意行乐,国事交给大臣即可,不必过于操劳。”于是,高湛让赵彦深主政,元文遥掌管钱财,唐邕掌管外兵省和骑兵省,冯子琮、胡长粲掌管东宫。如果高湛真的放权给这些人,也不失为良策,因为这些人确实有才干。但是和士开的谏言并非出于忠心,完全是为了自己更好地揽权。这之后,高湛三四天才上一次朝,每次上朝只批几个字,沉默寡语,一会就退朝回宫接着享乐。朝廷实际大权,完全被和士开所掌握,百官争相巴结。我真的怀疑,金庸先生在写东方不败和杨莲亭这一段的时候,是否参考了高湛和和士开的事迹。
三、高湛欺嫂杀侄的荒唐行径北齐太宁二年(561年),娄太后去世。这个将自己两个儿子强行扶上皇位,几乎凭一己之力改变了北齐历史走向的人,却并没有换来儿子的感恩之心。国丧期间,高湛不着孝服,穿着大红袍子,登上高台摆酒奏乐。连他的“真爱”和士开都看不下去了,进行劝阻,高湛勃然大怒,将和士开痛打一顿。
没有了娄太后的束缚,高湛的行为越来越向自己的哥哥,后期的高洋靠拢,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高湛第一个要对付的,就是自己兄长高演的儿子,前太子高百年。当时北齐外有北周连年进攻,内有天灾不断,高湛就想用高百年的性命来消除灾祸,顺便除去这个皇位的潜在威胁。贾德胄当时是高百年的老师,正在教八岁的高百年写字。他知道高湛的心思,于是将高百年写的几个“敕”字偷偷保存了下来,交给高湛。
“敕”,是帝王的命令、诏书的意思,属于皇帝专属。高湛看到贾德胄的奏报,就召见高百年。高百年自知此去必死无疑,就将佩戴的玉留给了妻子斛律氏。高湛命高百年再写几个“敕”字,一看与贾德胄奏报的字迹一样,勃然大怒,命侍从对高百年一顿暴打,并且一路拖着边走边打,直到高百年奄奄一息才将其杀死,扔进了水池。高百年的妃子斛律氏绝食而死,手中紧握夫君的玉佩,谁也掰不开,直到其父斛律光亲自动手才将其手掰开。
高演杀高洋的儿子高殷,高湛有样学样地杀高演的儿子高百年,高家就是这样的不正常。随后,高湛又把自己的魔爪伸向了自己的嫂子,文宣帝高洋的皇后李祖娥。李祖娥出自世家赵郡李氏,生得美丽动人。高湛在做长广王的时候,就对嫂子垂涎三尺。赵郡李氏在北齐是一等一的世家高门,但是李祖娥被高洋保护得太好了,毫无斗争经验,乾明政变的时候只要她一声令下两千禁卫军就会誓死保卫她们母子,可是她却吓得不敢说话。高湛登基后,逼着李祖娥与自己通奸,否则就要杀掉他的儿子太原王高绍德。李祖娥已经失去了一个儿子高殷,不得已屈从了高湛。结果,李祖娥怀孕了。李祖娥可是当过皇后和太后的人,羞愧难当,生下女儿后就将女儿偷偷杀死了。
高湛听闻女儿被杀死后暴怒,说道:“你杀我女儿,我就杀你儿子!”高绍德被打的连连求饶,高湛越打越生气,喊道:“当初你父亲总打我,你怎么不为我求情!”说罢亲手拿刀将高绍德砍死。随后扒光了李祖娥的衣服用鞭子乱打,李祖娥昏厥后,高湛命人将其装在袋子中扔到了宫城水渠,血都透过袋子渗了出来。李祖娥在水渠中大难不死醒了过来,出家为尼,了却残生。
可谁也没料到的是,河南王高孝瑜居然也被自己的九叔杀了。
高湛和和士开以及皇后胡氏经常一起玩“握槊”,河南王高孝瑜仗着自己与九叔关系好,直言进谏道:“皇后母仪天下,怎么可以和臣子的手接触!”这一下子得罪了和士开。和士开知道高孝瑜与皇帝的关系,隐忍不发。但是高孝瑜有一次对高湛说:“赵郡王高睿的父亲死于非命,不可和他亲近啊。”原来高睿的父亲,也就是神武帝高欢的亲弟弟高琛,当初与高欢的小妾尔朱氏苟且,被高欢当场抓住处死,年仅二十三岁。我们前面说过,武成帝高湛此前最信任的几位宗室是高归彦、高睿、高元海、高孝瑜。此时高元海被贬,高归彦伏诛,只剩下高孝瑜和高睿在朝。高孝瑜此语重伤高睿,是想独宠于朝。但是同时得罪了和士开和高睿,这显然是不明智的。和士开和高睿素来不合,但是因为高孝瑜,二人联合起来在高湛面前说高孝瑜的坏话。高睿甚至说:“山东各地只闻我朝有个河南王,没听说过陛下您。”而高孝瑜私下也不检点,与高湛的侍女关系暧昧。高湛听闻后,不顾往日情分,逼着高孝瑜喝下三十七杯酒。身材肥大、腰带十围的高孝瑜瞬间烂醉如泥,被高湛的侍从拉上车运出宫去,又强逼着喂下了毒酒。途中毒性发作,高孝瑜口渴难耐,这位与高湛一同长大、亲密无间、甚至当年一同密谋政变的河南王,在途中投水而死。
