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石的肉眼鉴定是通过肉眼对宝石矿物的外部表面特征及内部包体特征进行观察、对比分析,从而得出鉴定结论或检验依据的方法。

检测图片
宝石肉眼鉴定是一种无损、快速的鉴定方法,通过对宝石的肉眼鉴定不仅能帮助我们鉴定宝石的种属, 还能为确定宝石是否经过优化处理提供重要线索。虽然肉眼鉴定一般只能作为辅助鉴定方法,但是肉眼检测作为最直观最方便的鉴定方法,也是在宝石流通范围中最为广泛使用的手段, 也是珠宝检测人员在检测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检测步骤。宝石的肉眼鉴定可以从颜色、光泽、透明度、特殊光学效应、火彩和色散、节理和断口等若干方面展开。
01、宝石的颜色宝石的颜色是由于宝石对不同波长的可见光进行选择性吸收的结果,这种选择性吸收常与宝石所含的化学成分有关。宝石颜色多是由8种致色离子所致,它们分别是铬、钒、钛、锰、铁、钴、镍、铜,均为元素周期表中的过渡元素。肉眼在可见光光谱中,可分辨的颜色可达100多种。对宝石颜色的观察主要是对宝石颜色色调的观察,很多自色宝石都具有特征的颜色色调,如橄榄石的橄榄绿, 孔雀石的孔雀绿等, 此类特征颜色对宝石种属的鉴定给予了切实可靠的依据。而他色宝石颜色色调大部分尽管较为相近,然而通过对宝石颜色色调的观察能够缩减鉴定范围。另外,针对宝石颜色的分布状况加以观察,能够为鉴定宝石是否经过优化处理给予可信依据,诸如染色和扩散处理的宝石,其颜色均集中于晶隙处或者晶棱处,与天然宝石的颜色分布存在较大差异。

彩色宝石
01-1、宝石的致色离子
01-1-1、铬 (Cr)
铬所导致的颜色为绿色与红色。其中绿色的主要有祖母绿、翡翠、翠榴石、变石、含铬的绿碧玺、铬透辉石等;红色的主要是红宝石、红色尖晶石等。
01-1-2、钒(V)
钒所致色为绿色与蓝色。绿色主要体现于南非的祖母绿;蓝色主要见于黝帘石。
01-1-3、锰 (Mn)
锰所致色为粉色,粉色主要有芙蓉石、菱锰矿、蔷薇辉石。
01-1-4、钴(Co)
钴致色为蓝色,蓝色主要有合成蓝色尖晶石、蓝玻璃、合成蓝色水晶。
01-1-5、镍 (Ni)
镍致色为黄色、绿 色和橙色,黄色如合成黄色蓝宝石; 绿色如合成绿色蓝宝石和绿色玉髓;橙色有合成橙色蓝宝石。
01-1-6、铜 (Co)
铜致色为蓝色 ,主要有蓝铜矿、孔雀石、绿松石。
01-1-7、铁(Fe)
铁致色为蓝色、绿色、 黄色和红色 , 蓝色有蓝色蓝宝石、蓝色尖晶石、蓝色碧玺、海蓝宝石;绿色有硼铝 镁石、和田玉、橄榄石;绿色蓝宝石、绿色尖晶石、绿色碧玺;黄色有黄色蓝宝石、黄色尖晶石、黄色碧玺、金色绿柱石、金绿宝石;红色有镁铝榴石。
02、宝石的光泽宝石的光泽是指宝石表面的反射光的能力。宝石的光泽是重要的肉眼鉴定依据,除了特定宝石的光泽外,一般来说宝石的折射率和越大, 光泽也越强,但是除了折射率外影响宝石光泽的因素还很多, 其中宝石表面的抛光程度和宝石自身的吸收率对宝石的光泽影响也非常大。在抛光良好的前提下, 通过对宝石光泽的观察,可以对宝石的折射率确定个大致的范围, 从而区分相似宝石和仿制品。宝石学中把光泽的强弱分为金属光泽、半金属光泽、金刚光泽、玻璃光泽、油脂光泽、蜡状光泽和土状光泽。特殊宝石的光泽有珍珠光泽、丝绢光泽、树脂光泽等。
02-1、宝石常见光泽
02-1-1、金属光泽
金属光泽表面呈金属般光亮, 一般不透明 ,典型矿物有黄铁矿等。通常折射率>3.0。

