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西洋乐器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就是被称为乐器之王的钢琴,和被称为乐器之后的小提琴,小提琴那悠扬婉转的音调在艺术家的手中往往都能牵动人们的心,即使演奏结束了还能余音绕梁。不过你知道小提琴的历史吗?小提琴的出现比钢琴还要早上个二百多年,这期间的小提琴可是经历了不少的形态变化才成了今天我们见到的样子。
对于小提琴这种自带艺术气息的乐器来说,一直都是被艺术家们捧在怀里的宝贝,不过在小提琴刚刚诞生的时候可没有这么高的待遇。说到这里你是不是感觉到好奇了呢?如果是,就跟着我继续往下看吧。
小提琴的起源乌龟壳琴——初现雏形
在十五世纪的欧洲,人们在追逐文艺复兴的同时,也在发挥着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当时意大利那个充满着自由的国度,人们也在追求着不同于其他国家的艺术和文化,不过据说小提琴不是在当时被有目的的创造出来的,而是一个在无意中的发现,才让小提琴被发明出来。
在当时的意大利有着不少靠乐器而生的工匠,其中有一个工匠因为自己的技艺不娴熟没人买他的乐器而闷闷不乐的走在沙滩上,因为他心情不是很美丽,所以一路边走,边踢沙滩上的海螺壳、贝壳等,当他看到一个海龟壳的时候,也上去踢了一脚。
不过海龟壳比较笨重,他的一脚并没有让海龟壳移位,只是让海龟壳发出了一声清脆的响声。这个工匠听到这种声音非常悦耳,于是就把龟壳带回家做研究,发现是海龟壳这种特殊的结构使得空气在其中流转会发出好听的声音。
在有了乌龟壳的启发后,工匠就模仿着乌龟壳做了一种乐器,叫做“乌龟壳琴”这种琴因为独特的形状和清脆的声音,很快就受到了人们的青睐。据说后来的小提琴就是在这种龟壳琴上改良的,所以说龟壳琴为小提琴日后奠定了基础这一说法,还是有理可循。不过看看现在的小提琴怎么也想不到是龟壳,所以小提琴还是要继续发展的,让我们往下看。
精益求精——分出派别
意大利到了十六世纪的时候,已经开始广泛的使用小提琴了,也正是在意大利,小提琴被称作“violin”即现在小提琴的英语名字。
在十六世纪中叶的一本关于音乐的书中,就已经开始有对小提琴的描述,这也让小提琴这种乐器迅速弥漫了整个的欧洲大陆,不过既然有需求就要有供应,意大利作为小提琴的故乡,为了应对不同的需求,也出现了不少的小提琴制作流派,其中大部分都是风格迥异。
当时的欧洲因为文艺复兴的影响,各个国家为了表现出与人其他国家不同的特别之处,都不会去全力的模仿其他国家的才艺。一般来说,小提琴在创作之前,不仅在结构、调音和演奏技巧方面对现代小提琴的形成没有决定性的影响。
人们普遍认为意大利北部的米兰、威尼斯、布雷西亚和克雷莫纳地区是小提琴的发源地,到了十六世纪的中后期,意大利小提琴制造业也慢慢的由百家争鸣变成了垄断现。
在意大利出现了两个著名的小提琴制造学校,一个是以阿玛蒂和他的儿子为代表的克雷莫纳学校,另一个是以萨洛的加斯帕罗和他的学生G.P.margini为代表的布雷西亚学校。这两组小提琴各有优点至今虽然几百年过去了,他们制造的小提琴仍然是顶级宝藏。
后来的小提琴一跃成为了击败其他古典乐器的乐器之首,不过当时也有很多人把小提琴当作是一把精美的工艺品,将小提琴的制造放在了首位,中国有句古话“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说的就是小提琴制造业的发展吧!
