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景的灭亡与“太清之难”的影响:“六镇起义”之后又一历史拐点

杜少说历史 2023-02-16 17:25:26
一、自立为帝

侯景之所以能成事,倚重的主要是王伟、宋子仙、任约、郭元建、于庆、侯子鉴、谢答仁、赵伯超、彭隽这些将帅谋臣。其中,王伟是侯景集团的核心人物,坐镇中枢。而独当一面的方面大将,宋子仙、郭元建、任约都是个中翘楚。侯景与湘东王萧绎进行巴陵之战后,连损宋子仙、任约两员方面大将,校尉军官更是战死无数,可谓损失惨重。从此,侯景势力开始走下坡路。

之前,侯景和简文帝萧纲的关系表面上很和谐。简文帝登基之时,二人对着佛像起誓,君臣同姓,永不相负。一次,侯景请简文帝起来跳舞,跳完后,简文帝拉着侯景的手说:“我心里可是时刻都挂念着丞相你啊!”侯景回答道:“陛下如不顾念我,哪能有我的今天呢!”侯景当年向梁武帝恳求娶“王谢”之女,被武帝以“王谢门第太高”为由,拒绝了。而此时的侯景直接娶了简文帝的女儿溧阳公主,对其很是宠爱。每当简文帝回宫后,侯景都带着溧阳公主一起并排坐在皇位上,坐北朝南,接受文武百官的朝贺。

简文帝 萧纲

但是实际上,侯景却对简文帝甚是提防。平日里能够面见简文帝的臣子,只有武林侯萧谘(鄱阳王萧范的弟弟)和仆射王克、舍人殷不害。南康王萧会理在建康谋诛侯景,结果被南梁宗室建安侯萧贲、中宿世子萧子邕告密。侯景因此杀死南康王萧会理,并且封建安侯萧贲为竟陵王,中宿世子萧子邕为随王,赐他们姓侯。从此,王克、殷不害害怕自己也会被杀死,就主动疏远了简文帝,唯有武林侯萧谘对简文帝不离不弃。侯景本来就怀疑简文帝参与了南康王的密谋,于是派人刺杀了武林侯萧谘。

巴陵之战狼狈逃回建康的侯景,自觉时日无多,准备登上皇位。王伟说:“夺人皇位,须有废有立,这样才能示我权威,且绝彼民望。”于是侯景废简文帝为晋安王,将他幽禁起来,立昭明太子萧统(梁武帝长子)的孙子豫章王萧栋为皇帝。随后,侯景大杀简文帝后人(简文帝儿子们中间都有个“大”字),太子萧大器、寻阳王萧大心、西洋王萧大钧、建平王萧大求、义安王萧大昕等二十五家近宗王侯全部被杀。之后,侯景又派人杀了在三吴地区的南海王萧大临、南郡王萧大临、安陆王萧大春、高唐王萧大壮。要说,一般的皇族,经此劫难已属于灭门之祸,但是对于枝繁叶茂的兰陵萧氏来说,这仅仅才是简文帝一支被灭。不得不感叹,南梁宗室的庞大,也难怪宗室之间会勾心斗角,争权夺利。

征战在外的侯景部将郭元建听说废立后赶紧赶回了建康,他是目前侯景阵营中唯一清醒之人。他劝侯景道:“天子是先帝的太子,名正言顺。我们挟持天子以令诸侯还担心不能成功,现在无缘无故把皇帝废了,天下谁还会听我们的,这不是自取灭亡吗?”侯景一时语塞,又想迎简文帝复位,但被王伟阻止。不久,在王伟的建议下,侯景派彭隽将简文帝灌醉后,活活闷死。

巴陵之战后,原本投降侯景的侯瑱(原鄱阳王萧范的部下)反叛,投降湘东王萧绎。侯景一向厚待侯瑱,将其视为本家,一怒之下将其留在建康的妻儿全部杀死。当初侯景被东魏军队打的走投无路,南下萧梁之时,刘神茂因与守寿阳的韦黯不合,就主动为侯景出谋划策谋夺了寿阳城。可以说,这是侯景霍乱南朝的开始。此时侯景势衰,投机小人刘神茂虽已被侯景封为司空,但依旧决心背叛侯景。他联络了一些部众在三吴联合起事。结果被侯军部将赵伯超、谢答仁等相继平定。谢答仁将刘神茂带回建康,侯景用铡刀从刘神茂的脚开始,一寸一寸的往上铡,一直铡到头上。不知道刘神茂此时作何感想。

