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 鉴/文
平江起义前,我是彭总的老部下,对他是很了解的。他的高风亮节、动人事迹,无时不在我的脑际萦回。现记其数事以述之。

一、爱护青年 培训官兵
1927年底,一师一团团长戴吉阶调升为师部少将参议,团长由彭德怀升任。1928年1月,彭德怀正式就团长职。
自从彭任团长后,他勤于训育,不辞劳苦。每逢星期三、六,均集合全团班长以上干部训话,每次讲一两小时。他每次讲话之前,总把我叫去,要我给他做记录。每次他都喊:“潘司务长,你来当记录吧!”记得还有两次,他代理师长在师部做纪念周时(纪念孙中山),也把我叫去当大会记录员,师部的秘书、参谋他不叫。所以在每次集会场上,人们总是以惊奇而羡慕的眼光望着我。我在当时确有受宠若惊之感,也自认为很光荣。我这时才19岁,彭团长30岁,比我大11岁。
我还记得,彭团长每次讲话,很有精神,滔滔不绝,使人听之,至为感动。有时他也用一点纸条,写上提纲。他所讲述的内容,现在还能记得出的,约有下列几个方面:
(1)精神讲话式。当时一般部队的带兵官往往要集合官兵作精神讲话。讲话的题材,来源于《孙子兵法》或《曾、胡治兵语录》和各种典范令一类的书。并结合部队官兵实际生活,指出缺点和成绩,予以批评和表扬。
(2)讲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部分内容。他常说,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好。他讲,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简言之,就是民有、民治、民事的意思。换言之,就是国家为人民所共有,政治是人民所共管,利益是人民所共享。
(3)他在多次的讲话中,总是强调政治要民主。孙中山说:“政是众人之事,治是管理,管理众人之事叫作政治。”彭团长说:“孙中山的民主思想很好,反对封建专制,反对独裁。”他认为最理想的是实行“三三制”,即执政党一份,民主党和非党人员一份,工农群众一份。他还说:“任何一个国家,真正要想治好,只有政治民主,人民有言论、集会、结社、宗教、出版的自由,人民当家作主,行使主人翁的权利,才能谈得上民主。但是,一切人民均必须遵守国家法令。”
(4)彭团长在讲话中,往往一谈到帝国主义、军阀、官僚、土豪劣绅、贪官污吏时,他就义愤填膺,愤愤不平。他说:“我们湖南受北洋军阀汤芗铭所谓都督的祸害最大、最深,老百姓恨之入骨,称为‘汤祸’。我在幼时,亲眼看到他们那些官兵奸淫、抢劫、杀人、放火、残害人民,令人发指。我在当时感到只有把他们打倒,老百姓才有出头的日子。”
他在训话时,有声有色,甚至拍桌打椅,表示愤怒。他的每次训话,都给了我们深刻的教育。

