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性服务业重塑浐灞生态区

财经西部 2022-04-18 18:07:52

撰稿 :师安鹏

编辑 :史香玲

编 者 按

2022财经西部特刊《西安开新局》,聚焦西安综合能级的提升,深度解读支柱产业和产业链水平的构建提升,尤其是工业制造上的补足补强。本文为系列报道之一。

2月8日,陕西科技创新谷项目开工,西安浐灞生态区的数字经济引擎项目再下一城。在此之前,诸如亚马逊AWS联合创新中心、丝路创意梦工场、数字科技孵化基地等,已纷纷落户该区。

过去十多年,浐灞生态区因“绿色奇迹”而声名远播。但对于一家致力于高质量发展的开发区而言,如何立足禀赋布局核心产业,提升自身在城市功能结构中的关键性,并与其他区县(开发区)形成错位竞争、协同发展,近年来的浐灞生态区实际上做了很多尝试和突破。

相较于数字经济,该区围绕生态肌理、自贸功能的会务会展、现代金融、对外贸易等产业的布局更早一些,如今看来,其意图呼之欲出——打造特色鲜明的生产性服务业高地。

同样是在2月上旬,《西安市“十四五”产业发展规划》印发,提出到2025年,规上先进制造业总产值超过1万亿元。作为工业绝对支撑的生产性服务业,《规划》提出“总收入超过5000亿元”。

鉴于可预见的挑战与机遇,通过解读浐灞生态区前瞻构筑产业“护城河”,探索生态与经济平衡发展的一系列思路和打法,为降碳时代的城市化路径,以及黄河流域生态经济带、环秦岭生态经济带的高质量发展,或可提供参考。

立足生态布局产业

服务业包含生活性服务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前者不难理解,后者为工业生产、技术进步、产业升级提供保障,诸如研发设计、检验检测、物流仓储、人力资源、现代金融、会议会展、科技咨询、数字服务等。随着“中国制造2025”向纵深推进,从中央到地方,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已是共识。

西安市的发展意愿则更为强烈,其2020年三产结构为3.12∶33.22∶63.66。一方面,与成都、郑州、武汉等中西部重点城市相比,西安工业整体规模偏小,强工业进程急需生产性服务业支撑,即“两业融合”;另一方面,西安服务业规模大、增速快,从业人数占比超六成,但更多集中在商贸、文旅、地产等生活性服务业领域,至于各类生产性服务业,2020年总收入3400亿元,仅略高于文旅收入。

不难看出,生产性服务业对于西安当下经济结构之重要,同时在强工业战略的带动下,可预见其发展机遇。也正是基于此,近年来,西安部分区县(开发区)结合自身产业禀赋,加大生产性服务业布局力度。

浐灞生态区的不同之处在于,其较早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历经十多年时间,将西安的“生态重灾区”打造成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如今漫步该区,一片烟波浩渺,处处旖旎风光。

这种绿色肌理,加之西安布局于此的诸多国际化功能,对现代服务业形成天然吸引力。而浐灞生态区近年来也积极利用这一禀赋特征,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同时围绕会务会展、数字经济、绿色金融等进行前瞻布局,打造生产性服务业聚集区。

根据《西安浐灞生态区“十四五”规划》,该区空间格局强调“中部兴业,南北秀美”,如灞河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带、浐河数字金贸产业带等,均布局在中部;发展态势方面,浐灞生态区的服务业结构骨架主要成形于“十三五”时期,近几年疫情虽有所影响,但基本保持生产性服务业增速高于服务业整体增速的特点。

由此一来,浐灞生态区立足自身禀赋与其他区县(开发区)错位发展,最大程度避免同质化竞争局面,形成自身的产业发展“护城河”,同时能够在西安强工业进程中发挥重要功能支撑作用,强化城市产业结构的韧性。

融入城市整体战略

区域观察人士评价,浐灞生态区近年来的产业布局颇具特点。

首先,生产性服务业结构的成形过程,实际上就是一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真实写照;其次,主动融入城市整体战略的色彩强烈,如会展、数字、金融等发挥现代服务业功效的同时,也在为西安丝路会展名城、数字经济名城、丝路金融中心等战略提供支撑;再者,自贸区平台功能发挥明显,各类创新成果近20余项,注册企业2000多家。