连河南王高孝瑜都被杀了,北齐诸王吓得都不敢评论此事,甚至不敢公开哀悼。只有一个人例外,河间王高孝琬。不同于高孝瑜庶长子的身份,高孝琬是文襄帝高澄的嫡长子。如果高澄称帝了,他就是北齐的太子。而如今,他的身份也极其尊贵,属于高欢一脉的长房长孙,假以时日肯定是北齐高氏的大宗正,宗室领袖。高孝瑜死后,高孝琬大声哭泣,并且恨透了奸佞大臣,扎了草人当箭靶子射,以发泄心中怒火。和士开和另一个大臣祖珽趁机向高湛进谗言:“草人就是陛下,上次在并州城头(就是高湛被北周大军吓得要逃跑的那次,被高睿和高孝琬勒马劝住了)高孝琬不戴头盔,说这是老太婆才戴的东西,这是讥讽陛下为妇人啊。近日有民谣云“河南种谷河北生,白杨树上金鸡鸣”,南、北之间就是“河间”,高孝琬要设置金鸡,这是要登基大赦天下的意思。”高湛本来就忌惮高孝琬的高澄嫡长子身份,于是借口高孝琬家里有几百件长矛和旗幡图谋造反,将其逮捕。
恰巧高孝琬有个小妾得不到宠爱,就诬告说高孝琬画了高湛的画像诅咒高湛。实际上,高孝琬画的是其父高澄。高湛于是鞭打高孝琬,高孝琬被打的喊“叔父饶命”。高湛被这一声“叔父”叫蒙了,自己当了皇帝这么久,还是第一次有人叫他叔父,这不是不把自己当皇帝看吗,于是斥责道:“你怎么敢叫我叔父!”没想到高孝琬特别有底气地回答道:“我是神武皇帝嫡孙,文襄皇帝嫡子,前朝孝静皇帝外甥,我怎么就不能叫你叔父!”高湛见这个侄子根本不把自己放在眼里,还在炫耀自己高贵的身份,于是将高孝琬双腿打断,随后活活打死。高澄第五子安德王高延宗听说自己又死了个哥哥,气到吐血,又扎了草人鞭打起来以发泄心中的怨恨。高湛知道后,打了他二百鞭子。可能考虑到高澄一系已经连死两位宗王,高湛最终放过了高延宗。
如何形容高湛的一系列行为呢?只能说,求你做个人吧。群臣看到,连河南、河间二王都敌不过和士开,纷纷屈服于和士开的淫威之下。在和士开掌权的背景下,北齐大政终于走向崩溃。
四、祖珽的野心和士开以恩幸位列权贵,他能做到的,我凭什么做不到?想必,当初北齐群臣抱有此想法的大有人在。而祖珽,就是典型代表。
祖珽,范阳郡逎县人。看他的籍贯就知道,他出自河北世家范阳祖氏,与东晋初年的大英雄、中流击楫的祖逖是同宗。祖珽世家出身,才思机敏、辞藻遒逸,但是却不思正途,总想投机取巧。他初入仕途就做了秘书郎,不久就迁为秘书丞、中书舍人,历仕高欢、高澄,高洋。但祖珽有个毛病,喜好偷盗。他当秘书丞时期,偷走了宫中收藏的《华林遍略》一书。在胶州刺史司马世云家饮酒,偷走了司马家两只铜碟。在高欢府里宴会上,偷走了一只金杯。而且他每次偷盗,又都被抓了现形。被外放为官,又贪污受贿、侵吞公粮,所以高欢、高澄都不喜欢他。高洋爱惜他的才华,让他在中书省任职,但是却不重用他。
野心家 祖珽
前面提到过颜氏家训,说北齐世家子弟有讨好鲜卑权贵的风气,祖珽自然也如此。他善于作画,又弹得一手好琵琶,他曾用胡桃油作画送给尚做长广王的高湛,并对高湛说:“殿下有天子之相,我曾梦到殿下乘龙在天。”高湛也许诺有朝一日得以称帝,会提拔任用他。可是高湛即位后,和士开看祖珽这架势,是要抢自己饭碗啊,于是将其排挤出朝。但是不久,祖珽就被高湛召回,提拔为中书侍郎,参与政事。祖珽知道和士开的厉害,于是主动巴结他,对和士开说:“皇帝对我们的宠幸,古今罕见,可是皇帝一旦驾崩,我们怎么善终呢?”和士开整日想的只是争宠,却没想过后路,于是虚心问计于祖珽。祖珽说道:“文襄帝、文宣帝、孝昭帝的儿子都没能长久的当皇帝,我们应该劝皇帝禅位给太子,早定名份。这样皇太子一定会感激你我,这是万全之策。”
