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开启自我的接纳之旅

晏私语 2022-09-16 16:53:40

接纳,是一个颇有韵味的词语,某些时候,当我们说“接纳”的时候,散发着一股浓浓的自嘲和听天由命的味道,而某些时候,当我们听到“接纳”的时候,又会产生一种高深莫测的感觉。

接纳,意味着放下执念和成见,敞开自己的心胸,和一些自己原来接受不了的人、事、物、境遇和状况化干戈为玉帛、握手言和、和平共处。

我们需要舍弃和放下一些自己原本固守的东西——可能是具体的某事某物,也可能是某种情绪或观念,甚至可能是已经指导和引领了自己很多年、已经深入骨髓、习以为常、让我们深信不疑、并且曾经带给我们很多好处的某些思维和行为方式。

因为人的本性都是自私和贪婪的,比起舍弃,我们更热衷和习惯于得到和占有更多的东西——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层面的东西,仿佛拥有得越多,才能够给自己带来更多的安全感。

而一旦要自己舍弃自己已经拥有的,我们都会有些舍不得,会感受到失去的纠结、痛苦甚至煎熬。

这也是接纳之所以说起来容易,真正做到却很困难的原因之一。

而更困难的,是彻底地敞开心胸,接受一些我们原本不喜欢的东西和事实。

我们为了生存下去,都会在现实生活的“教育”和“摔打”之下,逐渐形成并固化出自己的一套独特的心理防御机制,保护我们尽量不要受到伤害。

这套防御机制在保护我们的同时,也在我们与外界之间竖起了一道高高的隔墙,让那些不为自己现在的认知所接受的东西被我们主动、甚至自发地排斥、抗拒和隔离在外。

很多时候,我们就相当于在倒洗澡水的时候,把孩子也一起倒了出去。

在我们情况不错的情况下,我们确实容易敞开心胸,接纳一些原本不喜欢的人事物。

但在我们遭遇困难、境遇不佳的情况下,我们要么不断抱怨,要么竭尽全力想要去扭转局面,此时要我们去接纳现状,简直比登天还有难。

这其实是我们把接纳当成了放弃努力、听天由命、逆来顺受、随波逐流。

但其实接纳并不是软弱地妥协或毫无原则地一味回避、退让和顺应,更不意味着要我们违心地喜欢现状、或者纵容不良行为,放弃改变的可能和希望。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接纳类似于一种宽恕。

宽恕他人对自己不好的行为,并不意味着你认为他们的行为是正确的,或者你接受他们可以伤害你。

它只是意味着你选择接纳已经发生了的事实,而不是认可这些不好的行为本身,让它们随风而去,让它们给自己带来的伤害到此为止,从而让自己摆脱郁积的愤怒和怨恨,继续自己的生活。

接纳是我们的一种选择,是一个主动的选择。

别人对我们造成的伤害是佛陀所说的“第一支箭”,而抗拒事实则是继续伤害我们的“第二支箭”。

生活带给我们的痛苦,只是我们生活的一小部分,如果我们拒绝接受已经发生的事实,相当于不断地往自己的伤口上撒盐,不断地说“不”、“这不可能”、“我不能接受”、“真希望不要发生这些”等等,就会导致我们需要承受“第二支箭”——抗拒之箭(对第一支箭的消极反应)所带来的痛苦。

你所抗拒的,不仅不会消失,反而会更加强大,因为你越抗拒,就相当于变相地给你所抗拒的东西提供了更多壮大、强化其力量的养分和能量。

与现实抗争,只会让我们头破血流、精疲力尽。

当我们选择了抗拒,我们就事与愿违地成为了“第二支箭”的受害者。

而选择接纳,让我们能够放松下来,敢于正视和面对现实和问题,不再被消极情绪牵着鼻子走,恢复内心的平静,看到更多的可能性。

而这也正是接纳所历经的3个过程:抗拒→顺应→发现新的可能性。

遇见▪晏私语”,谢谢您的阅读、点赞、评论和转发。

对不起,原谅我,谢谢你,我爱你。

0 阅读:9

晏私语

简介:分享原创情感故事,给心灵一个温暖的港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