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论中国历史第一国宝,争议颇多,有人推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王羲之《兰亭序》、越王勾践剑等。
但只要“传国玉玺”现身,争议便消,它是中国历史重要文物象征,标志着权力秩序与正统定义。
自秦起,传国玉玺就作朝代更替、权力合法的关键标志物,其争夺伴随着历史兴衰。可惜它早已丢失,下落难考,是否真实存在及历史细节真伪,至今仍是未解之谜。
玉玺历史玉玺作为权力象征可追溯至先秦,西周早期现玉制印章用于高级官员身份认证,2016年陕西渭南发现最早的首领工印龙形按钮玉章,材质白玉,印面凹分四格有汉字,推测用于祭祀。
春秋时玉器加工技艺提升,玉质印章流行作身份象征,多用于行政。战国文献现“玺”字,尊卑都称“玺”,秦朝起皇帝印章称“玺”且用玉,余称“印”。
秦始皇统一六国,李斯制“传国玉玺”,篆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彰显皇权正统。此后传国玉玺成皇帝与国家合法标志,无玺登基被视为“白板皇帝”。
孙坚曾于井中寻得传国玉玺,顶雕五龙,一角缺;《册府元龟》载其用蓝田玉、李斯监制、玉公孙涛刻,方四寸。
但《史记》记刘邦得子婴献玺后佩戴,按方四寸体积不可能佩戴,推测他所戴可能是秦始皇六枚一套印玺中的一枚。
该套玺各有功能,用于政权象征、文件认证等,体积小方便盖章,而传国玉玺或因体积大未用于盖章。纸在东汉时期才发明,汉前用竹简、木牍书写,重要文件用封泥,玉玺盖于绳结粘土处。
真假玉玺秦始皇所创六方宝玺制度,传国玉玺似独立于其外。此后,传国玉玺在各朝代传承,为正统皇帝信物,却数次失踪、复出,真假难辨,普遍看法是传至后唐,后唐皇帝李从珂抱玺自焚而终。
传国玉玺有诸多传奇,最出名的当属“金镶玉”。刘邦得玺后,西汉诸帝奉为珍宝。
西汉末年王莽篡权,向汉元帝太后索玺,太后怒而摔玺,磕破一角,王莽令工匠用金修补,成后世鉴定依据。但《后汉书》载,是玉玺上雕刻的螭(龙子)摔坏一角镶金,而非底部。
西晋末年八王之乱、少数民族南下,传国玉玺频繁易主。隋朝统一获玺,隋亡后萧皇后带玺逃至突厥,唐初无玺,李世民遂刻“皇帝景命,有德者昌”的玉玺,形制大小与传国玺相仿。
公元630年李靖击败突厥迎回萧皇后,李世民得传国玉玺,定其为大唐“受命宝”,因武则天嫌“玺”音近“死”,后多称“宝”。
唐朝后期藩镇割据,长安沦陷,传国玉玺再流失。传说五代时后唐末帝李从珂抱玺自焚,玉玺自此下落不明。
究竟是寿命宝还是李世民所刻玉玺不得而知,且李世民那枚也未寻得,推测传国玉玺早在西晋乱世便已丢失,后世难觅其踪。
宋哲宗
宋朝因无传国玉玺,皇帝不再执着于那枚特定玉玺,但凡自己认可或先王用过的,皆可作传国玉玺。北宋末年,一农夫耕地偶得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玉玺,上交朝廷。
宋哲宗召集13位大学士辨认,虽有异议,他仍坚信是真,大办“受玺仪式”,欲补正统之缺。后宋徽宗继位,靖康之变爆发,徽宗被掳,玉玺或落金人之手,再无踪迹。
元朝灭金、南宋未寻得玉玺,朱元璋灭元亦空手而归,视之为开国憾事之一。
明朝末年,努尔哈赤建后金,皇太极时,元朝后裔林丹汗献“制诰之宝”,材质青玉,上有角龙,尺寸四寸,底刻汉篆“制诰之宝”,显然非秦传国玉玺,清朝立国后含糊称其为历代相传之物,权当传国玉玺使用。乾隆即位,公开征集宝物,各地官员纷纷献宝。
乾隆三年,江苏宝应县界首一民夫疏通河道时挖出一方形似传国玉玺的宝玺,地方官员极为重视,江南河道总督高斌将其进献给乾隆帝。
乾隆鉴赏后,见其通体黝黑非玉质,判定并非秦始皇传国玉玺。
不过因该玺古泽可爱,篆文“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与《南村辍耕录》蔡仲平本一致,似费心思仿造,便当作古玩收藏,还命人制作配套锦匣、楠木宝盒并安西洋锁,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到乾隆十一年,他查阅交泰殿文物时发现一枚玉质银杰、方四寸(约14厘米)且刻有相同八字的玉玺,众人欣喜。
乾隆却鉴别出篆文拙劣,非李斯鸟虫篆,认定非秦传国玉玺,还表示即便真是秦印也不足贵,不过一器物,靠它难固皇位,可见其已不看重,后命人将此玺撤出交泰殿,下落不明。
乾隆对古玩品鉴造诣颇深,深知传国玉玺早已遗失,于是摒弃前朝玉玺传承制度,重新拟定大清皇帝的25宝,各有专司,置于交泰殿。清朝以传这25方玉玺寓意王朝永续、子孙福寿,开启新的玉玺传承范式。
玉玺下落传国玉玺的线索多源于古书,然而最早记录它的文献在西晋,距秦亡近500年,若前朝无载,西晋人怎会知晓其细节?
《史记》详述秦史,连秦始皇陵地宫这般机密都有描述,却未提及传国玉玺,只言天子玺符,这不合常理,由此推断,秦始皇有玉玺,传国玉玺却未必存在。
刘邦出身平民,为正统治之名,杜撰传国玉玺故事并依前制制作,将其作为天命象征,借此宣称受天命、统治合法,让汉朝顺应天命。即便真有秦传国玉玺,恐怕也早于记载的后唐时期就已遗失。
自传国玉玺“丢失”后,历代传国玉玺难辨真伪,它更多是朝代传承的象征,而非皇帝登基维系正统的唯一凭证。难道没玉玺皇帝就不登基?或有人寻得就能称正统?显然不是。
即便寻得秦始皇传国玉玺,当朝皇帝或抢夺、或摧毁、或认定为假,因它为政治服务,真假取决于统治阶级。
宋以后,得玉玺为正统的观念渐弱,清朝乾隆更直言,即便真寻得,也不过普通器物,“君人者在德不在宝”。
故而无需纠结传国玉玺的遗失,其存在与否存疑,看清历史真相远比执着于文物找寻更为关键,传国玉玺不必神话,若丢弃,不找也罢。
文本来源 @晓涵哥来了 的视频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