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呀,我是小奶猫爱烤面包。在这里恭祝阅读本文的朋友,感情和谐,身体健康,心想事成,一帆风顺。
彩礼问题是个老大难的问题,一号文件都提到了要遏制高额彩礼,但是目前来看,这股风气不太好扭转。

为什么彩礼问题屡禁不止?为什么彩礼的价值越来越高?就因为很多人秉持着这样一种思想。即:我生的女儿,花钱都是在我家,等她成人长大挣钱了,却嫁出去了,在婆家挣钱,那么这么多年我的付出不是白费了吗?所以需要一笔彩礼给我,作为补偿。
彩礼为啥越来越高,就是因为现在抚养孩子的成本越来越大,所以只有加价才能弥补损失。
这种观点不光大多数女孩家长秉持,很多女孩自己也这样认为,她们觉得自己就这样嫁出去,对父母有亏欠,所以她们主观上也愿意索要一些彩礼,来补偿父母。
这种观点对还是不对?如果对,对在哪里?如果不对,不对又在哪里?
我觉得这种观点是极其错误的,因为这是将女性物化,商品化。
现代社会,婚姻之中,两性是平等的,将女性商品化,这是一种自我矮化。

女性是独立的人,不是宠物,结婚嫁娶不是卖女儿。
很多女性及其家庭认为要彩礼是为了补偿,这里面有一个概念被她们偷换了,那就是抚养子女,是父母应尽的法律责任,而不是商品投资,商品投资是需要回报率的,但是抚养子女不需要。
同时,在当今社会,女儿嫁出去,不是泼出去的水,跟娘家断了联系。相反的,现在子女更少,女儿跟娘家联系更加紧密,女儿没有因为嫁人而跟娘家切割,该赡养老人的还在赡养,该贴补老人的还在贴补,那么这更加说明索要彩礼没有正当理由。
并且,男方同样也在消耗家庭资源,按照女方的说法,男方花钱在公婆家,挣钱却在自己的小家,男方也应该掏出一笔钱,来给自己的父母,以补偿二十多年的抚养费。
可是事实上,基本没有男方这么做,他们更多的是从父母那里掏钱,继续消费自己的父母。
这种双标,已经严重到畸形。

说到底,彩礼是古代社会的产物,已经跟现代社会脱节,若将彩礼视为对娘家的“补偿”,等同于将婚姻异化为买卖关系,贬低了女性的地位,也贬低了婚姻的意义。
现代社会中,夫妻结婚是共同组建新家庭,而非女方单向融入婆家。双方都可以为彼此原生家庭提供支持,经济责任是双向的。
女性已经成为了半边天,早已不再是古代那种没地位,任由父母和丈夫摆布的角色了,既然地位已经提高,理应有更符合地位的婚姻观。明明社会风气已经形成、法律都有规定,女性嫁人后也必须赡养自己的父母,她们为什么还要嚷嚷着必须要高彩礼来补偿父母的养育之恩呢?
很显然,这只是一种话术,本质上还是经济利益。
当婚姻的结合变成利益的拉扯,这的确是可悲至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