萧栋登基四个月后,禅让帝位给侯景。侯景立国号为汉,将萧栋降封为淮阴王,与他的两个弟弟一起关进密室。侯景登基,也算是中华历史上的奇景:几万部众喧嚣鼓噪,毫无礼仪。王伟请立七庙。侯景不知何为七庙,听了解释后自顾说道:“我只记得父亲叫侯标,而且他远在北境朔州,哪能跑到这来享受祭祀!”部下听了,哄堂大笑。侯景当了皇帝后,还像平时一样,随意外出,喜好用弹弓射飞鸟。王伟提醒他现在已是万乘之尊,侯景却不高兴:“我无端当了这个皇帝,像被大家抛弃了一样。”

二、侯景之死:众叛亲离,土崩瓦解

此时,对于侯景而言,外部的环境也岌岌可危。北齐皇帝高洋的大军已经侵入合肥,郭元建、侯子鉴两员大将去征讨均无功而返。而西部,湘东王萧绎经过充分修整,集结的精锐荆州军已经杀奔江左。这支军队由王僧辩统帅,手下有大将王琳、杜龛、侯瑱,光兵船就相连几百里。而交州刺史陈霸先也率军三万增援,战舰两千搜,与王僧辩会师于白茅湾。两军将士筑坛歃血为盟,杀声震天,一时间,仿佛湘东王的南梁军回复到了梁武帝初年的壮景。

大都督 王僧辩

面对湘东大军,芜湖守将弃城而逃,侯子鉴放弃合肥,先逃淮南,再奔姑孰就地防守。此战侯景能派出的支援侯子鉴的军队仅有两千人,可见侯景的兵力已经越打越少。侯子鉴听从侯景指示,舍舟登岸,不与强大的湘东水军对抗,但王僧辩主动示弱,战船在芜湖停留十天不进。侯景以为南梁军队怯战的老毛病又犯了,于是命令侯子鉴可以水战。结果侯军一出,王僧辩就指挥水军截断侯军退路,在长江宽阔的江面上,将侯军全部消灭。

此战过后,湘东军一路平推,直达建康。建康城下,侯景指挥军队凭借秦淮河修筑城墙防守,自石头城至朱雀街,绵延十几里。面对此种局面,王僧辩向陈霸先请教破敌之计。陈霸先说:“之前柳仲礼十万大军隔水而望,屯兵不前,韦粲驻在青溪,也不登岸进攻。贼兵站在城墙上,我军里外一览无余。所以,我军包围石头城,必须渡河去北岸。诸将如果有困难,我愿为先锋。”陈霸先于是率军渡过秦淮河,在石头城西面驻扎,而其他军队也修筑城堡,将石头城包围。

陈霸先像

侯景自率一万余人步兵、铁甲骑兵八百,在西州(侯景以西州为府办公,在建康城西南)陈兵列阵。陈霸先看到侯军人少,于是主动将军队分成数个阵列,让侯军也不得不分兵抵抗。陈霸先指挥军队首先佯装退却,待侯景军冲上来后派弓箭手两千截断敌军退路。侯军退却,陈霸先抓住战机,和王琳、杜龛联合率骑兵突击,侯军大败。王僧辩随后率大军跟进,占据石头城。侯景让仅存的一百骑兵扔掉长矛,手持短刃,与陈霸先展开巷战,结果再次败北。侯景叹息道:“我过去打败贺拔胜,攻破葛荣,扬名河朔,南下后又打下台城,降服柳仲礼,今天上天是要亡我啊!”说罢率百余骑兵逃奔三吴。

王僧辩派侯瑱继续追击侯景,自己以胜利者的姿态进入建康台城。王僧辩看到道路两旁的迎接大臣中,有出身江左第一名门琅琊王氏的王克。于是高声嘲讽道:“您侍奉夷狄君主辛苦了啊,王氏一族百代公卿,今天到你这算是完了。”侯景大将侯子鉴、郭元建在广陵听闻建康城破,本想投降王僧辩,但是考虑到湘东王很难赦免自己,于是投奔北齐。王僧辩在城内没有找到玉玺,因为玉玺被侯景部将郭思贤带走了,后来交给了郭元建。于是玉玺就跟着郭元建一起,辗转流落到了北齐。王伟则在逃跑途中被抓获,押至建康。