小提琴在制造业的发展也是一路高歌猛进,并不因为其他的乐器出现而受到波及,小提琴制造技术的发展,也为小提琴成为乐器之后奠定了基础。
小提琴制造的发展小提琴制造业发展的第一春
世界上公认的小提琴制造业发展的第一春,是在十七世纪中叶到十八世纪中叶,伴随着当时工业革命,小提琴制造业也得到了大力的发展。
进入十八世纪以后,小提琴的生产中心就慢慢的从意大利转移到了法国,因为法国人对小提琴的需求高,而且法国人的心细和严谨也是至今都在世界上有名的。在当时出现了不少有名气的小提琴制作家。
并且当时的小提琴有不少都在用来演奏,这样一来对于传统小提琴注重装饰的要求不同,就要对提琴进行改造。
这时的法国钢琴家n.Lupo以斯特拉迪瓦里乌斯为例,在制作小提琴的时候将法国重视演奏的功能和意大利重视装饰和工艺的功能结合在一起,于是当时的法国小提琴结合了意大利的技巧,在实用性和装饰性上都有了很大的改善。
与此同时,法国的f.toulter在n.Lupo对小提琴进行改革之后,还在十八世纪中后期将演奏小提琴不可或缺的其他物件进行了更加严苛的改革,不仅是对弓的长度、重量还对拉弓的形状和装置进行了改革。这一时期小提琴的发展,反映了当时在法国十分流行的圆舞曲的需要,因此在当时著名的音乐家海顿、莫扎特等人的作品中,都会加上小提琴的演奏。
小提琴制作业的缓慢发展时期
在启蒙运动的影响下,人们思想开始解放,更加的追求“平等、自由”这次的口号就不仅仅出现在贵族口中了,而是普遍于人民大众的意识里。
为了达到平等,许多的普通大众也都开始不满被法国王室的统治,于是在十八世纪后期,开始了长达十余年的法国大革命,在推翻了法国王室的统治后,小提琴也从宫廷音乐中走出来变成了大众音乐。
因为当时有不少的民众一辈子都没有听到过小提琴的声音,所以对经过改造后的小提琴已经是表现出非常的满意了,对小提琴在音准和造型上并没有其他新的要求,于是小提琴制造业在这段时间内一直都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可以说战争是影响小提琴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不过小提琴的发展并没完全停止,这段时间大众的文化需求变得比之前要高,小提琴就进入了一个量产的情况,在材质上有了一些的变化,使琴身变得坚固耐用而且更加耐腐蚀。
而且这段时间内,出现了不少被大众喜爱的小提琴曲,所以虽然发展的缓慢但是并没有倒退,这在战争年代已经很难得了。不过随之而来的还有小提琴发展的第二春,让我们继续往下看。
小提琴发展的第二春
法国在十九世纪的时候,开始出现了交响乐和公众音乐厅,在这种多人集会出现后,因为面对的是多人的舞台和密密麻麻的听众,对乐器的要求也就提高了一个档次,小提琴作为当时表演必不可少的乐器之一,自然也是从之前不愠不火的状态,再次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
俄国的作家契诃夫在欣赏了小提琴之后,写下了这么一句话:
“艺术是到达人类统一的一种手段,在同一感情下结合他们,并增进个人和人类的共同幸福,因此在艺术的世界,只有果敢地不断奋斗,才能获得胜利。”
这句话就能看出契诃夫对于小提琴的超高评价,把小提琴作为一种艺术文化,是当时人们普遍都接受的。
此时的小提琴也为了适应人们的需求,做出了形态上的改变:小提琴的琴颈被拉长、变细、向后倾斜:指板被拉长;琴马被抬起,弧度更大;G弦已经被银丝覆盖。
这些变化的目的是适应更大的舞台和剧场,在当时也出现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小提琴名曲如《沉思》、《卡农》、《云雀》、《浪者之歌》等到现在都还熠熠发光的作品,值得一提的是,小提琴也在这个时期传入了我国。
结语小提琴从十五世纪发展,至今已经有了超过五百年的历史,这个期间的小提琴也从最初的“龟壳琴”变成了如今这种优雅的形态,喜欢他的人也从王室贵族变成了普通大众。
并且小提琴现在作为乐器之后,几乎出现在每个交响乐现场,在弹奏者的手中变成倾泻而下的音符再带到每个听众的耳中。
我国对于小提琴的学习也呈现出一种越来越高涨的氛围,这种原生在欧洲的乐器,结合着我国的传统文化也绽放出了新的生机,我国艺术家自己编排的小提琴曲《梁祝》,也成功地走向了世界的舞台。
艺术不分国界不分高低的故事还在继续上演着,让我们期待小提琴继续带给人们惊艳的表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