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末短短数年,便将天下大势搅得风云激荡。
往昔一统的江山迅速分崩离析,可紧接着又在乱世的熔炉中重塑归一,其间无数传奇人物你方唱罢我登场,演绎出以弱胜强、绝境逆袭的壮丽史诗,壮烈、狡黠、机智、悲壮等种种元素高密度地汇聚碰撞,好似一场目不暇接的宏大烟火秀。
这段历史,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它是平民阶层首次登上历史舞台中央,撬动时代巨轮的关键时刻。
此前,贵族牢牢把持着上层建筑,掌控着历史走向的话语权,而秦末的烽火,点燃了平民改变命运、改写历史的热血梦想,最终也由一位出身平民的豪杰画上句号,这其中的故事,足够在史册上留下浓墨重彩的十几页。
陈胜、吴广,这两位名不见经传的农民,却如平地惊雷,拉开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大幕,他们不经意间开创了诸多影响后世的先河。
陈胜、吴广
后世历次起义,那激昂响亮的口号,便是师从陈胜。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短短数字,却如火炬般点燃了无数被压迫者心中的反抗之火,极具煽动性。不仅如此,利用迷信手段为起义造势,给士卒们注入强心针,也是陈胜吴广的首创。
他们把写有 “陈胜王” 的布条悄悄藏入鱼腹,又趁着夜色,在营房附近的破庙佯装狐狸鸣叫,高呼 “大楚兴,陈胜王”,为起义蒙上一层神秘而神圣的光环。
就连打着他人旗号起事这一招,后来者也纷纷效仿。
陈胜、吴广深知农民身份难孚众望,便抬出秦始皇长子扶苏与抗秦大将项燕的名号,宣称二人未死,号召众人共举反秦大旗。
这旗号乍一听令人费解,秦始皇的长子与楚国大将,怎会被凑到一处?这就得揭开秦始皇后宫那神秘的面纱了。
秦始皇的皇后,在正史记载中几近空白,成了千古之谜。
秦国朝堂除去嬴政,另有一股以华阳太后为首的楚系势力。依秦惯例,始皇后大概率是楚人,而扶苏,极有可能是嬴政与这位楚皇后所生的长子。
扶苏生性仁厚,对秦始皇焚书坑儒之举多次上书劝谏,触怒龙颜,被打发到边疆,监军蒙恬修筑长城、抵御匈奴。
虽未被立为太子,但扶苏手握重兵,政治生命尚存一线生机。秦始皇晚年本有心传位胡亥,巡游都将其带在身边,可临了却属意扶苏,怎奈赵高、李斯篡改遗诏,扶苏接诏后未起疑心,决然自杀,蒙恬也随之失去抗争的底气,无奈自刎。
扶苏
扶苏的楚国血统,加之项燕的抗秦威望,成了陈胜吴广手中凝聚人心的 “金字招牌”。
陈胜的起义军,在物资极度匮乏的情况下,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由此衍生出 “揭竿而起” 这个流传千古的词汇。
并非只是农民穷困潦倒才无兵器可用,实则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防旧势力复辟,将六国贵族迁至咸阳圈禁,还收缴天下兵器,熔铸了十二座金人。
即便如此,起义军依旧如燎原烈火,迅速蔓延壮大,于陈地建立张楚政权,“张楚” 二字,直白地吐露了张大楚国的壮志豪情。
同一时期,全国各地起义浪潮汹涌澎湃,六国旧地复国运动与农民起义交相呼应,大半个中国瞬间陷入反秦的熊熊烈火之中。
不过,这支农民起义军也很快暴露出致命短板。古往今来,农民起义从不缺人,拖家带口汇聚起来,动辄数十万之众,可指挥人才却如凤毛麟角。
就像三国的黄巾军、明末的各路义军,人数虽多,却常被几千官兵撵得四处奔逃,有的装备给养不逊色于官军,却依旧一败涂地,闯王高迎祥便是例证,他麾下有重甲骑兵,二十万人马却被卢象升一万多人追得丢盔弃甲,最后在子午谷被孙传庭堵截,全军覆没。
