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麾下的“河北四庭柱”都是谁,他们的经历和结局又是如何?

紫语嫣然 2023-05-18 18:16:04

所谓“河北四庭柱”,是指东汉末年军阀冀州牧袁绍帐下的四员大将,即颜良、文丑、张郃、高览。他们作为袁绍麾下的主要武将,皆随袁绍参与了“官渡之战”,但各自结局却各有不同。

颜良:成名经过不可知,白马之战被关羽所斩

由于史料没有记载,“官渡之战”前颜良的成名过程已不可知。根据现有资料来看,颜良应该是琅邪临沂人,能够成为河北名将,除了自身能力之外,应该也与跟随袁绍较早,资历较深有关。

颜良虽然勇猛过人,以至于少府孔融曾以此劝谏曹操投降袁绍,但性格促狭的他,更多为匹夫之勇,沮授便曾劝谏袁绍“颜良性急不可单独任用”。

建安五年(200年)二月,“官渡之战”爆发,袁绍为渡河与曹操决战,派颜良与郭图、淳于琼率军进围白马,驻守白马的东郡太守刘延急忙向曹操求援。

曹操采纳谋士荀攸建议,率军佯装在延津渡河,袁绍果然上当,命郭图、淳于琼率兵向西阻止曹操渡河,并不顾沮授的建议,留颜良独自攻打白马。

袁绍分兵之后,曹操却亲率轻兵奔袭白马,以中郎将张辽、偏将军关羽为先锋,自己则亲率徐晃等人紧随其后。关羽望见颜良麾盖,直接策马冲入敌阵,于万军丛中斩杀颜良,又拔出佩刀斩其首级而归,白马之围遂解。

文丑:与颜良情况类似,官渡之战死于乱军之中

文丑与颜良情况类似,史料并未记载“官渡之战”前他的事迹。出生于安平国南宫县的他,乃是河北本地人,应该也是早期跟随袁绍的将领之一,因作战勇猛而受到袁绍作用,但与颜良一样,更多只是匹夫之勇。

“官渡之战”中,曹操解了白马之围后,认为白马并不适合防守,于是放弃白马,率军沿河向西南转移人口和物资,袁绍则命刘备和文丑渡河追击曹操,自己亲率主力渡河紧随其后。曹操自知己方行动缓慢,根本无法摆脱追击,于是干脆在延津以南的南阪下驻军,准备迎击袁绍的追兵。

面对袁绍追兵,曹操命士卒解鞍放马,并故意将辎重丢弃道旁。当时曹操身边只有六百余骑,而文丑统率的兵马却有五六千,文丑麾下士兵见曹操不仅兵马少而且毫无防备,于是纷纷跑去劫掠物资,一时间混乱不堪。

曹操见机不可失,遂命令将士们上马出战,率领六百多骑兵猛冲文丑大军,文丑慌乱之下整军备战,但已经乱作一团的军队哪里集合的起来,结果惨遭战败,文丑也死于乱军之中。

张郃:官渡之战后投降曹操,后因蜀汉伏击中箭身亡

张郃是冀州河间鄚县人,张郃早年参军讨伐黄巾,后成为韩馥麾下军司马,韩馥出让冀州后,张郃率兵投奔袁绍。袁绍先封其为校尉,后因在与公孙瓒争夺河北的过程中屡立战功,得以升任宁国中郎将。

“官渡之战”中,曹操亲率精锐攻打袁绍囤积粮草的乌巢,张郃建议袁绍率兵救援,袁绍却听信郭图建议,派张郃、高览率兵攻打曹操大营,结果曹操大营没有攻下,己方粮草反被焚毁,最终遭至大败。郭图献计失败反诬陷张郃,担心被杀的张郃遂投降,被曹操任命为偏将军,封为都亭侯。

张郃归降后,颇受曹操重用,先随曹操攻占河北,又随曹操远征乌桓彻底攻灭袁氏,“赤壁之战”后又奉命向西北用兵,先于关中击败马超,又向南平定汉中,并奉命攻打巴西、巴东两郡,后因被张飞击败退回汉中,因功被拜为荡寇将军。“关中之战”后,曹操退出汉中,张郃奉命驻守陈仓。

曹操去世后,张郃继续被曹丕、曹叡所重用,多次率兵与东吴和蜀汉交战,并升任征西车骑将军,晋爵都乡侯。太和五年(231年),诸葛亮第四次北伐,司马懿坚守不出,后诸葛亮退还祁山,张郃认为“归军勿追”,但司马懿强令张郃追击,结果遭遇蜀汉伏击,张郃中箭身亡。

高览:与张郃一起投降曹操,此后事迹不见于史料

高览亦是河北人,早年跟随袁绍,成为袁绍麾下极为倚重的将领。“官渡之战”中,高览奉命与张郃进攻曹洪、荀攸驻守的曹操主营,后由于郭图的陷害,与张郃焚毁攻营器具后投降。

不过,与张郃投降后深受重用不同,高览投降曹操之后的事迹,则不见于史料。至于我们所熟知的三合斩刘辟,被赵云一枪刺于马下,皆是《三国演义》所虚构。

实际上,所谓的“河北四庭柱”,乃是后世艺术作品所塑造的结果,袁绍麾下最勇猛的部将,实际是麴义(又作曲义、鞠义),早年随袁绍南征北战,曾在“界桥之战”中以八百兵大破公孙瓒三万大军,乃是袁绍击败公孙瓒、割据河北的绝对功臣。可惜的是,由于恃功骄蹇,最终被袁绍所杀。

0 阅读: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