二、以身作则 模范军人
彭总处处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成为士兵的好榜样。我记得的有如下几件事:
(1)带头刻苦自学。彭总因为家境很苦,只念过两年书,但他从入伍当兵起,就刻苦自学,从不松懈。一有时间,他就读书、写字;一有疑问就向别人请教。学而不厌,越学越有兴趣,进步也很大。他当排长、连长时,对士兵的文化教育抓得很紧,处处关心士兵们的学习。在他领导的连上,官兵们读书、习字成为风气。
(2)爱士兵如子弟。彭总经常关心士兵的疾苦。官兵之间,亲如骨肉。他经常找士兵谈话,问寒问暖,深入了解士兵的情况。他当营长以后,经常背上干粮袋,带上饭碗、筷子、口缸、到各连、排、班和哨棚去看望士兵。发现士兵病了,除及时送医之外,还给病员一些现金作零用。碰上士兵吃饭时,他就在班上同士兵一道吃。有时官长们添些菜来招待他,他总是让给士兵。
(3)模范遵守“四句话”。1926年国民革命军从广东暂师北伐起,所有官兵符号的背面都印上了孙中山先生的四句话:“不贪财,不怕死,爱国家,爱百姓。”这四句话成了北伐军每一个干部、士兵的信条。新兵从入伍之日起,就得先学习、背诵、领会、执行这四句话。彭总在每次集合部队讲话时,都用这四句话的精神去训导、教育官兵,更常用这四句话的精神去考核官兵。
一有时间、一碰到士兵,他就问:“你背得这四句话吗?知道解释吗?”彭总自己对这四句话更是模范遵守。全团官兵都知道,彭德怀是个模范军人,真正不贪财,不怕死,爱国家,爱百姓,说到、做到。
(4)鹤立鸡群,一尘不染。在当时的军阀部队中,部队的军风纪律很坏。士兵不守营规,背着官长就干坏事。打牌、赌博、嫖妓、吃鸦片,甚至于进行抢劫,这是比较常见的,并不奇怪。
官长中,嫖赌之风更是普遍。至于连长、营长以上的长官和军需管钱的人员,那他们的办法就更多了,胆子更大了。除了打牌聚赌之外,逛妓院、开旅馆、讨小老婆、大吃大喝,所见皆是。可是,我们的彭总从当连长、营长、团长时,却鹤立鸡群,与众不同。官兵们都知道,他是从不搞牌、宝、嫖妓这一套的。我在团部当准尉司书时,一次和两位军需、书记官到一家旅馆去看那些在打牌、赌博、吃酒玩妓的营、连长。他们一见我们去了,也要我们玩牌、叫姑娘。我们中的一个军需,也立即打起牌、叫起姑娘来了。像这样的场合,彭总就从来不沾边。

三、浑身是胆 英勇善战
彭总“一身都是胆”,这是我们全团官兵对他的评价和赞美。他在任何一次战役中,总是身先士卒,不畏枪林弹雨。前进、冲锋,他总是在最前头,往往随尖兵一起行动;在正式作战中,他总是亲临前线,观察战情,掌握战机,指挥作战;他还亲自打重机枪、迫击炮:在后退或部队转移中,他又总是走在最后,随后卫官兵行动。他从不轻敌,更不畏敌。他有打仗的丰富经验和指挥战斗的本领,是一位出类拔萃的优秀指挥员。
我只举一件亲历、亲见的事实来说明。那是1927年,唐生智东征讨蒋。唐指挥所辖的第八军、第三十六军沿长江南岸前进,又指挥所辖的三十五军(军长何键,彭营在这个军)沿长江北岸前进。当时各军进驻安徽,遭到反击。蒋介石所指挥的军队分头向唐生智的第八军、第三十六军发起总攻。经过为时约两昼夜的激战,唐部即行全线总退却。三十五军也随之后撤。该军第一师师长周磐所部到达安徽桐城之后,军长何键即下令将这第一师编为全线各军的总后卫队,掩护各军总退却。当时,彭德怀为该师第一团一营营长(团长戴吉阶)。部队退却到湖北黄坡、广济县附近时,又遇到蒋介石指挥的第二军和广西部队的追击,发生一场激烈的战斗,伤亡很大,第一营死亡数十人。
这一次总退却战役,彭营长率领的第一营官兵一直奉命为总后卫队。彭德怀随后卫官兵行动,不慌不忙,沉着应战,使所有各军的部队得到有力的掩护,各自安全退到指定的集中地点。
有一天,当部队退到湖北新堤附近时,第三十五军军长何键,坐着一乘四人抬的轿子,前呼后拥飞奔逃命,十分慌张。彭德怀营长看到了,感到奇怪,为什么要这样惊慌呢?他立即制止,并大声喝道:“你们何必这样惊慌,敌人还远得很呐!”这时,何军长听了,也就随声喊道:“你们不要跑,不要慌,有彭营长的部队在后边,你们怕什么?跑什么?”这件事,三十五军的官兵都知道,都称赞彭德怀是一个英勇善战的好营长。(原载《湖南文史资料》第31辑)
作者潘鉴,新邵人。曾在彭德怀部队当兵。现任省参事室参事、新邵县政协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