陈胜也面临同样困境,排兵布阵、行军作战,他一窍不通,好在千挑万选,寻得曾侍奉楚国春申君、自称懂兵法的周文。陈胜封其为将军,挥师西进伐秦。周文不负所托,竟带着这帮 “泥腿子” 突破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函谷关,直逼咸阳,形势危如累卵。
此时的秦国朝堂,被这突如其来的风暴打得晕头转向。
胡亥听闻叛军杀到家门口,气急败坏地怪罪李斯,朝堂之上弥漫着惊恐与茫然。
胡亥
好在章邯挺身而出,时任少府的他,因负责秦始皇陵收尾工程,手头正有十余万囚徒可用。
他向胡亥进言,赦免囚徒,编入军队。
胡亥无奈叫停先帝陵寝工程,章邯带着这群囚徒奔赴武库领取兵器,就此出征。
这堪称史上最奇特的一支军队,囚徒为主力,搭配保卫咸阳的郎中令军、卫卫军、中尉军等正规军,其中中尉军作为精锐核心,协同作战。
在戏水,这支二十万的杂牌军竟击败了一路势如破竹的起义军。章邯可非泛泛之辈,兼具管理与军事才能,堪称这个时代顶尖名将,实力仅次于项羽、白起。
他在极短时间内,将一盘散沙的囚徒与正规军捏合在一起,激发战斗力,靠的不仅是卓越的组织协调能力,更是深知秦国尚武传统,关中百姓祖祖辈辈为军国效力,骨子里的战斗基因一旦唤醒,便能重现秦军往昔雄风。
章邯首战告捷后,并未急于追击,而是稳扎稳打,尽显名将风范。他秉持着 “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的兵法智慧,深知后勤保障是大军命脉,大军粮草、民夫运粮、兵员征集、兵器马匹养护,无一不精心谋划。
同时,他还擅长示弱,如同白起长平之战、王翦灭楚之战一般,先藏锋守拙。
此次,他退兵濮阳,佯装龟缩,实则暗度陈仓。一方面,从敖仓调集大量粮草,充实军备;另一方面,秘密调遣北面王离的长城军主力南下驰援。
两个月间,秦国各地援军纷至沓来,关中进入紧急战备状态,汉中、蜀地也征兵入关,唯有南方军队因道路险阻、通讯断绝,未能回援。而起义军这边,周文兵败后退至曹阳收拢残部,对章邯的暗中布局浑然不觉。
两个月后,万事俱备的章邯如夜枭出击,大军东出函谷关,展开横扫东方之旅。周文再度溃败,逃至渑池,章邯不给喘息机会,十一日后追至,攻破渑池,周文自刎,起义军自此元气大伤。
接着,章邯马不停蹄解荥阳之围,此时吴广已因内部矛盾被手下田臧所杀,田臧还没来得及大展拳脚,便被章邯剿灭。章邯顺手收编司马欣、董翳,为日后瓜分三秦埋下伏笔,随后一路南下,将张楚国残余武装逐一清扫。
最终,陈胜也被车夫背叛,惨遭杀害,首级被送往秦国。这支中国历史上的首支农民起义军,仅仅六个月便灰飞烟灭,似乎印证了农民起义先出头者易成众矢之的的宿命。
陈胜的失败,如洪钟巨响,给后续的造反者敲响了一连串警钟,其中民心与见识问题尤为刺耳。陈胜刚占陈地便急不可耐称王,私心暴露无遗,全然不顾大梁张耳、陈馀的良言,未去联合六国后裔,壮大反秦同盟,终致人心离散。
再者欲望一旦失控,便会蒙蔽双眼,古往今来,多少起义者都折戟于此,困在自身见识的狭小天地,难以突破。自陈胜至洪秀全,概莫能外,能挣脱这枷锁者,方能在历史长河中留下深刻印记,那位最终收拾秦末残局的沛县 “居委会主任” 刘邦,此刻也正悄然崛起。
陈胜兵败后,项氏家族闪亮登场。
项梁,名将项燕之子,因命案携侄儿项羽逃亡吴中。
自带名门光环的他,迅速与当地豪强打成一片。提及江东,长江自九江后折向北方,九江之后的长江两岸便划分出江东、江西,吴中就在这赫赫有名的江东之地。
项梁有祖传的威望加持,更有项羽这员猛将助力。
项羽
项羽年少时,学文不成,学武不就,令项梁大失所望,可他却有着超乎常人的抱负,宣称要学 “万人敌” 之术,项梁便教他兵法,可惜他学个大概就浅尝辄止。不过青春期后的项羽,仿佛脱胎换骨,身高八尺有余,力能扛鼎,气场非凡。史官笔下,“力能扛鼎” 本非褒义词,用到项羽身上,却满是壮烈豪迈之意。