听闻侯景战败,三吴地区的赵伯超、谢答仁全部向王僧辩投降。侯景退守吴郡,被侯瑱追上,打的大败。侯瑱由于之前全家被杀光,心中怨恨,没有抓到侯景,就将侯景大将彭隽剖肠破肚。吴郡之战,是侯景一生中的最后一战。随后他率亲信几十人,乘小船逃跑。当初,侯景打进建康后,强娶建康保卫战中的功臣羊侃的女儿为妾,任命她的哥哥羊鹍为库直都督,很是信任。所谓库直都督,即亲信中勇武过人者,都授予此职。羊鹍本就恨侯景,于是联络众人背叛侯景,趁着侯景睡着了将船开往京口。侯景醒后大惊,听闻部下郭元建还在广陵,想要改道去广陵。谁知,羊鹍冲进来对侯景说:“今日要借你的人头去求富贵!”说罢,将侯景杀死。

王僧辩将侯景的首级送去江陵湘东王处,砍下他的手交给了北齐,然后把侯景的尸体扔在集市上。士兵百姓争相吃侯景的肉,连骨头也没剩下。溧阳公主也加入了吃侯景肉的行列。投降湘东王的原侯景部下,赵伯超饿死狱中,其余均斩首。谢答仁因为当初对简文帝不失臣子之礼,被特赦。王伟在狱中献了一首长诗。喜好文学的湘东王萧绎爱惜他的才华,本想赦免他,结果发现王伟曾经在讨伐檄文中写自己是独眼。独眼是萧绎的一生之痛,一怒之下,萧绎将王伟舌头钉在柱子上,之后剖腹凌迟处死。

从梁太清元年(548年)八月开始侯景起兵,到承圣元年(552年)四月侯景被杀,这场持续近四年的动乱才彻底结束。

三、“太清之难”的历史影响

侯景之乱,由于发生在梁武帝太清年间,故又称“太清之难”。可以说,太清之难,是继北魏“六镇起义”之后的另一历史拐点。这场人间浩劫的影响极其深远,是一场颠覆南北朝格局的大事件。

首先,它彻底打破了南朝自东晋以来的政治格局,可以说是江左三百年未有之政治变局。让我们先理清一下,东晋南朝的政治脉络。

著名历史学家田余庆曾经著《东晋门阀政治》,对门阀政治做了详细的阐述。门阀,非东晋一朝特色。但门阀政治,确是东晋独有。因为在北方,无论是什么民族建立的政权,门阀虽然强大,但依旧是依附于皇权的存在。北魏强如清河崔氏的崔浩,也是说被屠戮就被屠戮。说到底,北方政权均以军事起家,由军队作为依靠,门阀虽有特权,依靠文化地位出仕做官,看似强大,但实际处于为皇权服务的地位。然而东晋一朝,由于开国之君琅琊王司马睿本身能力和威望都弱,不得不依靠一起过江的的侨姓士族。因此,以琅琊王氏为首的江左侨姓在东晋地位超然,享受经济、政治特权,私藏人口、家兵,有相当独立的地位。侨姓士族的存在,打压了原本南方本土士族和武力强宗。如果放眼当时的南北各国,江左士族的超然地位是傲视中州的。刘裕崛起建立宋后,因为再次以军事立国,所以南朝自此皇权回归,门阀政治结束。但是,南朝和东晋一脉相承,以禅让为法统继承基础,因此不能强行用武力改变士族的地位。并且,侨姓士族根深蒂固,已经很难撼动了。刘宋立国后,前东晋一朝大臣的爵位,被承认延续下来的有五家,分别是丞相王导、太傅谢安、大将军温峤、大司马陶侃、车骑将军谢玄的后代。其中三人出自江左头等高门琅琊王氏、陈郡谢氏。若不是东晋四大门阀“王谢桓庾”中的另两氏在斗争中没落,“桓庾”也必会继续显赫于江左。

到了梁武帝萧衍时期,萧衍早年是南齐明帝萧鸾的心腹,因参与萧鸾篡位以及自身军事能力强,出镇襄阳,为雍州刺史。此雍州为南朝割原荆州襄阳一带设立的雍州,非我们传统认为的中原关中的雍州。南齐末年,萧衍依靠雍州集团,入主江左建立南梁。这是雍州功臣集团有望代替江左侨姓的一次契机。但介于南朝复杂的形式,加之自身家族兰陵萧氏也是门阀家族一员,萧衍汲取宋齐两朝经验,实行了“士族居高位,寒门掌机要,宗王镇强藩”的统治方式。即让王谢这种大士族门阀居高位清要之职,给足了他们面子,也承认他们的各种特权(其实也是对既成事实的承认)。但是政权的机要实权部门,任用寒门。然后以近宗宗室诸王镇守各地,这就是为什么侯景之乱中,冒出来那么多掌握军权的王爷。这样做的好处是,各取所需。但坏处就是,不思进取,腐化迅速。

