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的行政区划主要是道府州县,如何划分,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花平说历史 2022-08-23 22:05:45

全文共1574字,阅读时间约3分钟

中国历朝历代都有自己的行政区划方法和原则,行政区划的实施直接关系到行政区划的实施。唐代是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时期,其行政体系较为完备和发达,东亚各国纷纷派遣使节到唐代进行文化交流。

仿效唐代的行政体制,在今天依然可见。唐代是一个经济发达、实力雄厚的国家,其领土面积达到1千2百万平方公里,是继元代之后的第二个王朝。

就是因为这个盛世,才让它成为东亚的心脏。唐代的很多制度都是仿效隋代的,以州府道为主要的行政管理原则。根据政治功能、经济功能、军事功能、户籍人数等因素,将国家行政单位分为八个等级。

除了了州一级,还有十个级别的行政机构,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标准。在道-府、州-郡的划分中,“道”以监察区为主,其行政职能还不健全,唐代府县为最基础的行政区划。这一点,也是顺应了这个时代的需要。

府州道的划分,强调了中央行政区的重要性,因为唐代的统治者会根据不同的人口和政局,对各州的级别进行调整,而不是一成不变。

这种体制在唐代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从而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地方政治。在历史上,州县的数目在安史之乱之前和之后都发生了一些变化。

一、唐朝州与府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1、“府”是唐代最大的行政机构

“府”是国家第一大州,政治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唐玄宗建立的地方政府主要集中在北方,唐玄宗登基之后,将“州”改为“府”,但也有一部分地方是地方。

但到了第二年,就改为州,如山西蒲州,原为河中府县,后改为蒲州。安史之治以后,由于南方各城人口剧增,有些州级升为府级,所以各府的行政机构也随之增多。从府县与州的转变,可以看出政局的变化。

2、国家作为一个二级行政单位,其政治含义也不尽相同

唐代的行政区划,是继“府”之后的第二个单位,唐代“辅州”,指的是京兆府,其作用是保护长安。辅州,雄州,望州,这三个州在唐代的地位相差很大,辅州负责保护,雄州在辅州之下。

它的位置在外环,是洛阳的一部分。望州仅次于辅州,仅次于洛阳雄州,从地域上来看,望州是为了保卫洛阳。到了晚期,江南地区的政治地位逐渐提高,望州从十个增加到二十个。

3、上中下州、紧州,两者有何不同?

从字面上来看,紧州是一个必须严加看管的州,一般情况下,犯罪率高的州都会被称为紧州,在安史之乱以前,紧州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地方,在安史之乱之后,它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军事要塞。

紧州以外的上中下州是比较常见的行政单位,根据人口的数量,分别是40,000、30,000和20,000。唐代晚期,由于经济发展迅速,人口众多,仅江南道上州就有22个。

二、县制规划的基本原理和特征是什么?

1、县级单位同样重要

郡县的分治原则是类似的,都是从政治上的重要程度来考虑。唐代前期中国仅有一座奉先县,唐代末又新增七郡。赤县之所以能这么快的发展,是因为这里有唐代的陵墓。

唐代前期至唐代后期,随着墓葬数量的增加,在政治上的作用日益突出。畿县是三州周围的几个地区,最初是82个,但随着官府的增多,望县也随之扩大,望县是畿县的重要机构,其政治地位也很高。

2、与府一样,郡又分为紧县与上中下县

紧县,顾名思义,就不用多说了,上、中下县,都是按照5000、2000、1000来划分的。在中期,县份的增幅较大,主要是江南、河北。

这表明唐代的经济重心正在逐步东移,关中的经济日渐衰微。紧县相对比较平稳,唐代初期110个,晚期略有增长。

唐代的行政机构,除了以上所说的政治意义之外,也有一些是以行省为基础的,比如都护府和都督府,这两个机构都是唐代最重要的军事机构,其中六个都护府就是其中之一。此外,还设立羁縻府州,以实现对少数民族的治理。

唐代有800余个州县,这表明唐代统治地域广阔,政治治理精细,涉及面广。

唐代的行政区划虽然比较复杂,但也显示出唐代在制定时,对地域的明确定位,不仅有政治上的影响,也有地区的人口和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旧唐书》

0 阅读:122
评论列表
  • 2022-11-06 20:13

    需要具备哪些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