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和军队的根本宗旨,也是唯一灵魂,得到了历史和实践的检验。在《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这样庄重地指出:
只要我们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始终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定不移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道路,就一定能够领导人民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更大胜利,任何想把中国共产党同中国人民分割开来、对立起来的企图就永远不会得逞。
据权威统计,除了在重大会议中多次阐述和强调“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外,伟大领袖毛主席还经常以“为人民服务”作为题词。可以说,这是伟人一生当中题词用语最多的一句话,没有之一。
自从我党成立以来,始终都高擎着“为人民服务”的旗帜,始终都贯彻着“为人民服务”的原则,义无反顾地肩负起了为人民谋幸福和为民族谋复兴的使命,最终赢得了亿万群众的衷心拥护。
1939年2月20日,就在抗日战争如火如荼进行之际,毛主席在致洛甫(张闻天)的一封信中,明确指出儒家旧道德之“勇”只是勇于压迫人民,勇于守卫封建制度,而不勇于为人民服务。经文史部门证实,这是迄今为止我们所知毛主席最早提出这一命题和观点。
到了1942年5月,在延安整风运动期间,毛主席亲自主持召开了由文艺工作者和总部相关人员参加的文艺座谈会,其中包括了博古(秦邦宪)、朱德、王稼祥和任弼时等领导。期间,伟人再次提到了“为人民服务”,相当于为中国革命文艺指明了发展方向。同时,他还把这一命题上升到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历史观的高度,赋予了新的内涵。
1944年9月,毛主席终于全面地、系统地提炼出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用于指导全党全军。在为警卫团战士张思德同志举行的追悼会上,他以“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为主题作出了重要讲话,其中这样指出:
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1945年4月23日,意义深远和影响巨大的七大在延安杨家岭大礼堂举行,出席的正式代表有547人,候补代表有208人。在长达50天的日程中,毛主席不仅亲自致开幕词和闭幕词,而且还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集中阐述了我们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方面的主张。引用部分讲话内容:
这个军队之所以有力量,是因为所有参加的人都具有自觉的纪律。他们不是为着少数人的或狭隘集团的私利,而是为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着全民族的利益,而结合,而战斗的。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就是这个军队的唯一的宗旨。
七大以后,不仅形成了以毛主席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而且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指导思想并且写入了党章。其中,作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民服务”也被明确为党的根本宗旨,直到今天依然如此。
接下来,文史不假带您回顾历史,回顾“为人民服务”的形成和发展历程,回顾张思德同志在这一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为了抵制不良抄袭者,本人在来源于网络的图片中附加水印实属无奈,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图。
张思德出生于1915年4月19日,牺牲于1944年9月5日,祖籍位于四川省仪陇县六合场(今思德乡)。作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典范和代表,他的生平事迹没有太多的轰轰烈烈和璀璨夺目,有的只是默默无闻地坚持和付出,因为毛主席的一篇《为人民服务》而被所有国人所熟知。
