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中国肥胖数据出炉:48.9%人口超重或肥胖!一招教你远离肥胖

瀚海谈健康 2023-10-24 01:53:10

近日,我国发表的《中国肥胖患病率及相关并发症的研究》的报告,提示了中国人的肥胖地图。

按BMI(身体质量指数)分类,超重人群占比34.8%,肥胖人群占比14.1%。

按地区来看,超重比例前三名的省份为内蒙古(37.1%)、山东(37.1%)和河北(36.6%),肥胖比例排名前三名的省份为河北(21.9%)、内蒙古(19.8%)、山东(19.7%)。超重和肥胖比例排在全国前十名的省市中,没有一个在南方。是不是与北方和南方饮食生活习惯有关系!

按性别来看,超重和肥胖在男性中更普遍。超重人群中,男性占比41.1%,女性占比 27.7%;肥胖人群中,男性占比18.2%,女性占比9.4%。是不是与女性更注重自己的体型有关系!

而且男性的“肥胖高峰年龄”通常比女性小。男性的超重患病率在50岁—54岁达到峰值,女性则是在65岁—69岁达到峰值;男性的肥胖患病率在35岁—39岁达到峰值,而女性则是70岁—74岁。

肥胖是一种慢性代谢疾病,表现为脂肪过多蓄积,为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体内脂肪积聚过多造成体重过度增长并引起人体病理、生理改变。近几十年来超重肥胖人群有增长趋势。

肥胖其实就是一种疾病,可悲的是现代人仍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目前肥胖公认的诊断标准:

1、BMI值: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等于BMI值。当BMI值小于18.5时,属于偏瘦;当BMI值在18.5-23.9之间时,属于正常范围;当BMI值在24-27.9之间时,为超重;当BMI值大于28时,是属于肥胖症了。

2、腰围。通常情况下男性腰围不应超过85厘米,超过85厘米不到90厘米为超重,超过90厘米为肥胖症;女性腰围不超过于80厘米,80厘米至85厘米为超重,85厘米以上为肥胖。

值得警惕的是,研究报告还显示:超重和肥胖与许多慢性疾病的高患病率存在明显关联。与体重正常者相比,超重者和肥胖者的并发症患病率更高。体重指数越高,并发症越多。

80.1%的肥胖患者存在并发症,25.8%有一种并发症,30.6%有两种并发症,22.8%有三种并发症,其余有四到八种并发症。最常见肥胖并发症有脂肪肝、前驱糖尿病、血脂异常和高血压等。

为什么肥胖会导致如此多的并发症?

肥胖是身体内的能量储备------脂肪过多。最早的表现可能是血液中甘油三酯及胆固醇的增高,而胆固醇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罪魁祸首;过多脂肪含量首先容易在肝脏等内脏聚集,形成脂肪肝;同时容易引起胰岛素降糖功能下降,引发糖尿病;为维护外周的正常供血,肥胖者一般会维持更高的血压。

遗憾的是,上面研究没有提供如何解决肥胖超重的的方法,这里刘医生给出自己的解决方案,目前在我门诊看病的,已经有40%的超重肥胖病人已经体重达标,25%病人体重有明显下降,50%的超重肥胖者因为体重减少,服用药物相应减少,25%完全没有服用药物了。

因为我推荐的方法非常简单、易行、不花钱,与某些网络和自媒体中,将减肥搞成乱七八糟的名堂:配餐、贴膏药、中药、打针等等,复杂得很,要么就是故弄玄虚,要么。。。你懂的。

其实,无论什么减肥方式都离不开这一原理:持续热量负平衡,这是本人独家原创性提法,可以秒杀一切复杂的减肥方法。

每天摄入热量少一点,就是管住嘴;每天多消耗一点热量,就是多走几步路,多运动,就是迈开腿。能持续坚持到多余能量---脂肪消耗完,体重也就达标了。

后附本人独家提出的减肥“银行存款”理论

身体里多余的脂肪相当于一个家庭的存款,

每天吃的食物所含的热量相当于家里每天赚的钱,

每天维持正常生命和活动所需要消耗的热量相当于每天家庭的开销。

要想把脂肪减下来,就是要让家里存款减少,那怎么办?

很简单,就必须每天赚的钱少于开支,即每天摄入的热量小于消耗的热量,或者是每天消耗的热量大于摄入的热量,如果长期持续下去,这样存款就逐渐减少,相当于脂肪逐渐减少,体重才能下降。当存款归零,体重也就达标了。

具体一点,如果一个家庭有10000元存款,每天赚300元,每天支出小于300元,那存款就会逐渐增加。你就会逐渐胖起来。

如果每天赚250元,每天花300元,那每天就有50元透支,必须从存款中来,10000除以50=200天,通过200天存款用完,体重也就恢复正常了。但能坚持持续200天透支的人很少,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人减肥失败的真实原因-----不能坚持持续。

0 阅读:5

瀚海谈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