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刺秦王为何会失败?荆轲在临死前说出了真正原因!

以丹聊历史 2025-01-08 02:56:36

在风云激荡的战国末年,公元前 227 年的风云际会,为历史添上了浓墨重彩却又悲壮万分的一笔。

彼时,秦王嬴政的霸业宏图正以燎原之势展开,韩、赵、魏三国已在秦国的铁骑下相继覆灭,燕国边境之上,阴云密布,秦国的虎狼之师蓄势待发,随时准备将这个古老的国度也纳入囊中。

燕王喜满心惶惶,焦虑与绝望交织,却无计可施,仿佛在黑暗中等待着末日宣判。

而燕太子丹,这位心怀家国却又无力扭转乾坤的贵胄,在绝境之中催生了一个近乎疯狂的大胆设想。他深知燕国积弱已久,若与如日中天的秦国正面交锋,无疑是以卵击石。

于是,一个铤而走险的计划在他心中悄然成型 —— 选派刺客潜入秦国宫廷,设法挟持秦王嬴政,逼迫他归还侵占各国的土地;倘若嬴政冥顽不灵,那就痛下杀手,以绝后患。

此计虽凶险万分,却也是燕国在绝境中为数不多的挣扎。

决心既定,太子丹立刻展开行动,在天下间广罗奇能异士。

听闻隐士田光有一位挚友荆轲,智勇双全、胆识过人,堪称绝佳的刺秦人选。

太子丹赶忙托付田光前去游说荆轲。

当荆轲听闻要去挑战那威震四海、手握雄兵的秦王嬴政时,本能地一口回绝,毕竟这是一趟有去无回的死亡之旅。

可谁能料到,田光为了坚定荆轲的决心,竟决然拔剑自刎,用自己的生命为这场刺杀拉开了血祭的帷幕。

荆轲望着挚友倒下的身影,心中五味杂陈,虽预感此行凶多吉少,但挚友的以死相托,让他实在无法推诿,只能硬着头皮应承下来。

然而,要想接近戒备森严的秦王,谈何容易?非得有足以让秦王深信不疑的信物与借口不可。

太子丹献出燕国督亢的地图,可荆轲思忖,仅凭地图,未必能确保秦王接见。

恰在此时,命运似乎伸出了援手,秦国大将樊於期因伐赵失利,为名将李牧所败,狼狈逃至燕国。

荆轲敏锐察觉到这是个难得的契机,他知晓秦王悬赏千金、封万户侯求取樊於期首级,便向太子丹提议,带着樊於期的头颅与督亢地图,定能引得秦王接见。太子丹听闻却面露难色,在他看来,樊於期走投无路来投奔自己,若恩将仇报取其性命,实在有违道义。

荆轲心急如焚,他深知时机稍纵即逝,索性自行找到樊於期,将秦王屠戮其家人的惨事如实相告,同时点明,献出首级,便能换来自己手刃秦王的机会,为全家报仇雪恨。樊於期听完,被荆轲的智谋与果敢打动,慨然自刎,将头颅交付荆轲。

万事俱备,太子丹寻来世间最锋利的匕首,涂抹上剧毒,藏于地图卷末,只待图穷匕见的致命一刻。荆轲还找来一位知心好友,一同精心谋划刺杀后的脱身之策,怎奈出发当日,好友因故迟迟未到。心急如焚的太子丹等不及了,匆忙为荆轲安排了秦舞阳做帮手。

据说这秦舞阳年少轻狂,13 岁就在闹市公然行凶,旁人只需瞧他一眼,便会吓得浑身发抖。

荆轲无奈,只能带着这个并不熟悉的搭档仓促启程。挚友高渐离心怀悲戚,赶到易水河畔为荆轲送行,他击筑悲歌: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那悲凉的曲调,萦绕在易水之上,为这场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冒险,增添了无尽的悲壮色彩。一路上,荆轲强忍着不安,反复向秦舞阳叮嘱配合刺杀的要点,预想种种可能出现的意外状况,可秦舞阳却一脸满不在乎,只觉得凭借自己的勇猛,定能在关键时刻大杀四方。

终于,他们踏入了秦国的朝堂。那一日,气氛凝重得仿若能滴出水来,荆轲手捧樊於期的首级,神色冷峻;秦舞阳捧着装有地图的匣子,紧随其后。

可当见到秦王嬴政的那一刻,秦舞阳瞬间脸色惨白如纸,身躯不受控制地剧烈颤抖起来,筛糠一般。嬴政见状,心生疑虑,开口问询。

荆轲心中暗叫不好,却迅速镇定下来,沉稳说道:

“启禀大王,此人来自偏远小地,生平头一回得见天子尊容,被大王您的无上威仪所震慑,还望大王恕罪。”

嬴政未再多言,却只准许荆轲一人上前。

荆轲缓缓展开地图,每一寸展开都似在拉扯着命运的丝线,嬴政的目光紧紧锁住地图,满是好奇与探究。就在地图完全展开的刹那,寒光一闪,匕首赫然露出。

荆轲反应如电,右手迅猛握住匕首,左手如鹰爪般扯住秦王衣袖,狠狠刺去。嬴政毫无防备,吓得猛地向后一缩,慌乱间,袖子竟被扯断。

挣脱束缚的嬴政急于拔剑反击,可那佩剑太长,加之极度紧张,一连三次拔剑,都未能成功出鞘。

无奈之下,他只能绕着大殿的柱子狂奔,躲避荆轲的致命攻击。

殿外的武士们虽心急如焚,却因未得秦王命令,不敢贸然入内;周围的大臣们也早被吓得瘫软,无人敢上前阻拦。

紧急关头,太医夏无且灵机一动,将随身携带的药匣子奋力抛向荆轲。趁着荆轲分神的瞬间,嬴政终于将长剑挪至背后,奋力一拔,寒光出鞘。嬴政持剑回身,狠狠砍向荆轲,一剑便斩断了他的左腿。荆轲应声倒地,却仍死死攥着匕首,用尽最后一丝力气掷向嬴政,可惜只击中了大殿的柱子。

满身鲜血的荆轲自知大势已去,望着嬴政苦笑道:

“事不成,只因我本想活捉你。”

随后,便被蜂拥而上的武士乱刀砍死,而早已吓破胆的秦舞阳,也在殿外被剁成肉泥。

荆轲刺秦失败,如巨石投入平静湖面,激起千层浪。嬴政怒不可遏,即刻命令大将王翦挥师攻燕,大军直逼燕国国都,誓言不擒获太子丹绝不罢休。

燕王喜走投无路,为求一时苟安,忍痛将太子丹斩杀,献上首级,秦国才暂且收兵。然而,这不过是燕国覆灭前的短暂喘息。

公元前 222 年,秦军在踏平魏、楚之后,再度剑指辽东,燕王喜被俘,延续了数百年的燕国,终究在历史的尘埃中烟消云散。

荆轲刺秦,这段充满勇气与悲壮的故事,虽以失败告终,却深深烙印在历史长河之中。荆轲的孤勇,樊於期的大义,高渐离的悲歌,交织成一曲慷慨悲歌,让后世之人在回溯这段历史时,不禁为那份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决绝气魄所动容,也为命运的无常发出深沉叹息。

文本内容源自@奇墨历史(探索放映室)的视频内容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