张思德出生于一户贫苦的佃农家庭,自幼便忍饥挨饿,因而取名“谷娃子”。在母亲不幸病世后,父亲张行品只得将儿子过继给了叔叔张行忠和婶婶刘氏抚养,依旧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
张行忠和刘氏把张思德视如己出,即便再苦再累也要供孩子读书。为了凑齐私塾的学杂费,毅然将家中仅有的一头猪都变卖,这令他感动不已,立志刻苦学习报答养育之恩。
命运就是这样的不公,总是让人祸不单行!短短几个月后,向来疼爱张思德的叔叔竟然因为操劳过度而不幸病故了,家中的顶梁柱瞬间坍塌。无奈之下,他只得含泪辍学,主动肩负起了养家的重担。
由于地主范友万强行收走了张家租种的水田,张思德甚至连最基本的温饱都难以实现。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从此以后,他积极参加各种抗税、抗捐和抗租运动,逐渐成为了当地的农运积极分子,甚至还偷偷配合游击队打击土豪劣绅。
1931年11月,红四方面军在湖北黄安七里坪正式宣布成立,下辖红四军和红二十五军,由徐向前担任总指挥,由陈昌浩担任政治委员。受此直接影响,红色力量逐渐进入四川一带,还在长胜县建立了县级的苏维埃临时政府。
张思德所在的仪陇县距离长胜县不过几十里,很快便满怀希望前来投靠红军。不过,由于他的年龄太小,并没有如愿成为红军战士参加战斗,而只是担任了少先队队长继续学习。
1933年10月,蒋介石不甘心失败,竟然调集了百万军队对井冈山根据地展开了第五次“围剿”。与此同时,四川军阀刘湘和杨森也蠢蠢欲动,悍然向红四方面军发起了军事攻势。
值此危难之际,刚满18岁的张思德毫不畏惧,终于成为了一名红军战士。面对敌强我弱的不利形势,红四方面军主动撤出了六合场,向外积极进行突围。
随着红军撤离,各式各样的民团和地主武装卷土重来,对当地百姓展开了血腥屠杀。由于张思德的红军身份,他的生父张兴平被残忍杀害,而他的养母刘氏也被打成了重伤,境况惨不忍睹。
1934年10月,由于“左”的错误影响和指挥,红一方面军被迫开始战略转移。在长征的初期,博古和李德又犯下了“逃跑主义”的严重错误,直接导致了湘江战役的巨大牺牲,革命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边缘。
1935年1月,红军攻占贵州省遵义县城后短暂休整,同时召开了临时会议专门检讨第五次反“围剿”以来的一系列错误,终于重新确立了毛主席的军事指挥权。之后,红一方面军越战越勇,成功跳出了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从而转危为安。
遵义会议
为了积极配合红一方面军在川、黔、滇地区的作战,红四方面军决心强渡嘉陵江西进,迫使反动军队打乱军事部署。在此期间,张思德在部队屡建奇功,甚至还为了解决粮食短缺问题而尝试服用野草,令人心生敬佩。
1935年6月,红一方面军在成功翻越大雪山后,终于抵达了四川懋功达维地区,与红四方面军实现“懋功会师”。之后,洛甫(张闻天)、周恩来、毛泽东、朱德、博古(秦邦宪)、王稼祥和张国焘等人召开了“两河口会议”,明确了下一步的行军方向。
谁曾想到,作为红四方面军的最高领导,张国焘却产生了以军权影响党权的错误思想,最终造成了军队的分裂。当红一方面军北上后,他竟然坚持南下川康并且在卓木碉建立了“第二中央”,从此成为了臭名昭著的罪人。
作为一名基层战士,张思德不懂战略之争和路线之争,不懂国际背景和国内局势,但却牢记着“党的军队听党话”这个浅显的道理。因此,他在内心深处并不支持张国焘的分裂行径,也成为了红四方面军的一个缩影。
1936年9月16日,经朱德、徐向前和贺龙等人的激烈斗争,张国焘只得无奈下达了北上的命令,终于促成了1936年10月历史性的会宁大会师,标志着红军长征胜利结束。从此以后,中国革命的核心力量得以保存和壮大。
由于在长征期间多次负伤,张思德并没有被编入作战部队,也没有参加西征和东征,成为了留守处警卫连的副班长。一年后,他凭借过硬的思想觉悟光荣入党,被调入军委警卫营担任通讯班班长。
陕北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异常艰苦,电力设施和通讯设施更是极其落后,许多文件都需要人工运送,通讯班的工作量十分繁重。可以说,张思德很少有休息的时间,几乎是不分昼夜运送文件和资料,而且还必须做好保密措施。
1938年10月,随着广州、武汉等地相继失陷,抗战进入到了相持阶段。从此以后,日本暗中转变了侵华策略,由之前的“积极进攻”调整为“积极劝降”,尤其是针对蒋介石和汪精卫展开诱降。
面对日本抛来的“橄榄枝”,汪精卫竟然背叛了信仰和祖宗,潜逃到越南河南发表了“艳电”,公开宣布投敌叛国。蒋介石虽然没有汪精卫那般无耻下作,却也改变了正面战场的积极作战态度,悄悄发起了第二次反共高潮。