而侯景之乱,对于南梁各阶层,本着“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原则,实行无差别打击。侯景一个北人,在起兵之初也许并没有想到会如此“战果辉煌”,因此他废除奴隶制度,让这些奴隶加入军队,但却丝毫没有考虑“侨姓士族的支持”对于自己建立政权的意义,这也许和他的经历有关,很多北方出身的军事强人都有此特点。于是江左门阀在侯景之乱中遭到致命打击。颜之推曾在《颜氏家训》中说:

中原冠带,随晋渡江者百家,故江东有《百谱》;至是,在都者覆灭略尽。

其实翻遍南史、梁书,有名有姓被屠戮的江左门阀其实很少。就比如上文提到的琅琊王氏的王克,就好好地活着。但《颜氏家训》中属于夸大之词吗?并不是。仔细翻阅史料,就可以发现,侯景之乱摧毁的是士族门阀的根基。侯景军所过之处,皆为焦土,百姓遭到屠戮。而南梁官军和侯景军队相比一丘之貉,侯景之乱后,繁华的江左、三吴地带,“千里绝烟,人迹罕见,白骨成聚如丘陇焉”。战事毁坏的其实是士族门阀世代经营的、赖以维持的地方宗族势力和经济基础。可以说,侯景之乱是南朝社会结构的大洗牌。此役过后,南方土著豪族甚至南方蛮族也有位列朝堂者,这在之前的南朝是不可想象的。

想西晋永嘉之乱后,南北分裂,直至隋唐再次一统之时,论门阀,关中有关陇大姓,山东有“五姓七家”。然而昔日政治地位傲视中州的江左士族却绝于史书,其根本原因在于侯景之乱。

另外,侯景之乱改变了后三国的实力对比。三国未来会一统于关陇集团,此时已经可以看出苗头了。

本来后三国,南梁庞大而神秘,尤其是梁武帝早年麾下名将如云,让北朝甚为忌惮。然而,梁武帝治下的南梁承平日久,不思进取,没有抓住北朝“六镇起义”这个上天赐予南朝的机会,导致北朝混战之后,完成了整合,分裂出东、西二魏。此时,占据人口稠密的河北、山东等地的东魏实力较强,与南梁不相上下。而西魏则弱的多,仅占有经济残破、人口稀少的关中、凉州地区。东、西魏五次大战后,宇文泰一心关起门来搞生产,改革吏治和军队,连东魏高澄围攻王思政都不敢派出援军。高洋掌权后,宇文泰亲自率军东出,结果被高洋逼退,从此再也不敢东出。

但是侯景之乱如一颗导火索,点燃了南梁诸王的野心,破坏力远远超出了一次普通叛乱。从整个侯景之乱过程中可以看出,侯景本人很强,但叛军整体实力不强。若不是南梁诸王窥伺皇位,无底线的内斗让侯景钻了空子,南朝的损失不会如此之大。而诸王混战的结局就是,南梁赖以立国的防守体系完全崩坏。北齐占据淮南淮北,让南朝国都建康直接抵在了国境线上。

而最大的受益者就是西魏宇文泰。宇文泰敏锐抓住战机,先是拿下重镇襄阳,扶持萧詧的西梁傀儡政权。侯景之乱后,趁着后来湘东王萧绎和武陵王萧纪的争斗,又一举拿下了益州天府之国。天府之国自东晋桓温灭成汉后再无大的动乱,十分富庶,西魏拿下益州后实力直接翻倍。随后又灭了湘东王,拿下江陵,自此西魏拥有了如同战国时期秦国一样的地理和经济优势,进可攻退可守,实力大有超越东魏的势头,为后来关陇集团一统天下打下了基础。南朝的国运,可以说被侯景之乱消耗殆尽。残破的南朝,若不是陈霸先横空出世,为南朝又续了几十年,可能此时就已经亡了。

最后,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侯景虽然有解放奴隶的举动,但实为一己之私,而非真正为了天下苍生。跟随他的贫苦百姓,也多充当了炮灰的角色。本质上,侯景就是个军阀。侯景之乱中,无论是叛军还是官军,都给南朝百姓带来了无法弥补的痛苦,是一场浩劫。

0 阅读:133

杜少说历史

简介:每天分享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