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乐天/文
1935年7月初,中国工农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曾在甘、川、青边境的阿木渠河、桑科一带的地区,摧毁了川北麦仓司令杨俊扎细,以及唐隆古哇所属的民团,进军果洛白玉寺,前锋深入于阿什姜河的南岸。

马步芳憾于果洛反共防线的被突破,以河南蒙旗(今青海河南蒙古族自治县)为青、甘、川三省之间的交通要道,又为青海蒙古和硕特前首旗扎萨克亲王王府所在地,为挽救反共军事危局,以保全自己的封建地盘,即于8月协同青海南部边区警备司令部骑兵第二旅旅长马元海,经贵德驰至河南蒙旗,部署防御红军的阵地,以期达到从多方面堵击红军的企图。
在一个阴雨连绵的下午,马步芳随带他的骑兵独立第一、二团,到达当时河南蒙旗首府曲尕寺西北的群古长当滩,与河南亲王滚噶环觉会晤。滚噶环觉是王母兰蔓藻的独子,年方20岁,马步芳为了把他收为己用,既与他结为盟兄弟,又把王府的幕僚长张某收买到手,成为自己在王府的内线。这次马步芳与滚噶环觉的见面,在协力联合反共活动中,张某是起了一定的作用的。

马步芳目睹滚噶环觉拥有一定数量的武装,为利用其实力,并就地解决军需上的供应,以减轻自己的沉重负担,于是在政治上暂把河南蒙旗划为一个行政单位,在军事上委任滚噶环觉为海南警备司令部骑兵第二旅第一团团长。这样在马步芳不过签发了一纸委令,轻轻地便把河南蒙旗进一步控制于自己的势力范围。而在滚噶环觉则是官上加官,更加在名正言顺的情况下,为所欲为的奴役所属及附近的各部落人民。所以他们之间由于共同利害的一致,一拍即合,迅速达成了反共的协议和布置。
滚噶环觉为了发展封建实力,即根据马步芳的指示,成立了6个民团大队。这6个民团大队的番号是:
大参骑兵大队,大队长宫保南木加;和日骑兵大队,大队长官保端周;外寺骑兵大队,大队长久赞木;寺日强哇骑兵大队,大队长尕巴;什藏阿柔骑兵大队,大队长索完;卡参木骑兵大队,大队长玛久。

共计人数是2000余人,马2000余匹。都是由各部落自备枪马用具,自行供应人马给养。这样强制征拔的结果,使河南蒙旗所有各部落的群众,凡年在18岁以上,50岁以下的,都成为壮丁,平时他们在亲王府的沉重剥削下,暗无天日,现在更加负扣繁重,已处于山穷水尽,不可终日的地步。
这支反共武装组成之后,马步芳为了进一步控制河南蒙旗,派马元样作为滚噶环觉的助手,即成立河南蒙旗指挥部,以滚噶环觉为指挥,马元祥为副指挥。所有河南蒙旗地区的部队及民团,均受该指挥部的节制。马步芳并指定大参骑兵大队防守罗曲;外寺骑兵大队防守黄河渡口的香扎寺;和日骑兵大队、什藏阿柔骑兵大队防守香扎寺以西,以迄藏寺的黄河沿线。并中断了沿河的渡口,加紧缉查工作。还将卡参木骑兵大队和寺日强哇骑兵大队,作为支援黄河沿线的预备队。同时把循化县民团、同仁县民团、同德县民团、贵德县民团,都分布在各该县重要地区,与河南蒙旗指挥部严密联系,形成了在青海东南隅的一条反共防御线。这时马步芳的主力部队独立骑兵第一、二团,却驻扎于甘肃夏河欧拉地区的年都乎寺一带,展施其坐观时机、进退自如的阴谋,而以民团作为反共前哨的赌注。
马步芳旋接麦仓司令杨俊扎细等的情报,红军在果洛完成任务后,已集中兵力,离开果洛及川北麦仓一带,向甘肃陇西地区大进军。马步芳至此虽松了一口气,但仍恐红军采取迂回之术,猛攻青海东南部,仍令河南蒙旗指挥部严密防守黄河河防及重要地区。

之后,红军向临潭新旧城一带进军,河南蒙旗的反共防御线才逐渐松懈下来。所有河南蒙旗已组成的民团大队,整编于第七保安区,滚噶环觉仍任该区区司令,马良为区副司令。其后滚噶环觉在马步芳的指使和纵容下,当时的反共军事虽告一段落,而反共反人民的日常活动,直到他病死前迄未终止。(1964年10月)
作者当时在马步芳军政部门供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