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死和自杀殉国,哪个派系最多,别靠想象

徐渡泸说正史 2024-03-21 05:43:42

抗日战争中国民党军队的屡战屡败,被有些人找了一个万能借口,说农业国打工业国,怎么失败都正常。

有了这个护身符,哪怕仗打的再烂,都可以遮过去。然后就开始编伤亡比惨,不管作战表现和战斗结果如何,谁的伤亡大谁英雄。于是,什么20万黄埔生战死19万,国军中只有“德械师”和教导总队才能和日军“交换比”一比一之类的段子,就出来了。

国民党军政部自己的统计数字,抗战期间军队共阵亡300多万,军官与士兵的阵亡比例是1:24,从1924年开始,截止1944年,黄埔生阵亡共一万多人,其他牺牲在战场上的非黄埔系军官,也就是杂牌军有多少一算便知,哪个牺牲的多?

很打脸的是,拿战死沙场的高级将领来说,全面抗战期间共有7位上将(含追赠):佟鳞阁、赵登禹、郝梦龄、饶国华、张自忠、唐淮源、李家钰。分别来自西北军、川军和滇军,全是杂牌军将领。

又该有人说了,大多数黄埔生抗战时职务还没到上将这一级。不过,所谓黄埔系,可是包括蒋系黄埔教官在内的,比如长跑上将军刘经扶。

那就看看战死沙场的9位军长:佟鳞阁、郝梦龄、吴克仁、冯安邦、陈安定、郑作民、唐淮源、武士敏、王甲本。除了郑作民,又全是杂牌军出身。

再看看最能代表军人血性(也是蒋介石一再要求手下做到的)的自杀殉职将军吧,少将以上有12位:饶国华、王铭章、李必蕃、黄启东、范筑先、钟毅、梁希贤、唐淮源、寸性奇、许国璋、阚维雍、陈济恒。除梁希贤外,全数杂牌。

事实就是事实,无论是身先士卒还是临难敢死,杂牌军将领的表现都在黄埔系之上。

都是来抗日的,杂牌什么待遇:

顶在一线,撤退最晚;

后娘无奶,补充自便;

分割使用,随意调遣;

军饷靠讨,晋升靠钱,

打残兼并,打光撤编。

以台儿庄大捷为例,坚守台儿庄的31师伤亡最大战功第一,抗战胜利前竟被撤销了番号。另一主力27师,黄樵松从1937年娘子关战役就是师长,打满了八年,还是师长,两师都是西北军。

军人生来为战胜,屡战屡败,如果是技不如人械不如人,只要不失军人之勇,才说的上情有可原。可是,长期享受民脂民膏供养,带兵将领临战逃跑是什么性质?前有南京保卫战中央军数位嫡系将领扔下部队独自逃跑,后有兰封会战天子门生继续故伎重演,前者伴随着南京大屠杀,后者直接导致扒开黄河花园口,战败的惨痛和灾难全让老百姓担了,败军之将又怎么好意思言勇!

黑暗之中,幸亏有一场台儿庄大捷让沮丧已及的国人长出了一口气。这口恶气又是杂牌军给出的,如同1932年1·28淞沪抗战的19路军和1933年长城抗战的29军一样。

1938年初,日军华北方面军和华中派遣军南北对进,企图打通津浦铁路会攻徐州。主持国民党第五战区的是李宗仁,司令长官是杂牌,参战兵力的80%是杂牌军。从南到北,都是杂牌在苦战,实施徐州会战第一阶段的作战任务。李宗仁的桂系部队远在淮河以南,阻击日军13师团北上,守淮河的是东北军于学忠的51军,后来西北军张自忠59军又去增援。韩复榘被枪毙后,所部第三集团军由孙桐萱率领在津浦线北段作战,台儿庄战役是徐州会战的一部分。

杂牌领导杂牌,要想和强敌一战,首先要收拢住人心,说来也简单,别总想着吃掉别人,奖罚公平,补充一视同仁,杂牌军就会出力死战。李宗仁与他们本就同命相怜,蒋介石大喊“攘外必先安内”的时候,李宗仁喊的是“攘外先灭国贼”,西安事变,桂系力挺张、杨。自1929年以后,李、白一直是南京政府的通缉犯。

杂牌军们听从蒋介石领导,是出于民族大义,在战前李宗仁和众将领的谈话中,都认为长期内战,军人该为国家拼死一战了。

李宗仁在战前向蒋介石“请示”了一条至关重要的事,不要插手五战区的指挥。蒋介石同意了,当然只能是原则上的不插手,紧急时刻李宗仁还得请蒋干预,因为有人不遵军令。

然后,李宗仁以宽厚和真诚,赢得各路杂牌军的信任,总算能按照自己的战役构想进行部署:

川军22集团军在山西参加娘子关战役后,二战区阎锡山不要,一战区不接,李宗仁收留下来,放在滕县担任守备任务。川军到处受冷遇,不得以才抢了晋军的军火库,一直背着军纪败坏的黑锅。此时李宗仁先给补了500支步枪,即感动的不得了。王铭章师长当即立下与城共存亡的誓言,而且重誓如山,一直打到全师牺牲殆尽,本人力战殉国。