以亚马逊AWS联合创新中心2017年落户浐灞生态区为例,合作方曾透露,除考虑到西安拥有100多所大学、科研院所,以及4个月的谈判周期较过往大幅缩短外,促成合作的重要一点在于该区生态环境优越。

事实上,抖音等短视频传播中,水天一色的浐灞生态区,常常被误认为是南方城市。

作为陕西首批省级数字经济示范区之一,规划面积4.5平方公里的浐灞生态区数字经济示范区,便坐落于此环境。眼下,该园区已建成丝路创意梦工场、长安大学科技园一期等项目,引进培育数字经济企业245家;陕西科技创新谷、长安大学科技园二期、数字科技孵化基地等项目部分启动建设。

会展产业成长更为明显,在成功举办世界园艺博览会、定位欧亚经济论坛永久会址的基础上,浐灞生态区长期将会展作为核心产业来打造;加之区域绿色现代色彩浓厚,被视为对外展示的一张国际化“名片”,所以西安在布局会展这种外向度较高的产业时,浐灞生态区承担了“核心”角色。

“十三五”期间,该区建成西安国际会展中心一期、西安国际会议中心等一批场馆及配套设施,总建筑面积129万平方米,净展面积11万平方米,西安国际会展中心二期博览中心、进口博览馆启动建设;举办各类会议会展活动500余场次,50家企业入驻丝路会展产业孵化园。

随着产业链上下游聚集、国际级场馆配套投用,逐渐增多的行业类会展,为企业现场成交、信息收集、品牌推广、接触客户提供更多机会,生产性服务功效日渐凸显。在此进程中,浐灞生态区也陆续获得“中国会展之星·中国最佳会展目的地城市”“改革开放40年·中国会展经济产业贡献奖”等荣誉。

在助力西安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的进程中,浐灞生态区依托自贸区功能创新机制,也进行了不少探索。譬如曾入选2019中国自贸试验区十大创新成果的“通丝路”陕西跨境电商平台,已成功对接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目前入驻外贸企业200余家,进一步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

多重融合再塑动能

以大会议会展为核心,文化(生态)旅游与现代(绿色)金融为重点,以数字经济为融合加速器的现代服务业体系雏形渐具之后,新阶段迎来新特征,顺应这种特征变化,又会带来新的动能。

上述观察人士指出,譬如产城融合以及生产性服务业赋能第三产业方面,浐灞生态区空间广阔。

作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与西安重要的“国际窗口”,该区人居、消费环境被普遍看好。眼下,西安全力推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现代服务业,随着对品质要求更高的高端人才、产业人群涌入,需要浐灞生态区加速产城融合提供支撑。

生产性服务业赋能第三产业方面,实际上,该区已尝到不少甜头。

“十三五”期间,在强化生态旅游属性的基础上,浐灞生态区进一步实施文旅供给侧改革,引入华夏文旅、宋城演艺等龙头项目,开通地铁3号线、兴建10余家高星级酒店集群、提升餐饮消费环境等,累计接待游客1亿人次。

另一方面,文旅市场日渐繁荣,离不开会展赋能。浐灞生态区平均每年举办各类会议会展活动100场以上,诸如欧亚经济论坛、世界文旅大会、西部数字博览会等,由此贡献的客流量极为可观。

再如“会奖旅游”(会展奖励旅游),以规模大、时间长、档次高和利润丰厚等优势,被视为高端旅游中含金量最高的部分。浐灞生态区文旅成长性被市场看好,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产业与“会奖旅游”的完美契合。

数字产业的赋能空间更为广阔,《西安市“十四五”产业发展规划》提到,全市服务业近年发展较快,但传统服务业占比较大,高附加值现代服务业规模不足。而“方法论”之一,便是推动服务业数字化转型,诸如培育文化教育、社区服务等居民服务数字平台,壮大“互联网+医疗健康”、智能体育与在线教育、旅游、交通、文娱等线上服务。

纵观中国城市化进程,不乏同质化竞争、以环境换增速的案例。浐灞生态区的看点在于,长期坚持生态与经济平衡发展的探索。又因其地处黄河流域生态经济带与环秦岭经济带交集区域,这种探索意义格外不同。

0 阅读:154

财经西部

简介:关注西部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