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说昨天的我朋友的案例:就一个店,他们住进了别墅,买了多套房子,豪车换了一台又一台,可他们依旧不满意
我说了我的几点担心后,他们也意识到了也许最大的挑战不是外部的环境和竞争,而是一旦开始,将要面临的很现实的自身内部问题。
我最疑惑的是,他们店已经六七年时间了,怎么就没有培养出一个店长,或者能独当一面的人呢?
他们说小城市找不到合适的。曾经也找过一个连锁企业的店长来试工一段时间,但干不了事,大部分时候是抱着手,比老板还像老板,一气之下辞退了。
我老婆员工管理方面比较有经验,建议他们这样一个角色还是要从员工内部提拔,而不是从外部招聘。他们说:太难了,现在找找的人都是一些四五十岁的阿姨,胜任不了。
我估计这跟他们的用人理念和管理模式有关。因为老板本人一直在店里,他们需要的是完全听话照做的员工,而不是有想法的员工。有想法的人反而会影响自己的权威,也会降低运营效率,增加管理成本。
当然,更本质的原因也许是昨天文章评论区有位老板说的:
夫妻店比较容易成功,但也比较难做大。老板凡事亲力亲为,既不愿意分权也不愿意分钱。
这句话很有道理,我也认同,但也是站在了上帝视角看问题,不接地气,有些站着说话不腰疼的赶脚。
难道他们做错了么?没错的!要知道一个成功的夫妻店,就因为是“夫妻店”才赚钱才成功,才能买豪车买别墅,没有夫妻俩的亲力亲为,没有老板的独断专行,没有一群听话照做的员工,这个店可能早就不在了。
只是,走着走着,就发现此路不通了。原本成功的原因,现在成了前进的障碍。这就是说所谓的“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吧。
企业界有个理论叫“核心能力悖论”,说的是:一个企业能成功,一定是拥有某些核心能力,企业的竞争优势就是这些核心能力带来的。但如果过度依赖这些核心能力而适应不了新环境的变化,原先的动力,就变成了阻碍。
这样的例子挺多的。最最经典的例子就是柯达,以前的柯达多牛逼,全世界最高峰时市场占有率90%,地球人只要照相就几乎离不开它,但是现在没有了吧,年轻一点的人可能不知道它的存在。
它的核心能力在于胶卷和相机的生产,相关的化学和机械技术就是护城河。后来各位都知道,大家都用数字相机和智能手机拍照了。这个时候明智的选择就是转型嘛,但是柯达选择了继续依赖传统的胶卷业务。
更让人吐血的是,世界上第一台数码相机就是在1975年由柯达公司的一个叫史蒂夫·萨松的工程师发明的。但是,高层由于担心这项新技术会威胁到自己传统的胶片业务,把这个技术给藏起来了。
但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更先进的东西哪里压得住,柯达不发展,其他公司发展起来了。就这样,曾经让柯达无比强大的核心能力,却在2012年也让柯达破产了。
我们事后马后炮起来觉得柯达的高层是不是傻,但他们绝不傻,都是绝顶聪明的人。但即便是绝顶聪明的人,在面对核心能力陷阱时也可能无法避免。我们事后可能会觉得柯达的高层似乎缺乏远见,但事实上,他们都是极具智慧的人。然而,智慧并不保证能够预见所有变化,或者能够及时调整战略以适应新的市场环境。
这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就像历史上的朝代更迭一样,即使是最强大的统治者也难以避免被新兴势力所取代。在商业世界中,企业的成功和衰落同样遵循这样的循环。
天底下的夫妻店也是一样,一家很成功的夫妻店要再往前跨出一步,变成一家依靠员工团队管理的店,其实挺难的。甩手掌柜也不好当。
昨天文章里还有一位老板的评论很精彩,也是警惕:
他们没搞清楚生意好的原因,也许就是因为他们在小城市所以生意才好。我反而不建议他们往大城市走。去到大城市才知道强中自有强中手,装修永远没有更好的,一家比一家好,营销永远有做的更好的,也是一家做的比一家好。既然有点资金实力可以走农村包围城市慢慢圈。
我们这有一个做美蛙鱼的老板开了三家店也是做的很好,后来去成都投了400多w开了一家店,一年时间血本无归。幸好这些年多少存了点子弹在身上,要不然感觉都回不来。
亏完了又老老实实回来守着老店。
关于这个话题,明天再说一个经典案例:一位老板开店14年,老店做得非常好,于是扩大规模,开了一家非常大的分店,但从此却陷入了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