台儿庄作战的关键在于守住台儿庄和临沂,阻止日军板垣师团和矶谷师团(各一个支队)会合,然后以重兵合围打其一路。西北军作风顽强能承担坚守重任,李就让孙连仲的第二集团军守台儿庄,庞炳勋军团守临沂。

庞炳勋的部队说是一个军团,实际只有五个团,就这蒋介石还要他裁掉一个团。李宗仁让蒋收回成命,并给庞补足了军械弹药。庞炳勋被打动,说我这次绝不保存实力,一定用全力打这一仗。后来果然和板垣师团死拼硬打,在张自忠59军支援下,顽强守住了临沂。

张自忠和庞炳勋同为西北军旧部,但两人关系不对付,中原大战后期庞投蒋后,曾袭击过张的指挥部,张自忠说过绝不同庞瘸子一起作战。李宗仁以大义相劝,张自忠放下私怨,率军一日急行军180里赶到临沂,与庞炳勋冰释前嫌,并肩战斗取得了两次临沂大捷。

台儿庄作战阶段,还有东北军57军的333旅投入临沂方向。与孙连仲部相接防守运河的,还有一个由西北军和东北军各一部编成后被汤军团兼并的110师。

台儿庄实际是以桂系将领指挥,以西北军为主打的一场防守反击战,滕县川军的三天坚守(122师张宣武部前身也是西北军),为孙连仲部的集结争取了时间,临沂庞炳勋张自忠的坚守,则成功阻止了板垣师团的西进。

至于兵员充实武器最好的汤恩伯军团,不管令其救滕县川军,还是增援台儿庄,李宗仁指挥不动,人家是中央军。

汤恩伯的说法是,要等孙连仲把濑谷支队消耗差不多了,汤军团出击才是时机,这是拿别人的伤亡惨重来保存实力。当时日军攻击就要得手,台儿庄已经被占了四分之三,孙连仲已经哀求李宗仁给2集团军留点种子,李宗仁一面令孙必须死守,一面对汤恩伯用了“按韩复榘之例军法从事“的严厉语气。最后是蒋介石亲自下令,才投入对台儿庄之敌的攻击。日军濑谷支队退入枣庄峄县后,汤部立刻攻击乏力,如果不是这样,台儿庄战果本来要大得多。

如果西北军守不住台儿庄,徐州就完了,有没有汤军团还有什么意义。要点不失,濑谷必败,要点不保,满盘皆输。蒋介石的战略就是被动防御,一点被突破全线崩溃贯穿整个八年抗战,倒是把要点守住几次,不守住哪来的反击机会或者撤退时间,杂牌军能做到的,嫡系没道理做不到。

大谬不然,接下来的兰封会战,看看中央军嫡系是什么样儿。土肥原14师团2万人,中央军嫡系12个师还有战车配合,结果被蒋介石怒斥为战史最大的笑话。败因只有一个,守要点的嫡系将领,都跑了。对,跑了!

兰封和台儿庄性质一摸一样,必须坚守,保护侧翼,阻敌会合。但刚一接战,27军军长桂永清就先跑了,88师(德械钢盔师)师长龙慕韩紧跟着放弃兰封开跑,接着第8师黄杰扔了归德继续开跑,十几万大军被一万多鬼子撵着,去扒黄河大坝。

如果王铭章在滕县打一下就退,当时日军还没有合围,撤退很容易;如果张自忠庞炳勋也扔掉临沂,反正伤亡放到哪儿也说的过去了,什么结果;如果孙连仲也从台儿庄来个“力竭转进“,部队都快打光了,还要怎么着?是不是都更有理由!

没有这些如果,才有了台儿庄大捷。正是嫡系们把如果变成了现实,才有了兰封的耻辱。

紧急关头,西北军守住台儿庄靠的是必死的勇气。用的正是现在一些人看不起的大刀,敢死队手持大刀手榴弹,扔掉长官发给的赏银,以一场有去无回的夜袭肉搏,连勤杂人员都跟着扑上去,坚决把庄内日军打了出去,才保住了台儿庄。将怀必死之志,兵有赴死之勇,这才叫抗战精神。

现在是一提战死沙场的抗日将领,张自忠赵登禹佟麟阁这些名字就出来了,一提抗战的胜仗,喜峰口台儿庄就出来了,但一说抗日名将,抗战有功,西北军就不见了,这是纪念国民党军正面战场作战?这是明显在拔高蒋系黄埔。

“抗日神剧“又是何其之多,而有能力团结各路杂牌部队,以极其劣势的装备真正打赢一场坚守防御,重创日本最精锐师团的桂系第一核心李宗仁,出镜率远远不如什么”桂军徒步三个月走到上海参加淞沪会战“、远在淮河以南的莫德宏师长可以跑到台儿庄“枪决132个日军俘虏” 之类的“励志故事”。

就因为,解放后李宗仁将军,回大陆了?

0 阅读:3

徐渡泸说正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