他不仅外形英武,领兵作战更是天赋异禀,话不多却能令万人拜服,带弱兵亦能生出雄虎之威。想当年金庸先生被问起郭靖与萧峰谁更厉害,金庸独赞萧峰,称其天生异禀,武学天赋与生俱来,寻常招数到他手中威力倍增,生平罕逢敌手。
项羽恰似这等人物,项梁听闻他见秦始皇巡游时发出 “彼可取而代也” 的豪言,便知此子绝非池中之物。
公元前 209 年 7 月,陈胜吴广起义点燃反秦烽火,9 月,吴地郡守殷通意图拉拢项梁共举大事,在他眼中,自己是天使投资人,项梁会感恩戴德。
可项梁心里门清,自家金字招牌何等珍贵,怎会与人分羹。谈判间,项羽骤然发难,手起剑落斩下殷通首级,项梁提着人头、挂着印信走出,项羽更是勇猛,一口气斩杀百人,稳定局势。
项梁顺势自立为会稽郡守,收拢各县势力,精选八千子弟兵,交予项羽,命其先平定周边,打造根基。
这一番操作,尽显项梁的沉稳与远见。
项梁起兵不久,陈胜兵败的消息传来,可与此同时,不远处东阳县有股势力可资利用。东阳县青年杀了县令,聚起上千人,却群龙无首,读过书的陈婴被众人推为领袖。
陈婴母亲极有见识,劝儿子莫要当出头鸟,找棵大树好乘凉。陈婴听从母训,低调行事,观察局势。待项梁使者前来,陈婴看准项梁,果断交出军权,归附其下,后来成为楚国上柱国,项羽败后又归顺刘邦,得以善终。
项梁得了这股助力,实力大增,开始向老家淮泗地区进发,此地是反秦的地下核心,项氏在此根基深厚,不仅家族兄弟纷纷来援,英布、范增、钟离眛等人才也陆续汇聚,连日后的 “兵仙” 韩信,此刻也投身其中,项梁集团一时风头无两。
然而,项梁集团也面临难题,师出无名,不知是该自立门户,还是扶立他人。此时,年逾古稀的范增出山,为项梁点明迷津。他指出秦灭六国,楚人仇恨最深,“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并非虚言,陈胜失败就在于未立楚王后裔,未能凝聚楚国反秦力量。
项梁深以为然,一番找寻,立楚怀王之孙为王,仍称楚怀王,唤起楚人旧忆与斗志,至此,农民起义悄然演变为贵族复国运动,章邯先前高维度打击低维度的优势不再。
再说章邯,扫平陈胜势力后,挥师北上攻打魏国。魏王魏咎被困,向齐楚求救,齐王田儋御驾亲征,楚国派项它驰援,章邯围点打援,趁夜突袭,大破齐楚联军,齐王、魏相战死,魏咎自焚,田荣侥幸逃脱。
章邯乘胜追击,围困东阿的田荣。项梁闻讯,率楚军主力赶来,在东阿城下大败章邯,章邯向西败走。项梁乘胜追击,派项羽、刘邦追击章邯,二人在城阳再破章邯,章邯逃入濮阳坚守,引黄河水做护城河。项羽、刘邦转攻定陶不下,又西进雍丘,斩杀李斯之子李由,楚军三战三捷,士气高昂。
可就在这时,项梁被胜利冲昏头脑,犯了致命错误。
他将胜利全归为自身能力,忽视诸多偶然因素,没看到秦军百年积威,更没意识到自身侄儿的逆天战力以及对手的疲惫。他不顾齐国不发兵的不厚道,一心攻打定陶,忽略杀伤秦军有生力量,部将宋义苦劝不听。
而章邯这边,退守濮阳后精心布局,调粮征兵,等待时机。
终于,在一个月黑风高之夜,章邯倾巢而出,突袭项梁,一夜激战,项梁战死,楚军死伤惨重。
项羽、刘邦回撤彭城,护送楚怀王迁都,楚军自此元气大伤,章邯重掌战场主动权。
项梁战死后,章邯认为楚军精锐已灭,不足为惧,便引军北上,剑指赵国。
赵国这片土地,与秦国有血海深仇,长平之战、王翦伐赵的惨烈过往,让赵人骨子里满是抗争之魂,向来骨头极硬。
章邯欲彻底剿灭反秦势力,便想先啃下这块硬骨头,历史的轨迹,也在这一次次偶然抉择中,悄然扭转。
文本内容源自@渤海小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