黄铁矿
02-1-2、半金属光泽
半金属光泽表面呈弱金属般光亮,一般不透明 ,典型矿物有黑钨矿和铬铁矿等。通常折射率>2.6-3.0。
02-1-3、金刚光泽
金刚光泽表面如金刚石般光亮, 透明至半透明 典型宝石是钻石。通常折射率>1.9-2.6。

钻石
02-1-4、玻璃光泽
玻璃光泽表面玻璃般光亮, 透明至半透明, 典型宝石是水晶、红宝石、 蓝宝石、翡翠等。通常折射率>1.3-1.9。

宝石
02-1-5、油脂光泽
油脂光泽颜色较浅、表面有油腻感, 典型玉石是和田玉等。

和田玉
02-1-6、蜡状光泽
蜡状光泽表面比油脂光泽还暗淡些的光泽,半透明至不透明, 典型矿物如叶蜡石等。
02-1-7、土状光泽
土状光泽是多孔宝石对光的漫反射或散射而呈现的一种暗淡如土的光泽 ,不透明, 典型矿物如质地差的绿松石等。

绿松石
02-2、特殊光泽
02-2-1、丝绢光泽
丝绢光泽是宝石内部含有纤维状集合体时, 表面呈现如丝织品那样的光泽 ,典型矿物有虎睛石、查罗石等。

虎睛石
02-2-2、珍珠光泽
珍珠光泽是表面呈现一种柔和多彩的光泽 , 如珍珠等。
02-2-3、树脂光泽
树脂光泽是指宝石 颜色为黄至黄褐色, 表面类似松香所呈现的光泽, 如琥珀等。

琥珀
03、宝石的透明度透明度是指宝石透过可见光的能力。在肉眼鉴定过程中对宝石透明度的观察主要是对宝石质地的鉴别, 一般除特殊光学效应的宝石外, 同一种宝石, 透明度越高就越珍贵(玉石除外)。在宝石的肉眼鉴定中, 可将宝石的透明度分为透明、亚透明、半透明、微透明和不透明五个级别。

宝石的透明度
03-1、透明
透明是指宝石可充分透过可见光, 隔着宝石可清晰透视另一侧物体, 如优质钻石、水晶等。
03-2、亚透明
亚透明是指宝石可较好地透过部分可见光, 隔着宝石可透射另一侧物体, 但不清晰, 如电气石、月光石等。
03-3、半透明
半透明是指宝石可较差地透过部分可见光, 隔着宝石不能透视另一侧物体, 如优质翡翠、软玉、岫玉、玉髓等。
03-4、微透明
微透明是指宝石只能透过很少可见光, 或光线只能透过宝石薄片, 如玛瑙、黑曜岩、天河石等。
03-5、不透明
不透明是指宝石基本上不能透过可见光, 即使磨成薄片也不透明, 如青金石、孔雀石等。
04、特殊光学效应宝石的特殊光学效应是光的折射、放射、干涉、衍射等作用引起的,大部分特殊光学效应只有少数宝石所具有,因此在肉眼鉴定过程中, 通过对宝石特殊光学效应的观察, 可以缩小未知宝石的鉴定范围。特殊光学效应主要有猫眼效应、星光效应、月光效应、变彩效应、变色效应和砂金效应。
04-1、猫眼效应
弧面宝石在光线照射下, 在宝石表面呈现可以平行移动的丝绢状光带, 象猫眼睛的虹膜, 这种现象称为猫眼效应,如猫眼、碧玺猫眼、石英猫眼等。有猫眼效应的宝石较多, 在进行肉眼鉴定时, 主要对“眼线”及底色进行观察。

