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灭六国之战——走向第一帝国的烽火十年

舒汐寻史 2023-03-10 13:47:05

落后就会挨打,这句话不论是在博大精深的古代史还是在饱受沧桑的近代史,无疑是一句真理。

在古时有大秦王国收复六国之战,历经十年从此走向第一帝国,而在近代史的发展历程中,我们的国家更是饱受外来者的侵略与伤害,好在我们奋战崛起,捍卫土地,与敌人抗争到底,因此对于这一道理身为中华儿女的我们更是深有体会。

而我们今天着重要讲的就是秦灭六国,走向第一帝国的烽火十年,在这十年里,大秦王朝从一个籍籍无名的小国,在动荡不安,战火纷飞的时代,将赵韩,魏楚等国被逐个推翻,让战国格局基本形成定居。

在此后的二百多年间更是纷争不断,征伐不断。所谓乱世出英雄,秦国在乱世之中步步为营,用十年的时间成就了第一帝国,也让大秦王朝成为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国家。

说到这里,大家一定对这段统一六国,走向第一帝国的烽火十年充满了好奇,想要知道秦国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顺利称帝,所谓的烽火十年到底经历了什么,秦国又是是用什么样的策略顺利拿下了六国,接下来,让我们走进对于秦国而言,意义重大的烽火十年。

背景复杂,拉开序幕

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一个新的朝代就此开始,当然一个国家的管理与统治是离不开相得益彰的政治制度,周王朝也不例外。

因此在周王朝建立之后,在公元前1046年的时候,特地实行了分封制,将土地与爵位分封给那些开国功臣,前前后后封有鲁、齐、燕、卫、宋、晋、虢等71个诸侯国。

但是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到了周朝末年,出现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那就是高度的自治权对政治的稳定形成了非常不利的影响,这个问题就是各路诸侯兼并严重。

当然,政治问题只是一个炸弹,真正的导火索则是整个社会所处的思想,当时的社会正处于礼崩乐坏的变革时代,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各个诸侯国为了加强自身的综合实力,纷纷实行变法,想要通过变法在诸侯之战立于不败之地。

在经过不断地兼并与战争讨伐之后,直到战国时期,逐渐形成了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称雄的局面。

在这期间,七国之间的关系变化莫测,各个国家都以自身利益为主,所谓的盟友和敌人不过是瞬息万变之事。

而秦国最初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国家,秦国的开国始祖仅仅只是一个养马的家奴,他因养马之术深受周天子的赏识,并且为他赏赐了封地。

但是秦国所拥有的土地与其他诸侯国相比较而言,是无法相提并论的。

好在秦国的历届统治者并没有轻易的放弃,秦国的劳动人民也秉持着勤劳吃苦的优秀品质,正是在这些优秀品质的加持下。

在一代人又一代人的努力之下,秦国的综合实力在逐渐的增强。在有了些许成就之后,秦国的君王也没有因此而骄傲自满,而是励精图治变法。

正如秦孝公时期的商鞅变法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在此次变法的过程中,商鞅重点提升农业的发展,充实国家的财力,削弱了贵族的势力。

通过有了这样的铺垫,让秦孝公一举拿下了与晋国争夺多年的战略枢纽要地河西之地,为后来统一六国铺垫出了深厚的基础。

当然一时的变法并不能让秦国始终保持强者风范,在秦惠王时期,他珍惜贤能之人,通过大外交家张仪的连横之术,将剩余六国耍的团团转,一跃成为其他六国可望而不可及的强国。

步步为营,统一六国

在经过一代又一代统治者的铺垫之后,在公元前247年,秦王嬴政继承王位,此时此刻的秦国实力已经非常雄厚,具备了吞并六国的势力,因此统一六国的计划也被提上了日程。

六个国家,秦王嬴政需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决定先对那个国家发起进攻,最初,嬴政决定先对赵国下手,毕竟这个国家与秦国之间的恩恩怨怨最多。

就连赵国的老百姓都因为长平之战对于秦国恨之入骨,因为在此战之后,赵国元气大伤,被秦国坑杀的赵军达到了四十五万。

除此之外,在公元前234年的时候,秦国将领桓齮率领秦军攻打赵国,士气十足,直逼赵国都城。

秦国将领桓齮的凶猛行为,让赵国的君王内心深感不安,于是他特地找回来远在边疆戍守的将军李牧,不可否认此人在带兵打仗上的表现的确非常出色,他仅仅用三万人的军队就将原本士气十足,作战人数高达十万人的秦军,打的落花流水,最后桓齮只好狼狈的逃回秦国。