恰巧天有彗星出现,二人便劝高湛禅位。高湛自己亲身经历高演杀高殷,自己又杀了高百年,知道皇位传承的艰难,于是欣然同意。北齐河清四年(565年),高湛称太上皇,派太宰平原王段韶手持玉玺和绶带,禅位给皇太子高玮,这就是北齐后主。后主高玮感谢祖珽,授其秘书监,开府仪同三司。
自以为立下大功的祖珽开始飘了,想直接当宰相,主理政事。急于求成的他决定抛出一个重磅炸弹:他不光要取和士开而代之,还要一起做掉宰相赵彦深和元文遥。他和黄门侍郎刘逖的关系很好,于是请求刘逖转呈自己弹劾赵彦深、元文遥、和士开的奏折。刘逖不敢转达,却被赵彦深、元文遥、和士开探听了消息,这三个本来关系很一般的人,因为祖珽联合在一起,跑到高湛处申诉。听说祖珽居然敢弹劾和士开,太上皇高湛勃然大怒,将祖珽抓了起来,亲自审问,开口便问道:“何故毁我士开?”这口气,绝对的真爱。
祖珽却执意铤而走险,直言赵彦深、元文遥、和士开联合起来专权,控制朝廷,卖官鬻狱。并且说得慷慨激昂,大呼道“若为有识所知,安可闻于四裔?陛下不以为意,臣恐大齐之业堕矣!”,直言高湛被大臣蒙蔽不关心百姓疾苦,而将自己伪装成了忧国忧民的大齐忠臣。接下来,我估计高湛做梦都没想到,这辈子还会有人胆敢这么跟他讲话。
高湛说道:“你这是在诽谤我啊!”
祖珽答:“我不敢诽谤陛下,但是陛下何故总娶百姓的女儿进宫啊!”
高湛瞬间拉下了脸,阴沉地说道:“我那是看百姓闹灾荒,好心收养她们!”
祖珽接着说:“那你怎么不开仓放粮啊?反而直接将她们纳入后宫?”
这些话怼的高湛直接拿起刀把,打祖珽的嘴,并且要将其处死。祖珽说道:“陛下不杀我,陛下得好名声。杀了我,臣得好名声。而且臣还得给陛下炼金丹呢!”
高湛想到祖珽也是忠心,于是气氛稍有缓和。结果祖珽随后再爆惊雷:“陛下,你有一个范增却不重用啊!”本来已经不生气的高湛再次暴怒:“你的意思是,我是项羽?”
结果,不知深浅的祖珽说出了最作死的一串话:“项羽出身布衣(其实项羽是楚国贵族之后),率乌合之众,五年内成就霸业。陛下你靠父兄,才有了今天,我觉得拿你比项羽,是轻视了项羽。而范增又怎么比得了我?就算是张良,也没法和我相比。张良身为太子太傅,借助商山四皓,方定汉嗣。我并非宰辅,是疏外之人,竭力尽忠劝陛下禅位,保护了陛下血脉传承,张良能比得了我吗?”
每当读到此段历史,我都怀疑,祖珽是不是喝多了。对宰辅之位的执着,让祖珽迷了心智,以至越来越激动,终至口无遮拦。这颗亲自抛出的重磅炸弹最终将他自己炸糊了:高湛被骂的盛怒,用土塞其口。已经上头的祖珽,边吐边骂,气的高湛鞭其二百,发配甲坊为奴隶做工,不久又迁到光州看押。当地别驾张奉福存心整他,将其关在地牢,不点蜡烛而点蔓菁子油,导致祖珽被油烟熏瞎了眼睛。然而,祖珽的故事还远没有结束,我们后面再讲。祖珽这场论战,其实说出了北齐的部分弊端,但是其初衷却以夺权为目的,落得如此下场,实在是讽刺。
祖珽被发配后,武成帝一朝,和士开再无对手。北齐天统三年(567年),太上皇高湛病重不治,驾崩,年仅三十二岁,结束了他无所作为、暴虐的一生。临终前,他依旧握着和士开的手说:“你不要辜负我的嘱托啊!”武成帝高湛一朝,凭着武勋段韶、斛律光以及宗室高长恭的浴血奋战,抵御北周不至失土亡国。又靠着父兄留下的班底,完善了《北齐律》,培养出了许多精通法律的士人,后来这些士人为隋唐盛世的律法都做出了很大贡献。但是以上功劳跟高湛实际上关系不大,反而是他宠信恩幸和士开,祸乱朝政,终于导致北齐不可逆转地衰落下去。虽然他引入恩幸,有自己摆不平武勋、文臣、宗室几大势力的客观因素,但是更多的是为了自己的纵情享乐,不能想当然的认为武成帝高湛为了压制其他几大势力才有意设计引入恩幸。恩幸集团崛起,日后力压北齐文臣武将,败乱朝纲,只是武成帝百般纵容的结果。武勋集团再跋扈,在战场上的作用依旧是不可忽视的。文臣、宗室再争权夺利,可是在执政方针和能力上,也是有诸多亮点、远强过恩幸的。因此,很客观地说,北齐实亡于武成帝高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