猫眼效应
04-2、星光效应
弧面宝石在光线照射下, 在宝石表面呈现相互交会的四射、六射或十二射星光状光带, 好似夜空中的星光,这种现象称之为星光效应,如星光红宝石、星光蓝宝石等。市面上出现较多的仿制品是合成星光刚玉宝石,在肉眼鉴定过程中对星光宝石的鉴定主要是对其“星线”的观察,合成星光刚玉宝石的星线仅存在于宝石表面, 星线较细, 并且完整、清晰,而天然星光刚玉宝石则星线较粗, 可有缺失和不完整。

星光效应
04-3、月光效应
月光石是正长石和钠长石两种成分层状交互的宝石矿物。转动时,在某一个角度,可以看见白至蓝色的发光效应,看似朦胧的夜光, 称为月光效应。月光石的月光效应肉眼鉴定的时候主要对其“浮光”的观察, 可以同其他相似宝石区分开。

月光石
04-4、变彩效应
宝石的特殊结构对光的干涉、衍射作用产生颜色,且颜色随着光源或观察角度的变化而变化,这种现象称为变彩效应,如欧泊。欧泊的变彩效应的肉眼鉴定较难,主要用常规仪器和大型仪器进行检测。

欧泊
04-5、变色效应
变色效应是指入射光的波长改变(即在不同的光源下)宝石呈现不同的颜色。 如金绿宝石(变石)、变色蓝宝石、变色尖晶石等。金绿宝石(变石)在日光下呈绿色, 在白炽灯下呈紫色,区分不同变色效应的宝石的肉眼鉴定,主要通过在不同光线下宝石所产生的不同颜色来区分。

变石
04-6、砂金效应
透明宝石内部含有许多不透明的固态包体,如细小云母片、黄铁矿、赤铁矿和小金属片等,当观察宝石时, 包体对光的反射或折射(并引起干涉)而呈现许多星点状反光点, 宛若水中的砂金, 称为砂金效应,如日光石。天然宝石中与日光石的砂金效应相似的主要有东陵石,但是通过肉眼对宝石内部较大矿物的观察可以区分开来。

日光石
05、宝石的火彩和色散刻面型宝石的色散是将白光分解成形成五颜六色的闪烁光的现象, 称为火彩, 火彩好色散值高是宝石的特征之一。色散, 简单地说就是将六色(不算青色,青色是绿和蓝的复合色)光组成的白光分解成单色光的性质。这是由于同一宝石对不同的色光, 折射率不同, 因此当白色光斜射入宝石时,不同的色光因折射角不同而发生分离的现象。钻石的色散值为0.044, 也是所有天然无色宝石中色散值最大的矿物,强的火彩为肉眼鉴定钻石的重要依据之一。

色散
05-1、宝石的色散值
水晶 0.013; 橄榄石 0.020 ;钻石 0.044;绿柱石 0.014 ; 尖晶石 0.020 ; 人造钇镓榴石 0.045;黄玉 0.014 ; 镁铝榴石 0.022; 楣石 0.051;锂辉石 0.017 ; 锰铝榴石 0.027; 钙铁榴石 0.057;电气石 0.017 ; 人造钇铝榴石 0.028 ; 合成立方氧化锆 0.060;莫桑钻0.104;红、蓝宝石 0.018 ; 锆石 0.038 ;人造钛酸锶 0.190。
06、宝石的解理和断口肉眼观察宝石的解理和断口可作为宝石肉眼鉴定的一个辅助特征加以参考。特别是肉眼对宝石破损处断口及其光泽的观察, 对鉴定某些宝石可提供可靠依据。如珊瑚的断口为无光泽、参差状断口; 琥珀的断口为树脂光泽、贝壳状断口;玉髓、玛瑙的断口为树脂光泽、贝壳状断口;绿松石为暗淡油脂光泽、粒状或贝壳状断口;密玉、东陵石为粒状、参差状断口。解理对肉眼鉴定钻石意义重大,天然钻石腰围上的须状腰、“V”形缺口、天然面都是其仿制品所没有的。

断口
07、作者简介王建泉、珠宝鉴定师、钻石分级师 、NGTC 宝石学家、资深珠宝投资顾问。贵金属首饰与宝玉石检测高级技师(国家一级)、担任黑龙江省玉文化研究会秘书长、哈尔滨商业大学宝石专业客座教授。从事中国玉文化研究与珠宝行业发展趋势分析工作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