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位“天才少女”诞生,19岁中专生拿下世界冠军,曾欲退学

我是小羽呀 2025-03-31 20:00:29

在现在全民都为学历发愁、焦虑的大环境下,鲁静怡她一路努力成为冠军的过程,可太能体现现代职业教育那种特别的坚韧劲儿和成长潜力了。

鲁静怡一开始是河南化工技师学院的学生,刚进去的时候,那学习环境和生活节奏跟她之前想的完全不一样,她对学习一点儿兴趣都提不起来。

她心里老是琢磨:“就算复读考上高中,最后不还是得出来找工作嘛。眼前这专业又难学,以后找工作肯定也不容易……” 这种想法在她脑袋里转来转去,退学的念头一直挥之不去。

就在鲁静怡差不多要放弃的时候,姜雨荷学姐出现了,一下子改变了她的命运。

姜雨荷也是河南化工技师学院的学生,她曾经是第 46 届世界技能大赛化学实验室技术项目的金牌得主。

姜雨荷家里条件不好,因为不喜欢学校那种偏理论的教学方式,连续三年都没参加中考,高中都没上,就去东莞一家电子厂当了流水线工人。

但是她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后来成功考进了河南化学工业技师学院。在学校里,姜雨荷学习特别拼命,老师们都看在眼里,就推选她去参加世界技能大赛的选拔。

她一路过关斩将,最后拿下了金牌。

姜雨荷的经历给了鲁静怡特别大的鼓舞,鲁静怡就决定把参加技能大赛当成自己的目标。

目标定好了,鲁静怡就一门心思扎进训练里。她整天都泡在实验室,一遍又一遍地做实验,每个步骤都要求自己必须精准无误。

为了提高实验技能,她经常熬夜。而且因为技能大赛是国际性的,鲁静怡还得学英语。

这对中专生来说,难度可不小,但她没打退堂鼓,利用所有零碎时间学英语,从一个个单词开始,到能说句子,最后都能用英语熟练地做学术交流了。

每次遇到困难,她就想起姜雨荷的鼓励,想起学姐从流水线工人变成世界冠军的励志故事。就靠着这股信念,她一天又一天地坚持着,不断突破自己。

经过一番努力,鲁静怡在学校、市里、省里的比赛中开始展露头角。

她实验技术特别厉害,心理素质也强,成绩相当出色。

在 2022 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里,她取得了优异成绩,排名第四获得优胜奖,还顺利进入了国家队。进入国家集训队之后,鲁静怡的训练变得更系统、更专业了。她不仅要接受高强度的体能训练,还得学习先进的实验技术和理论知识。

在教练和队友的帮助下,她成功登上了第 47 届世界技能大赛的舞台。在赛场上,她顶着巨大的压力,一下子就夺得了化学实验室技术项目的金牌,实现了中国队在这个项目上的金牌蝉联。

站在领奖台上,捧着金牌的她,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她为自己争了光,也给中专生争得了尊严。

现在好多人都觉得学历是特别重要的一块敲门砖,好像高学历的人在找工作和社会认可度方面更有优势。

但学历真的就能代表一切吗?中专生老是被贴上 “学渣”“没能力” 的标签,难道就注定跟成功没缘分啦?当然不是!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曾经说过:“能考上清华的,智商都得 140 以上。” 有个清华学霸接受采访的时候也讲,自己能考上清华,是因为学习效率高,课堂上的知识能很快掌握,觉得考试那些知识点也不难。可高智商就一定能成功吗?“高考钉子户” 唐尚珺复读了十几年,参加 16 次高考,最后还是没考上清华。

这就说明光有勤奋和毅力,要是没有足够的天分,想进顶尖学府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儿。

再看看杨妞花,5 岁的时候被拐卖,小学都辍学了,但她靠自己的努力把人贩子给绳之以法,还帮着警方找回了好多被拐儿童,被评为 “十大力量女性”,甚至还有人提议提名她为 “感动中国” 候选人。杨妞花没有高学历,却为社会做出了特别大的贡献。

从世界技能大赛的评分体系里,操作规范占 35%,结果精度占 40%,职业素养占 25%,这种多维度的评价标准,打破了传统教育那种单一的评价模式。

就像深圳技师学院和华为一起办的 “数字工匠班”,他们的毕业生起薪比部分 985 院校的学生还高呢。这就证明当职业教育和产业需求深度结合,以 “能力本位” 的评价体系自然而然就能形成。

什么时候 “海河工匠” 能和长江学者一样受到大家的尊重,世界技能冠军的薪资能和互联网大厂给的 offer 差不多,到那个时候,这个社会才算真正打破了对学历盲目崇拜的迷障。

教育的最终价值,可不是制造学历鄙视链,而是要让每个生命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绽放光彩的舞台。

0 阅读:125

我是小羽呀

简介: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