秦国与赵国之间的恩恩怨怨远不止于此,因此,秦王嬴政最先提出攻打赵国的想法并不难让人理解。

但是嬴政又考虑到赵国拥有李牧这员大将,再加上赵国的实力本身就要比其他几个诸侯国更加强大,在这种情况下,嬴政认为率先攻打赵国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在经过不断地衡量与考虑之后,嬴政决定率先攻打实力最弱的韩国。

当然,决定攻打韩国除了韩国的实力最弱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秦王嬴政对韩国的军事以及国内情况都了如指掌。

这一切得益于一位名叫内史腾的人,此人曾是曾在韩国生活多年,是由于投降来到了秦国。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秦王嬴政便派出了内史腾攻打韩都。

不得不说,秦王嬴政派内史腾出征的决定无疑是正确的,毕竟他对韩国的一切都了如指掌,因此很快他就成功攻克了韩国,俘获了当时的韩国的管理者韩王安,对韩国的成功侵占之后,统一六国之战就此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在韩国成功侵占之后,秦国就将目光转移到了与自己宿敌多年的赵国身上。

也许,冥冥之中所注定的便是秦王嬴政称帝,因为在公元前230年的时候,赵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大旱,这为秦国攻打赵国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再加上秦王嬴政对于此次攻占赵国之战慎之又慎,将秦国的很多大将都派了出去参加此次的军事行动。

但是令人没有想到的是,秦国很快就遇到了困难,由于粮草的不足以及赵国大将李牧的步步阻拦,将秦国派出的强兵寸步难行。

这时的秦王意识到赵国只有失去李牧,他们才有机会将其顺利拿下,于是嬴政便故意用重金贿赂了赵国的重臣郭开故意在赵国内部散发谣言诋毁李牧,要知道此人在当时那个阶段深受赵王的赏识。

因此,在他的暗箱操作之下,赵王将李牧处死。

李牧的离世,让秦国的侵占步伐不断加快,在公元前228年的时候,将所有赵军全部消灭,攻破了都城。

在赵国被顺利侵占之后,秦王嬴政决定对一鼓作气,一举消灭燕国,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发生了历史上流传已久的荆轲刺秦王的故事。

对燕国的攻占与赵国相比较而言,就比较容易,毕竟燕国的实力比较薄弱,面对秦国的攻击,他并没有选择直接反抗,反而选择放弃都城逃跑至辽东地区。

在此战结束之后,在公元前225年的时候,秦国的将领王贲通过黄河中的水,引到了大梁城,并将其淹没,在这种情况下的魏国,只能选择投降。

一切都结束之后,秦国国君便将目光转移到了楚国的身上,但是这时秦国内部却出现了内部矛盾,王翦与李信对于楚国的实力持有不同的态度。

王翦认为楚国虽说现如今比较落寞,但是实力还是比较深厚,需要派出六十万大军进行攻打,但是李信却认为楚国已经气数已尽,只需要派出二十万大军攻打,就可以拿下。

秦王嬴政认为李信信心满满,于是便让李信带着二十万大军出发。

一开始,攻打楚国之路还算顺利,可谁知,在攻取城父的时候,派往楚国劝降的秦相竟然选择了叛变。

在这种情况下,兵力不占优势的李信全军覆没。

在这种情况下,嬴政便派出了大将王翦,于是在224年的时候,王翦便率领六十万大军南下灭楚,仅仅在一年时间内,楚国便轰然倒塌。

在这些国家被一一攻占之后,秦国就将目光转移到了最后一个国家齐国的身上,对于齐国的侵占可谓是没有花费一兵一卒,因为齐国已经在之前秦国攻打韩楚赵等国家的时候,已经领略了秦国的战斗力,因此,齐王选择了投降。

六国的统一,不仅仅为历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同时也让那些因为战争多年流离失所的老百姓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归属地,给人民一个和平安定的生活环境。

正所谓自古就有"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战争给人们带来的伤害都是不可逆的,秦国的统一六国之举对于当时的人民,对于我们,对于历史的发展进程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0 阅读:112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