面对国民政府和日本侵略者的双重封锁,陕北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困难。1939年2月,毛主席在延安召开生产动员大会,明确提出了“自已动手、丰衣足食、克服困难”的口号:
从古以来,人类是怎样生活呢?还不是自己动手活下来的吗?为什么我们连这点聪明都没有呢?总之,我们是确信自己能够解决经济困难的,我们对于在这方面的一切问题的回答就是“自己动手”四个字。
从此以后,一场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正式开始了,毛主席还喊出了“开荒一百万亩”的口号。为了鼓励各级指战员和群众,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还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这样表示:
要支持长期抗战,应付与日俱增的经济困难,同时建立国防经济基础,改善人民生活,以加强抗战力量,扩大生产运动成为目前最重要战斗任务之一。
1940年夏,张思德奉命带领一个班的战士到延安以北的山林中烧炭,为取暖过冬提前进行准备。经过几个月的辛勤劳动,他们圆满完成了八万斤的烧炭任务,还得到了上级领导的高度表扬。
1942年10月,为了缩减总部机关以减少不必要支出,军委警卫营和中央教导队合编为中央警卫团。作为原来的班长,张思德在机构整合后降为普通战士,却没有丝毫的怨言,表现得高风亮节。
1944年夏,为了来年顺利召开第七次全国党代表大会,后勤部门提前开始进行准备,其中最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储备木炭。为此,既有经验,又有干劲的张思德主动请命,组织战士们继续进山前去烧炭。
到了9月份时,规定的烧炭任务已经基本完成,很多同志都已经返回了延安,张思德和几个战士留下来进行善后工作。为了能再多烧一些木炭,他们又砍掉了几棵大树,不巧压在了炭窑上,加之雨水渗透,突然引起了塌方。
千钧一发之际,张思德不顾一切将战友推出窑口,自己却被压在窑内。虽然大伙儿积极营救,但他还是不幸牺牲了,结束了年仅29岁的人生。
张思德一贯任劳任怨,一贯为人谦逊,直到牺牲后都没有留下一张照片。经有关部门多方努力,终于才在新华社的一张窑口照片中寻得,简直是弥足珍贵。
听闻张思德的事迹后,毛主席显得非常难过,还喃喃自语“打仗死人没办法,搞生产死人不应该”。之后,他亲自作出了三点指示:
一、把张思德同志遗体洗干净,换新衣服再入殓;
二、搞一口好棺材,把遗体从山中运回延安安葬;
三、要举行追悼会,我要去参加,还要讲话。
1944年9月8日下午,张思德同志的追悼会在凤凰山下的枣园操场举行,毛主席和许多领导都赶来参加。棺木上方,悬挂着伟人亲笔题写的挽词——“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
走进会场后,表情肃穆的毛主席将花圈亲手放到张思德遗像前,默哀许久。随后,在警备团政治处主任张廷祯介绍完逝者的生平事迹后,伟人开始演讲:
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
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比泰山还要重。
从此以后,“张思德”的名字传遍了陕北各地,而“为人民服务”的口号更是传遍了中国大地。毛主席的演讲经过整理,以“为人民服务”为题发表在了《解放日报》和《新华日报》等报纸上。
1945年4月,毛主席在七大的开幕词《两个中国之命运》中,又一次强调了“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意义。他是这样讲的:
我们应该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在现时,为着团结全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在将来,为着团结全国人民建设新民主主义的国家。
到了1953年,“为人民服务”一文被正式录入《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从而成为了这一红色经典的组成部分。1966年11月,《解放军报》以“学习张思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题,号召全国各地深入学习。1967年5月起,“为人民服务”与毛主席像章开始向全国人民颁发,成为了后世的永恒记忆。
“为人民服务”从来都不是一句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