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万保额,身故赔付1.38万!您买的是安心还是糊涂账?

羽虚客大 2025-03-28 21:18:55

您说这保险买的是个安心,结果呢?买了个糊涂账!

前儿个央视新闻里那档子事儿可太绝了——爹妈给孩子买了50万保额的重疾险,真到孩子没了,保险公司甩出1万3千八,合着是按菜市场处理蔫儿白菜的价码给算的。这事儿搁谁身上不得骂街?

一、理赔这出戏,唱得比《茶馆》还热闹

保险公司掏合同那架势,活脱儿王掌柜翻账本:"条款第三条第五款写着呢,等待期后发病但未达重大疾病标准..."

您听听,这绕口令比侯宝林的相声词儿还溜。保司拿着放大镜在病历里找茬的劲头,比朝阳群众盯明星还敬业。

银保监数据挺有意思:2024年全行业理赔率99%,重疾险赔款在理赔总支出中占比达58.50%,稳居首位。

原保险保费收入5.7万亿元,赔付支出2.3万亿元。人身险公司赔付1.15万亿元,其中重疾险赔付金额占比较大,例如平安人寿重疾赔付件数占全年理赔件数的比例仅为4.9%,赔付金额占比却达49.4%。医疗险和重疾险占健康险超过90%,但同时也是保险纠纷重灾区,尤其是重疾险。这数字游戏玩得妙啊——90%的赔付案都是蚊子肉,剩下这5%的大额理赔,保司跟您玩三十六计呢!

这也难怪重疾保险,看着是给人保障的,可赔付的时候,那审核比火箭发射还严格呢。

买的时候,保险公司那眼睛就跟拿放大镜似的,有点小病小灾的,恨不得直接拒保。

真到了理赔的时候,合同条款就跟紧箍咒一样,有一点不符,就直接拒之门外。您知道为啥吗?这赔付一个,那得收多少个保费才能填上这个窟窿啊,保险公司也是精打细算过日子呀。真以为精算师1%左右的计算是摆设啊?

二、合同里的连环套,比九连环还难解

现在的保险合同,厚度能赶上《辞海》,疾病定义写得比医学教材还专业。

白血病要分型、癌症要分期、手术得指定术式,敢情买保险还得先考个医师资格证?

更绝的是"同源赔付"这种黑话,保司自己都解释不利索。

卖保险时业务员跟您亲得跟发小儿似的,"哥您就放心签",真到理赔时法务团队集体变脸,比川剧绝活还快。

这不前几天曝光的案例吗?孩子得的是与合同里描述不符的重大疾病,保司两手一摊:"咱按身故赔,现金价值退您1万3千八。"

三、破局得学《让子弹飞》的讲究

这事儿不能光骂街,得整点实在的。

监管该学学餐饮明厨亮灶,把"保险条款简明运动"搞起来,那些"等待期后确诊但需180天生存期"的套娃条款,趁早扫进历史回收站。

保司也别总惦记着在条款里埋地雷,学学人家车险咋干的。

重大疾病定义整个行业统一定义,理赔标准接入医院数据直连,省得老百姓为个病理报告跑断腿。再整个第三方医疗评估机制,别总让保司既当裁判又当球员。

结语

保险这行当,不能做成《顽主》里的3T公司——收钱时拍胸脯,理赔时玩消失。真要把保险办成"一人有难万人帮"的正经营生,保司得先把自己从精算大师变回风险管家。哪天老百姓买保险跟买烧饼似的心里透亮,这行业才算真正上了道儿。

要我说啊,保险业该拜姜文当顾问——让条款飞一会儿,让理赔简单点儿,让套路麻溜点有多远去多远。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0 阅读:57

羽虚客大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